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是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节剂.多发伤后,血浆Fn发生明显有规律改变.有报道体外循环犬中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增加.而多发伤后细胞Fn变化不清楚.目的检测多发伤犬外周血单核细胞其表面纤维结合蛋白(Fn)和吞噬功能.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对随机造模的多发伤犬16只进行实验,年龄1~4年,平均为2.5年.干预用梯度离心法收集16例犬外周血单核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多发伤犬单核细胞吞噬功能,表面Fn及血浆Fn水平变化.结果多发伤犬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在伤后第1,3,7天分别为(0.263±0.048),(0.388±0.087),(0.472±0.137)A,单核细胞吞噬功能7 d显著性增强(t=1.07,P<0.05);血浆Fn水平在伤后第3天(0.144±0.002)g/L和7天(0.152±0.003)g/L较第1天(0.125±0.009)g/L显著升高.单核细胞吞噬功能与血浆Fn水平显著相关(r=0.099,P=0.05).单核细胞表面Fn变化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发伤后单核细胞表面Fn呈动态变化,与其吞噬功能和血浆变化相一致,其对评价创伤后单核细胞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量: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是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节剂。多发伤后,血浆Fn发生明显有规律改变。有报道体外循环犬中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增加。而多发伤后细胞Fn变化不清楚。目的:检测多发伤犬外周血单核细胞其表面纤维结合蛋白(Fn)和吞噬功能。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对随机造模的多发伤犬16只进行实验,年龄1~4年,平均为2.5年。干预:用梯度离心法收集16例犬外周血单核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多发伤犬单核细胞吞噬功能,表面Fn及血浆Fn水平变化。结果:多发伤犬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在伤后第1,3,7天分别为(0.263&;#177;0.048).(0.388&;#177;0.087).(0.472&;#177;0.137)A,单核细胞吞噬功能7d显著性增强(t=1.07,P&;lt;0.05);血浆Fn水平在伤后第3天(0.144&;#177;0.002)g/L和7天(0.152&;#177;0.003)g/L较第1天(0.125&;#177;0.009)g/L显著升高。单核细胞吞噬功能与血浆Fn水平显著相关(r=0.099,P=0.05)。单核细胞表面Fn变化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发伤后单核细胞表面Fn呈动态变化,与其吞噬功能和血浆变化相一致,其对评价创伤后单核细胞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肖永龙  郑培德 《临床荟萃》1994,9(20):943-945
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简称Fn)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一族高分子糖蛋白(分子量450,000道尔顿左右),它包括组织型和血浆型两种.人体内Fn水平与生理、病理状态有密切关系.为此,我们测定了尿毒症肺、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血液透析后、治疗恢复期尿毒症肺患者的Fn水平,试图探讨血浆Fn对尿毒症肺诊断及判断疗效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对血液除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体外观察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Fn)对血液清除细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全血杀菌试验及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研究PF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调理吞噬作用与血液清除细菌功能间的关系。结果PFn对血液清除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细菌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铜绿假单胞菌存活率随PF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加入抗人Fn血清后则升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吞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吞噬指数由0.37提高到0.43,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Fn对血液清除大肠埃希菌的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PFn对细菌的调理吞噬作用存在菌种差异性,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连接蛋白(Fn)、载脂蛋白E(ApoE)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按入组标准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5例,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IS)52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HS)33例。因病情需要抽取脑脊液且排除感染、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监测各组患者入院后第1、5、14天血清VEGF、HCY、Fn及ApoE水平,并与其脑脊液表达比较,同时用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进行病情及预后分析。结果在血清中,HS组VEGF、HCY及ApoE水平均比IS组及对照组高,而Fn比IS组及对照组水平低,同时入院后第5、14天Fn水平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于健康对照组。在脑脊液中HS患者HCY、ApoE、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n水平低于对照组,以上参数在脑脊液中的表达均较血清中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分析中发现,HS组患者脑脊液中HCY和ApoE水平成正相关(r=0.645,P=0.001),并且二者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47,P=0.006;r=0.720,P0.001),与Barthel指数评分呈负相关(r=-0.703,P0.001;r=-0.765,P0.001)。结论 HS患者脑组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预示其神经保护功能下降。脑卒中Fn血清水平与患者病情转归有关,有助于IS和HS的鉴别。脑脊液HCY和ApoE水平可用于评估H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探讨血液透析对机体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经肾病内科确诊的尿毒症患者75例为观察组,同期1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首次透析前、首次透析后、规律透析治疗一个月后以及对照组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相互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透析前及首次透析后清蛋白水平降低,α1和α2球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首次透析后α1球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治疗一个月后清蛋白与首次透析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α1和α2球蛋白较透析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清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γ球蛋白与对照组、首次透析前及首次透析后比较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结论 规律有效的血液透析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机体的炎症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烧伤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结合明胶活性,并探讨其与烧伤面积、深度和感染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平行检测345例烧伤患者、32例瘢痕患者和37例正常人对照血清Fn结合明胶活性。结果:随着烧伤面积和深度的增加,Fn结合明胶活性降低,特重度烧伤患者Fn活性显著低(P<0.05),瘢痕患者Fn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烧伤患者Fn结合明胶活性与年龄、性别和血型无关。感染及吸入性损伤患者血清Fn结合明胶活性下降。同一烧伤程度不同性别Fn活性在中度和特重度烧伤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瘢痕患者Fn活性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特重度烧伤Fn活性女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瘢痕患者Fn活性女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Fn活性降低与烧伤程度、吸入性损伤和机体感染有关。瘢痕患者血清Fn活性增加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Fn活性检测与含量测定具有不同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2例尿毒症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及其中12例血液透析者透前、透后血浆胃动素,结果发现尿毒症患者的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尿毒症患者血浆胃动素与血肌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1);但透后较透前有明显降低(P<0.01)。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及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诊治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0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试验组)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试验组在血液透析中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试验组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透析前后D-二聚体浓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更能准确反映尿毒症患者的出血来和凝血功能,但血液透析不能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 方法检测78例膀胱癌患者(组1)、63例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组2)及88例健康人(对照组,组3)的尿 Fn含量,并同时测定尿肌酐(Creatin,Cr),计算尿Fn/Cr比值。比较各组人群尿Fn和尿Fn/Cr之间的差异, 并分析不同肿瘤分期膀胱患者的尿Fn,尿Fn/Cr比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膀胱癌组尿Fn含量(594.37±990. 72 ug/L)、Fn/Cr比值(192.28±1047.72 mg/mol)与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组的尿Fn含量(351.63±859.07 ug/L)、尿Fn/Cr比值(65.25±206.35 mg/mol)及对照组的尿Fn含量(173.08±481.02 ug/L)、对照组的尿 Fn/Cr比值21.92±98.73 mg/mol(P<0.0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显示:尿Fn用于膀胱癌患者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1%和78.2%,尿Fn/Cr分别为79.2%和83.0%。另外,不同分期的肿瘤患者的尿Fn含量,尿Fn/Cr 比值也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尿Fn和尿Fn/Cr在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膀胱癌的一种较理想的指标,并可用于膀胱癌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连接蛋白(Fn)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AMI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MI患者21例作为研究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患者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外周血浆Fn的水平。并且与健康成人(对照组23例)做对比分析。结果 AMI患者在发病(6.25±2.98)h后血浆中Fn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2.51±31.52)mg/L vs.(229.47±20.67)mg/L,P<0.05)],在(16.17±2.14)h后血浆中Fn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99.48±106.55)mg/L vs.(229.47±20.67)mg/L,P<0.05]。结论血浆中Fn的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对预测及诊断AMI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琼脂凝胶免疫电泳法测定46例糖尿病病人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高于31例正常人(p<0.001);糖尿病组中20例视网膜病变者的血浆Fn较无视网膜病变者明显升高(p<0.002);糖尿病并感染或酮症酸中毒时,血浆Fn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浆Fn明显升高可能作为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Fn减低提示并感染或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果显示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及腹水中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浆Fn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呈负相关,而与白蛋白水平无相关性。腹水浓缩回输静脉或腹腔后,血浆或/和腹腔腹水中Fn含量显著升高,提示有利于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可溶性CD40(sCD40)在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尿毒症组)、20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浆标本中sCD40的浓度,分析sCD40与血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并观察血液透析对sCD40的影响。结果:尿毒症组和血液透析组sCD4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透析组sCD40水平较尿毒症组升高(P<0.01)。尿毒症组sCD40水平与Scr、CRP之间成正相关(P<0.01,P<0.05),血液透析组sCD40水平与上述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一次血液透析过程,透析前、后sCD4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浆中sCD40水平升高,血液透析患者更明显,有可能参与尿毒症的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叶酸浓度变化及二者与ALD的关系。方法选择轻型酒精性肝病60例,酒精性脂肪肝64例,酒精性肝炎42例,酒精性肝硬化40例,健康人群55例,并测定血浆中Hcy和叶酸含量。结果各酒精性肝病组Hcy和叶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酒精性肝病组治疗后Hcy和叶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治疗后Hcy和叶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轻型酒精性肝病组,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酒精性肝炎组Hcy和叶酸存在相关性(r=0.513,P<0.001;r=0.513,P<0.001;r=0.513,P<0.001;r=0.513,P<0.001),但酒精性肝硬化组二者间无相关性(r=0.201,P>0.05)。结论酒精性肝病Hcy和叶酸水平变化可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对ALD的治疗与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内皮功能和外源性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选取老年健康自愿者22例。肾衰竭组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19例,年龄≥60岁。血液透析组25例,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ESRD患者,年龄≥60岁。分别检测各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组织因子(TF)含量。结果:血浆vWF、TF含量在肾衰竭组和血液透析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血浆vWF、TF含量血液透析组明显高于肾衰竭组(P<0.01);血液透析组患者经一次透析后,血浆vWF含量明显高于透析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TF含量高于透析前,但无统计学差异(P=0.205);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后vWF差值与透析年限呈正相关(r=0.328,P<0.05)。结论: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这种变化随着透析龄的延长而加重,而与肾功能受损程度无关。血液透析这一体外血液净化过程加重了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外源性凝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定了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浆心钠素(ANP)和血清铜、锌的含量,结果显示,AMI患者血浆A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连续观察四周均持续在较高的水平,而血清锌下降,铜则升高,铜/锌比值增大,与对照组问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对伴严重并发症者更为显著,提示测定AMI患者血浆ANP及血锌、铜含最有助于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与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本文还提示ANP与锌呈负相关(r=-0.448,p<0.01),与铜呈正相关(r=0.851,p<0.001),这一相关性改变可能与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影响锌、铜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肝硬化、肝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探讨上述指标在不同肝病的凝血指标变化。方法应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130例肝硬化患者和150例肝癌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肝癌患者(P<0.05);PT和APT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肝癌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血浆T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Fbg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定期检测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了解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倾向,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血小板CD62P的变化规律,为术后抗凝治疗,预防继发血栓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胶体金方法分别检测了39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2例非老年恶性肿瘤患者、43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CD62P及血浆D二聚体。结果两组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62P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01),且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前2组恶性肿瘤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01)。结论手术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有明显的活化作用,并能促进高凝状态的发生,在老年患者更为显著,故应重视手术后的防凝措施,防止血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属于冷不溶性球蛋白(CIG),又称细胞粘连因子(CAF)、调理蛋白、纤维连接素等;是由间叶系细胞分泌的一族结构相似、免疫源性相同的高分子量糖蛋白。1948年Morricon 等最先在血中发现。近年,随着对其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体内分布及病理变化等方面认识的进展,现已明确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内细胞表面(即细胞型Fn;CFn)和血浆(即血浆型Fn;PFn)的具有细胞粘连与扩散;促进细胞与纤维、基质间的连接;促发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素活性);对瘤细胞的翻转变异效应(reverse trans formution effect)等广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