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黎菁  赵峰  刘鹏 《天然气工业》2012,32(6):31-35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山1段及下石盒子组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目前使用的储层物性下限值可能偏高。为此,采用经验统计法、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测井参数法等多种方法对该区物性下限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并通过单层试气成果和产能模拟法验证了新确定的下限值。结果表明:盒8段砂岩孔隙度下限值为5.0%,渗透率下限值为0.10 mD,含气饱和度下限值为55%;山1段孔隙度下限值为4.0%, 渗透率下限值为0.075 mD,含气饱和度下限值为55%;山2段砂岩孔隙度下限值为3.5%,渗透率下限值为0.075 mD,含气饱和度下限值为45%。重新认识和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值,对该区油气勘探后备储量的精确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储层物性下限研究是客观合理认识气藏的基础,常规的研究方法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准确界定该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以气体低速渗流机理为指导,以气体低速渗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气体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中的渗流规律,并建立了应用启动压力梯度确定该类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即利用气体低速渗流实验查清研究区储层气体的渗流规律,建立孔隙度、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界定启动压力梯度的临界点,进而确定储层的物性下限。应用该方法对蜀南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研究,确定了河包场地区渗透率下限为0.05×10-3μm2,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8.61%,4.67%,5.21%。  相似文献   

3.
储层物性下限一般为孔隙度下限,它直接关系到油田勘探、开发抉择。用生产法统计试气层段112个样品孔隙度都在2.5%以上,裂缝发育能进一步降低储层物性下限,同时也说明压裂等储层改造措施能有效地改造储层、提高产量。经验统计法以孔隙分布频率累计概率为20%所对应的孔隙度为储层物性下限值。最小流动半径法则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反映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岩石微观孔喉结构,确定油气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孔喉半径与常规物性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进一步求出储层的物性下限。以3种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计算川东北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下限为2.5%。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山西组1段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目前该区域处于勘探评价阶段,储层物性下限尚无统一标准,试气过程中多有干层出现,给评价工作的进展及钻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带来困难。因此,通过综合分析岩心资料、测井资料、测试成果,采用孔渗交会法、经验统计法、物性试气法、测井参数法多种方法计算得到物性下限。根据压汞资料,利用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建立孔喉中值半径与物性参数的拟合关系式,计算出物性下限。最后以5种方法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陇东地区山1段储层物性下限,研究结果表明:①综合计算陇东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下限为4.6%,渗透率下限0.06 mD;②利用多种方法计算相互验证确定储层物性下限,降低了单一方法对物性下限确定的偏差,取值更为合理;③物性下限的科学确定对于推进评价工作进展、计算地质储量、制定开发技术对策及确定气井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层系钻获页岩油,开辟了该地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弄清区内页岩油富集与分布规律,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区岩心实测孔隙度、渗透率和高压压汞资料,综合应用经验统计法、压汞曲线法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确定了江汉盆地南部新沟嘴组不同深度段(778~890,959~1070,1378~1478,2093~2 200 m)的页岩油储层物性下限,并建立了物性下限值与深度的相关性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研究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不同。总体上,压汞曲线法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高,经验统计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低。随着储层埋深的增加,不同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之间的差异减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能够降低物性下限的不确定性。研究区页岩油储层物性下限值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中孔隙度下限值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渗透率下限值随着深度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减。  相似文献   

6.
根据子洲气田山西组山2段为特低-超低孔、特低-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的特点,综合运用实测物性数据、毛细管压力资料、实测水膜厚度及单井试气结果等资料,采用测试法、经验统计法、压汞参数法对储层下限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确定了储层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山2储层的孔隙度下限为3.5%,渗透率下限为0.1×10-3μm2,最小流动孔喉半径为0.15μm,从而为山西组山2储层的进一步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下限数据。  相似文献   

7.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崔永斌 《国外测井技术》2007,22(3):32-35,38
有效储层是指饱含油气并且具有油气储产能力的储层。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位主要包括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下限值。通常认为,当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气饱和度达到一定界限时,储层才具开采价值,此界限即为储层的物性下限。通过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应使用多种方法从多个方面反映各因素的影响,避免因研究方法单一而在对下限标准取值时可能产生的较大偏差。另外,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物性下限标准有差别,甚至差别较大,应根据各油田地质特征研究相应的物性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8.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格尔组一段下亚段是该凹陷致密油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发育沉凝灰岩和砂岩2类有利的致密储层。腾一下段致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含油非均质性强,受物性条件控制明显。在物性、试油、压汞等分析资料基础上,运用含油产状法、经验统计法、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和最小有效孔喉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厘定了腾一下段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其中沉凝灰岩类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4.0%,渗透率下限为0.008×10-3 μm2;砂岩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5.0%,渗透率下限为0.05×10-3 μm2。有效储层下限的确定可为致密油"甜点"储层预测、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目标优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在湖盆中心大面积连续分布,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12%,渗透率一般小于0.3m D,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而划分致密油含油边界关键技术之一是确定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在测井解释、试油数据、储层物性分析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学原理和超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机理,分别采用经验统计法、物性试油法、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油气驱替模拟实验法以及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5种方法,对该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展开研究。经过研究和综合对比,确定了长7油层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为孔隙度5.7%、渗透率0.0276m D。  相似文献   

10.
储层物性中孔隙度、渗透率下限值受海上油田施工等因素的限制,难以获取大量的测试、取样等基础资料。在缺少测试、取样资料或者纵向上地层原油黏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确定合理的储层物性下限值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利用峰点孔喉半径,采用岩心压汞分析数据结合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值的方法,对渤海10个测试、取样资料丰富的油田的共435块岩心压汞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峰点孔喉半径界限值与地层原油黏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缺少测试资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地层原油黏度得到峰点孔喉半径界限值,结合改进的Winland方程可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值。  相似文献   

11.
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层是大庆油田目前勘探开发的新目标,但对其储层物性的下限缺乏明确界定。因此,采用储层物性与产能相结合的经验统计法,分别对工业油层和低产油层储层物性按累计概率丢失10%作统计分析,确定工业油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7.1%,渗透率 =0.08 mD,低产油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5.6%,渗透率=0.047mD。 再利用致密砂岩临界孔喉半径与压汞资料相结合的函数拟合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4.46%,渗透率=0.041mD,该值与低产油层储层物性的下限值较为接近,故将其作为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下限。依据致密储层物性下限、工业油层物性下限及常规储层物性分类界限,将砂岩储层系统分为致密Ⅲ类、致密Ⅱ类、致密Ⅰ类、低孔渗、中孔渗、高孔渗和特高孔渗储层。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和储层系统的分类可为致密油储层产能的计算及储层评价提供参数指标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合川气田须二段气藏属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或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储层有效性评价是测井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合川气田须二段储集岩填隙物成分复杂,岩性细,储层物性差,地层水矿化度高,水膜厚度大,这些特征对储层有效性影响很大.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常规测井与特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获得了储层孔喉结构、储集性、渗滤性和裂缝发育程度等4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具有不同产能的砂岩与砾岩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和孔隙微观特征系统研究,结合试气成果建立了砂岩和砾岩孔隙度和渗透率与产能关系图版,并依此确定了具有储集和产出能力的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值.砂岩孔隙度下限为4.1%~5.5%,渗透率下限为0.06×10-3μm2.由于砾岩单层厚度大,微裂缝发育,排驱压力低,因此孔隙度下限仅为2.7%,渗透率下限为0.05×10-3μm2.进一步研究表明,气层和干层的主要孔隙类型、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成岩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的不同导致储层的含气性不同;砂岩和砾岩由于在孔隙类型、排驱压力等储层微观特征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致使物性下限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石油化工应用》2017,(12):92-97
对H探区长8层储层物性分析主要包括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建立储层物性模型,声波时差值与孔隙度线性关系为0.663 9,渗透率与孔隙度的相关系数为0.849 1,相关性较好,含油饱和度模型采用阿尔奇公式建立;利用试油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值,孔隙度下限7.0%,渗透率下限0.09 m D,含油饱和度下限31.5%;结合储层物性分布图,把长8储层划分为三类,从有利区分布图可以看出长8层的西南方向和中部储层相对较好,东部较差,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物性下限是识别致密储层、确定油层厚度的关键参数.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一段致密储层物性下限一直悬而未定,严重影响了该区致密油的勘探和开发.在非常规油气理论指导下,文中基于测录井资料,观察并统计大量岩石薄片数据,运用CT扫描等手段,对研究区致密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运用试油法、J函数法厘定了储层的有效物性下限.结果 表明:莫索湾地区三工河组一段总体为多期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颗粒成分成熟度较低,以细粒为主;孔隙类型以颗粒次生的溶蚀孔为主;储层致密且物性差,平均孔隙度9.33%,平均渗透率0.48×10-3 μm2;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9.20%,渗透率下限0.30×104 μm2,最小流动孔喉半径0.34 μm.  相似文献   

16.
致密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应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产能、压汞测试和致密储层临界孔喉半径等分析资料,提出了2种求取致密储层物性下限的新方法:一是利用储层物性与产能相结合的经验统计法,分别对工业油层和低产油层储层物性按累计概率丢失10%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工业油层的物性下限为孔隙度ф=7.20%、渗透率K=0.050×10-3μm2,低产油层的物性下限为ф=4.50%,K=0.030×10-3μm2;二是利用致密砂岩临界孔喉半径与压汞资料相结合的函数拟合法,所确定储层物性下限为ф=4.48%,K=0.023×10-3μm2。考虑到经验统计法得到的低产油层储层物性下限值与函数拟合法得到的值近乎一致,故取该下限值作为研究区致密储层的物性下限。研究区储层孔喉分布特征亦表明,物性低于该下限值的储层,其孔喉整体小于致密储层临界孔喉,为无效储层。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迪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迪北气藏侏罗系阿合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复杂。针对研究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清的问题,基于储层物性、录井、试油与压汞资料,结合核磁共振和低温吸附实验测试结果,综合运用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排驱压力法、束缚水饱和度法、含油产状法、试油法和分布函数曲线法等 6 种方法,对迪北气藏阿合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迪北气藏阿合组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 2.6%,渗透率下限为 0.08 mD;砂砾岩夹泥岩段(J1a1)→上砂砾岩段(J1a2)→下砂砾岩段(J1a3)储层物性逐渐变差,相应的储层物性下限也逐渐变低;J1a1,J1a2 和 J1a3 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 3.1%,2.65%和 2.3%,渗透率下限分别为 0.14 mD,0.09 mD 和 0.065 mD。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对迪北气藏的储层评价、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设计等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确定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储集层孔隙度及渗透率下限值,是识别油气层、计算储量必需的参数,介绍了经验统计法、储集层喉道下限法、相渗曲线法和试气法等4 种常用储集层孔渗下限的计算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某气田B 井区石盒子组盒8 段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下限值进行了确定,其储集层孔隙度下限值确定为6.25%,渗透率下限值确定为0.1×10-3 μm2。  相似文献   

19.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是有效储层定量评价、气藏特征及储量计算的基础。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区薄片鉴定资料、压汞资料、岩心物性分析资料、试气资料和测井资料等的收集、统计、分析,对研究区储层"四性"关系和有效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气性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岩性和物性反映了气藏的富集程度,电性则是岩性、物性、含气性的综合反映。经验统计法和密闭取心含水饱和法是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据此判断出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山2段和本溪组孔隙度下限依次为5%、4%、3%和3%,渗透率下限均为0.06m D,利用深感应电阻率与孔隙度、饱和度交会图确定电性下限,其中电阻率下限依次为50Ω·m、45Ω·m、45Ω·m和23Ω·m,声波时差下限依次为217μs/m、195μs/m、191μs/m和190μs/m,为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对储层的综合评价和该区开发部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毛细管压力资料确定储层含水饱和度上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包括孔隙度下限、渗透率下限和含水饱和度上限,只要能建立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或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并准确确定前者,则后两者即可确定。为此,将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油气藏物性下限值的岩心作为样品,采用经典的高压半渗透隔板仪实测气(油)水毛细管压力资料并由此确定储层含水饱和度上限。应用该方法所确定的CNT气田T3x2气藏、WDS气田P1x8气藏、CCG气田T3x4气藏和CNG油气田J2s油藏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水饱和度上限分别是55%、50%、55%、50%。上述含水饱和度上限值已经过生产证实,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生产情况吻合较好。该参数已应用于相应油气藏的油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并获得了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的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