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西藏某铜钼矿石进行了浮选工艺试验研究。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混合精矿再磨后铜钼分离的选别工艺流程及适宜的药剂制度,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钼精矿品位45.34%、钼回收率74.82%,铜精矿品位31.75%、铜回收率96.39%,其中铜精矿含金18.05 g/t、含银347.70 g/t、金回收率49.41%、银回收率68.91%。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回收云南某含铜、钼平均品位分别为0.52%、0.011%的低品位难分选铜钼多金属矿,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57.81%、捕收剂OL-2用量为80 g/t、抑制剂TL-1用量为300 g/t的最优条件下,铜钼混和粗选通过粗磨抛尾、粗精矿再磨、1粗2精3扫;在浮选调整剂水玻璃用量为1 204.7 g/t、氟硅酸钠用量为680.2 g/t的最佳条件下,铜钼分离浮选采用1粗4精1扫的选矿工艺流程;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5.85%、铜回收率为87.729%、含钼0.033%的铜精矿,钼品位为46.35%、钼回收率为76.35%的钼精矿;试验综合指标较好,为该铜矿高效开发利用铜、钼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对某含银铜硫矿石进行了优先浮选与混合浮选工艺试验研究,经条件试验,确定了药剂制度并进行了实验室小型浮选闭路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磨矿细度-74μm占90%条件下,采用铜硫优先浮选工艺,经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铜,可获得铜品位为20.17%、回收率为98.41%、银品位为277.9g/t、回收率为92.38%的铜精矿;经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硫,获得硫品位37.11%、硫回收率43.76%的硫精矿。在磨矿细度-74μm占80%条件下,采用铜硫混合浮选工艺,经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获得铜硫精矿,再经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实现铜硫分离,铜精矿铜品位为20.03%、回收率为93.37%、银品位为259.5g/t、回收率为82.41%;硫精矿硫品位32.34%、硫回收率26.01%。优先浮选精矿铜、银品位及回收率高于混合浮选工艺,且优先浮选工艺过程稳定可靠,药剂制度简单,适合生产,对类似的含银铜硫矿石工艺流程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青海某铜品位1.00%、钼品位0.067%、金含量3.04 g/t的铜多金属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铜钼等可浮-铜钼分离-铜钼等可浮尾矿选硫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钼精矿钼品位48.52%、钼回收率86.49%,铜精矿铜品位19.44%、铜回收率94.72%、铜精矿中含金57.10 g/t、金回收率90.44%,硫精矿硫品位36.56%、硫回收率32.84%。  相似文献   

5.
西藏某矽卡岩型低品位铜钼矿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以及辉钼矿,原生硫化铜和次生硫化铜共占总铜的95.54%,辉钼矿占总钼的88.06%。分别采用铜钼混合浮选、等可浮和快速浮选三种试验流程进行浮选流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快速浮选流程效果较好。采用快速浮选经两段磨矿(一段磨矿细度-74μm占63%、二段磨矿细度-74μm占70%)、一次粗选、四次精选、三次扫选、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所用混浮粗选捕收剂Flomin-C7446+煤油用量为15+20 g/t,矿浆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00 g/t,起泡剂松醇油用量为15 g/t,最终获得铜品位27.73%、钼品位1.47%,铜回收率93.26%、钼回收率84.66%的铜钼混合精矿。  相似文献   

6.
针对石槽铜铁矿矿石进行了原矿直接磁选、原矿先浮选一浮选尾矿磁选流程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最终确定采用先浮后磁选矿工艺,先浮选回收铜,然后对浮选尾矿进行磁选选别铁,铜、铁粗精矿分别再磨精选的工艺流程.小璎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1.05%、铜回收率76.04%、含金1.78g/t、金回收率41.83%、银278g/t、银回收率39.62%的铜精矿和铁品位63.17%、铁回收率75.58%的铁精矿,有价元素得到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7.
对某含银铜硫矿石进行了优先浮选与混合浮选工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磨矿细度-0.074mm占90%条件下,采用"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的优先浮铜工艺,可获得铜品位20.17%、回收率98.41%,银品位277.9g/t、回收率92.38%的铜精矿;经"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选硫,获得硫品位37.11%、硫回收率43.76%的硫精矿。在磨矿细度-0.074mm占80%条件下,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的铜硫混合浮选和"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铜硫分离工艺,获得铜品位20.03%、回收率93.37%,银品位259.5g/t、回收率82.41%的铜精矿;硫精矿硫品位32.34%、硫回收率26.01%。优先浮选精矿铜、银品位及回收率均高于混合选浮工艺,且优先浮选工艺过程稳定可靠,药剂制度简单,适合生产,对类似含银铜硫矿石工艺流程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Caim Hill磁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澳大利亚Cairn Hill含铜、金的磁铁矿矿石,进行了先磁后浮及先浮后磁两大原则流程方案的选矿试验,并在先浮后磁的浮选方案中又进行了铜优先浮选流程和铜硫混合浮选两种流程方案试验。最终确定优先浮选铜、后浮选硫、尾矿弱磁选铁的先浮后磁联合工艺。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1.15%、铜回收率88.94%、含金4.10g/t、金回收率49.50%的铜精矿和铁品位70.68%、铁回收率92.14%的铁精矿,以及硫品位40.58%、硫回收率57.80%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9.
赤城县石槽铜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石槽钢铁矿矿石进行了原矿直接磁选、原矿先浮选—浮选尾矿磁选流程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最终确定采用先浮后磁选矿工艺.先浮选回收铜,然后对浮选尾矿进行磁选选别铁,铜、铁粗精矿分别再磨精选的工艺流程。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1.05%、铜回收率76.04%、含金1.78g/t、金回收率41.83%、银278g/t、银回收率39.62%的铜精矿和铁品位63.17%、铁回收率75.58%的铁精矿.有价元素得到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0.
西藏某大型铜钼矿石铜品位0.81%,钼品位0.017%,铜、钼分别主要以黄铜矿、辉钼矿的形式存在。选矿厂采用铜钼混合浮选—分离浮选原则流程进行生产,钼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较差,铜含量偏高。为获得合格的钼精矿产品,进行铜、钼分离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以铜品位20.17%、钼品位0.67%的铜钼混合精矿为给矿,在水玻璃用量1 000 g/t、硫化钠用量10 000 g/t、煤油用量80 g/t的条件下,1粗3精—精选3精矿再磨(-0.074 mm 90%)—2次精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钼品位46.52%、回收率82.47%、含铜1.21%的合格钼精矿和铜品位20.38%、回收率99.91%的合格铜精矿,金、银主要富集在铜精矿中,品位分别为12.29,562.50 g/t。相比生产指标,钼精矿品位提高10.37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13.94个百分点,铜含量降低2.13个百分点,实现了混合精矿铜、钼的有效分离。试验结果可供选矿厂工艺流程升级改造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铜钼矿的资源情况,分别对铜钼矿的选别工艺--混合浮选、等可浮选、优先浮选三大浮选工艺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铜钼的捕收剂以及黄铜矿的抑制剂的应用现状,并提出铜钼分离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铜钼硫复杂共生矿石选矿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某斑岩型铜钼矿位于中国西藏地区,是中国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矿床。矿物种类繁多,主要可回收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镶嵌关系较复杂。针对该铜钼矿矿产资源,通过对影响选矿指标的条件、流程方案等进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选矿流程结构和药剂制度,获得了较理想的选矿技术指标:总铜精矿品位22.85%、铜回收率87.17%;钼精矿品位48.85%、钼回收率68.96%;硫精矿品位40.75%,硫回收率61.07%。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铜钼等可浮选再分离—铜硫混合浮选分离工艺,可以综合回收铜、钼、硫矿物。  相似文献   

13.
硫化铜和辉钼矿可浮性比较接近是导致铜钼分离困难最主要的原因。从铜钼分离现状和新技术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铜钼矿石一般采用混合浮选工艺,然后通过抑铜浮钼方式进行铜钼分离。但是传统黄铜矿抑制剂存在选择性差、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目前铜钼分离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科研者提出一些新的分离工艺,包括氧化-浮选、电化学浮选、海水浮选、浮选柱浮选、选择性浸出、超导磁选技术等,这些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仅局限于理论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高效低毒抑制剂的开发仍是目前铜钼分离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4.
在保持原有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浮选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新型捕收剂、抑制剂分别对云南某斑岩型铜钼矿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浮选进行了药剂优化试验研究,最终选用捕收剂W3和W4、起泡剂F-425和MIBC、高效的铜抑制剂M8等,并进行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钼品位44.92%、钼回收率80.57%的钼精矿,铜品位25.03%、铜回收率91.10%的铜精矿。与设计流程浮选指标相比,铜回收率提高了回收率提高了4.10个百分点,钼的回收率提高了4.5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某大型铜钼矿铜钼可浮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某大型铜钼矿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在浮选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今矿山生产的可行性,采用常规浮选药剂制度,混合浮选铜钼金属,获得了较好的金属品位和回收率,铜、钼品位达到14.03%和0.823%,铜回收率为94.85%,钼回收率为84.38%。在试验过程中还组合了不同种捕收剂,亦取得了很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围内铜钼共伴生矿产资源丰富,但硫化铜矿与辉钼矿因可浮性相近而成为选矿分离的一个难题。对常规铜钼分离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氰化物、硫化物、巯基乙酸类、诺克斯药剂等几种常用的铜钼浮选分离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与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论述;针对充氮浮选法、浮选柱浮选分离法、海水浮选技术、氧化浮选分离技术、电位控制浮选技术及超声预处理技术等几种新型铜钼分离技术,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分选机理。文章还分析了目前铜钼分离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某铜钼矿高效选矿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某复杂铜钼矿石的原矿性质,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硫化钠及硫酸铵活化铜钼矿物,碳酸钠调整矿浆pH值,用煤油捕收铜钼矿物,可以实现铜钼矿物的高效浮选回收。在铜钼混浮粗选条件试验及精选抑制剂种类和用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铜钼精矿,铜品位及回收率分别为24.41%和85.92%,钼品位及回收率分别为0.52%和70.73%。  相似文献   

18.
摘要:河南省某铜钼矿铜、钼含量低,部分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与其它矿物共生紧密,且原矿中含有可浮性较好的石墨。针对原矿的矿石性质,经过合理的药剂制度和选矿试验研究,确定对该矿石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钼粗精矿再磨后精选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流程从含铜0.42%,含钼0.021%的原矿中获得了含Cu 20.79%,回收率为90.18%的铜精矿和含Mo 46.27%,回收率为68.30%的钼精矿,并综合回收了伴生的金属银,取得了良好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斑岩型铜钼矿混合浮选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某斑岩型铜钼矿混合浮选优化试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闭路试验可获得精矿产率1.76%,混合精矿Cu 28.65%、Mo 2.71%,Cu回收率88.45%,Mo回收率86.01%的选别指标,伴生银被富集到混合精矿中,银含量达到85g/t,为矿山资源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金属硫化矿选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某地多金属复杂硫化矿原矿含铜0.71%、铅3.08%、锌1.43%、黄铁矿15.57%,具有有用矿物品位低,嵌布粒度细,且共生关系密切,各硫化物易浮难分等特点。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多种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对比方案的试验研究。工艺流程结果表明,试验采用先全浮选-再分离浮选的工艺流程较佳,即先选出Cu、Pb、Zn、S混合精矿,然后再进行Cu-Pb部分优先浮选、Cu-Pb分离浮选、Zn-S分离浮选。铜、铅分离多种药剂试验表明,单用传统的重铬酸钾药剂抑铅浮铜,分选效果不佳,而配比羧甲基纤维素(CMC)的组合药剂,分离效果才好。Zn-S分离药剂采用简单价廉的石灰法即可。采用该流程和药剂制度最终可获得Cu、Pb、Zn、FeS2四种合格精矿,取得较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