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 调查了解普宁市手足口病(HFM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9月确诊为HFMD患儿42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调查分析HFMD的发病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居住卫生环境、患儿体质情况、居室通风情况、病例接触史、监护人文化程度及卫生间使用情况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居住环境卫生(OR=21.861,P<0.05)、患儿体质情况(OR=5.137,P<0.05)、病例接触史(OR=2.735,P<0.05)及卫生间使用情况(OR=1.561,P<0.05)4个因素是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为了预防HFMD,普宁市应重点加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与卫生环境,引导儿童加强体育锻炼,同时隔离HFMD病例,以减少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
姚胜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51-153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居民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该地区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地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常住居民476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中共有454例检出糖尿病,检出率为9.5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体育锻炼、高血压、高血脂、超重或肥胖等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6,OR=2.827)、糖尿病家族史(P=0.007,OR =3.237)、高血脂(P=0.009,OR=2.641)、高血压(P=0.011,OR=1.924)、超重或肥胖(P=0.019,OR=1.407)是该地区居民T2DM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早期干预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攀枝花市居民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门诊及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超标、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史、有生活事件和喜食甜食为危险因素(OR〉1),吃白肉、多吃蔬菜和适当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OR〈1)。结论在社区人群中,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控制血压、体质量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青年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初次就诊的18 ~40岁青年患者,参照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为高血压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半年内合并心脑肾疾病以及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病人.共入选青年高血压患者88例,其中男56例,女32例.随机选取本院同期健康查体的非高血压的18 ~ 40岁者88例,男56例,女32例.比较两组的家族史、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结果 高血压家族史(OR 10.47,95% CI 4.53~24.20)、高尿酸血症(OR 8.81,95% CI2.92 ~ 26.53)、肥胖(OR 3.80,95% CI 1.80~8.01)、高盐饮食习惯(OR 3.76,95% CI 1.42~9.95)、缺乏运动(OR 3.60,95% CI 1.90 ~ 6.82)、高胆固醇血症(OR 3.21,95% CI 1.59 ~ 6.48)、工作压力大(OR3.02,95% CI 1.60 ~ 5.81)、吸烟(OR 2.14,95%CI 1.11~4.13)是青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年高血压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精神因素有关,改变生活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将有助于预防青年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金蕾  孟晓燕  张建芬  侯芳  李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43-3245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和200例未出血的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巨大胎儿(OR=3.678,95% CI:1.456 ~5.345)、胎盘粘连(OR=4.264,95% CI:1.556 ~5.646)、前置胎盘(OR=2.754,95%CI:1.754 ~5.456)、多胎妊娠(OR=3.964,95% CI:1.274 ~4.453)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前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预防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区居民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一对照设计,于2011年1~11月在医院选取确诊的120例变应性鼻炎(哮喘)病例及120例非变应性鼻炎(哮喘)者组成对照组,收集2组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学情况、个人既往史、居住环境状况与家族史等信息,用∥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S/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父母变应性鼻炎(哮喘)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子女相同症状史、居住环境潮湿、室内使用空调、吸烟6个因素与变应性鼻炎(哮喘)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的危险度依次是父母变应性鼻炎(哮喘)家族史OR=10.43(95%cI:4.80—22.66)、特应性体质OR=8.11(95%CI:3.65—18.05)、子女相同症状史OR=5.41(95%CI:2.31—12.71)、居住环境潮湿OR=3.17(95%CI:1.39~7.22)、室内使用空调OR=2.35(95%CI:1.18—4.66)、吸烟OR:2.26(95%CI:1.50—3.41)。结论父母变应性鼻炎(哮喘)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子女相同症状史、居住环境潮湿、室内使用空调、吸烟与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发病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是秦皇岛市城区居民人群变应性鼻炎(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上海某社区35岁及以上且自愿参加体检的1199名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360名(30.0%),女性839名(70.0%);年龄中位数60岁.分析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有713例被检出血脂异常,异常检出率占59.5%.以甘油三酯升高和总胆固醇升高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7.5%和35.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411,95%CI:1.091-1.825)、年龄(OR=1.468,95%CI:1.157-1.864)、空腹血糖(OR=1.522,95%CI:1.181-1.962)、体重指数(BMI)(OR=1.294,95%CI:1.084-1.546)、腰围(OR=1.301,95%CI:0.970-1.623)、腰臀比(OR=1.405,95%CI:1.012-1.985)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上海某社区居民中有较高的血脂异常检出率,提示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菌药产生不良反应(ADR)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采用静脉滴注(OR=1.326,95%CI:1.145-1.892)、有药物过敏史(OR=3.314,95%CI:2.683-3.812)、联合用抗菌药(OR=2.734,95%CI:1.925-3.108)、喹诺酮药(相对于青霉素类药OR=1.399,95%CI:1.004-1.527)更易引发ADR.结论 有药物过敏史、静脉滴注、联合用药、喹诺酮类药是抗菌药引发A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银屑病与吸烟、饮酒的关联性,为银屑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后期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整合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银屑病专病门诊数据和"上海慢病人群队列"社区居民调查数据,应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0例银屑病患者平均年龄(44.74±11.29)岁,36698名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56.36±11.29)岁;银屑病患者的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5.83%和22.92%,饮酒率和现在饮酒率分别为16.94%和15.14%.多因素分析显示,银屑病患者吸烟率(OR=3.63,95%CI:2.65~4.99),现在吸烟率(OR=4.77,95%CI:3.38~6.73)明显高于社区居民;饮酒率(OR=1.87,95%CI:1.40~2.52)和现在饮酒率(OR=2.38,95%CI:1.72~3.30)也明显高于社区居民.结论 上海地区银屑病患者吸烟率和饮酒率高,吸烟、饮酒与银屑病发病存在关联.建议开展健康宣教,提高银屑病患者对吸烟和饮酒可增加银屑病复发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帮助患者积极戒烟和戒酒,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药、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关于我国SAP继发胰腺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0月31。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3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2 393例患者,其中胰腺感染组827例,非感染组1 5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AP类型为胆源型(Or=1.42,95% CI:1.11~1.8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MD=2.44,95% CI:1.79~3.08)、入院时Ranson评分(MD=0.74,95% CI:0.54~0.94)、禁食>15 d(OR=3.02,95% CI:1.69~5.40)、胰腺坏死(OR=3.91,95% CI:1.57~3.91)、胃肠功能障碍>5 d(OR=5.49,95% CI:.91~7.70)、糖尿病并发症(OR=3.31,95% CI:2.10~5.21)、机械通气(OR=1.94,95% CI:1.53~2.45)、机械通气时间(MD=9.86,95% CI:9.15~10.56)、外科手术治疗(OR=4.31,95% CI:2.90~6.41)、低氧血症(OR=3.36,95% CI:2.75~4.10)、SIRS(OR=3.84,95% CI:2.55~5.77)、MODS(OR=4.19,95% CI:2.79~6.30)、血清白蛋白(MD=-8.51,95% CI:-9.21~-7.82)、血清肌酐(MD=110.53,95% CI:78.25~142.82)和血钙水平(MD=-0.29,95% CI:-0.37~-0.21)是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SAP继发胰腺感染危险因素早期予以预防用抗菌药物,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汕头市中心医院于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首次发病的1389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年龄在18~49岁青年1200例非脑梗死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探讨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男性(OR=3.604,95%CI:0.916~15.721)、高血压(OR=12.305,95%CI:2.219~49.709)、糖尿病(OR=3.155,95%CI:0.829~13.081)、TG增高(OR=2.583,95%CI:0.482~9.620)、TC增高(OR=2.795,95%CI:0.718~11.360)、Ldl增高(OR=5.094,95%CI:0.921~26.720)、Hdl降低(OR=5.646,95%CI:1.028~31.860)、吸烟史(OR=4.513,95%CI:0.814~23.509)、饮酒史(OR=3.267,95%CI:0.861~15.708)及房颤(OR=7.330,95%CI:1.421~37.530)为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性因素。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对可控因素的干预,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陶飞  方国真  施雪英  袁良津 《安徽医药》2018,22(8):1511-1513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收集107例住院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头颅CTA及常规生化检查,根据颅内大血管近端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分别比较三组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CysC水平和高尿酸、高CysC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分别在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及中重度狭窄组的血清尿酸、CysC水平和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CysC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5),且中重度狭窄组血清尿酸、CysC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高CysC均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00,P=0.035,95%CI:1.088 ~9.414;OR=3.446,P=0.030,95% CI:1.250~9.498).结论 高尿酸、高CysC是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狭窄程度可能与血清尿酸、CysC水平相关,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岛市区内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一一对照研究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108例脑梗塞患者和52例对照者,研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其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脑梗塞发生与高血压史(P<0.01)、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病史(P<0.05)和家族史(P<0.05)相关。结论 青岛市区内脑硬塞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史、TIA史和家族史,控制高血压,可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妮娜  刘艳  潘天荣  杜益君 《安徽医药》2010,14(12):1414-1415
目的本文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糖尿病患者预防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住院糖尿病患者共200例,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各100例。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OR=8.257)、糖化血红蛋白(GHbA1c)(OR=1.382)、餐后血糖(PPBS)(OR=1.238)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积极有效的控制血压、血糖对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郝羽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0):723-72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进行对比研究,收集病例和对照各206例,调查研究对象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环境因素等资料,采用SP 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因素进行L 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育锻炼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116;高血压、高血糖、体重指数(BM I)和吸烟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92,2.768,3.568,4.826。结论:及时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原发病,积极控制体重和吸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在急性脑血管病人中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急性住院脑梗塞、脑出血患者各200例及健康体检者80例并采集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结果脑梗塞组分别和脑出血组、对照组比较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出血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高血糖、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脑出血仅为高血压病。结论代谢综合征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代谢紊乱程度越重,患脑梗塞的风险越大。代谢综合征与脑出血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英  田凤石  岳松  贾俊婷 《天津医药》2013,41(6):535-537
【摘要】目的 探讨天津市公安民警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市公安医院健康体检的公安民警3 189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3 189例中高血压患者1 376例,患病率为43.1%;按照年龄分组将研究人群分为21~岁、30 ~岁、40~岁和50~60岁4个组,不同年龄组高血压的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1.864,P < 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家族史(OR=1.588,95%CI=1.320~1.910)、糖尿病史(OR=1.597,95%CI=1.038~2.457)、饮食偏咸(OR=1.285,95%CI=1.034~1.596)、总胆固醇增高(OR=1.171,95%CI=1.056~1.298)及三酰甘油增高(OR=1.323,95%CI=1.208~1.449)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公安民警高血压患病率高,年龄大、有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史、饮食偏咸、血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高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娟 《中国医药》2012,7(7):845-84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一般临床因素及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0例,经三维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判断是否合并脑微出血,,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有无合并脑微出血组相关危险因素及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脑微出血组36例,无脑微出血组54例.2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02,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1,95% CI为1.00~1.08;P =0.030)、高血压病史(OR=1.101,95%CI为0.56~1.99;P =0.004)、同型半胱氨酸含量(OR=1.20,95% CI为1.10~1.32;P =0.000)与脑微出血相关.结论 脑微出血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相关.对于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更应该加强对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确诊 BPPV病人 87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健康者 51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间一般资料、既往病史、颈部超声、血脂分析及头颅 CT等指标,采用散射比浊分析仪测定脂蛋白磷脂酶 A2(Lp-PLA2)。结果研究组颈部斑块检出率为 44.83%(39/87),高于对照组 19.61%(10/51)(P<0.05)。研究组 Lp-PLA2水平平均秩次 76.02,比对照组 58.38高( P<0.05)。研究组高血压、高脂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检出率分别为 16.10%(14/87)、 41.38%(36/87)、 63.22%(55/87)分别高出对照组 3.92%(2/51)、 8.05%(7/51)、39.22%(20/51)(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相关性较强的因素( P<0.05),纳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并腔隙性脑梗死( OR=3.13)、颈部斑块( OR=3.63)、高脂血症( OR=4.40)及 Lp-PLA2水平( OR=1.97)是原发性 BPPV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颈部斑块、高脂血症及 Lp-PLA2水平是原发性 BPPV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