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昌伟 《江西医药》2011,46(3):262-26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用于腹腔镜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ASA 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手术开始前10min静脉滴注0.9%氯化钠10ml;治疗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分别于手术结束后2h、4h、8h、12h、24h进行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初次使用镇痛药的次数。结果治疗组术后2,4,8h VAS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初次使用镇痛药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非切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张琛  李欠玉 《海峡药学》2012,24(6):118-12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用于子宫切除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n=20);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组,n=20);C组(对照组,n=20),观察各组术后1、2、4、8、12、24h的VAS和Ramsay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后术后1、2、4、8、12、24h进行VAS及Ramsay评分比较。在VAS评分方面,与C组比较,A、B两组组术后1、2、4、8、12、24h 6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术后4、8、12 3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msay评分方面,与C组比较,A、B两组组术后1、2、4、8、12、24h 6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A组比较,B组术后2、4、8、12 4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而B相对于A组仅恶心的发生率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在子宫切除术具预防超前镇痛作用,增强了超前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超前镇痛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的应用。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Ⅱ组(对照组)不注射氟比洛芬翻注射液.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咽喉疼痛发生率以及麻醉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术毕时,术后12h和术后24h各取外周血2mL,检测PGE_2(前列腺素E_2)浓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h 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24hVAS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与麻醉镇痛有关的不良反应之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但咽痛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时和术后12h时前列腺素E_2浓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时前列腺素E_2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前列腺素E_2浓度比术毕和术后12h时要高(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能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张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184-18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检测未超前镇痛的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照组)和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50例患者(实验组)的拔管、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时间、拔管后VAS评分、术后24h内主动要求镇痛的人数和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结果实验组各时段VAS评分和术后要求镇痛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疼痛,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且不影响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陈丽  周青山  罗志宏  陈金辉 《医药导报》2009,28(8):1033-1035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将4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均采取气管内插管全麻。治疗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1 mg&#8226;kg-1氟比洛芬酯;对照组术毕时静脉注射1 mg&#8226;kg-1氟比洛芬酯。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3,6和24 h 疼痛感觉程度,观察与氟比洛芬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 h治疗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6 hVAS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24 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静脉应用有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9,(2):186-191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联合用药与单用舒芬太尼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Wan Fang、CBMdisc等数据库,收集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1篇,累计936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 VAS评分:联合用药组在术后4 h和8 h的VAS评分均较单用舒芬太尼组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Ramsay评分:联合用药组在术后36 h镇静效果较单用舒芬太尼更为显著[WMD=0.05,95%CI(0.01,0.10),P=0.02];(3)病人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联合用药组在术后24 h和48 h时这两个时间点的PCA有效按压次数较单用舒芬太尼组低[WMD=-1.45,95%CI(-6.04,3.01),P<0.01;WMD=-1.52,95%CI(-6.20,3.18),P <0.01];(4)安全性:与舒芬太尼单用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总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与单用舒芬太尼相比,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静脉自控镇痛(PCIA)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镇痛效果,并有效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临床应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田国礼  汤洁  史劲飞 《安徽医药》2014,(6):1164-116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镇痛效果及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双盲分成氟比洛芬酯1 mg·kg-1联合地塞米松10 mg组(A组);氟比洛芬酯1 mg·kg-1组(B组);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药物静脉复合麻醉。观察术后1、3、6、12、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6、12、24 h VAS评分A组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镇痛明显,有效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副作用小,是良好的镇痛方法,并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术后舒芬太尼以0.01μg/Kg·h静脉泵入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20例)和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以0.02μg/Kg·h静脉泵入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20例)。比较两组术后30 min、2 h、4 h、6 h、8 h、12 h的视觉疼痛(VAS)评分;PCIA实际、无效按压次数,及12 h内补救镇痛情况;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内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A实际按压次数、无效按压次数及12 h内补救镇痛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0%(6/20)、35.00%(7/2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采用较大剂量的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更优,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5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26例)术后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泵内药物组成: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100 mg、恩丹西酮8 mg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80 mL,背景输注2 mL.h-1,患者自控镇痛(PCA)0.5 mL,锁定时间15 min。对照组(28例)术后不使用镇痛装置。评估术后4,8,24,48 h的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及手术当晚的睡眠情况。结果:镇痛组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是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治疗组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对照组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 mL,两组均单次给药. 观察并记录术后0.5,2.0,8.0,24.0 h评估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 结果 在术后8.0 h时,治疗组和对照组静息VAS为(1.6±1.7)和(3.8±2.2)分(P<0.01),活动VAS为(2.5±1.9)和(4.7±2.3)分(P<0.05),其他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P>0.05). 对照组有35.0%患者术后要求镇痛药,氟比洛芬酯组无一例患者要求镇痛药(P<0.05). 两组患者都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韩杰  李梅  高敏  石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23-372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8例Lc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B组)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c组),术毕前15min各组均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泵用药为:A组、芬太尼1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0.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记录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生命体征同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按压镇痛泵的次数(6.9±1.3)次明显多于B组的(2.7±1.1)次和C组的(2.3±1.2)次(q=13.84、14.98,均P〈0.01);恶心与头晕的发生率C组(0、12.5%)均显著低于A组(37.5%、68.8%)(u=2.717、3.217,均P〈0.叭),B组头晕发生率(18.8%)也显著低于A组(68.8%)(M=2.857,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用于Lc患者PCIA,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超前镇痛及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用于大型手术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佐辛组(30例)和氟比洛芬酯组(30例).地佐辛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推注地佐辛0.1 mg/kg;氟比洛芬酯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 mg/kg.2组患者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给予顺阿曲库铵麻醉维持.术后均行经静脉PCIA,地佐辛组镇痛药配方为地佐辛30 mg+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组为氟比洛芬酯200 mg+芬太尼0.5 mg,均加入托烷司琼6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初始负荷剂量2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PCIA剂量为1.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3、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 h内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术后6、12、24 h时间点,地佐辛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氟比洛芬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h:(3.5±0.6)分比(2.2±0.4)分,12 h:(2.5±0.5)分比(2.1±0.3)分,24 h:(2.2±0.3)分比(2.0±0.4)分,P<0.05];术后48 h内氟比洛芬酯组PCIA按压次数明显多于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1.3)次比(10.8±1.8)次,P <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异常出血,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眩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眩晕:13.3% (4/30)比10.0% (3/30),恶心:20.0% (6/30)比13.3% (4/30),呕吐:10.0% (3/30)比6.7%(2/30),P<0.05].结论 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有效,但与氟比洛芬酯相比较,地佐辛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静,还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剂用于肺癌手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镇痛,n=42)和研究组(使用氟比洛芬酯镇痛,n=46),观察2组患者术后0、6、12、24、48h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VAS、RSS和自控镇痛按压次数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中的恶心呕吐在对照组中发生率有31.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7.4%(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剂用于肺癌手术后镇痛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不良反应。方法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Ⅰ、Ⅱ、Ⅲ3组,各20例。Ⅰ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Ⅱ组采用术后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Ⅲ组采用术后吗啡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4、8、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手术过程中3组患者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1、2、4、8hVAS评分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且术后4h内V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VA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Ⅰ组和Ⅱ组无差别,均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吗啡复合应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28例拟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及氟比洛芬酯组,两组分别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宫结束时(T2)及苏醒时(T3)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唤醒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氟比洛芬酯组T1、T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显著优于芬太尼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唤醒时间显著早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陈秋芬  贾东林 《中国医药》2014,(7):1031-103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镇痛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者于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5 ml),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分别在用药前10 min及术后即刻、12 h、24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P物质、白细胞介素6(IL 6)的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 2、6、12、24 h 的镇痛效果。结果2组术后即刻、12 h P物质浓度均高于本组基础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55±24)、(155±31)ng/L比(90±8)ng/L,试验组(105±13)、(111±12)ng/L比(92±10)ng/L,均P〈0.05],术后24 h与本组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12 h、24 h IL 6浓度高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3±15)、(85±17)、(73±8)ng/L比(15±5)ng/L,试验组:(32±8)、(26±8)、(20±8)ng/L比(15±6)ng/L,均P〈0.05]。试验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P物质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P物质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IL 6浓度在术后即刻、术后12 h和24 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 2、12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0.6)分比(5.6±0.5)分,(1.9±0.9)分比(4.7±0.5)分,P〈0.05],术后6 h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2.4±0.5)分比(2.2±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可降低炎性因子的产生,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骏  王绍林  刘小彬 《安徽医药》2009,13(6):660-662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结肠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芬太尼组(A组)、氯胺酮组(B组)、氟比洛芬酯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各组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用药总量、术中呼吸和循环参数及术后不良反应。术后由手术医生评定麻醉效果。结果芬太尼组术中潮气量(VT)低于其它组(P〈0.05)。氯胺酮组术后发生视觉异常、呕吐和苏醒期躁动的患者多于其它组(P〈0.05)。术后下腹痛VAS评分0~2分的患者氟比洛芬酯组多于其它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麻醉中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对术后下腹痛也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果,是一种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地佐辛、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0例行择期手术,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65岁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地佐辛组(D组)、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 (DF组)、布托啡诺(B组)、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BF组)、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80例.术后行PCIA,地佐辛组(D组):负荷量地佐辛5 mg,镇痛泵为地佐辛1.0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DF组):负荷量地佐辛2.5 mg+氟比洛芬酯25 mg,镇痛泵为地佐辛0.8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布托啡诺(B组):负荷量为布托啡诺1 mg,镇痛泵为布托啡诺0.4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组(BF组):负荷量为布托啡诺1 mg+氟比洛芬酯25 mg,镇痛泵为布托啡诺0.3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舒芬太尼组(S组):负荷量舒芬太尼0.1 μg /kg,镇痛泵为芬太尼2 μg /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镇痛泵容量均为100 ml.镇痛泵参数设定均为持续输注量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y镇静评级评估患者48 h内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术后4、12、24、48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5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各组在同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同时点的Ramsy镇静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同时点的血浆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存在不良反应,但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和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联合用于术后PCIA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是可行、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凯纷)与芬太尼配伍及单纯芬太尼用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7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A组),凯纷50mg+芬太尼10μg/kg(B组)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生命体征、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结果:术后两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凯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