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非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3+共掺杂的掺Er^3+:Al2O3粉末,Er^3+浓度为0.1和1.0mol%,Er^3+和Y^3+浓度比为1:0-10.X射线衍射和光致发光(PL)光谱结果表明:900℃烧结的掺0.1和1.0mol%Er^3+:Al2O3粉末为具有非晶化特征的γ和θ混合相结构,非晶化趋势随Y^3+共掺杂浓度增大而增加.掺0.1mol%Er^3+:Al2O3粉末,PL光谱强度和半高宽随掺Y^3+浓度增大无明显变化.掺1.0mol%Er^3+:Al2O3粉末,PL光谱强度和半高宽随掺Y^3+浓度增大而增加,10mol%Y^3+共掺杂粉末的发光强度提高50倍,约为掺0.1m01%Er^3+:Al2O3粉末的10倍,半高宽从77nm增至92nm.Y^3+共掺杂对较高浓度掺Er^3+:Al2O3粉末PL性能的增强作用归因于Y^3+对Er^3+在基体中的分散和配位结构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Ca2SnO4:Eu3+的固相反应形成机理及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a2-xEuxSnO4发光粉末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固相反应形成机理及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于CaCO3和SNO2(2:1)混合粉料,在1250℃进行固相反应时将优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中间相CaSnO3,该相再与CaO继续反应生成最后稳定的目标相Ca2SnO4.Ca2-xEuxSnO4样品在240-360nm范围内存在着Eu^3+-O^2-电荷迁移吸收带,随着Eu^3+掺杂浓度(x=0.01-0.15)的增加,吸收带峰位从274nm红移至292nm附近.Ca2SnO4:Eu^3+发光体的发射以电偶极跃迁^2Do-^7F2为主导地位,在紫外光激发下产生强的红光发射.在Ca2SnO4基质中,Eu^3+离子的多声子弛豫过程几率小,当Eu^3+掺杂浓度较低时,可以观察到来自于Eu^3+较高激发态能级^5D2和^5D1上的辐射跃迁.Eu^3+离子在同构的Ca2SnO4和Sr2CeO4基质中的发射光谱形状类似,但Ca2SnO4:Eu^3+的红光发射强度远大于Sr2CeO4:Eu^3+.  相似文献   

3.
李炳伟  周新木 《功能材料》2007,38(A01):75-77
用传统的固相合成法合成了共掺杂稀土离子Eu^3+、Sm^3+的红色长余辉材料CaTiO3:Pr,通过对激发、发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释光(TL)的分析,研究了Eu^3+、Sm^3+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出在样品中存在Eu^3+、Sm^3+向Pr^3+的能量传递现象,它改善了材料的发光性能,最后在文中讨论了可能的能量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钛酸正丁酯为前驱体,乙酰丙酮为络合剂,70℃下进行对前驱体改性的络合反应,获得改性前驱体Ti(O-Bu)4-x(AcAc)x.以异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0-3%(摩尔分数)Er^3+掺杂TiO2粉末。差热-热重(DTA-TG)分析结果表明,掺1%(摩尔分数)Er^3+:TiO2干凝胶粉末在烧结过程中,130-300℃之间出现两个放热峰,其余试样只出现一个放热峰,决定这一现象的结构因素同时也决定了材料中Er^3+相对较高的分散度,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700℃烧结所得的掺0-3%(摩尔分数)Er^3+:TiO2粉末,当Er^3+掺杂浓度为0.1%(摩尔分数)和1%(摩尔分数)时,粉末均为锐钛矿与金红石混合相,前者的金红石相衍射峰更明显;掺3%(摩尔分数)Er^3+:TiO2粉末为单一锐钛矿相结构,700℃烧结,当Er^3+掺杂浓度在0-1%(摩尔分数)范围内时,粉末PL强度随Er^3+掺杂浓度提高而增强;继续增加Er^3+掺杂浓度至3%(摩尔分数)过程中,粉末PL强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稀土离子Ce掺杂的Sr2MgSi2O7硅酸盐基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测试。XRD测试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下可获得Sr2MgSi2O7相,但样品中也存在少量的其它杂质相。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经1000℃氢气处理1%Ce离子掺杂Sr2MgSi2O7样品中存在两套不同的光致发光带,一个为321nm光激发产生的371nm紫外发光,另一个为350nm激发产生的400—450hm的宽带可见发光,通过分析表明两个发光带分别起源于不同基体中的Ce^3+离子。  相似文献   

6.
V2O5对 BaTiO3-Y2O3-MgO陶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V2O5掺杂BaTiO3-Y2O3-MgO系陶瓷的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SEM显示V2O5会促进该体系晶粒生长,降低陶瓷致密度.XRD显示V掺杂样品均为单一赝立方相,其固溶度〉1.0m01%.研究表明,V离子能有效抑制掺杂离子Y、Mg向BaTiO3晶粒内扩散,改变掺杂离子在晶粒中分布,从而形成薄壳层的壳芯晶粒,因此V能提高居里峰的强度并改善电容温度稳定性.多价V离子在还原气氛中以+3、+4为主,能增强瓷料的抗还原性,提高绝缘电阻率(10^13Ω·cm)、降低介电损耗(0.63%).该体系掺杂0.1mol%V时,介电常数达到2600,满足X8R标准.  相似文献   

7.
发光二极管用荧光材料Sr2CeO4:Sm3+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具有一维结构的Sr2CeO4化合物为研究对象、Sm3 作为发光中心,探索了其作为LED用荧光材料的可能性.用高温固相法于1200℃、6h合成了Sr2CeO4:Sm3 系列单相粉末样品,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在365nm激发下,从荧光光谱中可以看出存在从基质向稀土离子的能量转移.通过调节荧光材料Sr2CeO4:Sm3 中稀土离子Sm3 的掺杂浓度,可以调谐发光体的发光颜色,当Sm3 离子浓度较小(<3%)时,体系发出很强的白光;当Sm3 离子浓度较大(3%~15%)时,体系发出红光.测量了荧光材料的色坐标,发现Sr2CeO4:1%Sm3 的色坐标是(0.334,0.320),接近于纯白色(0.33,0.33),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UV-LED用单一白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rZnO2:Bi^3+和SrZnO2:Bi^3+,M^+(M=Li,Na,K)新型蓝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激发谱是由位于250、365nm处的两个宽峰组成,该样品能有效吸收近紫外光。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样品都发出较强的蓝色荧光,发射谱的峰形和峰位基本相同,最大峰位在455nm附近。SrZnO2基质中Bi^3+的最佳掺杂浓度较低,仅为1.40%。共掺杂碱金属离子既能增强SrZnO2:Bi^3+荧光体的激发和发射强度,也可以导致激发峰的劈裂。其中以共掺Li^+离子的效果最好,SrZnO2:Bi^3+,Li^+能有效地吸收365-400nm的近紫外光,发射出较强的蓝光,是一种新型白光发光二极管用蓝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Y2O3掺杂的CeO2粉体,并在4mol%Y2O3—CeO2粉体中掺入Al2O3,研究了各样品的烧结性能和电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的掺杂Y2O3能提高氧化铈的密度,但Y2O3含量超过4%mol后密度下降。一定量的Al2O3也能提高材料的烧结密度。随着Y2O3含量的增大,CeO2的电导先增大后减小,而掺入Al2O3对材料的电导不利。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Eu^3+掺杂BaCeO3发光粉。分别用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发光粉的晶体结构以及光致发光性能。XRD结果表明,Eu^3+掺杂浓度达到6%(原子分数)时,仍然能够形成纯相的固溶体BaCe1-xEuxO3。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BaCe1-xEuxO3发光粉的激发光谱由强度很大的宽激发带(230-370nm)和锐线谱(峰值位于397和466nm)组成,其中宽激发带源于O2^-—Ce^4+电荷转移,锐线谱属于Eu^3+的f-f跃迁吸收。BaCe1-xEuxO3的发射谱除了常见的^5D0→^7Fj(J=0-4)跃迁发射外,还有来自较高能级激发态^5D1的跃迁^5D1^7→Fj(J=1,2);随着Eu^3+掺杂浓度的提高,其发光强度也逐渐增强,当掺杂浓度达到15%时,出现浓度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1.
微波合成条件下Sm3+对CaS:Eu2+红色发光的增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在微波场作用 下快速合成了类球形亚超细CaS:Sm^3 ,Eu^2 磷光体,平均粒径为240~450nm,系统考察了Sm^3 ,Eu^2 双掺离子在没掺杂浓度时对CaS磷光体荧光性质的影响,并探讨了Sm^3 →Eu^2 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不同铒离子掺杂浓度下碲酸盐玻璃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掺铒碲酸盐玻璃的荧光特性,研究了。^4I13/2能级上Er^3+离子的荧光谱、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研究显示,掺铒碲酸盐玻璃中存在着强烈的荧光俘获效应和浓度猝灭效应.荧光俘获效应使得荧光谱中的各谱线成分相对强度随着Er^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荧光谱主峰的变迁和荧光谱的展宽.Er^3+离子间的协作上转换引起的能量转移,使得荧光强度在较高掺杂浓度下发生猝灭.同时,荧光俘获效应和浓度猝灭效应的相互作用,导致荧光寿命随着Er^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三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通过sol—gel工艺成功合成了掺杂Mn^2+离子的介孔TiO2复合材料,并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LAXRD)、广角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分析(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n^2+离子的掺杂能够阻止TiO2的相转变,提高TiO2介孔结构的热稳定性。在通氧、紫外光连续照射条件下,使用掺杂Mn2%的Mn^2+-TiO2作催化剂对初始浓度为60mg/L的对氯苯酚进行催化降解,3h后降解率达到81.7%。  相似文献   

14.
以尿素为燃烧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Eu3+单掺杂和Eu3+、Gd3+共掺杂CeO2纳米晶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形貌表征.对掺杂Gd3+离子的CeO2∶1% Eu3+纳米晶的光谱研究发现,随着Gd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5D0→7F2跃迁与5D0→7F1跃迁的强度比随之增加,这表明Eu3++离子的格位对称性有所下降,且有利于提高红橙光的比例.鉴于CeO2基质在300~390nm有强吸收,Eu3+掺杂CeQ2纳米晶在近紫外激发LED荧光粉方面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CaO:Eu^3+,Na^+等一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煅烧温度和Eu^3+、Na^+离子的掺杂量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的物相、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驱物的煅烧温度在950℃以上时,分别作为激活剂和敏化剂的Eu^3+和Na^+离子全部进入到CaO晶格中并占据Ca^2+的位置,其最佳掺杂量分别为1.5mol%和10mol%;Na^+离子的掺杂不仅有利于基质的稳定,而且可以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煅烧温度升高有助于样品发光强度的提高;在波长为200~400nm氙灯的激发下,最强激发峰值为244nm,属于Eu^3+-O^2-的电荷迁移跃迁;最大发射峰值位于592nm,对应于Eu^3+离子的^5D0→^7F1跃迁,并且Eu^3+离子在CaO基质中主要处于严格对称中心的格位上。  相似文献   

16.
周昌荣  刘心宇 《功能材料》2007,38(A02):710-712
采用传统陶瓷制备方法,制备出La2O3和CeO2掺杂的(Bi1/2Na1/2)0.94Ba0.06TiO3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La,Ce对(Bi1/2Na1/2)0.94Ba0.06TiO3无铅压电陶瓷微观结构、介电与压电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La2O3和CeO2的掺杂量在0.1%~0.8%C质量分数)范围内都能形成纯钙钛矿(ABO3)型固溶体。测试了不同组成陶瓷的介电、压电性能,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温度曲线显示La2O3掺杂的陶瓷在升温过程中存在两个介电常数温度峰,而CeO2掺杂的陶瓷的低温介电常数温度峰不明显;在La2O3和CeO2掺杂量为0.3%时陶瓷的压电常数d33分别为156pC/N和160pC/N,为所研究组成中的最大值,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最大值出现在La2O3和CeO2掺杂量为0.1%时,分别为0.32,0.31。  相似文献   

17.
以EDTA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六方相NaYF4:Eu^3+ 六角微米棱柱,晶粒大小均一,长度为2—3μm,直径为500nm。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不同温度煅烧后的产物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荧光性能和掺杂状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NaYF4:Eu^3+的晶体结构影响不大,仍为六方相晶型,但对晶粒形态和形貌有显著影响,改善了Eu^3+在基质中的掺杂状态及NaYF4:Eu^3+的荧光性能,其中在300℃下煅烧,样品仍能保持稳定的六角棱柱形状,可获得最佳的荧光性能。在395nm光激发下,NaYF4:Eu^3+样品显示出较强的橙色(590nm)和红色(615nm)发光,分别来自于Eu^3+离子^5D0→^7F1和^5Dc→^7F2的跃迁.  相似文献   

18.
不同沉淀剂下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出掺杂不同金属离子(K^+,Mg^2+,Ba^2+)的Y2O3:Eu^3+荧光粉。通过XRD、IR、激发与发射等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发光性能,考察了沉淀剂、掺杂的金属离子种类对Y2O3:Eu^3+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尿素作沉淀剂制备的发光性能明显强于用草酸作沉淀剂的Y2O3:Eu^3+荧光粉。其中,在草酸系列中,同时掺杂K^+离子能显著增强Y2O3:Eu^3+的发光强度,而掺杂Mg^2+,Ba^2+离子则会减弱其发光强度;而在尿素系列里,掺杂离子都会增强样品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9.
Cr~(3+)离子掺杂对Al_2O_3粉末结构及发光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球磨法制备了不同浓度Cr_2O_3掺杂的Al_2O_3粉体,并在700℃、1200℃空气中退火2 h。1200℃退火后样品,除掺杂浓度为1.6%的样品中出现少量γ-Al_2O_3相外,其余样品相均为纯α-Al_2O_3。样品晶格常数随着Cr~(3+)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波长为579 nm的激发光源对佯品进行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喷雾热解技术,在硅片衬底上生长了锰掺杂ZnAl2O4光致发光纳米薄膜。XRD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当AlCl3在Zn(OH)2中的含量高于20%,衬底温度高于100℃时,在衬底上形成ZnAl2O4-Zno纳米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经0.1mol/L盐酸处理后,形成ZnAl2O4尖晶石矿纳米薄膜。同时研究了金属锰离子掺杂ZnAl2O4纳米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利用喷雾热解技术生长的掺锰ZnAl2O4尖晶石纳米薄膜,在525nm附近有一发光带,为Mn^2+的^4T1(^4G)-^6A1(^6S)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