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疆某水电站引水渠的跨洪沟箱涵由于顶板和底板配筋不足.使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够,导致排洪箱涵顶板和底板出现受弯和受剪裂缝。通过对箱涵裂缝进行细致的调查,提出了修补方案,并对箱涵结构内力、配筋及过洪能力等进行了复核计算,使得箱涵结构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的工程实践中,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与便捷,采取了地下水降水工程措施,该工程建设对于原来的地下水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干线箱涵所经过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水文条件的分析,指出地下水高于箱涵底板高程的区域,探讨了箱涵建设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和评价箱涵施工降水以及今后运行时对相应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优化施工降排水的结构和型式以及强化运行管理的策略和建议,来缓解对区域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对未来同类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新的思路,对可能发生的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排水管道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排水管道污染物的沉积问题十分严重,沉积物不仅降低排水管道的输送能力,而且造成管道腐蚀,降低了管道的使用寿命。简述了城市排水管道内沉积物的来源、危害、影响及用于清除管道沉积物的国外新型设备,为国内城市排水管道沉积物的清除提供了既经济、又省时省力的新型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青文  余健  李天兵 《给水排水》2020,46(7):119-124
为了控制雨水管道沉积物在降雨径流的冲刷下再悬浮随雨水排入受纳水体而造成的污染,利用SWMM软件构建汇水面污染冲刷模型,耦合管道沉积物冲刷模型,分析在管道沉积物影响下的径流污染初期冲刷效应,并提出一种初期雨水量的动态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管道沉积物的存在会削弱初期冲刷效应,需要控制比地面截流3~5mm更多的初期雨水,可根据对降雨径流污染的监测数据,结合初期雨水的汇流规律,通过图解法求得。  相似文献   

5.
大口径排水箱涵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是排水箱涵耐久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上海市的工程实例,开展排水箱涵的腐蚀现状调查,对材料强度、碳化深度、钢筋锈蚀半电池电位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大口径排水箱涵混凝土结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6.
据弹性地基梁理论,采用地下框架结构计算模型,按左手坐标系,分别推导坝下箱涵底板、顶板、侧墙载常数与地基梁形常数计算式,给出了坝下箱涵受非均匀内水压力作用的内力与变位解析法,且所获成果可应用于矩形地下框架结构计算.  相似文献   

7.
管道沉积物氮及有机物污染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利用管道作为生物反应器去除氮及有机物、沉积物-水界面氮及有机物迁移转化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管道生物反应器中氮及有机物去除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通过观测微生物含量、实地测量排水管道内污染物浓度变化、改良排水管道以实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等方法进行研究;降雨冲刷沉积物引发污染物释放主要发生在沉积物-水界面,沉积物-水界面氮及有机物的迁移转化研究集中在沉积物-水界面层的组成及特性、沉积物-水界面的冲刷与污染、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的转化与降解等三方面,其中沉积物-水界面层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模型是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乌东德水电站下游水垫深厚的特点,坝后水垫塘拟采用护岸不护底布置型式。通过1∶100水工整体模型试验,观测分析了坝后水垫塘底板基岩的冲刷特性。不同型式泄水孔对底板冲刷影响的比较研究表明:在边表孔挑角、中间表孔俯角的布置格局下,较大泄量工况时,底板基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表孔挑坎段增设齿坎不能有效减轻底板基岩的冲刷;在边表孔俯角、中间表孔挑角的布置下,底板基岩冲刷较轻微。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8年9月采集的九龙江口-厦门湾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收集到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研究九龙江口-厦门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同时在应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进行输运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泥沙运移趋势.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沉积类型较多,主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显示出该区域以细颗粒物质沉积为主的沉积特性,同时不同区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又略有差异,揭示了九龙江口-厦门湾各海区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水动力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的不同.应用GSTA模型对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九龙江径流的物质一部分在九龙江口受到潮流作用沉积,一部分通过厦门湾口往外海输运,还有少量在涨潮流的作用下进入厦门西海域,该趋势与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深圳市某干流截污箱涵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箱涵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淤积严重。在纵断面上,旱季初期沉积物中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小,而雨季初期沉积物中COD、氨氮及总磷的浓度有明显增长且波动较大,在出现沉积的上游及末端重金属含量较旱季有所下降,而中部有所上升;在垂直方向上,旱季和雨季表现出相近的分布规律,下层沉积物中COD、氨氮及总磷浓度总体来说较上层高,重金属除锌以外未表现出明显分层。  相似文献   

11.
泄洪引起的堤坝溢流对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通过实验室堤坝模型试验,研究沉积物尺寸对动态横向加宽过程、决口特征和冲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细的沉积物显示出较高的抗侵蚀和抗破坏能力以及在基础处较高的抗冲刷能力,而较粗的沉积物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最大冲刷深度与沉积物粒径呈近似线性关系,且冲刷位置位于堤坝中心至坝趾方向。模型试验丰富了堤坝受冲刷作用下的水流泥沙运动规律的理论研究,为防洪减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进国内古洪水研究,丰富古洪水研究成果,以某高山峡谷大比降河段为研究对象,对古洪水平流沉积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古洪水沉积物具有以下特点:野外沉积环境多为支沟回水区及岩龛等地貌部位,沉积颗粒较一般情况粗;重矿物受当地富集矿物影响更明显;粒组以砂为主,几乎不含黏土且分选较好,细颗粒沉积的留存环境仅限岩龛;年代分析表明有效碳更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研究成果为古洪水沉积物研究和完善古洪水平流沉积物的鉴别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过水隧洞,如水电站导流洞、排水洞、泄洪洞、引水洞等,其底板在运行期间受水流、推移质等冲刷影响较大,为保证工程运行安全,目前大多过水隧洞底板混凝土采用抗冲耐磨技术。结合部分工程成功经验,抗冲耐磨混凝土仅从提高材料性能单方面不足以保证工程运行安全,还需要采用其他综合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雨水径流污染物冲刷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汇流面污染物输送模型,进一步推导了雨水管道中污染物输送模型,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小区域雨水径流污染物输送进行了模拟。模型对CODCr、SS和TN均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随着降雨进行,污染物输送速度迅速增加,在全面汇流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雨水径流污染物CODCr、SS和TN均表现了较强的初期冲刷效应,汇流面积的减小会导致污染物初期冲刷效应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管道输煤颗粒级配降级影响因素及煤颗粒降级对输送参数的影响规律方面的研究不足,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煤颗粒管道输送时浆体流速、颗粒大小、泵送时间对颗粒级配降低的影响,同时还通过试验以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浆级配降低后对浆体黏性、管道输送阻力和临界淤积流速等输送参数的影响。研究指出浆体流动速度越大,泵送时间越长,颗粒粒径越大,颗粒的降级率越大。试验观测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浆体级配降级导致浆体黏度升高,阻力降低,不淤流速相应减小,且黏度和阻力值可用费祥俊黏度和阻力模型进行准确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研究,推导了临界淤积流速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梁勇  肖灿明 《四川水利》2015,(3):5-7,13
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工程主要以箱涵为主,因本标混凝土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地下水位高,为满足合同按期完工,进场后将箱涵混凝土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采用简易钢模台车进行混凝土箱涵施工。箱涵底板和边顶混凝土工程各工序流水作业,施工进度、质量均得到有效保证,且尽可能降低地下水影响。简易钢模台车的使用,为薄壁箱涵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上海铁路南站排水配套续建工程有一段出水箱涵在原有防汛墙东侧,文中根据对原有防汛墙资料及施工保护方案的论述,时箱涵施工对防汛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三峡水库消落带泥沙输移与沉积规律,采用原位观测方法,沿库岸H=148 m高程带选择15个采样点,并甄选出3个典型断面采集沉积泥沙样品,利用激光粒度仪和γ能谱仪分别测试样品的粒径与 137Cs活度,分析二者在水平和高程2个维度的变化特征,探讨消落带沉积泥沙来源。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消落带沉积物的中值粒径(D50)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并在忠县任家镇及其下游河段基本保持稳定,而 137Cs活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但在任家镇及其下游河段仍有波动。②消落带邻江区域沉积物的粒径最粗、 137Cs活度最低,除这一区域外,沉积物粒径沿高程的变化取决于消落带上方坡面的土壤侵蚀状况,若上方存在侵蚀,沉积物粒径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大,若上方微弱侵蚀或无侵蚀,则沉积物粒径随高程的增加而降低,但 137Cs活度不受上方土壤侵蚀状况影响,均表现为随高度增加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③粗颗粒与细颗粒沉积物具有不同的来源特征,变动回水区的粗颗粒也主要源于金沙江和嘉陵江,乌江入库的粗颗粒主要沉积在涪陵至忠县任家镇河段,任家镇下游的粗颗粒主要源于库区内侵蚀产沙;变动回水区的细颗粒主要源于金沙江和嘉陵江,常年库区的细颗粒泥沙来源较多,金沙江、嘉陵江、乌江和库区内侵蚀产沙均存在明显贡献,而库水位涨落过程中的波浪侵蚀对沉积物存在再分配作用,它能使表层沉积物重新进入水体,并在较低的位置实现二次沉积。  相似文献   

19.
高浊度河口颗粒态重金属对泥沙运动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越  何青  林卫青 《水利学报》2003,34(1):0057-0061
作者根据1994年6月长江口、杭州湾的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这类高浊度河口颗粒态重金属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内,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分布特征相似,尤其在杭州湾中部水域,二者重金属含量呈趋同的态势。细颗粒泥沙是颗粒态重金属的主要载体。在高浊度河口,动力沉积过程为控制颗粒态重金属分布和输移的主要因子,颗粒态重金属的分布对泥沙运动具有指示作用,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反映了长江口泥沙向杭州湾输移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城市合流排水管道中水-沉积物界面物质在雨水径流的冲刷作用下会将其中的污染物重新释放排入受纳水体,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综述国内外对水-沉积物界面物质的组成、污染特性及模型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将水-沉积物界面污染物分成有机层、近床固体层和流动泥沙层,其中有机层和近床固体层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和含水量,流动泥沙层含有较多的挥发性物质。研究表明:水-沉积物界面物质抗侵蚀性微弱,含水量是影响其剪应力的最重要因素;已有水-沉积物界面的模型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模型预测近床固体对初期冲刷的污染贡献、有机层的污染物侵蚀量和近床固体层的生物降解量等。认为今后应加强对水-沉积物界面污染特性的研究,建立适合本地的水-沉积物界面污染贡献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