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水布垭水电站进水塔结构抗震分析与安全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水塔结构属于水下建筑物,其地震安全性至关重要。采用大型三维有限元程序ANSYS对水布垭水电站地下厂房进水塔结构进行抗震分析,计算分析了进水塔结构的自振特性,并通过反应谱方法计算了在水平向地震作用下进水塔结构的动力响应,包括动位移、动应力和加速度分布。将动力计算结果与静力计算结果进行叠加,对进水塔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进水塔结构的变形与强度均能满足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耸岸塔式进水口结构动静力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泸定水电站深孔泄洪洞高耸岸塔式进水口结构模型,并进行三维有限元动静力分析.静力计算中,分不同工况考虑了各种荷载包括绕渗作用及温度场变化的作用,得到了结构的应力与位移分布.动力计算中对进水塔结构在空库及满库情况下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振型分解的反应谱法计算了在横河流向、顺河流向和竖直向地震共同作用下进水塔结构的动力响应,并将动力计算结果与静力计算结果进行叠加.重点分析了支铰大梁、边墙、闸门槽等部位的受力特性,并对进水塔各部位的动静力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祖威  孟凡理 《人民长江》2014,45(8):63-65
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地处高地震裂度区,同时其进水塔结构较高,需进行结构抗震设计。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猴子岩水电站非常泄洪洞进水塔进行了静、动力分析,研究了进水塔结构自振特性,同时将动力计算结果和静力计算结果叠加,对进水塔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通过综合比较各工况下的进水塔结构应力计算结果,发现地震、温度荷载是进水塔结构产生拉应力的主要因素,但拉应力范围较小,主要出现在外形突变处,可适当配置钢筋。对进水塔整体结构开展抗滑、抗浮和抗倾整体稳定分析,结果表明进水塔整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验算某水电站进水塔的抗震稳定性,基于ANSYS软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研究了进水塔结构在三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然后将动力计算结果与静力计算结果叠加,通过ANSYS的二次开发技术求得不同工况下塔基面轴力、剪力和弯矩,进而分析了进水塔结构的抗滑、抗倾覆、抗浮稳定性。结果表明此进水塔的抗震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可供同类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大型三维有限元程序A NSYS对水电站进水塔结构进行了静动力分析,根据进水塔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条件,通过静力计算分析结构各部位的应力和位移,动力计算,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在地震中的响应,对进水塔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以确保塔体的结构安全,为进水塔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泸定水电站岸塔式进水塔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泸定水电站岸塔式进水塔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进水塔结构—水体—地基的三维动力有限元附加质量模型。分析了进水塔结构在施工完建期空库工况和正常蓄水位工况下分别与水平向、三向地震作用叠加的动力特性,确定了可能引起结构破坏的最不利位置。计算结果表明,水平向地震作用对结构应力应变影响较大,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用空间三维有限元方法对百色水利枢纽进水塔结构进行抗震分析研究,用直接滤频法按顺河向和横河向分别求出了进水塔前六阶自振频率和振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完全二次型组合法对进水塔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研究中考虑了塔架,底板与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并考虑了水体的动力影响,最后对进水塔结构考虑动荷载,静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底板的地基承载力和整体抗倾覆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目前设计方案进水塔结构的底板的地基承载力和整体抗倾覆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电站进水塔是电站引水系统的重要水工建筑物,其抗震安全性对整个水电站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运用大型软件workbench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水塔进行分析计算,采用软件中提供的流体单元模拟水体,得到进水塔结构的自振特性,并用附加质量法对其加以验证,通过反应谱方法计算了塔体在顺水流方向、垂直水流方向和竖直方向地震共同作用下进水塔的动力响应,将静动力计算结果进行叠加,分析进水塔的抗震安全稳定,结果表明进水塔的抗滑稳定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建模和计算,对进水塔在静、动力状态下其应力和变形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静力计算分析进水塔结构各部位的应力和位移,验证结构的强度要求。通过动力计算确定自振频率,进而分析地震对塔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建模和计算,对进水塔在静、动力状态下其应力和变形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静力计算分析进水塔结构各部位的应力和位移,验证结构的强度要求.通过动力计算确定自振频率,进而分析地震对塔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沙牌水电站进水塔震损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牌水电站进水塔为例,研究了进水塔塔身以及上部排架在地震过程中的动力响应和震损机理。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计算进水塔在汶川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力响应,并通过塔顶排架立柱极限承载力验算分析排架立柱震损破坏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进水塔动态分布系数大于规范建议值,刚度较小的主轴方向地震响应较大,立柱两端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进水塔启闭机排架的震损是地震作用下压(拉)弯剪共同作用导致的,且立柱根部发生破坏,与实际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2.
近海风电筒型基础风机结构地震 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蓝  刘国威  王海军 《水利水电技术》2012,43(7):116-118,122
为研究近海风电筒型基础风机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基于ABAQUS软件的UMAT平台嵌入了能够反映土体非线性与滞后性的等效线性动本构模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针对国内某近海风力发电系统构建“桨叶—塔架—筒型基础—土体”的有限元—无限元耦合分析模型,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时域分析法对其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研究表明,SSI效应会降低结构的自振频率;在地震动作用下,该风机高塔结构水平向加速度响应在塔架2/3高度附近处最大,竖向加速度响应则沿塔架高程一直增大,且其放大效应强于水平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维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深圳公明供水调蓄工程进水塔结构的自振特性,研究了正常蓄水位下分别遭遇顺水流向和垂直于水流向地震时进水塔的地震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应力响应,并验证进水塔的抗震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进水塔的变形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提高进水塔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建议在垂直于水流方向增加6根桩。  相似文献   

14.
以景洪水电站升船机塔楼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为数值模拟工具,当浮筒里充满水时〔H1〕,计算分析得到塔楼结构的自振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振型反应谱法,分别计算了塔楼在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位移、动应力和加速度谱值。最后,用Tecplot软件显示ANSYS得到的动力与静力叠加结果等值线图,即塔楼结构在地震工况下的变形与应力,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耸进水塔结构塔背回填高度抗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高耸进水塔结构塔背回填高度的合理值以降低塔体应力,在保证塔体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减少投资,以某工程为例,使用反应谱法计算了进水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分析了塔体的动力特性,采用单因子变量法研究了回填高度对进水塔结构自振频率、变形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填高度的增加,塔体自振频率增大,塔体在地震作用下顺水流向和垂直水流向的位移峰值逐渐减小,塔体关键部位拉应力峰值先减小后增大。回填高度在某一高程下,塔体拉应力可达到最小值,同时塔体位移也较合理。综合应力和位移的分析成果,此算例推荐塔体既经济又合理的回填高度为0. 64倍的塔高,即塔背回填高度为35 m。  相似文献   

16.
通过1∶100的弹性相似模型,应用实验模态分析的时域法,识别了三峡升船机塔柱结构的模态参数。利用传统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初估了塔柱结构的振动位移。经计算机仿真输入地震波(时程分析法),估算了典型节点振动位移与柱顶结点的相对位移时程曲线及其特征值。运用结构动特性的灵敏度分析,对原设计进行动态优化设计,估算证明,修改设计的抗震性能较原设计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理想流体,将进水塔简化成水中悬臂梁体系,推导了其受迫振动时的动力响应方程,给出了进水塔内外表面动水压力的解析表达式。与有限元法、水工抗震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进水塔结构上的适用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动水压力表达式与结构振型密切相关。该方法的动水压力曲线趋势与有限元方法相似,均在水面以下某深度处迅速变大及达到最大值后曲线值减小弯回,两者最终在塔体底部收于相近的值;最大值大于有限元法,其最大值处曲线折回明显,幅度较大。弹性模量和进水塔高度对动水压力的曲线形态和数值有重要影响。同时,输入激励荷载的频率对动水压力影响巨大,尤其频率与进水塔某阶频率相近时会导致动水压力的异常增大。该方法对分析进水塔动水压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接触测量技术的进水塔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耸进水塔的抗震安全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倍受关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通过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基于非接触测量技术对地震作用下进水塔主-附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震损模式进行研究,将3D-DIC与OC非接触测量技术相结合并引入水工进水塔的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中,全程测量进水塔模型从弹性阶段到破坏性阶段的动应变场,实时测量模型关键部位动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基于3D-DIC测量技术的应变场分析可以较好识别结构损伤发生和发展,确定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综合OC技术采集的动位移结果,可有效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极限承载能力。研究表明,3D-DIC与OC测量技术相结合适用于水工动力模型试验研究,且测量结果精确可信。本文研究成果可供高耸进水塔抗震设计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群抗震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存禄 《人民黄河》1995,17(6):44-51
对进水塔型及抗震布置进行了优化。按远震,近震和水库诱发地震,对三类塔型进行了拟静力法及考虑基础变形的拟静力法抗倾覆稳定分析,非线性稳定分析,反应谱法有限元动力分析,并进行了孔板塔抗震动力模型试验,分析了塔体抗倾覆及抗滑动力稳定性,塔体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动水压力反应,动位移反应和动应力反应。试验和动分析结果基本上得到相互验证,计算结果稍偏于安全。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地震作用下,塔体的抗倾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