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hBNP组)及硝普钠对照组.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及Swan-Ganz导管检测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2组患者临床状况、心功能、血浆NT-proBNP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呼吸困难减轻,血氧饱和度提高,rhBNP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NT-proBNP均降低,rhBNP组降低显著.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指数均有提高,rhBNP组升高更明显.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PCWP、PAP)均降低,rhBN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用药30分钟时2组即显现出明显差异;治疗24小时时2组PCWP分别降低:12.29mmHg、8.8 mmHg,PAP降低:15.56 mmHg、11.42 mmHg,rhBN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rhBNP组的不良事件主要是低血压,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hBNP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短期效果优于常规硝普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充血性心力衰竭(ASVMC-CHF)的短期疗效.方法 确诊ASVMC-CHF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1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hBNP组,rhBN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rhBNP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困难程度、肺毛细血管楔压、尿量、血清生化指标、心功能分级(NYHA)、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比较,用药后rhBNP组血压、心率、呼吸困难程度、肺毛细血管楔压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钾水平rhBNP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都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量及心排指数(CI)较用药前明显增加,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未发现与rhBNP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rhBNP能明显改善ASVMC-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张燕  陈志强 《海南医学》2012,23(13):23-25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充血性心力衰竭(ASVMC-CHF)的短期疗效。方法确诊ASVMC-CHF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1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hBNP组,rhBN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rhBNP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困难程度、肺毛细血管楔压、尿量、血清生化指标、心功能分级(NYHA)、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用药后rhBNP组血压、心率、呼吸困难程度、肺毛细血管楔压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钾水平rhBNP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都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量及心排指数(CI)较用药前明显增加,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未发现与rhBNP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rhBNP能明显改善ASVMC-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王建红  杨志明 《当代医学》2014,(18):133-134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 tide,rhBNP)和硝普钠静脉应用于心肌梗死及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力衰竭患者69例,随机分为rhBNP组(n=31)和硝普钠组(n=38),比较2组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利尿药物使用,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NT-proBNP下降情况。结果相比于硝普钠组而言,rhBNP组在呼吸困难缓解以及恢复完全平卧休息等方面更加的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BNP组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显著减少(P<0.05);在用药的剂量上,2组相比也存在差异,rhBNP的呋噻米用药剂量明显的小于硝普钠组;在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上,rhBNP组患者也较短,硝普钠组患者更长;在出现低血压的例数与比例方面, rhBNP组仅有6例,而硝普钠组则有15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引起高(P<0.01),在降低NT-proBNP方面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应用rhBNP能够更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利尿剂使用,NT-proBNP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5.
杜玉明 《河北医学》2012,18(5):579-582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酸甘油(NTG)治疗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rhBNP 组30 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BNP 治疗;硝酸甘油(NTG)组32 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TG.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脑钠肽(BNP)、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rhBNP 组的症状、体征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尿量方面均显著优于NT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rhBNP 治疗NSTEMI 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比NTG更显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30例RHF患者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治疗,评估rhBNP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量、动脉收缩压(SBP)、心率(HR)、肝肾功及血清钠等指标。结果 rhBNP明显改善RHF患者的心功能,有效率86.7%,显著提高患者LVEF、尿量及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SBP、HR、肝肾功及血清钠较前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rhBNP治疗RHF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力衰竭患者Galectin-3水平的影响,评价rhBNP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NYHA分级为Ⅰ~Ⅳ级的患者,采集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口服用药等),对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给予正规抗心衰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复测血清Galectin-3和NT-proBNP水平。血清Galectin-3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1)随着心功能的减低,Galectin-3水平逐渐升高。(2)rhBNP治疗后血NT-proBNP、Galectin-3水平较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硝普钠治疗后血NT-proBNP、Galectin-3水平较前虽有降低,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比较LVEF、LVEDD改变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抗心衰药物硝普钠相比较,新药重组人脑利钠肽更显著的降低血NT-proBNP、Galectin-3水平,说明重组人脑利钠肽有更好的抗心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衰(AHF)合并低血压患者血压、NT-proBNP、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6例AHF合并低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两组患者的血压、NT-proBNP、心功能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NT-proBNP、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NT-proBNP、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改善AHF合并低血压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压及NT-proBNP水平,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CHF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静脉滴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患者行6min步行距离测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ysC及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2%)高于对照组(60.0%)(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及LVEF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CysC 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CHF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血浆NT-proBNP、CysC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远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重组人脑利钠钛(rhBNP)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小时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呼吸困难程度、整体临床状况、尿量的变化。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心功能及左室重构变化。【结果】用药后24 h rhBNP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尿量、尿量与入量的差值、EF值、Te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8h时,rhBNP组的血浆rhBNP、肾素、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好转出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rhBNP组EF值及Te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出院后6个月时,rhBNP组Tei指数、EF值较对照组仍明显升高(P<0.05),而rhBNP组LVEDV及△LVEDV%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rhBNP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并且可以延缓远期心室重构,改善远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力衰竭(AHF)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选择其中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早期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联合rh BNP进行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于AHF的预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肾上腺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72 h后各项指标下调(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显示,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为0例,心源性死亡的为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应用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疗效。方法66例AH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与多巴胺。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O.05或P〈O.01)。观察组SV、LVEF、FS及对照组SV、LVEF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或P〈O.01)。观察组FS优于对照组(P〈O.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能够有效地治疗AHF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电图相关指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2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心率变异性、心功能和氨基端前B型钠尿肽(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心率、QTd、QTcd及QRS波群均显著降低(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 MSSD、SDANN和RNN50水平显著上升;LVEF显著上升(P0.05),LVEDd显著下降(P0.05),NYHA分级均显著提升(P0.05);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缩短QT离散度和QRS波群,提升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给予多巴胺或洋地黄类强心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类药物、呋塞米利尿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新活素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经药物治疗,观察组用药7 d后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NT-proBNP值明显下降,LVEF升高,心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NT-proBNP值显著降低,LVEF明显升高,心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率在2组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活素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衰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显著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LVEF分值,降低患者心率,同时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新活素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急性心力衰竭(AHF)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AMI伴AHF诊断标准并排除心源性休克的病人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rhBNP组)和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联合组),各31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尿量、呼吸困难程度、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终点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rhBNP组比较,联合组舒张压和心率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每24 h的尿量均增多明显(P<0.01);明显改善呼吸困难(P<0.01);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用药后6个月,联合组LVEF明显升高(P<0.01);LVEDD有轻度减小(P<0.05)。与rhBNP组比较,联合组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P<0.05);在保证收缩压130~90 mmHg及舒张压80~60 mmHg的情况下,2组病人均未出现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结论:rhBNP能有效抑制AMI伴AHF病人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激活,改善血流动力学;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呼吸困难的程度,控制心衰,更有助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治疗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心功能Ⅲ-Ⅳ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常规缺血性心肌病治疗,同时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首次负荷剂量1.5 μg/kg静脉注射,然后按0.0075 μg/(kg· min)剂量持续静脉泵入,持续72 h.对照组52例,常规缺血性心肌病药物治疗,观察2周;在实验开始和2周后进行心率、血压、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胸比率、肾功能以及心肌标志物及NT-pro-BNP水平的检查;并观察了2组不良反应和发生率死亡率.结果 两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0.28%和5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血压、心胸比率在治疗前后以及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监测肾脏功能和心肌标志物水平,治疗前后以及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监测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以及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心力衰竭有一定效果,可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使左室容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心率和血压改善,心胸比例下降,NT-pro-BNP下降,降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猝死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蚋肽在急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新活素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新活素组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蚋肽,首次负荷剂量为1.5μg/kg,静脉注射,然后按0.01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泵入,连续用药48小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8小时的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情况,测定血浆中N-末端脑利纳肽前体(NT-proBNP)的浓度.结果 新活素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48小时心率、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血浆NT-proBNP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新活素组治疗后48小时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改善得更加显著(P<0.05),特别是NT-proBNP浓度的改变.结论 冻干重组人脑利蚋肽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降低血浆中NT-proBNP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硝普钠联合小剂量依那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加用依那普利;观察组加用依那普利和硝普钠,用微量泵将硝普钠持续静脉注入。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和NT-proBN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5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治疗前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左室舒张末容积(ESV)、左室收缩末容积(EDV)和NT-proBNP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EF、SV较治疗前升高( P <0.05或P <0.01),ESV和NT-proBNP浓度较治疗前降低( P <0.05或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或降低幅度更大( P <0.05或P <0.01)。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硝普钠应用于难治性心力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缺血症状、心功能、心力衰竭标志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80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反搏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搏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搏组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加速度指数(ACI)和速度指数(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血管阻力(SVR)、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收缩时间比率(ST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胸腔液体容积(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搏组NYHA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搏组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体外反搏可用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及心力衰竭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