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规划师》2018,(Z2)
以文化大事件促进城乡更新是当今国际城市普遍采取的重要战略,对当今中国旧城和乡村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在阐述文化大事件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旧城与乡村,以中国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城乡更新的促进作用,总结其核心策略与具体做法,并从认识转变和管理方式转变两个角度提出促进我国城乡更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旸  郭旭 《华中建筑》2010,28(1):82-86
城市文化观念和结构等各个方面对城市休闲空间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城市休闲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物化表现,承载和传递着城市文化中最具活力的信息,把文化精神传导到市民生活当中。该文探讨了城市文化在城市休闲空间塑造中所具有的丰富内容,以及提升场所吸引力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我国休闲空间建设中文化作用弱化的现象,提出了保护、借鉴、再生和主题等基于文化导向的休闲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件"为当前旧城遗产保护开启了通向"再生"的大"门",许多遗产得到了较好保护,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遗产保护的"槛",致使其毁灭,演绎出"大事件"下旧城遗产保护的"门、槛极化论"。对此,本文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运用文化分析的相关方法,揭示了"门、槛极化论"的根源:在"大事件"所引发的"快"而"强"的发展需求背景下,旧城遗产保护过程中内在文化特殊性的丢弃致使遗产文化发展方向的迷失。据此,提出解决之道:寻找丢失的文化,探寻旧城遗产文化发展的航向,即针对"大事件"的特殊性,采用务实的技术手段挖掘遗产内在的文化,探寻遗产的特殊性,以保护遗产为前提,探索基于城市文化战略发展的旧城遗产复兴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形态和工业结构日新月异的当下,工业历史建筑在城市中的机能在发生改变,其所承载的原初功能逐渐丧失,具有的意义在发生改变,使用者的更迭也让相应的情感价值在逐渐淡化。上海的老厂房多数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它们或被置之不理、拆除夷平;或改造为各种创意工业区。而世博历史建筑却会因"大事件"提供的资本与政策的契机而具有了不同的可能。本文以上海2010年世博会这一"大事件"为切入点,首先,通过讨论中国与欧洲"新都市主义"背景下产生的"大事件"的迥异,分析出中国"大事件"的特征及运作规律;其次,一方面通过对"大事件"的决策方、组织方、操作方和参与方各自的需求,分析出他们对于"事件发生地"——工业历史建筑的各种价值的预期值,另一方面,从规划层面和设计层面对大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对于因为"大事件"而受影响的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的得失以批判性眼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正>记忆与再生栏目主持:米凯利·博尼诺,皮埃尔-阿兰·克罗塞特新栏目"记忆与再生"旨在通过一些欧洲城市更新的实施范例,与中国读者探讨在现今城市发展进程中,当代建筑以何种方式来提升城市记忆、文化认同和场所塑造三者之间的联系。经历了伴随去工业化过程而持续多年的结构性危机,欧洲城市可能会通过内在新生和本质蜕变迎来新的发展。"再生"这个词来自生物学术语,用于指代受到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行为,尤指动植物组织。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不少城市复兴的政策和规划,在学术界也有许多的研究。英国从"以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逐步转变为"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历史老城的保护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步入非单纯意义上的保护,而是引入了"复兴"的元素。本文通过对英国著名的"以历史遗产为导向的城市复兴"项目——纽卡斯尔格兰吉尔老城的分析,探讨了如何以城市复兴作为手段对历史老城进行保护,并总结一些对中国旧城保护和改造有借鉴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不少城市复兴的政策和规划,在学术界也有许多的研究.英国从"以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逐步转变为"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历史老城的保护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步入非单纯意义上的保护,而是引入了"复兴"的元素.本文通过对英国著名的"以历史遗产为导向的城市复兴"项目--纽卡斯尔格兰吉尔老城的分析,探讨了如何以城市复兴作为手段对历史老城进行保护,并总结一些对中国旧城保护和改造有借鉴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欧洲作为"文化线路"概念的起源地,对文化线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的统筹下,欧洲文化线路经过四十余年的保护和利用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是在文化线路的展示利用方面,以"文化体验式旅游"为主导的模式,使欧洲文化线路价值的传承与再生能够落到实处,对我国文化线路和其他线性遗产的展示利用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徐汇滨江区域是上海市城区中唯一一块未大面积开发的滨水区域,西岸201 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以营造与进程作为主题,用文化事件作为地区引爆的热点,探讨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区域发展,谋求第三种海派城市发展模式。以建筑与艺术的互动,积极思考城市、环境与人的互动,充分展示未来城市更美好和更具想象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中出现的带有时代性的建筑无一不体现出文化导向的特色。这种将文化导向作为基础的城市更新设计模式传承了城市的文脉,更改变了城市原有的刻板形象,将城市与历史等元素相互结合,有助于城市内部各文化产业的升级,如旅游业、教育业等。总之,文化导向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研究可进一步吸引企业投资,对当代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促进作用,现代人将其称之为"Culture-led",即文化导向为核心的城市开发模式。本文从现代城市设计历史至文化视角的各项内容作出分析,并提出了关于城市更新设计的新思路,如注重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政府参与力度等,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带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城市发展同样面临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挖潜"的转型,由追求空间扩张的增量型规划向注重品质提升的存量型规划转变将成为重要趋势.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作为城市存量规划的重要内容应当如何应对转型背景下的新要求,是中国大部分城市都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三期改造"项目,以问题导向入手,从业态升级、文化引领、空间重构、实施开发几个层面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与活化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同类型的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同济之窗     
正城市转型中的建成遗产再生:2018CAUP国际设计夏令营开幕2018年同济大学CAUP国际设计夏令营于8月6日上午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D1报告厅开幕。夏令营的主题为"城市转型中的建成遗产再生",以湖州市南浔古镇和练市镇两个典型的江南古镇作为设计基地,探讨在当前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背景下的建成遗产保护与再生问题。本次夏令营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局)、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中国  相似文献   

13.
全球性大事件是在全球化深入影响以及全球城市治理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目的的城市发展助推手段之一。事件、大事件及全球性大事件是三个相互关联而又递进的概念,事件是促使空间向场所转变的纽带,大事件是独特的事件形式,而全球性大事件则是典型的大事件类型。全球性大事件的影响效应主要分为物质影响效应、经济影响效应、社会影响效应、政治影响效应以及政策影响效应,并从积极效应、消极效应方面分别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4.
全球性大事件及其影响效应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大事件是在全球化深入影响以及全球城市治理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目的的城市发展助推手段之一。事件、大事件及全球性大事件是三个相互关联而又递进的概念,事件是促使空间向场所转变的纽带,大事件是独特的事件形式,而全球性大事件则是典型的大事件类型。全球性大事件的影响效应主要分为物质影响效应、经济影响效应、社会影响效应、政治影响效应以及政策影响效应,并从积极效应、消极效应方面分别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5.
棕地的修复与再生是恢复城市生态自然状况,以营造城市宜居环境的途径之一。基于工业森林这一特定视角,研究棕地再生过程中的场所营建策略。"工业森林"作为德国鲁尔区棕地类型之一,其为经济衰退、人口流失的老工业区的低投入、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场所营建"作为其针对性策略,从地方管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创造性地推动工业森林的发展与活化,完善城市的景观结构并提升文化内涵。以德国鲁尔区项目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处于中国存量规划阶段的景观更新及其棕地再生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以城市公园为代表的公共空间社会使用变化是这一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以发生在上海市城市公园内的文化事件为案例,通过档案研究、部门走访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公园文化事件的主题类型、时间分布和规模等级特征定量阐述上海市城市公园文化事件的趋势特征,探索基于多元大众文化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时代特征。在此研究基础上,文章指出城市公园作为检视城市文化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其社会职能被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7.
西安“泛博物馆”城市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程芳欣  田涛 《规划师》2012,28(5):106-109
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运用同构与演绎的方法,对博物馆的职能与开发运作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泛博物馆"的概念及文化体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西安市为例,对其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其文化体系的空间结构,从而提出西安"泛博物馆"城市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模式,对"泛博物馆"文化体系的构建作出了探讨并提供了切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0)
近年来,"粉丝"作为一个群体,在众多娱乐事件中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而百度贴吧作为国内最大的粉丝交流平台,将其作为粉丝文化研究的文本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使用文化变迁和迷群理论,结合贴吧十年间的粉丝大事件,来阐释贴吧粉丝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分析其变化的深刻的内外部原因。并对如何引导健康的网络粉丝文化传播给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事件(主要指人为的社会性事件)对城市发展影响不仅体现城市的建筑与景观方面,也体现在城市的文化,生活等方面。今天,城市管理者越来越注意讲求城市特色、竞争力和城市的文化身份、推进城市经济发展,而大事件恰好可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