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静止轨道预警卫星可以探测到处于助推段飞行的弹道导弹,建立相应的预警卫星星座可以实现对全球范围内的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监视,随着预警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反导预警的需求,星座组网将成为预警卫星重要的作战方式。为此,对双GEO预警卫星的覆盖范围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双星探测模型,表明了双星覆盖范围主要由双星间的夹角与星载探测器的视场决定;在不同探测器视场情况下,对双星覆盖范围随双星间夹角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结合预警卫星的探测任务区域,得到双星探测条件下夹角的最优选取,可为星座组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GEO预警卫星覆盖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导弹预警卫星是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预警的有效手段,分析了美国面临的弹道导弹威胁态势和地球静止轨道(GEO)预警卫星的发展历程,利用卫星工具包(STK)软件对美国不同时期国防支援计划(DSP)星座的变化和覆盖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总结了美国DSP星座部署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发展GEO预警卫星星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反导预警作战问题研究难以完全依托实战演习开展的特殊性,提出采用作战仿真技术分析反导预警情报运用问题.为解决多传感器情报运用仿真中空天目标运动状态仿真、多传感器目标探测仿真和多源情报综合处理等问题,设计了多传感器情报运用仿真平台,对多级助推弹道导弹弹道仿真模型、预警卫星探测仿真模型和情报综合印证仿真模型等平台实现的关键模型进行了研究.仿真平台的典型应用表明,平台提供的可视化的多传感器探测和情报融合仿真,可实现反导预警情报流程和多源情报处理算法的验证,为反导预警需求论证、情报运用等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评估导弹预警卫星探测效能,分析了导弹预警卫星的作战流程,明确了其探测效能评估准则;依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一个由探测能力、识别能力、跟踪定位能力以及预报能力等组成的多层次导弹预警卫星探测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了定义与分析。这为系统全面地评估导弹预警卫星探测效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反导防御作战中早期预警雷达和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交接班效能仿真验证问题,深入解析了雷达交接班概念和内涵,提出了雷达交接班过程的时间、高度和逻辑三维模型.基于该过程模型和地基雷达预警探测导弹目标的使命任务特点,提出了反导预警雷达交接班准则,进而构建了包括弹道仿真、交班时机仿真等较完整的仿真流程方案和模型体系,形成一个可行有效的雷达交接班效能仿真模型框架.该模型框架可用于反导预警雷达交班策略研究等,为反导预警指挥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空间目标监视和反导预警的研究中,卫星的轨道确定是一项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工作,为此运用Orbit Determination Tool Kit(ODTK)高级定轨分析软件,针对卫星初轨确定的一般性算法步骤,设计了详细的软件操作步骤来快速的执行卫星初轨确定任务,并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操作步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据航天新闻网站2014年10月10日报道,美国空军官员称,美国空军在仔细考虑其导弹预警卫星星座发展,包括增强的能力或可精简的能力在内的多种方案。据相关文件和工业官员表示,今年,有关实验型导弹预警传感器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空军还在密切关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目前空军主要依靠"天基红外系统"(SBIRS)和遗留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提供战略和战区导弹预警。一旦全部部署,SBIRS将包括4颗地球同步轨道专用卫星、4个搭载在大椭圆轨道秘密卫星上的红外载荷以及一个地面站网络用于接收、  相似文献   

8.
以轨道高度1500 km的近地轨道红外探测平台为例,对天基红外在临界探测模式下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探测性能进行了模型量化分析.首先分析了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的气动特性和红外辐射特性;然后结合大气传输模型和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天基红外临界观测模式下不同极限探测距离和极限信噪比的天基红外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预警探测能力;最后以美国STSS LEO星座参数为例,对临界探测模式下的模拟成像进行分析,给出在最接近其真实极限信噪比条件下的探测盲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在临界观测模式下,当探测器的极限信噪比为5时,速度为10 Ma、高度为40km的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逃脱近地轨道天基红外探测的概率高达67%.  相似文献   

9.
对反导预警信息服务能力进行评估是检验反导预警系统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依据反导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影响其信息服务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信息服务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反导预警信息服务能力评估的方法和基本流程;最后运用该方法对实例进行了评估验证.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反导预警信息服务中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实现主观性与指标信息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0.
导弹预警卫星是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预警的有效手段,在战争中起着其他装备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了大椭圆轨道(highly eccentric orbit,HEO)特性与美国HEO预警卫星发展历程,并利用STK(satellite tool kit)软件对美国天基红外系统(space-based infrared system,SBIRS)中的2颗HEO预警卫星轨道特性与覆盖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HEO预警卫星星座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计算DSP(defence support program)预警系统对弹道导弹探测概率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反映DSP系统工作方式、DSP卫星光学系统性能、卫星观测方向、导弹姿态、天气状况对探测概率的影响,计算结果比较准确。提出使用STK得出DSP卫星对导弹的扫描时间,建立了卫星观测方向与弹体纵对称轴夹角简化计算模型,使计算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半球预警卫星的应用背景和设计要求,结合椭圆轨道的覆盖特点,提出了一种由中椭圆轨道卫星和赤道圆轨道卫星组成的异构预警卫星星座设计方案,并对该预警星座的预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异构星座构形具有很好的区域覆盖性能。  相似文献   

13.
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探测范围广、预警时间长,是对地地导弹、巡航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海面舰船早期预警的最佳战略预警手段.超视距雷达与地面雷达网、预警飞机和大型相控阵雷达的配合使用,取长补短,形成理想的雷达覆盖范围,能有效解决在防空反导作战中的空情预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军反导预警系统是其反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子系统,由天基预警探测系统、地(海)基预警探测系统和空基预警探测系统组成.本文分析了美军反导预警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作用、部署情况,总结其经验和特点,并探讨对我国反导预警系统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鉴于天空双基地雷达在兼顾单基地天基预警雷达的优势的同时能克服其信噪比偏低的缺点,在单基地天基预警雷达的基础上,对天空双基地雷达的几何模型、雷达距离方程及相关概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综合考虑信号衰减、接收信噪比以及距离模糊等方面因素,对系统的载频、卫星轨道高度和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进行了设计。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信号信噪比能达到可检测水平,且无距离模糊。  相似文献   

16.
以STSS LEO天基红外探测器为例,分析近地轨道红外探测器对国外某隐身飞机目标的探测能力.首先进行了隐身飞机目标的机身气动热分析、发动机喷口及尾焰热分析和辐射分析;然后对海洋-云层-大气的光谱辐射特性及耦合特性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得到在给定探测场景(经纬度、季节、时段、风速、光照、大气)及探测谱段下的辐射强度分布;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给出了星下点模式探测能力分析.结果表明,STSS LEO Demo红外探测器在星下点观测模式下,在云层遮挡时的最低信噪比19.2~26.1明显高于阈值信噪比6,完全可以透过云海背景探测并识别隐身飞机目标的尾焰辐射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前,美国正研制第5代电子侦察卫星“入侵者”(Intruder)。这种大卫星是美国“集成化”过顶信号侦察体系(IOSA)的组成部分,是利用天基网的发展思路和新的设计理念研制的,目的是提高电子侦察质量,降低系统成本。它具有多轨道能力,可代替当今静止轨道和大椭圆轨道的卫星,并集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侦察于一身。美国还在研制具有一定隐身特征的“徘徊者”静止轨道电子侦察卫星和“奥林匹亚”低轨道电子侦察卫星,前者用于侦察并定位战略目标,后者用于实施集海军、安全局等单位的电子侦察一体化计划。在研制新型电子侦察卫星的过程中,重点是要不断…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中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非静止轨道区域性覆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设计方法。针对我国区域性覆盖,理论研究、计算和总结了各种中低轨星座设计方法的结果,包括全球覆盖星座、地带性覆盖星座、极圆轨道区域性覆盖星座、倾斜圆轨道区域性覆盖星座,同时提出了我国赤道、椭圆轨道星座设计。综合比较和仿真分析,赤道轨道地带性覆盖星座(总卫星数为5颗)、段斜圆轨道区域覆盖星座(总卫星数为8颗)可作为我国区域性覆盖、非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卫星自主导航系统的实时计算能力,探讨了一种利用双DSP实现卫星自主导航器的方法.介绍了星载计算机的现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概况及趋势.采用基于迭代最小二乘方法的双DSP并行导航算法实现了自主导航器,其中一个DSP进行轨道计算,另一个DSP进行实时检索,并为星上其他系统提供实时导航数据.最后以实践5号卫星轨道为例,用DSP作为算法载体进行了地面仿真导航实验.与PC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DSP实现卫星自主导航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TMS320F2812的SVG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 DSP微处理器的静止无功发生器,给出了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的具体实现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