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儿女,3个月,因饮食欠佳,哭声低,生长发育差就诊。体格检查:体质量3.25 kg,口唇及四肢无明显发绀,胸骨左缘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心脏增大,右室壁增厚,房间隔卵圆孔处回声中断约2 mm,室间隔膜周部回声中断约17 mm,左右肺动脉增宽与右室相连,未见主动脉与左室相连通,未见明显主动脉瓣回声(图1),主动脉根部约3 mm,升主动脉约5 mm,左、右冠状动脉似从主动脉根部发出,主动脉弓降部显示差,为右弓。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探及  相似文献   

2.
##正## 孕妇,30岁。孕26周,以"外院发现胎儿室间隔缺损"为主诉来我院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心胸比例略大,大动脉关系正常,升主动脉内径约2.6 mm,主肺动脉内径约5.5 mm,动脉导管内径约4.9 mm。升主动脉自左室发出后向上方走行,可见其发出两分支,未见确切主动脉弓及其第3分支(图1)。室间隔上部可见约2.8 mm回声中断。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膜周部),主动脉缩窄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6岁.因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入我院胸外科.术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全心增大;主动脉狭窄,内径仅14 mm;肺动脉主干为39 mm显著增宽;左肺动脉起始处与胸主动脉之间可探及管状结构相连,想连处可探及双向高速血流,收缩期右向左分流(图1),舒张期左右;室间隔上份回声中断16mm,缺损处探及双向分流;胸骨上宣传员切面未能探及主动脉弓降部(图2);房间隔卵圆孔处可探及微小左向各分流.  相似文献   

4.
孕妇,29岁,孕1产0,自述早孕期感冒,未服药,1周自愈.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四腔心观不对称而就诊.超声检查:左房7.9 mm,左室5.7mm,右房14.2 mm,右室11.5 mm,室间隔2.6 mm,左室后壁2.7 mm,主动脉内径3.6 mm,主肺动脉内径6.7 mm.卵圆孔直径5.5 mm,动脉导管内径4.5 mm,胎儿心脏位于胸腔内位置正常,心尖指向左前,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右心较左心明显大,二、三尖瓣回声及启闭未见明显异常,室间隔上部连续性中断,主、肺动脉连接及位置未见异常,主动脉内径较小,降主动脉于导管前连续性中断,主动脉弓部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图1),降主动脉与动脉导管连接,主肺动脉及动脉导管内径增宽.  相似文献   

5.
孕妇,35岁.孕2产1,孕27周,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史,孕期无感染及服药史.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示:左房 9.5 mm,左室 9.9 mm,右房 11.1 mm,右室 10.1 mm,心房正位,心室右襻,房室连接一致,左、右房间可见房间隔回声,并见卵圆孔瓣在左房侧飘动,室间隔连续性中断,断端回声增强,直径约 6~8 mm,两组房室瓣启闭未见异常,主动脉、肺动脉排列关系及起源正常,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后方,升主动脉至主动脉弓管腔狭窄,内径 3.3 mm,峡部明显变细,内径2 mm,主动脉弓失去正常柔和的弯曲形状,呈细窄的僵直状,主肺动脉增宽,内径 7.5 mm(图1).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弓降部异常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超声对主动脉弓中断 (IAA)、主动脉缩窄 (CoA)、右位主动脉弓 (RAA )三类主动脉弓降部异常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主动脉弓降部异常患者的胸前及胸骨上窝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IAA表现为主动脉弓部成为盲端 ,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相连 ,最常合并室间隔缺损 ,均有重度肺高压等。CoA表现为主动脉峡部狭窄 ,降主动脉常窄后扩张 ,腹主动脉内血流频谱异常等 ,部分无心内畸形 ,可通过胸骨上窝及心内表现不同与IAA加以鉴别。RAA表现为主动脉弓弯向右侧 ,标准切面观察时与IAA相似。大部分合并复杂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主动脉弓降部异常是一种有效、无创、经济的检查手段。胸骨上窝切面超声表现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有必要作为常规检查切面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8年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无紫绀,双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界向左扩大,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3/6级Sm,P2>P1.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室间隔膜部可见回声中断,间距约7 mm,CDFI:可见左向右的红色分流信号.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发现主动脉弓异常增高,位于胸骨上窝上方,然后褶曲呈"S"形下行,降主动脉轻度增宽,降主动脉内流速轻度增快,为191 cm/s.主动脉弓部可见2支分支,分别向左、右侧颈部延伸,在降主动脉约峡部位置发出左锁骨下动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胎儿双主动脉弓(DAA)的超声特征,提高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的6例双主动脉弓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总结其超声特征。结果 6例胎儿中右弓优势型4例,左弓优势型1例,均衡型1例。4例胎儿出生后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2例无明显症状;3例行手术治疗。胎儿期超声特征如下:⑴升主动脉长轴切面呈Y字征;(2)在3VT切面显示,主动脉发出左侧及右侧主动脉弓,并将气管和食管包绕其中,形成"O"形血管环;(3)在3VT切面显示动脉导管弓走形于气管及左侧主动脉弓的左侧;(4)在主动脉弓降部冠状切面,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可显示左侧弓在导管内侧与降主动脉相连,左右主动脉弓分别发出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并最终连接到降主动脉。结论双主动脉弓胎儿期有典型的超声图像,多切面显示左、右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均与降主动脉连接是诊断的关键;主动脉弓降部冠状切面对该畸形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胎儿双主动脉弓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经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双主动脉弓胎儿(病例组)和与其胎龄相匹配的17例正常健康胎儿(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分析双主动脉弓超声心动图特征,并随访产后诊断结果。结果 17例胎儿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双主动脉弓,其中右弓优势型11例(1例左弓闭锁),对称型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双上腔静脉并冠状静脉增宽2例,余未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出生6例,终止妊娠2例,失访9例。出生后有临床症状2例,无症状4例;接受手术治疗1例。对照组与病例组胎儿的左右心房内径、左右心室内径、卵圆孔大小、升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主动脉弓胎儿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表现为:①三血管-气管(3VT)切面显示两条主动脉,将气管与食管包绕,并与动脉导管形成"9"字形或"O"字形血管环;②3VT切面均显示左位动脉导管;③升主动脉冠状切面可见升主动脉发出两条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冠状切面可见两条主动脉弓汇入降主动脉;④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可见左、右主动脉弓各发出两个分支;⑤3VT切面向头侧连续扫查显示两条主动脉弓及分支走行。结论双主动脉弓胎儿具有独特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3VT切面对诊断胎儿双主动脉弓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左、右两个主动脉弓及分支走行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胎儿双主动脉弓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双主动脉弓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双主动脉弓胎儿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分析超声心动图特征,随访产后诊断结果,总结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经验。 结果 共计17例胎儿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双主动脉弓,其中右弓优势型11例,对称型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双上腔静脉并冠状静脉增宽2例,无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4例;出生6例,终止妊娠2例,9例失访;出生后出现症状2例,无症状4例;接受手术治疗1例。与胎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比较,病例组胎儿的左右心房内径、左右心室内径、卵圆孔大小、升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主动脉弓胎儿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表现为:(1)在三血管-气管(3VT)切面显示两条主动脉,将气管与食管包绕,并与动脉导管形成“9”字形血管环;(2)在3VT切面均显示左位动脉导管;(3)升主动脉冠状切面可见升主动脉发出两条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冠状切面可见两条主动脉弓汇入降主动脉;(4)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可见左、右主动脉弓各发出两个分支;(5)3VT向头侧连续扫查显示两条主动脉弓及分支走行。结论 双主动脉弓胎儿具有独特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诊断胎儿双主动脉弓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左、右两个主动脉弓及分支走行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儿主脉弓的产前诊断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8例产检诊断为双主动脉弓胎儿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产前超声特征。结果:8例胎儿中,右主动脉弓优势型5例,左主动脉弓优势型2例,双主动脉弓平衡型1例。5例胎儿出现相关呼吸、吞咽症状,3例无明显症状,4例运用手术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胎儿超声心动图特点:(1)在3VT切面上,主动脉分为左右两支主动脉弓后包绕食管、气管,形成"O"型血管环;(2)在3VT切面上,动脉导管弓位于气管的左侧;(3)升主动脉的长轴面呈Y型;(4)在主动脉弓降部冠状切面上,左侧弓与降主动脉在导管内侧相连,左主动脉弓发出颈总动脉与右主动脉弓发出的锁骨下动脉在降主动脉相连。结论:超声心动图是产前诊断胎儿双主动脉弓的可靠方法,同时也为临床分型及预后提供有效参考,其中尤以对产后不明原因呼吸吞咽困难的患儿意义最大,可为其及时手术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联合弓降部冠状切面对诊断主动脉弓及分支畸形的产前超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主动脉弓异常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产后超声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不同类型主动脉弓异常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及弓降部冠状切面的超声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及弓降部冠状切面上均有特异性超声表现。其中主动脉弓缩窄8例,有6例表现为不对称的"V"形及"Y"形,2例表现为"V"形及"Y"形结构消失;主动脉弓离断11例,表现为"V"形及"Y"形结构消失;右位主动脉弓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和左位动脉导管8例,表现为主动脉弓位于气管右侧,包绕气管的"U"形血管环,以及发自降主动脉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左位主动脉弓伴右锁骨下动脉迷走和左位动脉导管6例,表现为主动脉弓位于气管左侧,包绕气管的"C"形血管环,以及发自降主动脉的迷走右锁骨下动脉;镜面右位主动脉弓12例;表现为主动脉弓位于气管右侧,主动脉弓发出的第一分支均为左无名动脉;双主动脉弓5例,表现为包绕气管的"O"形血管环以及位于降主动脉两侧的左右双弓。结论三血管气管切面是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及分支畸形的有效切面;弓降部冠状切面是鉴别诊断主动脉弓异常类型的重要辅助切面。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6岁,因"反复呕吐20+d,复发加重2d"入院.既往有反复发作的喘息病史.体格检查:右上肢血压134/104 mm Hg (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73/60 mm Hg.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弓呈右位,降主动脉沿中线右侧迂曲下行,可见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依次从主...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5个月.因呼吸困难,哭闹时口唇青紫人院.X线:心明显扩大,肺血增多.超声显示: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未探及左上腔静脉,左室发育可,舒末径16.6 mm,右心增大,右室前后径18mm,房间隔回声中断7.3 mm,室间隔完整,4支肺静脉未回流至左房,在左房后方汇合成28 mm×9mm共同腔(图1),共同腔在右肺与降主动脉之间经奇静脉上行人上腔静脉(图2、3),奇静脉内径6.5 mm,流速120 cm/s,上腔静脉内径7.1 mm,流速138 cm/s.肺动脉内径增宽,内径15 mm.主动脉弓正常.并可见未闭动脉导管,宽约2 mm.超声诊断: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经奇静脉).手术结果证实术前超声诊断,行完全肺静脉矫治术,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主动脉缩窄合并右弓右降及多囊状动脉瘤的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右弓右降及多囊状动脉瘤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DCEMRA)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两例均为镜面右位主动脉弓(Ⅰ型)、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部多囊状动脉瘤。结论 心血管造影是诊断该类复杂畸形最可靠的方法,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DCEM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心血管造影,能为临床手术提供明确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主动脉弓离断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可行性及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经手术证实的6例IAA伴ARSCA患儿对照手术结果,分析超声心动图特点,并与不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弓离断病例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主动脉弓离断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特有的超声表现。年龄、体重以及肺动脉与主动脉比值等在IAA-B伴ARSCA与IAA-B普通型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6例主动脉弓离断(均为主动脉弓离断B型)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例误诊为主动脉弓离断C型。主动脉弓离断B型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特征性表现:主动脉弓离断前发出右、左颈总动脉,与升主动脉一起呈对称的"Y"型,离断后降主动脉发出左、右锁骨下动脉,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走行多变。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的比值增大较未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者明显。 结论超声心动图早期确诊主动脉弓离断同时能检查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提高分型正确率,为外科手术提供全面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男,19岁,因"自幼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后胸闷2年"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及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可闻及粗糙的3/6级收缩期杂音及轻度舒张期杂音,股动脉可闻及枪击音.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1)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约12 mm,收缩期室水平左向右分流,最大分流压差166 mm Hg(1 mm Hg=0.133 kPa),见图1;(2)主动脉右冠窦破入右心室流出道,右冠窦壁菲薄,呈瘤样凸向右心室,瘤壁破口5 mm,于破口处扫查到连续性左向右分流信号,最大分流压差99 mm Hg;(3)主动脉右冠瓣脱垂并中度反流(图2).患者择期手术,术中所见: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约20 mm,未发现主动脉窦瘤破裂,但主动脉右冠瓣叶冗长、明显脱垂,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59例伴有右位主动脉弓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全部病例均经心导管造影或心动超声证实。笔者认为右位主动脉弓可以根据X线平片上的气管位置,主动脉结位置,降主动脉位置,上腔静脉位置及食道压迹做出诊断。本文还详细讨论了右位主动脉弓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6岁,高血压病史15年。因突发心前区剧痛、胸闷、气短入院。查体: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杂音,血压29.3/14.6kPa。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心向量图:左房大,左室肥厚劳损。应用美国AcusonASPEN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于胸骨上窝降主动脉长轴切面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扫查,见主动脉弓内径30mm,降主动脉内径36mm,自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远端可见降主动脉内膜分离(图1),形成降主动脉真假腔,内膜片游离飘动,假腔最宽处达31.2mm,真腔受压变形,最窄处仅12.6mm。CDFI见真假腔血流同时显示,其血流界面清晰,真腔彩色鲜明,血流…  相似文献   

20.
胎儿主动脉弓畸形是指主动脉弓血管走行和(或)血管分支的异常,常见类型有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镜像型右位主动脉弓、双主动脉弓、围食管后主动脉弓、左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右位主动脉弓是指主动脉弓部位于气管和食管的右侧,并跨越右主支气管下行,与降主动脉相连,它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其在成人中发病率为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