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甜玉米籽实含糖量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 6个母本3个父本甜玉米自交系籽实含糖量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父母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方都显著。根据各亲本的表现把亲本5033归为一般配合力高而特殊配合力方差大的最理想类型;亲本5012和5011属一般配合力高而特殊配合力方差小的类型;亲本5018、5034、5028和5024为一般配合力低,但特殊配合力方差高的类型; 亲本5023和5009属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都低的类型,最缺少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具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的六倍体小黑麦的3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作为亲本,进行3×3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所组配的F1代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其余性状出现正向超亲优势的组合较少,多数呈低亲或中亲遗传,且各组合间的差异比较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水平,F1各性状均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从总体上看,不育系A1、A2及恢复系R1、R2的一般配合力良好,其配制的组合优势较强,具一定的利用价值。对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表型值进行了相关分析,二者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4×3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选配的12个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对蔗汁锤度、旋光读数、转光度、蔗汁蔗糖分、视纯度和重力纯度等6个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由基因加性效应引起,其中蔗汁锤度、旋光读数、转光度、蔗汁蔗糖分主要由父本基因加性效应引起。CP72-330、HoCP93-750、桂糖91-116和粤糖92-1287等4个亲本的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gca)为正值且较大,是配合力较好的高糖亲本。CP72-330×桂糖91-116及HoCP93-750×粤糖92-1287的品质性状特殊配合力(sca)相对效应值均为正值且较大,杂交后代品质性状平均值也较高,为较好的高糖杂交组合。品质性状父本gca方差大于母本gca方差,亲本gca方差为组合sca方差的7-28倍,广义遗传力(hB2)为58%-68%,狭义遗传力(hN2)为56%-60%,属于遗传能力较强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直立穗突变体R1338和R334在抗倒伏特性方面的遗传力与配合力,选用弯曲穗型不育系川农1A、ABG15s和2个含有DEP1直立穗基因的直立穗不育系E69A、E102A,与蜀恢498及其直立穗突变体R1338、R334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比较F1基部各节的抗倒伏特性。发现F1基部各节抗折力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抗折力与茎节的直径和茎壁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水稻基部节抗倒伏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茎节的抗折力和弯曲力矩,抗折力越大、弯曲力矩越小其倒伏指数也就越低;2个直立穗突变体基部节倒伏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低于野生型,其中R1338的倒伏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更低一些。因此利用直立穗亲本配组可以显著改良杂交后代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杂交组合的遗传特性,挖掘优异的种质资源对于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8个恢复系为父本、21个不育系为母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8×21(NCII)设计配制168个组合,对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株高、实粒数、结实率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互作影响;杂交组合的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单株产量的表现主要依赖于母本,总粒数受父本影响更大,实粒数、结实率取决于双亲的表现;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在后代遗传中的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和基因非加性效应影响;843A、宜香1A、沪旱7A、昌恢871、昌恢T025、雅占为配合力好的亲本,宜香1A、昌恢T025具有最好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宜香1A/昌香恢1号、千乡059A/昌恢121、广8A/昌恢881为较优组合,宜香1A/昌香恢1号特殊配合力(SCA)最优。对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为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粤糖系列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亲本的遗传特点和组合选配效果,采用家系评价方法,对以6个粤糖系列亲本(‘粤糖00-236’、‘粤糖03-373’、‘粤糖93-159’、‘粤糖94-128’、‘粤糖99-66’、‘粤糖08-1966’)为核心配置的55个组合F1群体的6个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经济育种值等参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6个性状中茎径受母本、父本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株高、锤度、含糖量和蔗茎产量受父本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而有效茎数受父本加性基因效应影响。6个亲本中,‘粤糖94-128’作为母本的蔗茎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经济育种值最高,适宜做高产的母本,而‘粤糖93-159’作为父本的含糖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经济育种值也较高,适宜做高糖父本。55个组合中,‘粤糖94-128’×桂糖02-761’、‘粤糖00-236’ב桂糖94-119’和‘桂糖02-467’ב粤糖93-159’等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和组合经济育种值均较优,可作为重点生产性家系。这为应用粤糖亲本进行杂交组合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短蔓型和长蔓型笋瓜材料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测量各群体不同节位节间长的变化,对节间长性状进行遗传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节间长性状受核基因控制,F1群体的节间长性状在生长过程中存在发育逆转现象,逆转时期发生在6~15节位之间。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幼苗期和逆转期,笋瓜的节间长受到2对主效基因控制,符合E1模型,主基因方差能解释F2群体方差的70%以上;生长后期则受到主效单基因控制,符合D4模型,但主效基因效应不强,只能解释F2群体方差的10%,且环境因素对植株生长后期节间长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除草剂杂交籼稻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6份新育成的抗除草剂籼型恢复系为父本,5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不育系为母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30份杂交组合,对其苗期除草剂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进行了分析。除草剂抗性鉴定表明,亲本恢复系及三系杂交组合抗性接近完全,两系杂交组合抗性达90%以上。配合力分析表明,不育系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恢复系间一般配合力在所有性状中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间特殊配合力方差仅在单株产量、结实率、播始历期和千粒重4个性状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育系中,金科1A在单株产量、结实率等7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为最高,但其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小;广占63-4S在千粒重性状上具有最高的一般配合力、最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在播始历期上具有最高的一般配合力负效应;C815S在株高上的一般配合力负效应最大,同时特殊配合力方差较高。恢复系中,华抗恢101在单株有效穗数上具有最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华抗恢104在穗长上具有最高的一般配合力,在播始历期上具有最高的一般配合力负效应;华抗恢105在单株产量、结实率等性状上具有最高的一般配合力,在株高上具有最高的一般配合力负效应;华抗恢106在千粒重性状上具有最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利用抗除草剂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不仅可以改良其除草剂抗性,也可以通过广泛测配,选择一般配合力强、特殊配合力方差大的亲本配组育成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9.
11个正常细胞质的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对小斑病菌0小种的病级和三个抗病因素(病斑数量,病斑面积和单位病斑面积的产孢量)、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都达到极显著水准,加性与非加性遗传基因效应都是重要的。这两种配合力效应依抗病类型而不同。一般配合力,抗病系的为负效应,感病系的为正效应。而特殊配合力最大负效应组合,发生在抗×中、中×中和感×感类型,这表明抗性是部分显性的。 亲本自交系病级、病斑数量、或者三因素乘积与杂种一代抗病性(病级)呈高度相关性,因此杂交种抗病性可利用亲本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西方蜜蜂王浆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艳荷  陈盛禄  钟伯雄 《遗传学报》2001,28(10):926-932
对蜜蜂杂种F18个组合及其6个亲本的王浆产量和品质性状(台浆量、接受率、王浆产量、酸度)进行了配合力秘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⑴4个性状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达显著水平,说明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⑵乌克兰蜂一般配合力效应高;喀尔巴阡蜂、高加索蜂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均是比较理想的亲本类型;浙农大1号意蜂在台浆量、接受率和王浆产量上一般配合力效应高,是个优良亲本;而卡尼鄂拉蜂只在提高王浆品质时可以利用。⑶4个性状高亲平均优势均为负值,因此利用杂种优质提高王浆产量和品质比较困难,但通过亲本的适当选配,可在维持高产的同时,提高王浆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谷子(Setaria italica)两系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以3个高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A1、A2和A3),6个抗除草剂恢复系为父本(R1、R2、R3、R4、R5和R6),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了18个组合,分析组合的株高、粒重和蛋白含量等11个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亲本间及杂交组合间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两系杂交组合的小区产量与千粒重、单穗粒重、株高、穗长显著相关,而与小米的品质(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无显著相关。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不同,A1 (不育系)和R1 (恢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GCA正效应值较大,是改良谷子高产优质的潜在优良亲本。而杂交组合的特定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与亲本GCA效应值表现并不一致,其中A1×R5、A1×R6、A2×R1、A2×R4的SCA效应值较高,属于优异组合。此外,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大于65%,主要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谷子杂交组合的株高、穗重、小区产量具有显著的中亲优势,部分杂交组合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株高、穗长、穗码、千粒重、脂肪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加性遗传作用较大,而穗重、茎节数、蛋白非加性遗传作用更为突出。虽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特性不同,但均由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作用决定。  相似文献   

12.
选用生产上常用的5个杂交水稻不育胞质与5个高配合力恢复系,采用NCII模式对产量性状、芒、粒形等主要农艺性状的亲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胞质效应和恢复系效应在所测性状中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芒长、粒形、单穗重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产量和收获指数的非加性遗传作用明显,受环境效应的影响也较大。亲本效应方面,恢复系的效应远大于胞质效应;产量性状JW型(爪哇型)胞质和蜀恢52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同时JW型胞质和R21属于Ⅰ类亲本;粒形性状G型(冈型)胞质和蜀恢52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同时均属于Ⅰ类亲本。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粒叶比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叶比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亲本的粒叶比差异及杂交互作均对F1代产生遗传差异,该试验中石6021、农大99260080等的一般配合力较大,石6021×农大99260080、鲁麦14×济南17等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大,产生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粒叶比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遗传决定度达87.65%,狭义遗传力为64.71%;在高粒叶比品种选育上应重视高粒叶比亲本筛选利用和杂交后代的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用辣椒(Capsicum annuum L.)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估算不同开花结果时期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参数。阵列协方差(Wr)对阵列方差(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辣椒开花结果前期、中期、后期净光合速率的遗传都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Wr Vr与亲本Yr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含有更多高净光合速率,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大的Wr Vr值。遗传参数估算表明开花结果时期的净光合速率遗传是显性效应比加性效应更加重要,同时还存在显著上位性效应。狭义遗传力较小,开花结果中、后期杂种优势比前期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杨学举  张树华  荣广哲 《遗传》1999,21(4):34-36
利用5个小麦亲本,按Griffing方法4组配一套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都较大。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清蛋白含量的遗传不存在加性基因作用,以显性基因作用为主。 Abstract: A set of diallel crosses involving 5 wheat paren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model of Griffing Method 4, was made to study the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ritability of grain protein components in whea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CA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ents for the same trait varied significantly. And SCA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 studied varied obviously. The inheritance of globulin, gliadin and glutenin content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additive genes. Dominant genes functioned mainly on albumin content without additive gene.  相似文献   

16.
小麦蛋白质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5个小麦亲本,按Griffing方法4组配一套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都较大。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清蛋白含量的遗传不存在加性基因作用,以显性基因作用为主。 Abstract: A set of diallel crosses involving 5 wheat paren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model of Griffing Method 4, was made to study the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ritability of grain protein components in whea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CA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ents for the same trait varied significantly. And SCA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 studied varied obviously. The inheritance of globulin, gliadin and glutenin content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additive genes. Dominant genes functioned mainly on albumin content without additive gene.  相似文献   

17.
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志仁  周美学 《遗传学报》1991,18(3):263-270
采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个大麦品种,以双列杂交设计,经过2年3个世代研究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试验表明:(1)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_2、F_3代几乎全为负向优势(-10.81—16.92%)。低蛋白质含量为显性;(2)一般配合力方差为特殊配合力方差的3—4倍。亲本的表型与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关密切。通过亲本可以大体预测杂种群体的蛋白质含量。Hiproly为高蛋白含量的优良亲本,Pally为低蛋白含量的优良亲本。(3)杂种组合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特殊配合力高低与杂种优势相关密切,但与表型不密切,故不能完全以此评定杂种组合的价值。 对亲本籽粒蛋白质含量配合力的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川桤木杂交子代果实、种子及种苗性状的分析,估算四川桤木亲本的遗传参数,为四川桤木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以7个优树作为杂交亲本,按7×7完全双列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测定49个杂交组合的果实、种子及苗木性状。结果表明,49个杂交组合间的果实鲜重、种子千粒重、果长、种长等表型性状及苗高、地径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果实鲜重、种子千粒重、果长、种长等表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反交效应差异(REC)也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苗高和地径的GCA、SCA和REC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01)。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37.06%和38.04%,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7.47%和16.03%,表明在苗期阶段,苗木生长受环境效应的影响较大。种实性状的加性方差是非加性方差的1.34~11.79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非加性效应次之。而苗高和地径的非加性方差分别是加性方差的1.12和1.37倍,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加性效应次之。综合分析杂交子代GCA、SCA和REC效应值,确定JG6和JT4为优良亲本,从49个杂交组合中初选出4个组合(BZ6×JG6、BZ6×SW2、JT4×TT13和BZ6×QJ1)为优良杂交组合,其杂交子代苗高和地径分别实现20.47%~76.22%和5.07%~43.18%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对菌核病抗耐病性的育种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 2 A、波里马 A(Pol A)、1 763A与 92 P187、垦 C1、垦 C8、L4 54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以其 F1代为试验材料 ,在菌核病田间自然萌发和人工接种菌核病菌的条件下 ,调查了各组合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估算了亲本及其组合抗 (耐 )菌核病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 :1 1 2个杂交种抗 (耐 )病性差异较大 ,以陕 2 A为母本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抗 (耐 )病性。 2油菜抗 (耐 )菌核病遗传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的 ;杂种抗 (耐 )病性的变异 ,遗传的作用是主要的 ,而在遗传作用中显性作用又是主要的。 3陕 2 A病情指数的遗传负效应值较高 ,具有作为抗源亲本的育种潜力。 4根据配合力总效应值评价组合 ,认为陕 2 A×垦 C8、陕 2 A×垦 C1、1 763A×垦 C8、陕 2 A× L4 5、Pol A×垦 C1、Pol A× 92P187是抗 (耐 )菌核病较强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Griffing方法Ⅰ,利用6 × 6完全双列杂交,对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粒重叶比的遗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粒重叶比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和反交(R)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均方比为1.94650.67001;粒重叶比的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但反交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也不可忽视;粒重叶比的广义遗传力(hB2)为97.79%,狭义遗传力(hN2)为58.53%.河农2552是较为理想的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