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成因及含盐地层层序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从而形成纵向上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沉积。根据岩心资料、盐岩沉积序列特点及沙三段沉积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特点,认为盐岩为浅水蒸发成因。深水相泥岩与浅水成因的盐岩频繁互层表明沙三段沉积期湖平面变化频繁。基于盐韵律特征划分准层序的方法,使得层序地层划分更为符合东濮凹陷含盐地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从而形成纵向上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沉积。根据岩心资料、盐岩沉积序列特点及沙三段沉积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特点,认为盐岩为浅水蒸发成因。深水相泥岩与浅水成因的盐岩频繁互层,说明沙三段沉积期湖平面变化频繁。基于盐韵律特征划分准层序的方法,使得层序地层划分更为符合东濮凹陷含盐地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盐岩成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丰富的盐源盆地,油气富集与盐岩有着密切关系,许多学者对东濮凹陷北部盐岩的成因都进行过有益的探讨。沙三^3亚段岩心中出现的红色地层是盐岩形成于浅水的标志,将东濮凹陷的蒸发岩和海水蒸发成岩的序列相比较后认为,东濮凹陷的盐岩为海侵的浅水蒸发成盐,在湖盆的沉积过程中存在低水位体系域、湖盆收缩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湖平面的频繁变化形成了盐与泥岩、页岩的互层以及砂岩与泥岩、页岩的互层,前者是很好的盖层和生油岩,后者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浅水成盐的模式证明了砂体可与盐岩同期发育,对今后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兰聊断层的分段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兰聊断层不同地质时期的垂直位移沿走向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主演化期内表现出很强的分段性,沙四期是初始分段期,沙三期分段作用最为强烈,兰聊断层分解为3个断层段,各断层段表现出独立正断层的位移分布特征;沙二—东营期是断层的连锁期,兰聊断层南北形成统一的动力学系统.兰聊断层的分段作用使其形成横向褶皱,向斜形成于局部位移极大处,位于断层段中央附近;背斜位于断层段连接处,是断层位移局部极小处;兰聊断层早、中期分段和晚期连锁对东濮凹陷沉积作用、油气聚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成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东濮凹陷沙三段(Es3)发育盐岩和膏盐岩,岩心观察见有冲刷面、泥裂、波痕等浅水和暴露标志,地震剖面显示有低位楔、削截面、下超等湖岸线进退现象,说明Es3沉积期古湖泊水体深度变化大。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发育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沉积.纵向形成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分析认为,盐岩为浅水成因,盐源为周边隆起的中、下奥陶统。这一认识不同于过去“高山深盆”、“深水成盐”和“海相成因”的观点,将给东濮凹陷沉积古地理、古环境研究带来新的认识。图6表3参13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盐岩最发育的凹陷,其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有4套累计超过1 000 m厚的盐岩,其成因颇受争议.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盐岩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相间发育,泥页岩的V/(V+Ni)平均比值为0.736(基本分布在0.64~0.81),其中发育有石盐漏斗晶体并夹有砂质碎屑流块状砂岩等特征,表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盐岩与泥页岩之间没有侵蚀暴露面,泥页岩层面上也没有干裂沉积构造,盐岩厚度大且较纯净,从而推断盐岩和与其相邻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一样,都是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纵向上,盐岩发育于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盐岩发育期也是东濮凹陷的主要裂陷期和扩张期;横向上,盐岩分布于凹陷中央,与凹陷边缘沉积的砂岩呈彼消此长的关系,泥页岩则主要分布于砂岩和盐岩之间的较广阔地区.即盐岩的沉积中心、凹陷的沉积中心及凹陷的沉降中心三者基本一致,盐岩发育期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期.沉积学的证据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的观点.在连续沉积的盐岩段,从老地层到新地层,δ37Cl值没有出现逐渐减小的特征,而是呈不规律的变化,说明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盐岩应是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一定水深环境中形成的,即"深水成盐".通过与现代峡谷型湖泊和人工河道水库的对比,说明在盐岩发育期东濮凹陷应具较明显的湖水分层特征--"深水成盐"的基础和基本形式,从理论上也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观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东濮凹陷的盆地结构、断裂活动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地震资料解释、非地震物探资料分析、钻井岩心和测井曲线分析。结果表明:①东濮凹陷古近纪盆地具有多断、多凸、多洼的结构特征。始新统沙河街组沙四段沉积期为单断湖盆,湖平面宽广,形成了一套优质烃源岩,为三角洲、浅湖—半深湖沉积,局部见深湖沉积。②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期以“多凸—多洼”构造样式为主,湖盆中心向西迁移,生烃层段较沙四段有所变化,为三角洲、浅湖、半深湖和深湖沉积。③沙二段上亚段沉积期继承性发育多洼构造,湖盆萎缩,生烃潜力变差,卫东—文东断层系开始发育,导致东部的洼陷区沉降幅度加大,烃源岩快速成熟。④断层活动频繁期,断距大的区域发育优质烃源岩,邻近烃源岩的近洼带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滩坝砂和浊积砂均是良好的储集层;早期形成且长期活动的二、三级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因此,可以判断柳屯洼陷和濮卫洼陷的浊积砂岩油气藏与马寨洼陷沙三段的上倾尖灭型油藏均为未来勘探挖潜方向。该研究成果对东濮凹陷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东濮凹陷古近纪断层活动性对研究区不同沉积时期的洼陷形态、特征及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的控制作用,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重磁等资料对东濮凹陷进行构造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为统一广盆;在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断陷强烈,导致洼陷出现分隔性;在沙三段中亚段1—4砂组沉积时期,形成多断多凸多洼构造格局;沙二段沉积时期以后,早期产生的二级和三级断层的活动性逐渐减弱或消失,大量的三级和四级断层产生,多断多凸多洼构造格局更加明显。由于地壳重力均衡沉降作用,导致东濮凹陷地层分布发生跷跷板式分异,与断层活动性共同控制洼陷的演化。东濮凹陷古近纪发育的控洼断层的活动性控制洼陷的演化和烃源岩分布,断层的产状控制洼陷形态和干酪根类型。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东濮凹陷地质特点,探讨研究了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东濮凹陷油气源岩发育,泥岩裂缝发育,泥岩裂缝油气成藏有着较好的成藏条件,是一种新的油气藏类型,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对泥岩裂缝油气藏在东濮凹陷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高压区及超高压区,盐岩分布区,构造转换带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层系上,沙三^2-4是勘探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系,一些稳定的泥,页岩标志层也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东濮凹陷内部主要断裂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不同区域的构造特征。利用平衡剖面的基本原理对东濮凹陷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将东濮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为古近纪裂陷阶段和新近纪以来拗陷阶段。依据古近纪不同时期断裂活动的特征,将古近纪进一步分为4个演化期次:初始裂陷期(沙四段沉积时期);主要裂陷期(沙三段沉积时期);继承发展期(沙二段-沙一段沉积时期);裂陷消退期(东营组沉积时期)。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东濮凹陷最重要的构造定型时期,整个凹陷的“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构造格局于此时期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北部为一勘探程度较高6号地区,地震测网密度已达0.5 ×0.5(km)。钻探已经表明本区为油气富集区。东濮凹陷是一个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的断陷盆地,下第三系地层最大沉积厚度可达7,000m。这套地层自下而上表现为两大沉积旋回,在这两次旋回的中期发育了四套盐湖相沉积,即盐膏相,偏泥相、偏砂相和砂砾相,它们构成本区主要生油层系和重要的储集层系。因此查清这四套沉积相的分布是有重要价值的。利用各种特殊处理的地震信息与岩相的关系,并依据钻井资料对岩相加以标定,可以预测这四套盐湖沉积相的分布。由于岩盐的沉积速率很高,通常只在活动性的构造条件下才适应这种沉积环境。东濮凹陷完全具备这种构造条件。本区主要生油次凹的沉积速率可高达0.26mm/a。本区各成盐岩期的盐膏岩受二级断层活动的控制,都分布在二级断层的下降盘。四套盐湖相的沉积规律相同,相带均呈环带状。由湖盆边缘至沉积中心,岩性由粗变细,岩相由砂砾相→偏砂相→偏泥相→盐膏相,即由碎屑岩沉积序列变到化学沉积。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岩心观察及精细的层序地层对比表明,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的盐岩与暗色泥岩、膏泥岩及砂岩具有共生组合关系,盐岩是低水位期的沉积。在高水位期,盆缘沉积了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盆内沉积了深灰色泥岩和少量重力流砂体;在低水位期,湖盆面积缩小,许多地区暴露地表,从湖泊中心向周围沉积物依次为盐岩、膏岩、膏泥岩、碳酸盐岩、灰质泥岩和牵引流砂岩体。高水位和低水位的频繁变化导致深水暗色泥岩和低位盐、低位砂的纵向叠加。通过对高频振荡湖盆的古地理环境以及盐岩与砂体分布、盐岩分布与沉积中心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与以前"深水成盐"、"高山深盆"、"浊积成砂"等不同的新概念,对确定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板桥—北大港地区沙河街组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桥—北大港地区沙一段发育多层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鲕粒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形成碳酸盐-陆源碎屑混积岩,既有成分上的混积,也有纵向地层剖面上的混积层序。北部受物源影响含陆源碎屑较多,主要为碳酸盐与砂、泥岩混积,成分上以灰质粉砂岩和灰质砂岩为主;南部主要为碳酸盐与泥、页岩混积,成分上以灰质页岩为主。沉积相类型有滨浅湖、浅湖、半深湖等,其中生物浅滩、鲕滩等微相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阜宁组三段发育4种岩相:黑色泥岩相,生物扰动粉砂岩相、泥质纹层+生物钻孔粉-细砂岩相及平行层理细砂岩相。剖面结构主要为向上变粗的反韵律,其次是向上变粗复变细的复合韵律,几乎不见正韵律。根据岩石相、剖面结构、测井相及粒度累计曲线,认为阜宁组三段为浅湖滩坝沉积。根据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将储层进一步划分为坝砂和滩砂,并提出该地区的滩坝沉积模式。坝砂由于泥质含量低、储层物性好,油气充满度高;而滩砂泥质纹层理发育,非均质性弱。由于主要充填在平行层理细砂岩相和泥质纹层+生物钻孔粉砂岩相中,充注程度差别大。  相似文献   

15.
合肥盆地是中国东部较大的含油气远景沉积盆地,但油气勘探一直未有突破。下白垩统朱巷组被认为是合肥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层之一,但对其沉积相和古地理的认识尚存在分歧,研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根据野外剖面测量、沉积层序、沉积构造鉴别,以及岩石薄片显微观察和粒度分析,认为下白垩统朱巷组沉积物来自盆地东侧的张八岭隆起,主要为冲积沉积,冲积扇、河流、洪泛平原、滨湖—浅湖等沉积相带自东向西依次展布。大桥凹陷一带的朱巷组不发育深湖相沉积,不具备生烃条件,这不同于前人的认识;大桥凹陷古城地区钻孔揭示的原“朱巷组”暗色泥岩烃源岩层累计厚度在600m以上,是否属于下白垩统朱巷组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可能仅形成于郯庐断裂带内部的小型断陷盆地。郯庐断裂带中的小型断陷盆地可能是研究区油气勘探具有潜力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盐湖层序结构与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东濮凹陷岩盐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为厚层块状岩盐夹薄层泥岩和砂岩,地震上表现为强振幅连续反射;湖侵期为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夹薄层岩盐和重力流砂体;高位体系域为厚层块状岩盐夹薄层泥岩和砂岩。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古生物化石资料显示,藻类生物发育,缺少淡水种类,介形虫成层出现,说明盐类沉积环境以潮湿和半干旱气候交替为主,在还原的深湖-半深湖的背景中仍有碎屑物供给。该区盐湖隐蔽圈闭多发育于盐类重力流扇体和盐湖碎屑重力流透镜体中。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和地球化学标志, 系统分析了艾维尔沟地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的沉积环境。本区深湖相沉积十分发育,并在此背景上沉积了近岸浊积扇和典型的浊积岩。其中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和油页岩构成了良好的烃源岩,其上覆的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为有利的储集层,表明吐哈盆地南部坳陷的侏罗系以下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成藏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四段、沙三段广泛发育盐一泥层,其中Es3^2亚段是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富集区。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储层亦为烃源岩,且油气的富集与断裂带密切相关。该区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主要与断层作用、异常高压流体及盐岩塑性流动引起局部构造变形有关,盐层的上下封闭使之形成“自生自储”的泥岩裂缝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