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发芽糙米制备发酵型酸米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芽糙米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为63.3 mg/100 g.研究了发芽糙米酸奶的发酵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通过理化及感官评定,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芽糙米粉量5%、牛奶量45%、接种量0.006%,蔗糖10%在42℃下发酵5 h.另外还研究了发芽糙米米奶在后熟过程中的pH及酸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存过程中酸度变化趋于稳定,没有出现过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灵芝发芽糙米饮料的制取工艺,以发芽糙米粉、发芽黄豆粉和发芽大麦粉作为灵芝深层发酵培养基原料,以灵芝发芽糙米发酵液为基料,采用正交试验进行风味调配和感官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灵芝发芽糙米饮料的配方、稳定性和综合评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25倍的灵芝发芽糙米发酵液添加量为100%、脱脂乳粉用量为4%、蔗糖用量为10%、柠檬酸的用量为0.1%、海藻酸钠的用量为0.2%、CMC-Na的用量为0.06%、黄原胶的用量为0.15%时,得到的灵芝发芽糙米饮料感官最佳、稳定性较好,模糊综合评价达到"喜欢"级别,灵芝多糖含量为714mg/L,γ-氨基丁酸含量为100 mg/L,可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富含阿魏酸和γ-氨基丁酸的发芽糙米酸奶品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发芽糙米、鲜牛奶及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利用直投式发酵剂制作富含阿魏酸和γ-氨基丁酸的发芽糙米酸奶.方法:研究发芽糙米浆与牛奶的体积比、糖添加量、发酵剂接入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成品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等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发芽糙米浆与牛奶的体积比1:1.5,糖添加量7%.发酵剂接入量0.008%.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发芽糙米酸奶中阿魏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分别为5.02 mg/g和4.54 mg/g.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了营养丰富、酸甜适宜和风味独特的发芽糙米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4.
以发芽糙米和鲜牛奶为主原料,经乳酸发酵后、调配成乳酸菌饮料。通过试验确定发芽糙米酶解最佳条件:即酶的添加量为7μg/g,酶解时间为50min,酶解温度为90℃。混合液最佳发酵条件为:发芽糙米浆∶牛奶为1∶2,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4.5h。选用复合稳定剂进行试验:即0.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0.3%海藻酸丙二醇酯(PGA)。发芽糙米乳酸菌饮料的最佳条件为:发芽糙米混合发酵乳用量为50%,白砂糖为11%,柠檬酸为0.4%,感官评分为89分,γ-氨基丁酸含量为1.57mg/(100ml)。  相似文献   

5.
对发芽糙米苹果姜汁果醋工艺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发芽糙米苹果姜汁果醋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糖度为12%、苹果汁的添加量为20%、酒精发酵时间为3d、发芽糙米粉的添加量为5%;醋酸发酵最佳条件:醋酸菌接种量为14%、初始酒精度为4.5%vol、醋酸发酵温度为30°C、醋酸发酵时间为5d.以10%酿制好的果醋、加入2%的蜂蜜、0.3%的甜蜜素、0.4%的食盐、0.1%的姜汁混合调匀,产品色香味俱佳,酸度为1.8%,各项指标符合果醋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槐米粉、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槐米酸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槐米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发酵剂用量、发酵时间对槐米酸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槐米酸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槐米添加量0.2%、白砂糖添加量7%、复合稳定剂用量0.5%、发酵剂用量0.05%、发酵时间8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槐米酸奶产品呈浅绿色、质地均匀、香气协调、口感细腻。50 mg/mL槐米酸奶发酵第1天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0.3%,且抗氧化能力在酸奶贮存过程中有上升趋势,发酵19 d时超过70%,且槐米酸奶有一定的延长酸奶货架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富含γ-氨基丁酸苹果醋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水溶性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多种特殊的生理功能。糙米在发芽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GABA。本研究以发芽糙米和苹果为主要原料,研究富含GABA的苹果醋饮料,以填补我国富含GABA保健醋饮料的技术空白。试验确定了制备富含γ-氨基丁酸苹果醋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其中,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含量12%,苹果汁添加量15%,发芽糙米粉添加量6%,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酵母菌接种量8%。验证试验表明,在此条件下,酒精含量为7.09%。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精度6%,醋酸菌接种量8%,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验证试验表明,在此条件下,醋酸酸度为7.20%。经测定,产品中的GABA含量为28.6 μg/ml。  相似文献   

8.
张锋  陈海英  董媛媛  冯兆瑞 《中国酿造》2013,32(10):149-153
研究了凝固型红薯酸奶的发酵生产工艺,旨在开发新型的功能性风味发酵乳。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红薯浆的添加量为10%,蜂蜜用量7%,稳定剂用量0.15%,发酵剂用量0.10%,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5h,后熟时间20h,获得酸奶产品品质最佳。红薯酸奶成品色泽乳白稍呈浅黄色,组织状态均匀,具有发酵乳香味和红薯风味,其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发芽糙米和鲜牛奶为主原料,经乳酸发酵后、调配成乳酸菌饮料.通过试验确定发芽糙米酶解最佳条件:即酶的添加量为7 μg/g,酶解时间为50 min,酶解温度为90℃.混合液最佳发酵条件为:发芽糙米浆∶牛奶为1∶2,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4.5h.选用复合稳定剂进行试验:即0.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0.3%海藻酸丙二醇酯(PGA).发芽糙米乳酸菌饮料的最佳条件为:发芽糙米混合发酵乳用量为50%,白砂糖为11%,柠檬酸为0.4%,感官评分为89分,γ-氨基丁酸含量为1.57 mg/(100 ml).  相似文献   

10.
发芽糙米辅以大米为原料,以发芽糙米中的酶为糖化剂,以酿酒酵母为发酵剂,通过双边发酵,研制出一种新型低醇酿造酒。通过对加水比、接种量、培养温度以及发酵周期的研究,确定发芽糙米酒最佳生产条件为:料∶水=1∶2.5;接种量为0.1%;发酵温度为32℃;发酵周期为4d。  相似文献   

11.
以糙米为原料,对发芽糙米制作膨化食品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系统的研究,确定出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糙米用30℃蒸馏水密闭浸泡6 h后粉碎过60目筛,加入辅料后在20~24℃搅拌,采用配比为1∶2~1∶3混合菌种(酵母菌∶乳酸菌)发酵,产品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咖啡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以安琪酵母8型菌为发酵剂,酸奶感官品质评分和酸奶黏度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凝固型咖啡酸奶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咖啡酸奶的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42 ℃条件下发酵6 h,脂肪含量3.4%,咖啡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6%,8菌型发酵剂添加量0.1%,发酵后在4 ℃条件下冷藏24 h,获得的发酵酸奶的感官品质评分为89分,黏度为5 640 mPa·s,产品组织状态均匀,口感细腻,略带有咖啡香味,感官评价最佳。最佳发酵条件下的酸度为88 °T,pH值为4.24,乳酸菌活菌数为1.25×108 CFU/mL,符合GB 19302—2010对酸奶品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脱脂米糠复合乳酸菌半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明确脱脂米糠在发酵前、后营养特性的变化,以乳酸菌降糖和释放酚能力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优复合菌种,结果以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组成的复合菌种的降糖和释放酚能力最高。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的复合乳酸菌发酵脱脂米糠的工艺条件:复合菌株添加量5.0%,菌种配比1∶1,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36 h。与未发酵米糠相比,发酵米糠中可溶性固形物、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31.42%,21.82%,112.21%,65.54%和37.14%(P<0.05)。此外,乳酸菌发酵使米糠提取物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1.23%,其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47.18%,49.78%,13.73%,9.0%,75.26%,24.06%(P<0.05)。同时,发酵米糠提取物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为0.48,其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系数分数(SRC)值更接近100。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显著改善了脱脂米糠的营养价值。本研究结果可为脱脂米糠高值生物转化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波杂是一种以谷物为原料经传统发酵而成的民族特色发酵饮品。以大米粉、小米粉、玉米粉为原料,以酵母菌、乳酸菌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生产,考察不同发酵时间下波杂的pH值、总酸、总糖、灰分、蛋白质、固形物含量、酒精度和黏度变化,最终根据感官评价评选出最优发酵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48 h时口感最好,特有的发酵酒风味更醇厚,在此条件下,波杂pH值为4.0,总酸含量为2.8 g/L,总糖含量为3.4 g/L,灰分含量为2.0 g/L,固形物含量为2.5%,酒精度为1%vol,黏度为39 cP。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黑枸杞、牛奶为主要原料制备黑枸杞风味酸奶,以感官评分和乳酸菌总数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黑枸杞风味酸奶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低聚果糖和水苏糖对黑枸杞风味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枸杞风味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8.9%,黑枸杞汁添加量4.1%,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3%,接种量2.2%。在此优化条件下,黑枸杞风味酸奶的感官评分为89.48分,乳酸菌总数为1.3×109 CFU/mL。当低聚果糖和水苏糖添加量分别为1.8%和0.8%时,黑枸杞风味酸奶乳酸菌总数分别提高7.08倍和5.6倍,酸度分别降低23.4%和20.2%,蛋白质含量分别升高65.2%和61.3%,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22.7%和26.5%,表明低聚果糖和水苏糖可使黑枸杞风味酸奶抗氧化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以从酸奶中筛选的高产胞外多糖(EPS)的乳酸菌为出发菌株,用葛根和脱脂乳进行乳酸菌的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葛根发酵乳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9 ℃,葡萄糖添加量1.4%,发酵时间20 h。在此优化条件下,葛根发酵乳总黄酮含量为1.91 mg/mL,EPS含量为0.155 mg/mL。  相似文献   

17.
藏灵菇酸乳是由乳酸菌、酵母菌、醋杆菌和霉菌共同发酵形成的一种发酵乳制品,其品质特征与普通酸乳有显著差异。为研究藏灵菇发酵酸乳中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发挥的作用,利用放线菌酮和青链霉素分别抑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和乳酸菌,测定并比较正常发酵酸乳、抑制乳酸菌发酵酸乳和抑制酵母菌发酵酸乳的风味、口感和质构等相关指标。实验结果显示抑制酵母菌发酵的酸乳中乙醇含量由1.85g/kg上升为2.77g/kg,VB2含量由168μg/100g下降为157μg/100g,与正常发酵组差异较大;抑制乳酸菌发酵的酸乳中酸度由18°T上升为28°T,氨基酸态氮由65mg/100g下降为53mg/100g,乳酸含量持续2mg/g,乙酸由1mg/g下降为0.7mg/g,VB1含量由20μg/100g下降为18μg/100g,与正常发酵组差异较大。乳酸菌在酸乳发酵过程中,对酸度、氨基酸态氮、质构、乳酸、乙酸与VB1的生成贡献较大;酵母菌对乙醇、VB2的生成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8.
李笑梅 《食品科学》2011,32(2):328-332
以萌发至第4 天的发芽大豆和脱脂无糖乳粉为原料,制备发芽大豆酸奶。采用感官评价方法对产品风味进行评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芽大豆与水的配比为1:4.5,以此配制豆芽浆;再以乳粉与水1:5.0 的配比制备乳液;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乳液在豆芽浆的质量分数60%、以100mL 豆芽乳计混合菌接种量为5mL、蔗糖添加量6g、发酵时间7h。最后对后熟时间对产品风味的影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4℃条件下放置16h 以上风味最好。以本实验方法制备的发芽大豆酸奶具有滋味清香、凝固型酸奶固有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沙棘酸奶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沙棘为原料,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M5L为发酵剂制备凝固型沙棘酸奶,并以酸奶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凝固型沙棘酸奶的最佳生产工艺为沙棘汁添加量12%,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剂添加量1%。在此最优条件下得到的凝固型沙棘酸奶呈淡黄色,具有沙棘和酸奶清香味,酸甜适中,组织细腻,稳定性好、无乳清析出,感官评分最高为91.33分,乳酸菌活菌数为1.4×107 CFU/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致病菌未检出,酸度值为83.0 °T,蛋白质含量为3.6%,脂肪含量为2.9%,均符合国家标准GB 19302—2010《发酵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紫米酸奶的工艺优化及贮藏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熟紫米粉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具有抗氧化性能的紫米酸奶。将紫米酸奶的酸度、持水力和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紫米酸奶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紫米酸奶的贮藏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米酸奶的最佳工艺为紫米粉添加量22 g/L,白砂糖添加量7%,接种量0.06%。在此优化条件下,紫米酸奶的感官评分为91.1分。在贮藏期间,紫米酸奶的感官评分、持水力、pH、酸度、乳酸菌数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紫米酸奶具有更长的货架期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