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体外LPS刺激及CD40的配基化对可溶性CD40(sCD40)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TLR4-MD2表达及IL-12分泌的影响,为有效利用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脂质体法将质粒pEGFP-N1/sCD40及空质粒pEGFP-N1转染DC2.4细胞株;应用LPS及抗CD40单抗刺激6 h,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TLR4-MD2的表达,RT-PCR法检测DC 的TLR4 mRNA 表达水平,并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2p70的分泌。结果: LPS刺激下调DC表面TLR4-MD2的表达,同时给予CD40配基化可引起TLR4-MD2的表达显著增高;CD40配基化对DC TLR4mRNA 水平表达无影响,但可部分地增高LPS引起的TLR4mRNA 表达降低;此外,CD40的配基化可显著诱导LPS刺激后IL-12分泌增加。sCD40基因修饰DC可拮抗以上作用。结论: 体外LPS及抗CD40单抗刺激下,sCD40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可显著下调其表面TLR4-MD2的表达,IL-12p70分泌减少,可能与阻断胞浆内的TLR4-MD2的转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入LPS、TGF-β1体外刺激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方法及其对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方法:GM-CSF和IL-4诱导培养小鼠BMDC 6 d后,分别用培养基(对照组)、LPS、TGF-β1、LPS+TGF-β1,刺激BMDC48 h后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CD11C、CD80、CD86、MHC Ⅱ,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抗原提呈功能,收集上清液用ELISA检测IL-6,IL-12 p70.结果:LPS组具有最典型的成熟样DC形态,CD80、CD86及MHC 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分泌IL-4、IL-12 p70能力最强,与对照组,TGF-β1组,LPS+TGF-β1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组成熟样DC形态最不典型,CD80、CD86和MHC Ⅱ的表达水平最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分泌IL-4、IL-12 p70能力最弱,与对照组,LP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在DC的分化晚期可以刺激其成熟,并且具有更高的生物学特性,TGF-β1不抑制DC的分化,但可以抑制DC的成熟,从而降低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大鼠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表达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TGFβ1重组真核表达质粒TGFβ1-pcDNA3,以脂质体Amine介导转染大鼠骨髓DC,经过Western blot、RT-PCR、免疫细胞化学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转染效率,应用FACS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TGFβ1-DC分子表型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TGFβ1基因转染后可得到一定数量稳定的TGFβ1-DC,并获得有效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发现TGFβ1-DC表面RT1B、B7-2、ICAM-1和OX62等分子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GFβ1-DC分泌的Th2型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的表达明显高于反义TGFβ1转染对照组,而Th1型细胞因子IL-12的合成则受到一定程度的下调。结论:TGFβ1基因转染可调节大鼠骨髓DC分子表型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DC的免疫耐受性,在器官移植治疗中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外体(Dex)在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体外研究采用供体Dex降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可能性。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未成熟DC(imDC),用TGF-β1联合IL-10诱导调节性DC,LPS诱导DC成熟。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观察TGF-β1和IL-10对DC表型、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和超滤的方法提纯Dex;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mDC分泌的Dex(imDex)与调节性DC分泌的Dex(rDex)表达的相关分子;通过CCK-8法分析异源iDex和mDex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的生物学功能,并比较rDex与iDex诱导免疫耐受的能力。结果显示,TGF-β1和IL-10可下调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并诱导调节性DC分泌更多的rDex;异源的mDC分泌的Dex(mDex)在mDC存在时增强MLR,而异源的imDex在imDC存在时一定程度上抑制MLR,rDex诱导的抑制T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强于iDex;rDex表达更多的FasL,提示TGF-β1和IL-10诱导的调节性DC分泌的rDex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应用于同种异体移植抗免疫排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诱导小鼠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耐受及其与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PIR-A/B)的关系。方法: 以IL-10(20 μg/L)诱导小鼠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系(DC2.4)6 d,即IL-10-DC组,脂多糖(LPS)刺激其48 h为成熟DC2.4细胞(LPS-DC),体外化学合成特异性针对PIR-B的小干扰RNA片段,以脂质体2 000转染IL-10组(Si-DC组)。分别应用半定量RT-PCR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DC2.4、IL-10组、LPS组及Si-DC组细胞PIR-A/B的表达。以[3H]-TdR标记法检测上述各组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MLR),ELISA方法测混合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 RT- PCR结果表明,IL-10诱导PIR-B表达升高、PIR-A表达下降,LPS则下调PIR-B、上调PIR-A的表达。FCM检测IL-10组和LPS组的PIR-A/B胞外区PIR表达均升高,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同正常DC2.4和LPS组相比,IL-10可抑制MLR,小干扰RNA沉默PIR-B表达可增强MLR,伴随MLR反应上清中IFN-γ的水平升高。结论: IL-10诱导DC高度表达免疫抑制性受体PIR-B,使其获得耐受,上调PIR-B的表达是IL-10诱导DC耐受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GF-β1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TLR4受体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Teal-Time PCR法检测RAW264.7细胞TGF-β1和TLR4受体mRNA表达,ELISA法检测RAW264.7细胞TGF-β1的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RAW264.7细胞TLR4受体的表达。结果一定剂量的LPS促进RAW264.7分泌TGF-β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一定剂量的TGF-β1单独刺激下调RAW264.7的TLR4受体的表达,TGF-β1能够下调LPS活化的RAW264.7细胞TLR4受体表达。结论 TGF-β1可以通过下调巨噬细胞TLR4受体表达来控制机体炎性反应,这可能是TGF-β1作为免疫抑制剂抑制炎症反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内毒素(LPS)刺激活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与免疫相关的膜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及变化情况,以探讨LPS激活内皮细胞后对免疫应答可能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RT-PCR观测未刺激和用LPS刺激的内皮细胞HLA-DR,CD80、CD86、B7-H1、B7-H2、B7-H3、B7-H4、B7-DC、HVEM、TR6、LTβR、LIGHT、OX40、OX40L等免疫相关分子的mRNA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40、CD137、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6、IL-8、TNF-α、IFN-γ的含量。结果①RT-PCR结果显示,未经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B7-H2、B7-H3、TR6、LTβR,并在LPS刺激后表达上调;B7-DC、HUVEM虽呈组成性表达,但在LPS刺激后未见变化;B7-H1、B7-H4仅在内皮细胞上为诱导表达;而CD80、CD86、LIGHT、HLA-DR、OX40无论刺激与否均未表达。②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其细胞表面表达少量CD137、CD40及ICAM-1,LPS刺激后其表达水平明显提高;③ELISA检测发现,内皮细胞在未激活状态下就能够分泌IL-6、IL-8和TNF-α,且LPS刺激后提高其分泌量。结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成性表达多种免疫相关分子,LPS激活内皮细胞可以显著上调其表达。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由于缺少CD80、CD86的共刺激信号,不能活化初始T细胞而只能向活化及记忆性T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在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可能会起到负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icroRNA-27a(miR-27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 DC)转染miR-27a的模拟物(miR-27a mimics)后,用LPS刺激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ELISA方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p70及IL-10蛋白水平,RT-PCR方法检测其细胞内IL-12p40及IL-10 mRNA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未处理的im DC比较,LPS刺激24 h后的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01);LPS刺激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R-27a mimics细胞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01),且显著抑制IL-12分泌(P0.01)、促进IL-10分泌(P0.05),并显著减弱LPS刺激的DC促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P0.01)。结论:miR-27a影响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 TGF-β1对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及功能影响.方法:应用100万U/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7 d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不成熟DC,加入终浓度20万U/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8 h后获得成熟DC的体外模型,将TGF-β1加入该模型中,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DC分化,成熟阶段细胞表型的变化,应用ELISA检测DC IL-12的分泌水平,应用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TGF-β1对不成熟DC的特征性分子 CD1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在诱导DC的成熟阶段,TGF-β1明显抑制CD40、CD86及CD83上调.此外,TGF-β1显著减少DC IL-12的分泌,显著抑制DC刺激同种异体T 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DC是TGF-β1免疫抑制活性的靶细胞.TGF-β1不影响DC的分化,但抑制DC的成熟和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DC刺激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表达TLR4调节LPS刺激血小板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证实人类血小板表面是否表达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血小板后TLR4表达变化及其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ukine-8,IL-8)、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释放的凋节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不同浓度LPS刺激后血小板TLR4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TLR4单克隆抗体封闭或不封闭LPS刺激的人血小板释放的细胞因子IL-8、β-TG、sCD40L的变化.结果 人血小板表达TLR4,LPS刺激后血小板对TLR4表达检出率降低(P<0.01),血小板对sCD40L、β-TG释放显著升高(P<0.001),但LPS在1~5μg/ml内不同浓度之间,sCD40L、β-T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诱发血小板释放sCD40L、β-TG增加效应被TLR4单克隆抗体削弱.LPS刺激前后,反应体系中IL-8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小板TLR4与LPS相互作用诱发血小板大量释放sCD40L、β-TG,而血小板对IL-8的释放不依赖于TLR4-LPS途径.  相似文献   

11.
约氏疟MIF影响小鼠脾CD8~+DC分泌细胞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约氏疟原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PyMIF)对宿主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为阐明PyMIF对寄主免疫反应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及纯化小鼠MIF及PyMIF重组蛋白,磁珠分选法得到小鼠脾DCs两种主要亚群CD8+DC及CD4+DC,在体外培养的情况下,流式细胞仪检测CD8+DC及CD4+DC TLR4、CD40、CD80、CD86、MHCⅠ、MHCⅡ等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12、TGF-β1的分泌。结果 PyMIF未改变脾DCs细胞表面CD40、CD80、CD86、MHCⅠ、MHCⅡ等分子水平,但可以下调脾DCs表面TLR4水平;此外,在CD8+DC,PyMIF能够拮抗LPS刺激所引起IL-12分泌的上升,由(433±48)pg/mL降至(373±30)pg/mL(P<0.05),并促进未成熟DCs分泌TGF-β1,由(136±4)pg/mL升至(182±7)pg/mL(P<0.05),而对CD4+DC分泌细胞因子并无影响。结论 PyMIF不参与DCs成熟过程,但有助于感染后宿主体内免疫抑制环境的产生,以逃避宿主免疫攻击有利于自身的存活。  相似文献   

12.
雷帕霉素和地塞米松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mycin,Rap)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堵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1)用GM-CSF+IL-4定向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分别加入Rap或Dex,然后用脂多糖(LPS)刺激。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动态观察DC形态学E的变化。(2)通过流式细胞术(荧光抗体双标记法)测定CD11c^+细胞的比例及CD86和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变化。(3)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Rap和Dex处理的DC刺激BALB/c小鼠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1)经Rap和Dex处理后,DC在形态学上呈现稳定不成熟状态。(2)Rap处理的细胞表面CDIlc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仅有轻度降低,而CD86的表达明显降低。Dex处理的细胞表面CDIlc的表达与Dex的剂量呈负相关,CD86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均明硅降低。两种药物处理的DC均可抵抗LPS的促成熟作用。(3)MLR的结果显示,Rap和Dex处理的DC刺激同种异基因BALB/c小鼠T细胞增殖的能力均较低。结论:Rap和Dex均可使DC处于稳定的不成熟状态。与Dex相比,Rap对骨髓造血F细胞向DC分化的过程影响较小,而且在抑制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6表达的同时,对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共表达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自身抗原表位蛋白脂蛋白 (PL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小鼠树突状细胞 (DC) ,检测转基因DC的表型特征和功能特点。方法 构建共表达TGF β和EAE自身抗原表位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培养的DC。检测重组腺病毒的转染效率、转基因DC对抗脂多糖 (LPS)促成熟的能力、介导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抗原递呈功能的改变、吞噬功能分析及表面表达自身抗原的情况。结果 该双表达重组腺病毒能高效转染DC并得到了正确表达 ,转基因DC比对照病毒载体更能对抗LPS的促成熟作用 ,它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和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其抗原内吞能力较对照病毒载体增高。转基因DC在表达TGF β的同时 ,表达了自身致病抗原表位。结论 TGF β和PLP/Ig DC双基因修饰的DC可使DC维持在相对非成熟状态 ,在体外诱导T细胞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泡巨噬细胞(AM)活化过程和共刺激分子CD40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LPS处理组。光镜观察24、48h肺组织病理变化;RT-PCR测定活化巨噬细胞(activated macrophage,AMφ)中TLR4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AMφ核提取物中NF-κB的活性;Northern blot检测CD40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蛋白表达;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MIP-2及IL-1β的含量。结果小鼠吸入LPS后,肺泡隔断裂、肺间质充血及肺泡腔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检测到AMφ表面TLR4的表达、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增强、共刺激分子CD40mRNA和蛋白显著表达,并随着时间延长出现增加趋势,BALF中炎症因子释放增加,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PS诱导的ALI中,AM活化和共刺激分子CD40上调,导致瀑链式炎症反应,造成肺急性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β1-42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向炎症性细胞转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分别经过LPS与Aβ1-42刺激,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M-CSF受体CSF2RA和CSF2RB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在Aβ1-42刺激下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采用TLR4抑制剂分别干预LPS和Aβ1-42处理后的RAW264.7,检测CSF2RA与CSF2RB受体的表达变化,炎症因子IL-1β、IL-6的释放。结果 RAW264.7细胞表面GM-CSF受体CSF2RB在LPS与Aβ1-42处理后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CSF2RA表达没有显著性改变;炎症因子IL-6与IL-1β在Aβ1-42刺激后分泌增加,同时TLR4抑制剂抑制LPS和Aβ1-42对细胞的刺激。结论 Aβ1-42通过TLR4促进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TGFβ1-pcDNA3质粒并转染未成熟DC。检测转染后DC的TGFβ1表达及其功能变化,输注1周后柃测TGFβ1-DC在受者脾和淋巴结的分布、T细胞凋亡水平及T细胞端粒酶表达。结果 TGFβ1-pcDNA3质粒转染DC能有效抑制DC的成熟和分化,并下调Dc的多种功能。TGFβ1基因转染不仅能降低DC对LPS的反应,同时抑制DC在MLR中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TGFβ1-DC输注受者后,1周内可在脾和淋巴结内形成微嵌合,并有效诱导T细胞的凋亡,抑制T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表达。结论 TGFβ1基因能有效抑制DC的多种功能,可用于诱导机体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诱导免疫耐受性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效果。方法:聚蔗糖-泛影葡胺(ficoll-hypaque,F-H)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有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的培养基中培养6天。实验共分四组:①未成熟DC组(imDC组)、②姜黄素组(Curcumin,Cur组)、③姜黄素+脂多糖组(Cur+LPS组)、④脂多糖组(LP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80、CD86、CD83及HLA-DR的表达情况和DC吞噬葡聚糖的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C分泌白介素-12(IL-12)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ur能够显著抑制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83及HLA-DR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与imD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PS组比较,Cur+LPS组DC吞噬葡聚糖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提高(P<0.05),而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则显著下降(P<0.05),IL-12的分泌量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人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获得免疫耐受性的人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髓系培养体系中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m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将其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 CD304 、 CD123和CD11C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将其中CD123+DC加以分离纯化;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CD123+DC形态; ELISA法检测CD123+DC的IL-12 分泌量; 葡聚糖吞噬试验和3H-TdR渗入法分别检测CD123+DC的吞噬功能和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7 d后,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86和CD11C,中等量表达CD1a和CD123,低表达CD83,丧失CD14的表达,其中,CD123和CD11C均匀分布于DC表面.免疫磁珠纯化后的CD123+DC呈现典型的不成熟DC形态,除细胞体积较小外,其表面突起类似于CD123-DC.CD123+DC仅微量分泌IL-12,其吞噬能力强于CD123-DC(P<0.05),但抗原刺激功能低于后者(P<0.05).结论:GM-CSF和IL-4培养体系中的CD123+DC可能是DC分化发育过程中更早期的未成熟mD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Urotensin Ⅱ( UⅡ)/UT系统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枯否细胞( Kupffer cell ,KC)固有免疫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肝KCs,KCs培养上清液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FN-β和IFN-γ分泌水平采用ELISA分析检测,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IRF3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 分析方法检测。结果:LPS刺激后,KCs培养上清液IL-6、IFN-β和IFN-γ分泌水平、细胞表面TLR4表达阳性细胞率及细胞内IRF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UT拮抗剂urantide预处理抑制了LPS刺激诱导KCs对上述分子的上调表达;LPS的应用也造成了KCs胞核内IRF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使胞浆内IRF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urantide预处理后,抑制了LPS诱导KCs核内IRF3蛋白上调和胞浆水平下调。结论:UⅡ/UT系统通过对TLR4-IRF3通路的正性调控作用,介导了或至少部分介导了LPS刺激KCs的免疫性炎症分泌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机制。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Mo,常规方法体外诱导未成熟DC(imDC),FACS分析DC成熟过程中MBL对CD分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MBL与imDC的结合情况;RT-PCR分析DC表面模式识别分子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和Western blot分析NF-κB的活性及细胞核移位。结果:FCM分析表明,MBL能够使DC表面CD83、CD86及MHC分子表达升高;MBL能够以Ca2+浓度依赖关系与imDC细胞结合;RT-PCR结果表明MBL能够减少DC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EMSA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MBL能够增强NF-κB活性及细胞核移位。结论:MBL可通过直接结合imDC表面分子来影响DC模式识别分子的表达并调节信号分子NF-κB活性,提示MBL能够通过配体结合调控DC分化成熟,揭示了MBL调节DC分化成熟有关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