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分析并研究了鹤壁矿区瓦斯涌出规律,阐述了鹤壁矿区瓦斯综合治理基本方法,提出了以瓦斯抽放和通风方式改革为主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对回采工作面提出采用综合抽放、进行采区通风方式改革、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等技术;对于掘进工作面提出了边掘边抽、大力推广应用对旋式风机等综合治理技术,指明了鹤壁矿区未来瓦斯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对张集煤矿11418综采工作面瓦斯来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源预测法预测出该面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15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4.2m3/min.提出了采用风排、高抽巷、顶板高位钻孔永久抽放系统和上隅角埋管移动抽放系统综合治理采面瓦斯的技术思路,确定了永久和移动抽放系统的瓦斯抽放参数,进行了主要抽放设备的选型,提出了治理效果的监测方法,为高瓦斯工作面提供了一套合理的瓦斯治理技术及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工作面瓦斯浓度较高,采用通风方法无法解决时,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实施瓦斯抽放.针对郑煤集团芦沟煤矿的32101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较高的情况,设计了采煤工作面瓦斯抽放系统,具体包括管路敷设路线、管径、瓦斯抽放泵、抽放孔布置和参数以及相应安全技术措施.应用表明,该瓦斯抽放系统有效地降低了32101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保证了该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大采长综放工作面单位时间内瓦斯涌出量增大,经常造成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回风巷瓦斯质量浓度超限.通过分析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源,可以了解其瓦斯涌出特征.对阳泉三矿大采长K8206综放工作面初采期和回采期的瓦斯涌出规律的分析可知,初采期瓦斯涌出量具有大幅度波动性,其原因主要为采空区瓦斯不断地、周期性地涌入.正常回采期,只要高抽巷的抽放负压足够大,邻近层瓦斯涌入工作面的问题就能解决;而大采长综放工作面本煤层瓦斯涌出量增大,则需要增加通风量或者采用新的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5.
阳泉三矿大采长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采长综放工作面单位时间内瓦斯涌出量增大,经常造成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回风巷瓦斯质量浓度超限.通过分析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源,可以了解其瓦斯涌出特征.对阳泉三矿大采长K8206综放工作面初采期和回采期的瓦斯涌出规律的分析可知,初采期瓦斯涌出量具有大幅度波动性,其原因主要为采空区瓦斯不断地、周期性地涌入.正常回采期,只要高抽巷的抽放负压足够大,邻近层瓦斯涌入工作面的问题就能解决;而大采长综放工作面本煤层瓦斯涌出量增大,则需要增加通风量或者采用新的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张集煤矿1215(3)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高瓦斯、易自燃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顶板高位抽采技术,优化顶板走向钻孔位置,结合顺层钻孔和上隅角埋管等抽采瓦斯措施综合治理瓦斯,同时采取均压通风、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采空区灌浆、注氮等技术措施防治煤自燃,保证了回采期间回风流瓦斯浓度平均小于0.5%,CO浓度20PPm以下,实现了工作面的正常安全生产。研究成果为淮南矿区一次采全高高产高效工作面的瓦斯、防火治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三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瓦斯抽放工作是目前国内瓦斯治理的难题.通过对永华公司二矿"三软"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详细的煤巷掘进瓦斯抽放、采煤工作面瓦斯抽放及煤体注水的瓦斯综合治理方案,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瓦斯综合治理方案后,掘进工作面及回风流的瓦斯体积分数保持在0.1%以下,工作面瓦斯抽放率达40%以上,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控制在0.5%以下,工作面煤壁强度得到了强化,瓦斯涌出得到了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面的单产水平,而且煤巷掘进速度也达到了每月90 m以上,实现了工作面及煤巷的安全、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8.
针对佳新煤矿1504综放工作面瓦斯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工作面的瓦斯主要涌出来源及涌出量,结合该矿通风系统及瓦斯抽采现状,在上下顺槽顺层、上隅角、措施巷道等采用钻孔、高位钻场、埋管、吊管多种方式抽放,以及增加工作面风量和局部风机对上隅角供风等综合措施治理瓦斯,从而解决了上隅角及回风巷瓦斯超限问题,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真正实现了高瓦斯综放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将采煤工作面瓦斯来源划分为煤壁、采落煤和采空区3部分,并给出了各部分瓦斯涌出量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回采过程,煤层群不同的开采顺序以及厚煤层分层开采时的瓦斯涌出 述了中国煤矿采矿工作面采用不同的通风系统、脉冲通风以及瓦斯抽放等控制瓦斯涌出的原理与技术的新成果,介绍了瓦斯涌出量达150m^3/min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瓦斯控制技术实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晋城矿区寺河矿高瓦斯矿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法和瓦斯利用情况,提出了高瓦斯矿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瓦斯治理途径和技术,指出高瓦斯矿井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瓦斯抽放率,加强瓦斯利用,进而提高矿井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巷采用锚杆支护时采取的几项措施 ,提出高突地区煤巷锚杆支护在采取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时 ,不宜单独采用超前排放钻孔防突措施 ,宜采用掘进工作面预抽或边掘边抽与超前排放钻孔相结合的防突措施 ,且钻场要错口开设 ,钻场处的锚杆支护参数要做适当调整 ,对突出点附近的巷帮也要做妥善处理 .  相似文献   

12.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预测矿井深部瓦斯涌出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村井田 2 1采区一分层回采时实测的绝对瓦斯涌出量数据和采区内 1 2个钻孔的原始数据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找出了控制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煤层厚度和煤层埋深 .根据回归方程 ,计算出矿井瓦斯梯度为每百米增加 0 .67m3/min ,并对矿井深部一分层开采时的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 .以 5m3/min绝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为界 ,把整个井田划分为低瓦斯区和中高瓦斯区 ,指出在矿井深部煤层开采时 ,必须提前制定出防止瓦斯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通过设置顶板道来解决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技术的广泛应用问题 ,分别较深入地探讨了顶板道和回风巷风量变化与其排放瓦斯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一般情况下设置顶板道可以较好地解决综放工作面的瓦斯超限问题 ,但瓦斯严重超限时 ,顶板道的排放瓦斯能力难以满足需要 ,在满足回风巷风速及瓦斯浓度均不超限的条件下 ,可通过增大其风量来提高综放工作面总的排放瓦斯能力 .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质勘探、矿井生产与建设不同时期的地质、通风、瓦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赋存有特厚、低透气性顶底板煤层的魏家地矿井内,断裂构造不但控制着矿井瓦斯涌出,而且是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主导因素,只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坚持从矿井实际出发,加强瓦斯抽放和预测预报,就能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瓦斯低渗透煤层工作面瓦斯抽采与灾害控制难题,以土城矿1531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首先,初步分析了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运用分源预测法预测了其瓦斯涌出含量,接着针对性地在3#煤层运用了顺层钻孔、底抽巷穿层钻孔、高位钻场以及采空区埋管等多种抽采方法,并联合工作面配风提出了立体瓦斯防治技术。最后,通过施工底抽巷截留钻孔对底抽巷溢出瓦斯进行截留抽放,考察了抽采效果。结果表明:15311综采工作面瓦斯来源主要为3#煤层和下邻近层,瓦斯抽采总量为45.4 m3/min,瓦斯抽采率为85.33%,回风流中瓦斯浓度未超过1%,瓦斯抽采达标,有效地控制了工作面高瓦斯的涌出。  相似文献   

16.
瓦斯治理仍是世界性难题。本文针对赤峪煤矿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首采保护层C0202工作面瓦斯治理问题,提出了沿空留巷Y型通风配合本煤层顺层钻孔、两巷底板穿层钻孔、顶抽巷高位穿层钻孔、采空区埋管的"五措并举"治理措施,实现了工作面成功连续留巷200m,瓦斯抽采率高达70%,回风流瓦斯浓度控制在0.4%左右的效果,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该研究成果可为赋存条件相似的煤层群开采瓦斯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论述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煤矿绿色开采的意义,介绍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并阐明了其理论依据,分析了煤与瓦斯共采在煤矿井下的成功经验,并举例说明了井下瓦斯抽放与地面煤层气开发有机结合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煤与瓦斯共采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KJK1- 60/660型矿用局部通风机节能型瓦斯自动排放装置,着重阐述了脉动通风原理以及风机控制所采用的ON- OFF模式及其实现方法,并论述了该装置的软硬件结构及在瓦斯排放和节能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increase in mining depth, the danger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s increases. In order to drain coal gas effectively and to eliminate the risk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s, we used a specific number of penetration boreholes for draining of pressure relief ga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deformation and pressure relief, a good effect of gas drainage was obtained. The practice in the Panyi coal mine has shown that, after mining the Cllcoal seam as the protective layer, the relative expansion deformation value of the protected layer C13 reached 2.63%,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creased 2880 times, the gas drainage rate of the C13 coal seam increased to more than 60%, the amount of gas was reduced from 13.0 to 5.2 m3/t and the gas pressure declined from 4.4 to 0.4 MPa, which caused the danger the outbursts in the coal seams to be eliminated. The result was that we achieved a safe and highly efficient mining operation of the C 13 coal s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