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加热炉的大型化、高产化,炉子热负荷不断增大(达100,以至200×10~6千卡/时);另一方面,出炉烟气温度高达1050~1250℃,带走了炉子50%以上的热量。在世界能源短缺的今天,将此热量充分利用,以节省重油、煤气等高质燃料,有着特殊意义。回收烟气余热,对减轻环境污染,也是一项有效的手段。因此,余热利用已成为炉子设计的一个中心问题。而利用余热的热交换装置的型式,究竟是采用金属换热器,还是陶质热交换装置?这倒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回收低温余热是冶金工厂,特别是高炉降低综合能耗的重要课题之一。鞍钢九座高炉,30余座热风炉,单位时间的煤气耗量65万米~3/时左右,每天排出200℃的低温烟气约2500万米~3,其余热含量约1600×10~6千卡/日。若能回收其中部分余热用以预热空气或煤气,对能源紧缺的鞍钢提高风温、降低能耗无疑将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为此,研制了大型气—气式钢·水热管换热器并于1983年10月在9号高炉(983米~3)热风炉上应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铁合金》2015,(6)
<正>正向铁合金金企业隆重推出——HNT系列热管余热锅炉HNT系列热管余热锅炉是我公司为铁合金企业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用于矿热炉、电弧炉等废气余热回收。HN T系列热管余热锅炉回收400℃——1000℃废气热量,产生0.4-1.6MPa蒸气,将废气温度降到180℃左右。用于余热发电,入  相似文献   

4.
某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种氢氧化铝气态悬浮焙烧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热回收率高达91.5%,并成功应用于4#焙烧炉的工业生产。其余热回收装置平均进水温度为36℃,出水温度达73℃以上,达到了较好的余热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铁合金》2009,40(2):I0001-I0001
HNT系列热管余热锅炉是我公司为铁合金企业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用于矿热炉、电弧炉等废气余热回收。HNT系列热管余热锅炉回收400℃--1000℃废气热量,产生0.4—1.6MPa蒸气,将废气温度降到180℃左右。用于余热发电,入企业蒸汽管网等。该设备具有热效率高,不积灰,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烧结工序余热资源回收率低,主要因为烧结有大量低于300℃冷却废气低温余热资源难以回收。文章利用ORC发电技术回收烧结冷却机低温段废气余热以及放散的余热锅炉低压蒸汽,对烧结冷却机的热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梯级利用,进一步降低冷却机的废气排放温度,提高余热回收率。分析表明,通过烧结冷却机低温段余热回收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热风炉烟气中可利用的余热资源丰富。回收和利用这部分余热是提高风温、降低焦比和节能的一项有效措施。为了对这项工作进行探索,我们在一铁厂7~#高炉(炉容100米~3)热风炉上建成了一套试验装置。该装置分为两段:第一段采用热管换热器将助燃空气由常温加热至200℃左右,每小时回收热量31万千卡;第二段采用锅炉附件—省煤  相似文献   

8.
张爽  谢天华 《冶金设备》2013,(Z1):38-39
连续退火炉热效率一般较低,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以国内某企业现有热镀锌连续退火炉为分析对象,通过总结大量理论计算结果和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得出结论,认为与其它余热回收方式相比较,低压换热器余热回收技术是最经济、最便捷的余热回收方式,排烟温度最低可以降低到80℃。另外分析了蓄热式燃烧技术在连续退火炉的应用特点,认为这种技术不如低压换热器余热回收方式稳定,产品成本也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热媒式余热回收装置可用于回收热风炉烟道废气中的显热来预热燃烧热风炉煤气及助燃空气,增加其物理热,从而提高理论燃烧温度,以提高热风温度,降低焦比. 热媒式余热回收装置于1979年底在日本问世,随后在短短几年内,已有10座大型高炉先后采用,同时运行效果良好,一般吨铁可节焦炭20~25公斤. 为本钢-铁厂-号高炉(炉容380米~2)设计的热媒式余热回收装置,目前正在施工不久即将投产.在目前风温900℃左右的情况下,当空气、煤气均被预热到120℃时,可使送风温度提高80℃,吨铁焦比降低约16公斤. 一、热媒式余热回收装置热媒式余热回收装置由换热器、热媒体、油泵、贮油罐及密闭压力循环管路组成. 平面布置及工艺流程见图1、2.  相似文献   

10.
钽铌湿法冶炼生产钽铌氧化物过程中,钽铌氢氧化物调洗工序会产生大量高氨氮碱性废水,目前多数冶炼厂采用汽提脱氨塔处理碱性废水,处理后的合格废水温度一般大于70℃;钽铌氢氧化物煅烧工序会产生大量高温废烟气。本文介绍的储能式余热回收技术利用板式换热器回收废水中余热,利用烟气换热器回收废烟气中余热。在钽铌湿法冶炼中将两种换热方式进行组合,能实现回收余热并产生高于70℃的热纯水,有效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1.
烧结工艺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结工艺生产过程生成大量的中低温余热资源。它们部分是烧结主抽废气,其风箱尾部平均温度可达到400℃;另一部分是环冷机或带冷机废气,其Ⅰ段、Ⅱ段平均温度可达到350℃和300℃。本文针对这部分余热资源的回收技术进行探讨,提出了回收利用这部分中低温余热资源的基本技术和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焦炉烟气余热回收问题,河钢集团宣钢公司焦化厂通过多次现场考察与技术交流,对比分析了热管余热锅炉回收-螺杆发电机组发电与热管余热锅炉回收-耦合发电等不同工艺方案,根据现场条件,综合考虑焦炉烟气量、烟气温度等因素,确定利用热管余热锅炉回收工艺方案。将焦炉烟气经余热回收系统换热降温后,由原来的220~290℃降至约170℃,平均每小时产生4.5 t 0.6~0.8 MPa饱和蒸汽进入蒸汽管网,供应现有干熄焦发电系统减温减压的低品质蒸汽用户。在不影响焦炉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有效利用烟气余热资源,实现蒸汽资源的梯级利用,减少了干熄焦系统抽汽量,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降低生产运行成本,还提高了发电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烧结机尾风箱烟气温度可达300~420℃,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为提高烧结烟气余热回收效率,柳钢于2013-2017年先后在3号、1号和2号360m~2烧结机上应用大烟道内置式翅片热管锅炉余热回收技术,并通过优化配矿、专家系统、漏风治理、锅炉汽包、联箱等多项工艺、设备技改优化,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合计每年可有效回收余热162000GJ,发电4500万kWh。有效地利用了柳钢1号、2号余热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全面地回收利用了烧结烟气余热,年可创造效益27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一、炼钢美国转炉钢估总钢产量的61%,电炉钢占23%,平炉钢占16%。吨钢能耗平炉钢为580×10~3千卡,转炉钢为126×10~3千卡,电炉钢504×10~3千卡。美国拆除平炉和回收转炉废气可使吨钢能耗降低252×10~3千卡。炼钢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炉烟气冷却中存在的部分余热没有回收、除尘负荷大、蒸汽压力低、利用困难等问题,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了电炉烟气全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能够回收电炉烟气约2 100~250℃全部余热,且具有合适的过剩空气系数、沉降效率高、蒸汽压力高、锅炉寿命长等优势。该装置在110 t电炉上进行了工程示范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显示列管余热锅炉出口烟温低于250℃,沉降室沉降效率大于94%,达到了预期指标。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利用工业余热,特别是30-50℃低温余热,是行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热泵技术在这方面具有很大潜力,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节能技术。介绍了太钢自备电厂采用热泵技术回收工业循环水余热的方案与效℃计算。  相似文献   

17.
钢渣具有很高的温度(1450~1650℃),钢渣热焓约为1670MJ/t,属于高品质的余热资源,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但目前,国内外冶金渣多以水淬法为主,热量无法回收利用。由于冶金渣用途很广,因此,熔渣能量的回收原则就是不仅要回收其余热资源,而且要便于炉渣的再利用,并且不产生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高炉热风炉余热回装置是钢铁工业的重要节能措施,本文介绍了武钢5号高热风炉余热回收装置调试。该系统运行可靠,操作灵敏,正式投运后热风炉余热得到回收应用,助燃空气与煤气可预热到140℃,改善了热风炉燃烧工况,拱顶温度可提高60-80℃,热风温可提高30-50℃可节约煤气8%-12.5%,这对武钢节能降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石油价格上涨的形势下,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中、低温废热的回收和利用方面。作为废热回收措施之一的是,日本钢管公司研制成的一种新型余热锅炉,这种余热锅炉是与烧结矿冷却机配合在一起的。新型余热锅炉以稳定方式回收过热蒸汽(14公斤/厘米~2,270℃)66吨/时。为了提高回收效率,同时使用“废气强制循环系统”,这种系统使经过回收余热的废气再在冷却机中使用。根据全厂对能量的要求,可以选择废热回收的具体形式:生产蒸气,使点火器助燃用空气升温和余热透平发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介绍的热媒体余热回收技术,适用于从250~450℃的工业废气中回收和利用余热。本文着重介绍该项技术的基本组成及其在国外热风炉上的应用。 1.热媒体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发展 1·1 示意图 热媒体余热回收装置的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换热器1、2间用适当的管道相连,管道中串联一台输送泵。在闭合回路中被泵强制循环的热媒体,通过换热器1从热源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