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功明  程方武  韩伟 《山东水利》2005,(10):46-46,49
鲁北地区地域广阔,盐碱地、中低产田面广。长期以来,因受盐碱化困扰,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致使经济发展较慢,暗管排水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1暗管排水技术的作用及效益分析1·1暗管排水技术的作用1·1·1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实施暗管排水,就是利用透水管的吸水和集水管排水作用,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至作物根系适宜的埋深以下,使作物免除渍害。根据观测结果,并与临近非暗管排水区进行对比分析,暗管排水区的地下水埋深比对比区平均低0·8m,从而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和表层积盐。1·1·2加速土壤脱盐。暗管排水调控地下水位的根本目的在…  相似文献   

2.
农田暗管排水能力分析与提升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丽  任晓磊  陶园 《水利学报》2021,52(11):1263-1269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易于形成积水的地区,探索经济可行的农田暗管排水措施,对于降低作物涝渍胁迫、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暗管排水流量理论公式分析了暗管排水能力影响因素及增强暗管排水能力的途径,提出在暗管出口处安装虹吸管,利用虹吸原理使其下端出流口降低到一定深度的虹吸增流方法。理论和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大提升浅埋暗管排水能力,且不增加暗管排水成本。浅暗管通过虹吸管出口降低到中埋和深埋时,即作用水头增加1.33倍和1.67倍时,排水流量增大33.3%和66.7%;由于浅埋管具有较小的渗流阻抗系数,其排水流量比相同出口的中埋管和深埋管大16%和27%。随积水层深度的减小,有虹吸的浅暗管排水流量虽然减小,但增流效果百分比在增大。该研究成果可为涝渍灾害易发地区建设高效除涝降渍减灾工程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稻田暗管排水试验,总结分析了暗管排水、降低稻田地下水位的增产作用;根据渗流理论,研究探索了地下水三维渗流运动及其地下水位下降值的近似计算公式,以及根据地下水位的控制标准,确定排水暗管规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打渔张灌区暗管排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山东省打渔张灌区暗管排水试验的概况.根据1978~1979年试验资料分析论述了暗管排水的流量、暗管排水地段水盐平衡状况、排蒸比、潜水位的下降规律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等.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衬砌渠道的排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高地下水位地区混凝土衬砌渠道的排水实践和典型渠段的排水试验,总结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衬砌施工的排水措施,工程应用效果和适用条件;探讨了排水暗管作为消减扬压力工程措施的结构布置形式与排水减压效果。试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透水暗管的排水量比实体暗管的排水量提高36%以上。沿渠道两侧底部布置排水暗管,管埋深在渠底下50cm,可有效地控制两岸侧地下水位,百米渠长的暗管排水量为162.4m~3/d,且消减扬压力效果明显,保证了衬砌体的稳定和固坡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20,(1):145-149
为进一步简化黄河三角洲盐碱区暗管排水排盐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土地开发工程典型实例,通过对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分析,探讨了暗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参数确定的理论模型及其简化求解方法。黄河三角洲地区多采用单级暗管形式,暗管材料选用外径为110 mm的PE双壁波纹塑料打孔管;暗管埋深建议为1.2~1.7 m;根据不同的排盐标准,计算出相应的排水模数,结合排水区域土壤的渗透系数,提供了暗管间距选择参考表,得出项目区暗管布设间距范围可取17~27 m,平均为22 m。  相似文献   

7.
排水暗管化学淤堵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治理农田渍害,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况,地下埋设暗管后存在着化学淤堵倾向。本文介绍国外有关暗管排水化学淤堵的资料,分析农田排水暗管中化学淤堵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阐述化学淤堵形成的过程及防治方法,指出在暗管周围应避免使用丙纶丝等化纤制品作为外包料  相似文献   

8.
省交口抽渭灌区,地形平坦,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严重。据调查,灌区盐碱化面积高达25.6万亩。经过多年修建,排水系统干、支沟已基本形成,排水控制面积达98.7万亩,占排水面积的82.25%。为了加速开发利用低产田盐碱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强农业后劲,必须加速主体排水工程的配套建设(即农、毛沟的排水施工配套),为今后灌区,暗管排水提供科学依据,省交口抽渭管理局1986年组织技术力量对暗管排水进行调研、勘测、规划、设计。1987年11月开始暗管排水试验工程施工,完成两个试区(A、B 试验区)的试验工程,控制排水面积4000余亩。A 暗管排水试验区,控制排水面积1800亩,布设暗管毛沟12条(其间距为50、100、150、200m四种排水类型)、农沟1条、检查井34座、试验观测井41眼。毛沟采用上海塑料厂生产的Φ80绉纹塑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明沟排水是我国北方地区治理盐碱土地的主要排水方式之一。内蒙古后套灌区,目前采用的排水方式基本上也是以明沟排水为主。生产实践表明,明沟排水有很多优点,如工程简单、施工容易、维修养护要比暗管或竖井排水方便得多。尤其是明沟排水不象暗管或竖井排水那样需要大批的材料和机电设备  相似文献   

10.
南方平原河网地区农田地下水位高、排水速度慢,氮素易随地表排水流失。为了有效减少农田氮素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麦秸秆和沸石组合外包材料条件下的双层暗管布置方式排水试验,并做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双层暗管布置方式明显增加了排水流量,试验时间内排水总量比单层暗管布置方式多33.9%;氮素流失量上有所减少,其中硝态氮流失量减少了13.6%,氨氮流失量变化不大;数值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研究成果说明双层暗管排水方式结合外包材料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暗管排水条件下淋洗制度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本文以沿海盐碱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定典型试验地进行现场试验,利用现场试验数据率定了HYDRUS-2D模型参数并验证了模拟暗管排水的准确性,运用验证后的模型模拟了不同淋洗制度情况下的土壤盐分分布。结果表明:HYDRUS-2D能够较好地模拟暗管排水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在相同水量淋洗情况下,持续淋洗的淋洗效果优于间隔淋洗,间隔淋洗间隔时间越长淋洗效果越差。研究成果可为暗管排水条件下盐碱地淋洗制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暗管排水试验为基础,根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棉秆资源丰富、取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采用棉秆为基材,研制了棉秆暗管排水体,并对棉秆排水体和塑料排水暗管的排水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棉秆排水体空隙率越大,排水效果越好,在同一覆盖物及厚度、同一水头条件下,塑料管排水量大于棉秆排水体排水量,但二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苏海涂垦区滩涂盐碱地成陆时间短、土壤贫瘠、含盐量高、地下水埋深浅等特点,开展在暗管控制排水条件下沿海垦区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的研究。通过不同间距暗管布设及排水控制,对土壤盐分变化、作物产量及水、盐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探明了海涂垦区土壤水盐运移的规律。结果表明:暗管间距、测点至暗管的水平距离2个变量与土壤含盐量变化的速率呈负相关;暗管排水能有效地控制地下水埋深,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综述国内外暗管排水降渍技术的发展和排渍标准研究进展,展望暗管降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认为暗管排水对于改良盐渍土,防治农田渍害具有显著效果,是开发治理低洼易涝渍圩区和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技术。目前暗管降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是:研究制订与作物高产优质相适应的排渍标准;实行塑料暗管及滤裹料的标准化;研究暗管的淤塞测报与清理技术;实现施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耕地越来越宝贵。近十年来国内外农田逐步推广暗管排水。暗管和明沟排水相比,施工土方工程量较小,土地利用率高,地面建筑物少,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利用,可根据土壤渗透率的不同分别设计地下排水工程,以利交通和农业机械化作业。目前,暗管排水防渍已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塑料暗管排水是在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项农田排水新技术。目前,它已在荷、美、日、英、法、德、罗等3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的采用,而我国的地下排水技术仍采用空心砖、脊瓦等暗管排水。由于这些暗管存在管口衔接不严、防滤较差、易淤积、使用年限短以及经济效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我国南、北方许多地区的农田基本建设中采用暗管排水措施,不但引起科研单位的注意,也受到生产部门的重视,在1979年2月和1981年8月曾专门召开过两次全国性的地下排灌学术讨论会,现根据国内外的一些资料和对我国暗管排水的初步调查,就暗管排水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加以概述,供参考.一、  相似文献   

18.
对三江平原低湿易涝地的治理 ,除兴建必需的排水沟道系统外 ,采取暗管排除地表坑凹处积水 ,壤中水是一条有效途径。为此 ,80年代在宝泉县进行了暗管排水试验 ,通过现场分层取土及暗管排水资料所得的渗透系数可代表试区耕地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暗管排水的地下水调控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姚市高效农业园区围垦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试验法、模拟法等研究方法,在园区基础资料收集和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用Modflow建立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不同降雨补给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根据不同设计降雨和河道水位控制边界、不同暗管排水方案下农业园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分析暗管埋深、间距等与园区地下水控制的关系,确定了地下水动态排水的最佳暗管设计方案。研究表明:暗管间距15 m、埋深2.5 m能够达到精准排水控制的设计要求。还探索了浅层地下水排水规律,为精准调控不同暴雨条件下地下水位和防治围垦土地盐渍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宁夏银北灌区暗管排水关键技术的引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水利部“948”计划项目“宁夏银北灌区暗管排水关键技术引进”近两年来的执行情况,以及美国T555型开沟铺管机引进的必要性和该机器于银北灌区在暗管排水技术示范推广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结合银北灌区的实际和本项目推广示范的要求,在银北惠农县团结村建立了200hm^2左右的示范区,并按不同暗管布局将该示范区分割成5个试验区,在每个试验区内连续观测农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等,在分析现场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埋深和间距的暗管布局,在防渍,防盐效果方面作了初步比较,并对暗管排水的增产效果及其经济效益也作了分析,所取得的试验数据和成果对示范区今后现场观测及暗管排水的全面推广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