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是我国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然选择。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高端人才培养的承担者,是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要力量,为此需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国家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明显制约着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湖南智能制造业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研"湖南智造2025"计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和相关高职院校的情况,了解湖南智能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现状以及产业发展新需求,系统分析因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不精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生源多样且质量不高、师资数量不足且素质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揭示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审思湖南高职院校五年来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应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更新人才观,科学确立人才定位,重构"双融合"课程体系,升级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值评价引导学生人人成才,以期为服务和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并为其他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制造业要实现"智能化"和"服务化"升级转型的要求已在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未来制造业的升级新常态,对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智能实训车间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合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体系和专业预警机制建立等方面对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适应“中国制造 2025” 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制造强国战略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的国际形势,提出“中国制造 2025”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智能制造、互联网 +、大数据等时代元素剖析传统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部构变,从人才培养标准重构、能力素质体系架构、跨界创新思维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和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六个视角,探讨策应“中国制造 2025”的地方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举措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度调整,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安徽省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创新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挑战。通过创新驱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提升综合实力、建设强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品牌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安徽省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和工业制造4.0时代的悄然而至,探索"互联网+"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瓶颈,构建"互联网+"下高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内容,并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获批的2015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指尖上的实超"为例,实证"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助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变革,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变革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各类资讯和大量文献表明:世界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实现"中国创造"指明了方向。中国工业进入了"机器换人"时代,职业学校机械大类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精心设计、开设实践平台课程《机器人拆装与编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培养满足制造业创新需求的、生产第一线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这些要求使得职业学校专业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2025"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要求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提升办学层次、扩大高端技能型人才供给规模、构建融通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为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作支撑。应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升级,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弘扬和培育"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工匠精神;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助推职业教育走向开放化;对接"中国制造2025",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深入,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日渐受到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互联网+"的内涵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互联网+"从人才素质、教育模式、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影响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建议从转变观念、数字转型、数字教师、智慧校园四个方面应对。  相似文献   

11.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纵观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指出,我国要"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必然趋  相似文献   

12.
李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9,(19):238-239
"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全面带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深刻变化,尤其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审视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其次,分析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创新,制造业飞速发展,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多数国家已推出振兴制造业的战略计划,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重大战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的主力军,应紧密关注行业需求,调查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建议,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力,为企业招聘输送岗位匹配满意的人员。  相似文献   

14.
先进航空装备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航空航天装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航空产业转型升级,必然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文章围绕航空制造业发展趋势探讨了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航空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措施,从知识体系、教学实践、互联网+,三个方面提升航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国家战略。高职教育要重构技术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专业重建和课程重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契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实施,我国制造产业将全面改造升级,这必将影响到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供需的状况及人才培养目标。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针对目前高职制造类专业存在的专业改革发展准备不足、专业建设顶层设计滞后和教学资源储备不够等问题,需要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要素: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适当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适应力;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现代化教学条件及环境;实施师资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72-176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互联网与学校招生、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这是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向社会培养和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在"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诸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采用"双元主体、工学交替",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采用"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立公共基础、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因才施教,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技术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制造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需要"智库"为其出谋划策。通过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改革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变革职业教育组织模式,回应制造业转型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期盼。通过明确职业教育智库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创新研究方法,加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通过创新职业教育智库研究机制,加强职业教育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拓宽职业教育智库筹资渠道,明确我国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路径。最终助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8,(23):1-2
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致力于建设制造业强国,同时通过对技术的更新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我国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受到高度重视,我国打造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道德思想优秀且具有核心能力的人才,在此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十九大"对我国的制造业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时对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抱有更高的期望,就高职学生来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完善机械设计,同时致力于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