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 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 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选择直肠癌术前放疗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对10 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患者分别进行3 野3DCRT、9 野IMRT 和HT 的计划设计,统一给予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pGTV) 处方剂量56.25 Gy( 分25 次),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PTV)50 Gy( 分25 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 结果 3 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处方剂量要求;除3DCRT 计划外,IMRT 计划和HT 计划均能满足各危及器官剂量限制要求。靶区( 包括pGTV 和PTV) 适形指数HT < IMRT < 3DCRT,pGTV 剂量均匀指数HT < IMRT 及3DCRT。对危及器官的保护IMRT 和HT 优于3DCRT,HT 优于IMRT。3DCRT、IMRT 和HT 计划的小肠V 15 分别为(304.7±113.2) cc、(283.5±124.8) cc 和(240.7±102.0) cc,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此处方剂量模式下,3DCRT 计划无法满足危及器官剂量限制要求。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放疗中IMRT 和HT 计划在靶区适形度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均明显优于3DCRT 计划。HT 较IMRT 计划进一步降低了小肠、膀胱、骨盆及股骨头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病理学证实经PET?CT检查诊断为宫颈鳞癌PALN转移接受放疗的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IMRT和VMA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加速器跳数(number of monitor units,MU)和治疗时间。结果:IMRT和VMAT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CI和HI上,VMAT计划优于IMRT计划。OAR保护方面,VMAT 计划中两侧肾脏平均剂量低于IMRT计划,直肠V40、直肠V50、小肠V40和膀胱V40的剂量均低于IMRT计划(P<0.05)。VMAT计划的MU(859.92 ± 248.47)低于IMRT计划(1 649.50±167.44,t=11.836,P<0.001)。VMAT 计划的治疗时间[(304.30 ± 41.98)s]明显短于IMRT计划[(435.90 ± 37.52)s,t=12.750,P<0.001]。结论:宫颈癌伴PALN转移患者,采取IMRT和VMA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OAR的剂量保护,而VMAT计划在靶区CI和HI上优于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OAR剂量的优势,MU明显降低,照射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放疗的耐受性,提升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静态调强放疗(s-IMRT)、容积调强放疗(VMAT)三种放疗技术的靶体积、正常组织保护及跳数。方法:选择24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将其分为3D-CRT组、IMRT组、VMAT组,每组8例。靶区覆盖指标包括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包括膀胱、小肠、结肠、双侧股骨头。结果:IMRT组和VMAT组平均PTV剂量均高于3D-CRT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亦均优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和VMAT组膀胱、小肠、结肠的Dmax、V40均明显低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D-CRT组比较,IMRT组和VMAT组均能降低双侧股骨头的Dmax、V30、V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RT组比较,VMAT组能进一步降低小肠的Dmax与双侧股骨头的Dmax、V30、V40(P0.05)。VMAT组和IMRT组的机器跳数均高于3D-CRT组,且IMRT组高于VM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能提高靶区的剂量覆盖、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在保护小肠和双侧股骨头方面,VMAT优于IMRT,而且VMAT需要的治疗时间更短,有利于精确放疗和保护直线加速器,今后VMAT将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herapy,H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宫颈癌术后需行延伸野放疗的患者20例,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膀胱、直肠、肠袋、股骨头、脊髓、肾脏),同一名物理师分别进行HT和IMRT计划设计。比较2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al index,CI)、均匀指数(homogeneity,HI)、OAR限量参数。结果:靶区HI指数HT组(0.06±0.02)明显好于IMRT组(0.0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靶区CI指数HT组(0.78±0.05)略低于IMRT组(0.9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AR限量肠袋V40 Gy参数HT组[(120.97±83.46) cm3]大于IMRT组[(77.06±76.29) cm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他限量HT组均优于IMRT组。靶区的剂量跌落指数(gradient index,GI)HT组明显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体内剂量在30%~50%范围内跌落更明显。结论:宫颈癌术后延伸野放疗采用HT和IMRT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但HT靶区均匀性更好。当对特定危及器官有更高保护需求时,HT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程晓龙  刘吉平  王彬冰  潘林飞  张莉 《浙江医学》2018,40(21):2334-2338,2342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WBRT)中海马保护的关键问题。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汇总来明确海马勾画方法;汇总不同条件下达到认知功能保护的海马剂量限值;分别采用共面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螺旋断层放疗(HT)技术对5例WBRT行海马保护的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并比较3种放疗计划对应的海马、靶区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学参数。结果海马的勾画基于MRI-CT图像与参考RTOG0933报告进行,建议分段勾画海马的头部、体部及尾部;达到认知功能保护的海马剂量限值推荐为Dmax<17Gy、Dmean<10Gy、D40%<7.5Gy。在IMRT、VMAT和HT计划中,海马体Dmax、Dmean分别为(22.64±0.33)、(23.81±0.42)、(8.02±0.75)Gy和(20.32±0.22)、(21.37±0.63)、(6.83±0.96)Gy,HT计划<IMRT计划<VAMT计划(均P<0.05);均匀性指数(HI)的平均值分别为0.22±0.04、0.31±0.02和0.21±0.02,HI、IMRT计划均低于VMAT计划(均P<0.05);PTV的V90、V95的平均值分别为(98.59±0.28)%、(98.95±0.19)%、(98.72±0.24)%和(97.72±0.24)%、(97.75±0.20)%、(97.56±0.35)%,3种放疗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勾画海马、合理确定海马保护区及采用HT计划是WBRT中海马保护的关键,能保证良好靶区剂量覆盖及靶区剂量均匀性,并使海马受照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剂量学角度比较非均整器(FFF)模式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的不同放疗技术。方法 选取15 例NSCLC 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FFF 模式下适形拉弧(CAT)、三维适 形技术(3D-CRT)及容积弧形动态旋转调强(VMAT)计划。比较3 种计划95%、105% 的处方剂量覆盖 靶区体积百分数(V95%、V105%)、靶区均匀度(HI)、适形度(CI)、最大剂量(Dmax)和平均剂量(Dmean)、 危及器官(OAR)剂量、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T)。结果 CAT 和3D-CRT 计划中的计划靶区(PTV) V95%、CI 低于VMAT 计划(P <0.05),而V105%、HI、Dmax、Dmean 高于VMAT 计划(P <0.05);在患侧肺 V5、V20、V30、V40、Dmean 方面,CAT 和3D-CRT 计划高于VMAT 计划(P <0.05);在患侧肺V20、V30 方面, 3D-CRT 计划高于CAT 计划(P <0.05);在脊髓Dmax,3D-CRT 计划低于CAT 与VMAT 计划(P <0.05); CAT、3D-CRT 计划的MU 低于VMAT 计划(P <0.05)。在治疗时间上CAT 低于3D-CRT,且两者均少于 VMAT(P <0.05)。结论 FFF 模式下3 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靶区CI、HI 及患侧肺保护的VMAT 计划 优于CAT 和3D-CRT 计划,但在执行效率,CAT 和3D-CRT 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金属节育器对宫颈癌容积调强放疗剂量及副反应的影响,探讨放疗中段取环是否更加安全。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带宫内金属节育环的患者10例。行增强定位CT后勾画靶区,包括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头)。对每一位患者制定第一套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子宫带节育环),记录正常组织和PTV的剂量,以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再将每一位患者节育环区域单独勾画,通过Varian 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假定为正常子宫密度,然后制定第二套VMAT计划,获得子宫不带节育环的VMAT计划,记录正常组织和PTV的剂量,以及CI和HI。进行PTV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比较。结果有节育环组与无节育环组CI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两组最大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以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节育环组的膀胱、直肠及小肠的剂量与有节育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比无节育环组10例患者与有节育环组10例患者的放疗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结论金属宫内节育环对VMAT放疗的剂量分布和副反应与无节育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等待放疗中段肿瘤缩小后取环,可避免治疗前取环时取环失败、肿瘤大出血等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容积调强(VMAT)在全脊柱骨多发转移瘤放疗中的运用,观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50例全脊柱骨多发转移瘤姑息止痛放疗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全脊柱靶区设计适形放疗(CRT)和VMAT多中心计划,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及所对应的统计表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覆盖情况,放疗结束后通过1-8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近期疗效,每3个月复查全脊柱MRI观察放疗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VMAT技术放疗靶区剂量覆盖度、靶区适形指数和剂量均匀指数均优于CRT技术(P<0.01),照射野重叠区未见明显剂量热点和冷点。采用VMAT技术危及器官V5 Gy受照体积高于CRT(P<0.01),除了胃、胰腺和小肠,危及器官V10 Gy受照体积高于CRT(P<0.01或P<0.05),危及器官V20 Gy受照体积则低于CRT(P<0.01),除了肾,危及器官V30 Gy受照体积也低于CRT(P<0.01)。采用VMAT技术时危及器官的最大受照量低于CRT(P<0.01或P<0.05),但除了心脏、胰腺和小肠,VMAT技术的危及器官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与静态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放疗技术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25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设计逆时针VMAT计划和5野IMRT计划,在满足靶区处方剂量要求下,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比较2种类型治疗计划的适形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脊髓最大剂量(Dmax)、V40(Vx为xGy剂量曲线包含相应器官体积百分数),双肺V5、V10V20、V30胸腔胃V40、V50、平均剂量(Dmean),心脏V40、V50、Dmean。并比较2种治疗计划总机器跳数(monitorunit,MU)和治疗时间。结果全组25例患者的VMAT计划和IMR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在靶区覆盖率相似的前提下,VMAT计划靶区(PTV)CI优于IMRT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MRT计划相比,VMAT计划中双肺V5、V10有所上升,V20、V30明显降低(P〈0.05);脊髓Dmax显著降低(P〈0.05);胸腔胃V40、V50明显减少(P〈0.05);心脏V30V40、Dmean略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靶区适形度更高,降低周围重要正常组织高剂量范围,这可能减少正常组织放疗反应,同时可通过降低MU和缩短实际治疗时间,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一威  翁邓胡  邵凯南 《浙江医学》2018,(10):1099-1101
目的探讨robust优化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设计划分为A组与B组,A组为加入robust优化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B组为不加入robust优化的IMRT计划、VMAT计划,剂量体积约束条件及处方剂量相同。比较A组与B组适形指数(CI)及均匀指数(HI)、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结果A组计划在射野中心发生位移时,能获得较满意的剂量分布。与B组比较,A组计划靶区(PTV)的CI和临床靶区(CTV)的处方剂量覆盖率明显提高,PTV的HI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危及器官的剂量比较,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设计IMRT计划和VMAT计划时可加入robust优化,以更好地提高靶区的剂量覆盖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肺部小病灶5野调强 (5F-IMRT)、容积调强(VMAT)和陀螺旋转式60Co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陀螺刀)大分割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例肺部肿瘤患者设计处方剂量与治疗间隔相似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特点、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以及靶区周边正常肺组织、食管、脊髓的照射剂量。结果:陀螺刀计划的平均计划靶体积(PTV)剂量(PTVDmean)高于5F-IMRT计划(t=23.835,P=0.000)和VMAT计划(t=19.975,P=0.000)。VMAT计划PTV靶区CI值优于5F-IMRT计划(t=3.509,P=0.003),5F-IMRT计划PTV靶区CI值优于陀螺刀计划(t=3.427,P=0.004)。陀螺刀放疗计划PTV靶区HI值大于5F-IMRT计划(t=41.040,P=0.000)和VMAT计划(t=36.780,P=0.000);VMAT计划全肺组织V5低于陀螺刀计划(t=4.303,P=0.000)和5F-IMRT计划(t=5.750,P=0.000);VMAT计划全肺组织V10低于陀螺刀计划(t=5.018,P=0.00);3种计划全肺组织V20和V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全肺平均剂量(MLD)明显低于陀螺刀计划(t=2.462,P=0.027)和5F-IMRT计划(t=3.682,P=0.002)。患侧肺组织比较,陀螺刀计划的V5明显高于5F-IMRT计划(t=5.329,P=0.000)和VMAT计划(t=5.222,P=0.000),陀螺刀计划的V10明显高于5F-IMRT计划(t=4.337,P=0.001)和VMAT(t=4.579,P=0.00)。陀螺刀计划患侧肺的MLD高于5F-IMRT计划(t=4.303,P=0.002)和VMAT计划(t=4.517,P=0.000)。对健侧肺的保护,陀螺刀计划 >VMAT计划 >5F-IMRT计划。结论:在保证SBRT摆位精度的前提下,陀螺刀计划的主要优势为PTVDmean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健侧肺组织;VMAT计划的主要优势为适形度高,能够进行计划验证,全肺(及患侧肺)组织V5、V10和MLD值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癌放疗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36例,分别设计顺时针3个分段弧(180°~240°、300°~60°、120°~180°)的(VMAT)计划与5野静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两种放疗治疗计划,对比两种治疗计划靶体积(PTV)受照的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与Gamma通过率及有效治疗时间(TT)和总机器跳数(MU)。结果 VMAT计划PTV的CI优于IMRT计划(P 0.05),HI更接近1。VMAT计划双肺V20受照体积明显低于IMRT计划(P 0.05);但V5、V10略高于IMRT计划(P0.05),VMAT计划的MU较IMRT计划减少达11.79%,TT较IMRT计划缩短达51.84%,VMAT与IMR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RT、VMAT计划的Gamma通过率平均值分别为97.46%和97.34%(P0.05)。结论 VMAT计划与IMRT计划剂量验证的Gamma通过率相似,与IMRT相比,VMAT的MU减少、TT缩短,可提高靶区的HI及CI值,同时可以明显地降低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 vs. 64%,P < 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 vs. 6%,P < 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 < 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 < 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P < 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在Pinnacle3 V7.0治疗计划系统上对每例患者分别制定4野三维适形放疗(4FC)计划及7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进行放射治疗剂量学对比,评价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特点.结果:①IMRT计划与4FC计划的靶区在平均最小剂量、平均最大剂量,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度度指数HI上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直肠、小肠和膀胱在30 Gy以上、结肠在45 Gy以上、骨髓在20 Gy以上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照射体积明显低于4FC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0 Gy以下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的小肠和结肠的照射体积高于4FC计划的照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上较差,但在靶区适形性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势更显著,和4FC计划相比,明显减少了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的高剂量受照体积,从剂量学上分析,宫颈癌术后放疗IMRT计划优于4FC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静态调强放疗(step and shoo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SaS-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在肝脏肿瘤放疗中的剂量学特性及高危器官保护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 选取16例在我科行肝脏肿瘤放疗患者的CT图像,由同一医生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统一处方剂量60Gy/20F,每例图像分别实施HT、SaS-IMRT和3D-CRT(5野)治疗计划.结果 HT、SaS-IMRT和3D-CRT组的靶区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和剂量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分别为0.796±0.076和1.044±0.019、0.663±0.108和1.059±0.164、0.540±0.075和1.077±0.010(P=0.000 0).肝脏的平均剂量和V10-V50 HT组低于SaS-IMRT组、SaS-IMRT组低于3D-CRT组(P=0.024和P=0.000);右肾和胃接受的最大剂最、平均剂量以及脊髓接受的最大剂量HT组低于SaS-IMRT组和3D-CRT组、SaS-IMRT组低于3D-CRT组.结论 在肝脏肿瘤放疗中,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靶区CI、剂量HI及对正常组织保护方面的优势依次为HT组、SaS-I MRT组和3D-CRT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价直肠癌术后采用常规放疗(C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照射靶区和小肠、膀胱、股骨头体积一剂量关系,以明确直肠癌术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优势。方法:选用8例ⅢA、ⅢB期直肠癌术后病例,统一规定直肠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肿瘤体积(CTV)范围,设定PTV为CTV外放1厘米。采用美国CMS公司生产的XIO4.3.1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此8个病例分别设CRT与3DC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技术照射下靶区和小肠、膀胱、股骨头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1.3DCR技术的优点是靶区涵盖度好,而CRT则靶区剂量低,但小肠和膀胱受照射剂量不高。2.3DCRT等剂量线中高剂量区所包括的小肠、膀胱和股骨头受照射体积明显小于CRT。结论:直肠癌术后放疗如采用CRT可造成靶区剂量不足,而3DCRT的优势主要在于靶区剂量涵盖度好,可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动态调强(dIMRT)在海马规避全脑放疗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区别。方法9例脑转移瘤患者,分别制作海马规避全脑VMAT和d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V30、D2%和D98%,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index,HI),海马最小剂量(Dmin),最大剂量(Dmax)和平均剂量(Dmean)以及其它危及器官的Dmax;比较两种治疗模式模拟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9例患者的两种计划靶区、海马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除海马最大剂量Dmax较高外,其它都满足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推荐的要求。VMAT靶区D98%、D2%和HI均优于d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海马Dmin<dIMRT,平均剂量分别为8.6Gy和9.2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治疗时间显著低于dIMRT。结论海马规避全脑放疗,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照量的情况下,相比dIMRT,VMAT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以期得到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宫颈癌比较VMA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的研究,应用Stata 12.0软件对满足条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23项研究338个病例纳入Meta分析。VMAT中的适形指数(P=0.024)、均匀指数(P=0.042)及V95(P=0.045)均优于IMRT,计划肿瘤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的Dmean、Dmax、Dmin、D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MAT中直肠V40(P=0.004)、膀胱V30(P=0.032)和V40(P=0.003)、小肠V40(P=0.001)均优于IMRT;直肠的V10、V20、V30、V50、Dmean、Dmax,膀胱V20、V50、Dmean,小肠V10、V20、V30、V50、Dmean,股骨头V20、V30、V40、Dmean、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织中IMRT的V10优于VMAT(P=0.014),而VMAT的V20和V30均优于IMRT(均P<0.001)。VMAT的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与IMRT相比均明显减少(均P<0.001)。结论:宫颈癌放疗中,相比IMRT,使用VMAT技术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在保护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等方面也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非甲状腺头颈部肿瘤常规放疗(CRT)和调强放疗(IMRT)甲状腺受照射剂量差异.方法:62例非甲状腺头颈部肿瘤患者分别采用IMRT(39例)和CRT(23例)行头颈部放疗,原发病灶剂量为66~69.96Gy,淋巴引流区剂量为50~66Gy.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制定治疗计划并勾画甲状腺,获取甲状腺体积和剂量体积数据.结果:IMRT组患者甲状腺V40、V50、V55剂量体积明显高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0,P=0.001);IMRT组患者甲状腺最大剂量和中位剂量明显高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00).两组间V10、V20、V30、V60、最小剂量见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无甲状腺剂量限制情况下,头颈部肿瘤IMRT较CRT甲状腺剂量增加,应在IMRT计划中采用合理参数限制甲状腺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邱恩毅  韩若臻  翁欣然  赵喜越  林权冰  金璋 《浙江医学》2018,(18):2062-2064,2072
目的比较非手术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常规调强放疗(C-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纳入10例非手术食管癌患者,应用Eclipse计划系统勾画大体肿瘤区[包括原发肿瘤靶区(GTVnx)、阳性淋巴结靶区(GTVnd)]、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包括原发肿瘤计划靶区(PGTV)、计划靶区1(PTV1)]以及脊髓、心脏、肺等危及器官(OAR)。分别设计SIB-IMRT与C-IMRT两个计划,其中SIB-IMRT计划PGTV和PTV1的总剂量分别为6300、5400cGy,C-IMRT计划PTV1的总剂量为6000cGy;两个计划各照射30次。在满足剂量约束条件和相关参数及权重优化后,利用剂量统计表和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个计划的PGTV平均处方剂量及OAR剂量学差异。结果SIB-IMRT计划PGTV平均剂量明显高于C-IMRT计划(P<0.05),脊髓、心脏平均剂量均明显低于C-IMRT计划(均P<0.05);两个计划肺平均剂量及肺V30、V20、V5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C-IMRT比较,SIB-IMRT计划能提高非手术食管癌的肿瘤靶区剂量,明显减少脊髓、心脏平均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