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含钒石煤提钒,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钒的焙烧转化率和防止污染。我们曾对杨家堡含钒石煤进行了空白氧化焙烧提钒试验的研究(又称无附加剂提钒试验)。也研究了铀钒分离的问题。同时通过石煤中主要含钒单矿物的焙烧和浸出,来探讨  相似文献   

2.
含钒石煤选矿预富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石煤提钒工业中普遍存在的入料钒品位低、矿石处理量大、酸耗高、钒回收率低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石煤提钒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而对含钒石煤进行选矿预富集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石煤矿物组成和钒赋存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选矿预富集工艺技术的发展成果,指出含钒石煤单一浮选、单一重选、重浮联选、分级擦洗工艺是目前解决制约我国石煤提钒工业发展问题的有效工艺。最后强调指出含钒石煤预富集工艺应力求简单,以降低整个生产工艺成本为准则,做到整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预富集阶段应重视对后续提钒影响较大的杂质的剔除、新型高效浮选药剂的开发和微细粒含钒矿物浮选设备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杨家堡含钒石煤是我国一种新类型钒矿资源。根据钒的赋存状态研究认为:含钒有机物,含钒粘土矿物及含钒石榴石单矿物等为三种主要含钒矿物。由于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组成复杂,分散细微和形态多样,这给钒的选冶工作及有用元素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湿法提钒过程中,石煤钒矿中钒的价态影响钒的浸出率。为了解现有文献对石煤中五价钒描述不一致的原因,通过试验探讨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的影响,发现含钒石煤有强还原性,能将五价钒转化为低价钒。试验表明,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湿法提钒过程中,石煤钒矿中钒的价态影响钒的浸出率。为了解现有文献对石煤中五价钒描述不一致的原因,通过试验探讨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的影响,发现含钒石煤有强还原性,能将五价钒转化为低价钒。试验表明,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氯化钠在石煤提钒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许国镇 《矿冶工程》1988,8(4):44-47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五省十二地区含钒石煤在湿法提钒过程中氯化钠的作用,即NaCl在破坏钒矿物晶体结构的基础上,主要对钒起氧化和转化作用,这对认识氧化钠化焙烧机理,改善焙烧条件,促进石煤提钒生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青海某石煤钒矿的工艺矿物学。通过化学分析、镜下鉴定及MLA各项分析,查明了矿石中的主要矿物、有用矿物、钒的赋存状态、矿物粒度及嵌布特征。研究表明,该石煤钒矿主要有用元素为V_2O_5,主要含钒矿物为云母或伊利石、碳质、粘土矿物(高岭石等)中。由于含钒矿物粒度微细,该矿较适合用冶金方法提钒,选矿方法效果微弱。  相似文献   

8.
石煤循环氧化法提钒焙烧过程氧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含钒石煤是我国重要的钒矿资源,氧化焙烧是从石煤提钒的基础。以湖北某地含钒石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电位滴定、X衍射分析、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氧化焙烧过程中钒的价态和赋存状态变化及相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钒的氧化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石煤中的钒主要赋存在伊利石中,焙烧过程中相变的结果是含钒伊利石相消失,钾钠长石相和可溶性钒酸盐形成;钒的氧化过程是逐级氧化过程(V(Ⅲ)→V(Ⅳ)→V(Ⅴ));钒的氧化反应受扩散动力学控制,其动力学表观活化能为81.19 kJ/mol。  相似文献   

9.
利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等多种检测方法, 研究了某炭质石煤钒矿钒的赋存状态。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炭质钒矿的浮选试验, 设计了脱碳-浮选联合流程评定该炭质石煤钒矿浮选富集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炭质钒矿中主要含钒矿物为含钒石煤, 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 采用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闭路试验得到了V2O5品位为2.48%、回收率为81.15%的钒精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伊利石型含钒石煤空白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的可行性,以陕西商洛地区某伊利石型石煤钒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焙烧粒度及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钒的浸出率有显著影响,主要因为在一定的焙烧温度下,焙烧能有效破坏伊利石矿物晶体结构,使释放出来的低价钒氧化成高价态含钒化合物。对于850℃条件下空白焙烧后的石煤原料,在低酸(浓度为5%)、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2小时、液固比4:1的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72.43%,这表明对伊利石型含钒石煤进行空白焙烧提钒是可行的。浸渣样品的SEM分析结果表明,石煤焙烧过程中对钒发生的“铁束缚-硅包裹”和部分未从伊利石中释放的钒是造成钒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石煤提钒钠化焙烧技术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汪会生 《矿冶工程》1994,14(2):49-52
本文叙述了石煤提钒钠化焙烧过程的反应机理。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实例, 提出了在钠化焙烧过程中氯气作用比氧气更重要的观点, 解释了在焙烧过程中加强氯化气氛, 可以使NaCL用量减少, 焙烧温度范围增宽, 钒的转浸率提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湿法冶金提钒浸出新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湖南某钒矿进行室内浸出试验,确定了该矿石经预处理后,矿石浸出率大为提高,浸出时间也缩短,同时也确定了浸出率与浸出时间、温度、液固比、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等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矿石经预处理、添加助浸剂后,浸出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7%左右,浸出时间也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为15小时.  相似文献   

13.
催化极谱法测定痕量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001%铍试剂Ⅱ-1.2%溴酸钾-0.4%氟化铵-1.2×10^-2mol/L醋酸-醋酸钠介质中,钒在峰电位为-0.65V产生一个良好的导数极谱波,当钒浓度在7.8×10^-8-3.1×10^-6mol/L范围,峰电流与浓度成正比,大量铁及其他杂质不干扰,可直接测定低合金钢中痕量钒,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
李培佑  张能成 《铀矿冶》1995,14(4):258-263
本文研究了湖南安化V-Ag矿的加工特性,探索了原矿直接酸浸;原矿加盐焙烧水浸或酸浸;原矿加盐焙烧一拌酸制粒熟化酸浸等工艺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原矿加盐焙烧一拌酸制粒熟化酸浸可使钒的浸出率大于85%。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分析了钒渣的矿物学特征及各种钒提取方法的主要优缺点,概括出钒渣中钒提取回收的几种典型方法,并指出了未来钒渣中钒提取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钒、钛矿产的开发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地位,钒、钛及它们的化合物、合金在许多重要的工业部门均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的许多产品中,钒和钛以及它们的其他加工产品都具有优异的性能、我国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中赋存有丰富的钒和钛,它的开发已为我国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与此有关的内容,尤其是国外的某些开发活动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7.
石煤钒矿提钒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国内外石煤钒矿的资源概况,阐述了石煤钒矿的钠化焙烧、无盐焙烧、钙化焙烧和酸(碱)浸出提取五氧化二钒的工艺,并讨论了各工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术和硬度方法研完了16MnSiVN钢在热轧状态、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及其与硬度的关系,结果认为铁素体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是该钢中两种主要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9.
四川广旺石煤提钒焙烧过程中钒价态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广旺含钒石煤主矿层属品位较高较富的钒矿资源。研究表明石煤中钒主要以V (Ⅲ )形式赋存于粘土矿物里。焙烧过程钒价态的变化是石煤提钒工艺的关键 ,它直接影响石煤中V (Ⅲ )向V (Ⅴ )的价态转化率、V (Ⅴ )进一步向可溶性钒的转化率及钒的浸出与沉淀。决定焙烧过程价态转化的因素除钒本身在石煤里的赋存状态外 ,主要是焙烧的气氛和温度及石煤中所含的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