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一出生,就要开始接种疫苗。不同疫苗的接种时间、间隔周期、禁忌各不一样,加之初为父母不甚了解,漏打、迟打的情况很常见。此后,家长带孩子补种疫苗,可能会遇到多种疫苗同时接种的情况,不免会担心延迟接种和同时打好几种疫苗是否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在此,就以下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2.
正前不久,多家媒体对儿童接种疫苗进行了负面报道,使很多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了误解,担心自己的孩子接种了有问题的疫苗。于是便有家长发问:预防针究竟是打还是不打?专家的回答是肯定的。只是家长在儿童接种疫苗前后,应知晓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许达 《家庭育儿》2007,(4):22-23
四川毛女士问:如今的宝宝从一出生开始就要接种多种疫苗,对一些很熟悉必须要打的疫苗倒没什么疑惑,还有些疫苗我们大多数家长不是很了解,而且也不是强制性的。不打吧,又不放心,打吧,又不知道有没有必要。请问,这些疫苗孩子真的需要打吗有没有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妈妈可问的4个问题1.这个疫苗预防什么病?2.这个疫苗有什么禁忌症?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孩子不适合打这个疫苗?3.这个疫苗接种之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是什么?4.预防这种疾病除了这种疫苗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选择?  相似文献   

5.
刘红 《婚育与健康》2011,(8X):10-11
<正>孩子发热,家长需先弄清6件事在儿科,医生接诊最多的就是发热患儿。通常,若患儿体温较高、发热症状明显,但其他情况良好时,医生会给孩子用点退热药,建议家长让孩子回家多休息、多喝水,继续观察,不会开很多药,特别是应用抗生素。然而,很多家长对医生的这种做法不理解。有些家长说:"我打出租车过  相似文献   

6.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而家长对孩子发热的过度恐惧和焦虑现象却十分普遍,常常导致对发热的过度治疗。经常有家长风风火火抱着发热的孩子找医生,不分青红皂白要求大夫给孩子服退烧药、打退烧针;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发热时一日数次赶往医院,迫切要求尽快退热,甚至"胁迫"医生不合理地应用激素类药物退  相似文献   

7.
前些天在上班的路上,碰上高中时的一位老同学。他问我给孩子打甲肝疫苗行不行。我说,为什么?他说,最近单位里有人得甲肝,今年海上又出现了赤潮,加之全家人也都爱吃海鲜,因此,想给孩子打上一针。由于我忙着出诊,我只是简单地告诉他,甲肝是自限性疾病,病后一般无后遗症,目前你们不是高危人群,打甲肝疫苗的意义不大。 其实,现在动不动就想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家长还真不少。但是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疫苗就有一番学问了。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家长已经不满足于孩子必须接种的第一类疫苗了,水痘疫苗、轮状疫苗、手足口疫苗、13价肺炎疫苗……这些第二类疫苗是不是也要给孩子接种上?又应该怎么接种?相信很多家长都为这些问题伤透了脑筋。现在,各位家长不用为此再四处打听咨询。江苏省卫计委近日公布了《江苏省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咱们江苏省第二类疫苗接种有权威指导了!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分享     
《时尚育儿》2012,(12):18
来自"Babytalk"家长关于疫苗注射最关心的问题1注射太多了,而孩子还太小医学博士威廉·希尔斯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发现许多家长都犹豫着是否要给孩子进行免疫接种,因为他们感觉给新生儿身上离得那么近的地方扎那么多针,总有哪里不太对劲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5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认知情况及EV71疫苗接种意愿,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对免疫接种门诊的5岁以下婴幼儿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共调查611名婴幼儿家长.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知晓率较高,对于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等重症表现(20.95%)知晓率很低.仅51.06%婴幼儿家长知晓EV71是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对于其他病原体知晓率更低.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主要受免疫接种门诊级别、户籍类型及文化程度影响.家长对EV71疫苗的认知度不高,但EV71疫苗接种意愿较高,74.14%的家长愿意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其中74.43%希望作为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25.86%的家长不愿意给孩子接种EV71疫苗,不愿接种原因主要为担心疫苗不安全(58.23%).家长是否愿意为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主要受孩子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影响.结论 今后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需有针对性;今后应加强EV71疫苗相关知识宣教,加大对疫苗安全性、保护效果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1.
有的医生嘱咐年轻的妈妈,要给婴儿多喂点水,在两次喂奶之间给婴儿适量喂些果汁或蔬菜汁对孩子的健康有利。但也有医生对家长说,婴儿不需要喂水。不少家长因此感到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究竟要不要给婴儿喂水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这些孩子吃的是牛奶还是母乳?确切的答案是,用母乳喂养的小婴儿不用喂  相似文献   

12.
毛毛出生刚2个月,可皮肤仍有黄疸,在月子里就开始生病,近来又发现肝功能异常。焦急万分的家长走遍了当地的医院,病情也没见好转。一家人为此很担心,为了给孩子的病明确诊断,家长带孩子到南京求治,最后孩子被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医生说孩子感染上这个病毒治疗起来比较棘手。  相似文献   

13.
《家庭医生》2021,(10):62-63
[宝宝故事]总拉肚子,竟是牛奶过敏 玥玥2岁3个月,能吃能睡能玩,精神非常好,除了大便不太成形、不怎么长肉,其他什么问题都没有. 但孩子不长肉,家长很担心,专门找医生看过.按照医生的建议,每顿多给孩子吃点主食,奶粉也照常喝. 有一天,玥玥吃了一小块蛋糕,便开始不停拉肚子,来到医院就诊.医生一看,结合玥玥总是大便不成形,还不长肉的特点,就怀疑这拉肚子是因为食物过敏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林凌 《健康》2001,(11)
张爱武已经5岁了,他欢蹦乱跳,壮壮实实,但就是不会讲话。为此,从孩子3岁开始,家长就带着他在当地进行治疗,钱已经花去了两三万,但就是不见效果。无奈,家长带着孩子到北京求治。经医院检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不但哑,而且聋,完全听不到别人讲话。进一步追问后得知,在孩子3个月时因高烧曾在乡村医生那里注射过5天庆大霉素,每天打两针。最后医生确诊为庆大霉素引起的耳聋。由于耳聋发生在孩子学说话之前,致使这孩子因为完全听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无法模仿而致哑。1987年进行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从1796年英国的爱德华·琴纳医生第一次用挤奶女工手上的牛痘疱浆帮助一名8岁的孩子战胜了天花开始,人类的疫苗史也拉开了序幕。历史的车轮来到今天,随着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迅猛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疫苗相继问世,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疫苗已成为人类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提倡为儿童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6.
正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打呢?介绍一下几种家长疑问较多的二类疫苗。水痘疫苗(预防水痘)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因此经常在幼儿园、小学中暴发。  相似文献   

17.
不论在东方或西方,“四世同堂”的家庭已很少见到,子女早期生活独立,“三口之家”已是普遍现象。由于过去或目前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都未考虑到小家庭下,孩子成长环境的巨大变化给早年学习过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和缺憾。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都感到束手无策。一位母亲领着3岁还不会讲话的孩子去儿科门诊,医生检查后说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另一位家长因为孩子不听话、好动要经常接待老师的家访,家长说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还能怎么办呢?家长无法,老师无力,有时儿科医生也很无奈,这就是现代小家庭所带来的后遗症,医学上称之为感觉统合失…  相似文献   

18.
在工作中,我常见到不少家长在孩子接种疫苗出现不适后不知所措,有的一天要跑几趟医院;有的则自作主张给孩子找药吃。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对孩子预防接种后的一些反应和禁忌症了解甚少。  儿童计划免疫是为了有效地控制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作为家长,在领孩子预防接种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无预防接种的禁忌症,如孩子有过敏史或正处于患病期等,这时应向保健医生说明,延迟或不要给孩子接种疫苗,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孩子预防接种后应适当休息,多喝开水,多吃些水果和有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波市6月龄~5周岁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的知晓情况、EV71疫苗接种态度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宁波市22个乡镇(街道)接种门诊1 084名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儿童家长关于儿童接种EV71疫苗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 1 084名儿童家长有73.43%在接受调查时表示知晓手足口病,仅28.04%的家长听说过EV71病毒。70.94%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接种EV71疫苗,愿意给孩子接种EV71疫苗的最主要原因是手足口病高发(68.40%);不愿意给孩子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疫苗安全性(54.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孩子为6月龄~(OR=1.40)、担心孩子罹患手足口病(OR=1.67)、认为手足口病是严重疾病(OR=1.60)、认为EV71疫苗安全(OR=2.73)的家长让孩子接种EV71疫苗的意愿高,而认为EV71疫苗价格高(OR=0.48)的家长接种意愿低。结论宁波市儿童家长对EV71疫苗的认知度较低;影响宁波市儿童家长给孩子接种EV71疫苗的主要因素为EV71疫苗的安全性和价格。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新闻报道称,一名7岁女孩出现性早熟的症状,医生表示问题可能出现在孩子吃饭的餐具上.家长回想起给孩子用的餐具是塑料的,于是医生说:可能就是这个塑料盒,让孩子性早熟了. 我们喝的矿泉水、饮料、酸奶,买的包装好的水果、蔬菜、食用油,甚至吃的泡面、药品等都离不开塑料包装.塑料真的如此危险吗?那性早熟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