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立梅 《广西园艺》2008,19(3):54-55
常规种植罗汉果是选择山区新开垦的阔叶杂木林地半山腰以上向阳南向或东南向的地段建园,这往往与林争地,甚至破坏森林。2000年笔者在灵川县兰田乡推广应用高埌田(地势较高的水田)种植罗汉果取得成功,栽培效益显著。现将高埌田种植罗汉果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参考。1基本情况兰田  相似文献   

2.
罗汉果种植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项目,长期以来是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主要产业之一。罗汉果组培苗推广,下山种植的成功、以其适应性广、种植见效快、产量高,深受种植农户的喜爱,近年生产发展很快。但是,罗汉果是长期生长在山区多湿、多雾、昼夜温差大的环境,喜阴、怕旱,生理特性独特,下山栽培后,其花芽分化常会因品种、栽培条件和施肥水平的差异而出现推迟,生产上很难获高产。根据罗汉果生长特点,合理选择种植条件,精耕细作,是罗汉果下山种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何金旺 《广西园艺》2006,17(3):11-12
分别从市场供求变化、生产投资、灾害性气候、种苗质量及种管技术等方面对罗汉果组培苗的种植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规避风险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5.
罗汉果组培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保民 《广西园艺》2005,16(4):37-38
罗汉果是我国特有的药用和新兴的甜味植物,其全身均可入药使用。传统种薯栽培,以砍伐高山水源林为代价,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势必造成水土严重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相悖,不利于农业持续发展。而利用丘陵、缓坡地、旱地、山冲、梯田发展罗汉果,实行罗汉果下山栽培,对果区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推广罗汉果组培苗是发展罗汉果下山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桂林市罗汉果组培苗的年种植面积已达1333~2000hm2,约占全市罗汉果种植面积的30%。罗汉果组培苗带病少,根系发达,植株生长旺盛,苗木生…  相似文献   

6.
范承彪 《广西园艺》2008,19(2):47-48
兴安县为实施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下达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罗汉果产业开发与示范”项目,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罗汉果苗,年生产罗汉果组培苗100万株以上。引进和选育出的龙青1号、龙青2号、红毛1号、红毛2号、青冠、柏林2号等罗汉果优良品种和优良单株,通过组培育苗实现  相似文献   

7.
兴安县为实施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下达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罗汉果产业开发与示范"项目,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罗汉果苗,年生产罗汉果组培苗100万株以上.引进和选育出的龙青1号、龙青2号、红毛1号、红毛2号、青冠、柏林2号等罗汉果优良品种和优良单株,通过组培育苗实现快速繁育,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罗汉果种植效益显著提高,在罗汉果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上都获得了重大进展.现将罗汉果组培苗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组培苗是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微扦插技术培育出的高科技产物,具有带病少、繁殖快、适应性广、当年种当年收获且产量高的特点。但是罗汉果组培苗在管理上与传统种植的罗汉果种薯苗有较大差别,管理不当易出现现蕾开花率低,开花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9.
罗汉果组培苗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是葫芦科罗汉果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和新兴的糖料植物。果、藤蔓、种薯均可入药,有“东方神果”之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扦插温度、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对罗汉果组培苗扦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活因子和长势因子分别为第1、2主成分,2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在77%以上;扦插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扦插苗的影响较大,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影响次之。扦插效果最佳组合为吲哚丁酸200 mg/L+25℃+细河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湖南湘西地区罗汉果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苗选择、建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人工授粉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罗汉果组培苗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猝倒病是罗汉果组培苗苗期常见的病害,极具传染性、毁灭性。引起猝倒病最常见的原因是镰孢菌(Fusarium)、丝核菌(Rhizoctonia)和腐霉菌(Pythium)"等大量繁殖,侵染幼苗根茎连接部。苗圃湿度过大、积水是易引起猝倒病发生。苗圃地的选择、整地与作床,基质土壤消毒灭菌,适当的使用化学药剂可以有效防治罗汉果组培苗苗期猝倒病。  相似文献   

13.
罗汉果标准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承彪 《广西园艺》2008,19(1):52-53
兴安县自2005年开始承担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下达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罗汉果产业开发与示范”项目,以罗汉果标准化种植技术开发为主要内容,以建立罗汉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为重点,采用罗汉果组培苗,实行下山种植,通过年年换新地,施足有机基肥,实行合理整形修剪,开展人工授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实现当年种当年丰产。迄今已完成罗汉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38 hm2,2006年平均667m2产果13 223个,其中大、中果9 236个,占总果数的69.85%;2007年平均667 m2产果13 232个,其中大、中果10 021个,占总果数的75.73%。现将罗汉果标准…  相似文献   

14.
15.
永福县罗汉果组培苗生产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汉果在永福的栽培历史已有 30 0年之久 ,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 70 %以上 ,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 ,永福罗汉果也成为桂林市名牌农产品。但近几年来 ,罗汉果病虫害发生严重 ,产量低、外观品质不够理想、经济价值周期缩短 ,所以 ,尽管该县每年都扩种 2 0 0 30 0hm2 ,但罗汉果生产的总面积及总产量仍难有较大的突破。这两年罗汉果市场较畅销 ,价值好 ,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了解决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998年 ,龙江乡的少数果农自发地与外地科研单位联系 ,要求帮助繁殖无病种苗 ,罗汉果组培苗应运而生 ,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罗汉果组培苗在三江县得到较大面积推广应用.然而,从近两年组培苗的推广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种苗过于细弱、根系很少,种植成活率低;主蔓上棚打顶后所发侧蔓发生"跑苗"(即徒长不来籽不开花结果)现象;大田中、后期病毒病、白绢病和青枯病等病害发生较重,结果少或果实小[1]、畸形果及裂果多、品质差或植株枯死等等,导致不少农户收入减少甚至绝收,严重地影响了罗汉果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山区农民增收.为了进一步明确组培苗在三江县罗汉果产区种植的适应性及应用价值,筛选出抗逆性强、单产高、品质优、效益好的品种(系)供大面积推广,笔者于2005年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进行了罗汉果组培苗品种(系)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何金旺  杨慈 《广西园艺》2006,17(3):34-35
最近两年来广西桂林、柳州两市的罗汉果组培苗种植发展势头迅猛,2004年两市种植面积达到2 000多hm2,然而,由于罗汉果组培苗大棚炼苗时间较长(从12月~次年3、4月),采用的多为简易塑料大棚,保温与排湿效果较差,霜霉病发病率高而且不易防治,几年来因一直沿用代森锌、福美双、百菌清、甲霜灵等药剂防治该病[2,3],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一旦发病则无法控制病害扩展蔓延,每年均有数十万株种苗因罹病或死亡或无法作为商品苗出售,为此,育苗单位每年直接经济损失均在百万元以上.为了培育无病优质种苗,笔者于2004年12月~2005年3月到该炼苗基地进行了霜霉病的药剂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罗汉果从高山移植到丘陵平地栽培 ,因立地条件及小气候发生了变化 ,致使罗汉果各个生育时期均比山区提早。生育期的提早 ,要求栽培管理措施也要相应提早 ,以满足罗汉果早生快长对肥水的要求 ,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提早开花结果。1 丘陵平地的气候特点1 .1 早春气温回升快 丘陵平地早春气温回升快 ,温度比山区高 ,因此 ,罗汉果的萌芽、抽蔓、枝蔓生长、花芽分化、现蕾、开花结果、果实发育等均比山区早。要求施肥及管理措施也要相应提早 ,才能适应罗汉果早生快长的需要 ,促进早开花、早结果、早成熟。1 .2 春夏季雨水多 ,光照适度 ,空气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罗汉果组培苗"农青2号"进行大田种植观察分析,探讨其在湖南湘西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为推广种植罗汉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品种8月上旬初花,花期110 d左右,有效授粉期25~30 d,10月下旬成熟,每667 m2产果12 986.1个,大中果率达60%,其中丰产园大中果率在80%以上,甜甙V含量0.16%,无明显病虫害,适合在湖南湘西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罗汉果组培苗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汉果是广西著名特产和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但在种植技术上广大农户仍遵循传统的操作方式,因此产品质量上距离无公害生产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尤其病虫害防治多依赖化学农药,综合防治意识淡薄,使病虫的耐药性增强。防治越来越困难,在提高生产成本的同时又极大的威胁到罗汉果的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笔者认为,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必须贯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