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乳腺、胃、结肠与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单核与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可见核膜均有不同程度损伤,核内部分染色质疏松、外逸到胞浆,可能是对癌细胞所产生毒素的反应。在胃、乳腺、直肠癌患者的单核细胞的胞浆内还可见“多泡体”样结构,其内部小泡的形态与小鼠白血病细胞中的“A”型病毒颗粒极相似。在结肠癌与正常人的单核细胞内未见此结构。  相似文献   

2.
余杨 《实用医技杂志》2014,(11):1164-1164
<正>患者女,25岁,孕31周,2013年9月首次来我院行孕晚期常规超声检查:增大的子宫内可见一胎儿回声,宫底可见胎头光环,胎儿颅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胎儿上唇连线未见明显中断;胎儿四腔心切面观可见,结构清晰;胎儿肝、双肾可见,胃泡及膀胱无回声均能显示;胎盘、脐带未见明显异常;羊水量正常。胎儿左眼眶内下方可见一个大小约10 mm×9 mm无回声,呈圆形,边界清晰,内透声好,后壁回声增强  相似文献   

3.
乳腺成体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乳腺成体干细胞,为乳腺癌术后乳腺再造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15例乳腺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分离人乳腺干细胞,即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分离的人类乳腺上皮细胞(SHMEC),并对其培养、抗原表达、转染及分化能力等进行研究。 结果:经过培养得到两种不同形态的上皮细胞,即腺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其中腺泡上皮细胞可以向肌上皮细胞转变,腺泡上皮细胞经过猿病毒(SV40)转染后获得永生化,在培养中可以形成类似乳腺末端小管腺泡单位的结构。 结论:体外分离培养得到的腺泡上皮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乳头溢液乳腺病患者导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提高对表现为乳头溢液的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各23例的临床资料及乳腺导管造影x线资料,总结早期乳腺癌导管造影x线特征,分析误诊、漏诊原因。结果23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为鼠尾征,4例为截断征,4例导管局限性不规则、病变导管僵硬,6例三级导管处造影剂呈“潭湖样”充盈,3例病变导管跳跃式显示,4例病变导管结构紊乱、不清。而2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乳腺导管内均可见小充盈缺损,伴导管扩张者18例,伴导管囊状扩张呈潭湖征者1例。所有病例乳腺导管走行自如,周边组织结构清晰。结论乳腺导管造影x线片显示鼠尾征、截断征、潭湖征、乳腺导管局限性不规则、导管僵硬和导管跳跃式显影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特征性意义,而病变导管结构紊乱、不清提示可疑癌,需定期随访或者联合其他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假体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隆胸术后患者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正常植入假体呈囊袋状的无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楚,边缘规则,与乳腺周围组织界限分明。隆胸术后包膜内假体破裂时的二维声像图可见“扶梯”征,包膜外破裂时可见“暴风雪”征及周围组织有少量或较多的彩色血流显像和多普勒表现。结论:超声影像技术对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一种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病变。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期加重,行经后减轻。由于乳腺增生症中的一小部分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性,所以有人认为乳腺增生病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研究表明该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系统失调所致,表现为机体内黄体酮、  相似文献   

7.
环状胰腺指胰腺组织在十二指肠第二部呈环状或钳状压迫的先天性畸形,是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外因之一。我科曾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新生儿3例,1-2岁2例。3树新生儿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呕吐,其余2例表现为间接性呕吐。2例呕吐物含黄绿色胆汁,3例为胃内容物。体重匀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体检时可见胃区炮膨胀,3例可见胃型和胃蠕动波。二、放射学检查和诊断:5例胸部平片,3例可见到典型的“双泡征”。3例行钡餐检查,均显示十二指肠球部和幽门管扩张,降部以下钡剂不能通过或是线型狭窄。术前均诊断…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不仅与胃酸有关,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致病作用:Hp对胃黏膜的侵袭力能使上表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明显减少和消失;细胞间紧密连接间隙增宽,偶可见侵入上皮细胞内。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围绕菌体形成保护性“氨云”,阻止H+向胃腔内弥散,促进H+逆弥散。利用尿素酶试验,可提示胃内Hp感染的存在。产生细胞外蛋白酶,能离解黏蛋白的聚合结构。引起免疫反应,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可发现胃黏膜表面有免疫球蛋白存在,血清中可发现抗Hp抗体。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孕妇,26岁。G1P0,孕30周3天。无家族遗传病史,否认接触有害物质及服药史。超声检查:宫内单活胎,头位,大小符合孕周,胎儿颅内结构、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颈椎、胸椎排列整齐,颈部可见“单彩环征”,双侧肱骨、尺桡骨可见,双侧股骨、胫腓骨可见,胎儿双肾可见,胃泡、膀胱可显示,胎儿腹内左肾前上方探及一混合性包块,大小约4.1c m×2.0c m,边界清晰,其内见一胚胎样强回声团,大小约3.5cm×1.2cm,内可见多条长骨样强回声,包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腹主动脉受压向右侧偏移。胎盘位于后壁及宫底,成熟度I级。羊水量正常。  相似文献   

10.
心包积液X线电视透视检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下心包积液电视透视方法,提高X线电视透视心包积液的诊断正确率和检出率。方法收集了我院106例临床上经超声心动图诊断、CT诊断、MRI诊断、心包穿刺抽液等确诊的心包积液患者。方法将这106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了常规X线电视透视检查和口服钡餐用的产气粉使胃泡充气膨大与延伸到胃泡内的心脏形成鲜明对比检查法。结论常规X线检查方法可以诊断心包积液,口服钡餐用的产气粉使胃泡充气膨大与延伸到胃泡内的心脏形成鲜明对比,也可以明确诊断心包积液.此法与常规X线检查方法相结合能提高心包积液的诊断正确率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先天性食道重复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2018年8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行产前超声诊断并最终证实为食道重复畸形的3例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声像图特征。结果 3例先天性食道重复畸形胎儿均为单发型,表现为食道下端与胃泡相连的“双泡征”,位于胃泡内上方,小于胃泡。结论 产前超声可根据多切面多角度精确地解剖定位确诊胎儿先天性食道重复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假体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隆胸术后患者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正常植入假体呈囊袋状的无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楚,边缘规则,与乳腺周围组织界限分明。隆胸术后包膜内假体破裂时的二维声像图可见“扶梯”征,包膜外破裂时可见“暴风雪”征及周围组织有少量或较多的彩色血流显像和多普勒表现。结论:超声影像技术对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肠癌切除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reg T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宜春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9月~2011年9月有60例施行手术的老年直肠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外周血中Treg占单核细胞(PBM)的比例,同样的方法检测正常直肠组织和直肠癌组织中Treg占单核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检测正常直肠组织和直肠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和直肠癌组织中Treg占单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32±0.32)%VS(8.85±0.11)%,(6.30±0.21)%VS (3.43±0.11)%(P<0.05);Ⅲ、Ⅳ期直肠癌组患者外周血和直肠癌组织中Treg占单核细胞比例高于Ⅰ、Ⅱ期组患者(16.43±0.56)%VS (10.34±0.28)%,(8.78±0.43)%VS (5.6±0.13)%(P<0.05).此外,直肠癌组织中IL-10和TGF-β水平高于正常直肠组织;Ⅲ、Ⅳ期直肠癌组患者肿瘤组织中IL-10和TGF-β高于Ⅰ、Ⅱ期直肠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直肠癌局部Treg细胞数及其分泌IL-10和TGF-β细胞因子与肿瘤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Treg可作为老年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一个客观标识;其数量与肿瘤TNM呈正相关,是决定肿瘤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乳腺癌旁腺体退化程度及乳腺内不同部位腺体退化一致性.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乳腺癌保乳改良根治术22例,测量88张HE染色切片乳腺小叶面积及小叶内腺泡数量,评估乳腺小叶退化程度.应用两变量相关分析考察乳腺小叶面积和小叶内腺泡数量间相关性;应用方差分析、列联表分析和信度分析考察不同位置腺体退化程度一致性(P<0.05).结果 乳腺小叶平均面积(90 248.5±56 909.4) μm2,每个小叶平均含腺泡(25.68±18.86)个,乳腺小叶面积和小叶内腺泡数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 r=0.78,P<0.01).乳腺癌保乳改良根治术患者癌旁腺体退化程度具有一致性(方差分析小叶面积19例无差异,小叶面积/腺泡数量18例无差异;Kappa系数=0.65;组内相关系数ICC=0.73).结论 乳腺癌旁腺体退化不全,表现为乳腺小叶面积大及腺泡数量多,且2者具有相关性.乳腺癌旁不同位置腺体退化程度基本一致,单点退化程度能代表全乳腺情况.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属于“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是由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多见于25~40岁女性,主要表现为乳房刺痛、胀疼,有时会向腋下或肩部放射,常与月经周期有关,也有表现与月经无关的不规则疼痛;乳房内可触及不规则的结节,质韧或中等硬,边界不清,可活动。少数患者可伴有少量的乳头溢液。液体多为淡黄透明色或白色。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是成年妇女最为常见的乳腺疾病。为乳腺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数量增多,纤维组织增加,即非炎症又非肿瘤。中医无此病名,据文献记载和临证的表现,附合中医乳癖的范围。《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结核于乳房内,小者如梅,大者如李,按之坚硬,不移不动,核随喜怒消长,时时隐痛或不痛,皮色如常”。其病因多责之于气郁。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中国医学大辞典》中指出:“由肝脾二经之气郁,结滞而成”。说明本病是由肝郁气滞,淤阻不通或气郁,冲任失调形成  相似文献   

17.
王文生 《中原医刊》2011,(16):83-84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内视镜在乳腺导管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0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对查出的66例导管炎患者进行导管内视镜下介入性抗菌药物治疗,与74例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总结。结果66例在乳腺导管内视镜介入性治疗患者,治愈率91%,有效率100%。结论乳腺导管内视镜不仅对乳腺导管炎诊断准确,而且在乳腺导管内视镜下介入性治疗见效快、治愈率高。对乳腺导管炎性乳头溢液,乳腺导管内视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雌性大白鼠为实验对象,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建立大白鼠乳腺增生动物模型,用乳腺康口服液灌服,30天后处死动物,观察其各组病理变化。实验结果证实,治疗组腺泡腔缩小,体积变小,腺体呈收缩状态,小叶和腺泡数目减少,证明乳腺康口服液对乳腺增生确具有治疗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IL-8是一种多源性趋化因子,由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合成与释放。 IL-8在结直肠癌患者体内表达增高,IL-8血清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监测。 IL-8通过多种途径增强结直肠癌的肿瘤干细胞样特性,促进结直肠癌的血管形成、增生与转移等生物学活性。本文对IL-8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乳腺原位癌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X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01至2015-12期间于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32例乳腺原位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X线检查,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X线影像学特点。结果:超声诊断18例患者出现边界欠清、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11例患者出现混合回声肿块,3例患者出现边界清晰、规则的低回声肿块。钼靶X线摄片显示17例患者出现毛刺状肿块,2例患者出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肿块,8例患者钼靶X线可见肿瘤微钙化,2例患者肿瘤可见簇状钙化灶,3例患者摄片可见乳腺腺体局部结构紊乱、增厚。Kappa评分均大于0.75,说明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与病理检查相比一致性较好。结论: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临床乳腺良恶性病变均具有其特征性征象,对临床乳腺原位癌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