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尹全智老中医认为产后痉证,重在治肝;产后虚劳,首要治肾;产后高热,当务祛瘀.  相似文献   

2.
合谷、复溜治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谷、复溜治汗探析姚玉芳(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主题词汗证/针灸疗法,穴,合谷,穴,复溜汗证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既可表现为当汗不汗,也可表现为汗出不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之中。针灸治疗汗证,常以合谷、复溜为主穴。本...  相似文献   

3.
郭耀晨 《新中医》2023,55(15):205-209
《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汗证的医案论述,卷三有汗门专篇,余各卷各门中多有散见,所涉病因病 机广泛,通过整理叶氏典型医案,结合汗证的阴阳虚实辨证,着重从营卫、气血、阴阳、脏腑、外感、产后等 角度分类辨析叶氏汗证相关医案。总结出叶氏在汗证治疗中善用经方,辨析阴阳,强调血汗同源,重视心肾、 脾胃,以及温热暑湿致汗和产后汗出等方面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4.
任世玉老中医治胃缓证重用炒枳壳、炒枳实、治胃脘痛巧妙增损防传变、治头痛擅用虫药、治产后感冒用身痛逐瘀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内经》汗证证治研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经》汗证证治研讨湖南中医学院(410007)熊继柏关键词内经;汗证;病因病机;治法《内经》中所载汗证颇多,如魄汗、多汗、灵汗、大汗、漉汗、灌汗、寝汗、夺汗、绝汗、漏泄等。历代医家研究《内经》汗证,有按五脏分类者,有从病因分类者,有依汗出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6.
久汗怪证治验江都市宜陵中心医院(225231)仇璧庭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虚,营卫失调,津液外泄所致。阳虚自汗者,治宜温阳固卫;气虚阴耗者,治宜益气养阴;肝火湿热者,治宜清肝泄热化湿,并佐以固涩敛汗之品。此为临床治疗之常法。然而,...  相似文献   

7.
论元末名医滑寿临证治验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元末名医滑寿的临证特色是:察病测侯重脉诊,杂病证治重阳气,汗如下和无偏颇,产后诸证求灵变。  相似文献   

8.
产后汗证临床较为常见,其汗出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大汗不止,必须及时治疗。我院妇产科1996~2000年采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产后汗证169例,收效较佳,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9例中,住院产妇163例,门诊6例;年龄24~35岁;出汗时间2~20d,平均11d;102例系剖腹产,67例为自然分娩;其中宫腔内胎膜残留35例。1.2治疗方法治以四君子汤加减: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酸枣仁20g,炙黄芪30g,淮小麦20g,地骨皮10g,绿萼梅10g,丹参20g…  相似文献   

9.
杨坚毅 《新中医》1994,26(7):6-7
陈济武老中医治疗火热证经验杨坚毅主题词火证/中医药疗法,热证/中医药疗法,陈济武原广西桂林医学院教授、桂林市名老中医陈济武,从医近60年,擅治内儿科外感和内伤火热证,兹将其治疗火热证的经验整理如下。1对火热证的认识陈老认为,火热证有外感火热证和内伤火...  相似文献   

10.
自汗辨析     
自汗辨析湘潭钢铁厂职工医院(411101)郑香莲主题词汗症/中医病机,汗症/中医药疗法自汗一症,临床颇为多见,虽有常法可依,但临床奇变之证,又非常法可治,兹将临证所得述于后,供同道探讨。1湿热熏蒸,治宜清热利湿自汗虽有阳虚、阴虚之因,但湿热为患亦不可...  相似文献   

11.
无汗证治验     
无汗证治验陕西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727000)秦银忠【关键词】无汗证,中医治疗,医案柴某,女,24岁,农民。于1997年8月1日初诊。主诉:全身无汗4个月余。患者于1997年3月,产后月余,其刚满50d之子夭折。闻此噩耗,患者当即昏倒。醒来后自觉全...  相似文献   

12.
产后自汗证属产后“三急”之一。新产之后,如汗出过多或持续时间长而不能自止,甚者汗出如漏,称为汗证。汗证又有自汗与盗汗之分。笔者自1998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自汗证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梁乃津老中医用虫类药治疗顽痛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乃津老中医用虫类药治疗顽痛证经验黄穗平,李云英主题词痛证(中医)/中医药疗法,虫类中药,梁乃津临床痛证尤其常见,病因多端,病机则一,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我院著名老中医梁乃津教授认为,治痛之证,务必止痛,止痛要法,行气活血,通则不痛。一般痛证,病在经...  相似文献   

14.
早在《内经》便有了对汗的来源、化生及其治疗的阐述。历代医家对汗证论治颇详,其辨证思路不尽相同。名老中医孟景春教授宗《内经》、《伤寒论》之旨,从脏腑和病位辨治汗证,采用中药内服或外治法,同时重视养生调护,拓宽了临床思路,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5.
程磐基 《新中医》1994,26(2):1-3
沈济苍教授应用经方经验介绍程磐基主题词汗证/中医药疗法,肺热/中医药疗法,,心悸/中医药疗法,胃脘痛/中医药疗法,痹证/中医药疗法,经方/治疗应用,沈济苍沈济苍教授是上海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数十年来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著书立说,发前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16.
汗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可谓广矣,凡有表证且里不虚者皆可考虑应用汗法。然不当汗而汗或汗而太过.每又可致正气受挫.变证丛生。虽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但这其中必有一定规律可循,具体而言:误汗或过汗伤人正气者,无非阴阳。伤阴者,多耗人营阴,治皆取芍药甘草汤之意;伤阳者,则分伤心阳、脾阳、肾阳之不同,治分别取桂枝甘草汤、甘草干姜汤和附子甘草汤之意。  相似文献   

17.
产后汗证是女性产后的常见疾病,病情重者日夜多汗,动辄尤甚,病程迁延,加重女性身心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产后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而致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营阴外泄是产后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以血汗同源理论为基础,根据产后汗证患者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的病理特点,认为产后汗证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探讨养血益气法、调和营卫法和固表止汗法在产后汗证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并根据产后汗证特点提出相应调护要点,为产后汗证的治疗与调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钟启良运用温胆汤治愈小儿多动症验案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二医院(364000)兰启防主题词儿童行为异常/中医药疗法温胆汤/治疗应用温胆汤原用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之“胆寒”证。业师钟启良老中医,临证之时,独具匠心,取温胆汤清胆化痰,理气宁神之功,用治小儿...  相似文献   

19.
朱启芳 《江苏中医》1995,16(11):3-4
重用川芎,酌加水蛭于补阳还五汤中,治脑中风;取当归龙荟丸意治精神分裂症;养阴益肾法治夏月无汗;分期调经治女子不孕症,均获良效。朱老临证思路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马瑞平 《新中医》1995,27(7):1-3
陆芷青教授治痰心法马瑞 主题词痰证/中医药疗法,眩晕/中医药疗法,中风(中医)/中医药疗法,痴呆,老年性/中医药疗法,陆芷青吾师陆芷青教授为著名名老中医,毕生潜心医学,娴熟经典,精于内科,善治时病及疑难杂证,对痰证的研究亦颇具匠心。陆老认为:“痰生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