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武夷山风景区2008-2010年3年期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植被分布格局和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风景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趋势,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有机质和氮素的空间分布。②土壤有机质、全氮在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具有空间相关性。土壤深度与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现负相关,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占0~6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40%以上,甚至可高达66.33%。③从整体上看,3年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基本上呈现不变的趋势,表明武夷山景区在近几年开发旅游过程中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牟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测定,针对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全氮含量数据,分析质地、有机质、全氮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质地越粘,有机质与全氮的含量越高,有机质与全氮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国家级遗鸥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泊江海子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采集的土样中有机质、全氮含量的数据,利用ArcGIS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并绘制了含量分布图,分析了整个流域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覆盖类型、pH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泊江海子流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6.67 g/kg,全氮含量均值为0.36 g/kg,二者含量均偏低且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在垂直方向上,0~20、40~60、90~100 cm土壤深度下的有机质含量均值依次为10.46、8.86、7.06 g/kg,全氮含量均值依次为0.40、0.29、0.25 g/kg,分布规律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均逐步降低。在整个流域,草本植物分布区的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相对较高,土壤pH值和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呈现负相关关系;相比之下,有机质含量更易受到pH值的影响,而土壤覆盖类型是全氮含量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贵州省稻田土壤养分及pH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贵州水稻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05-2015年贵州省9个地(州、市)水稻种植区采集的177 944个代表性耕层土壤养分测定数据为基础,运用Arc GIS地统计方法和Kriging理论模型对贵州水稻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序列上,贵州省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及p H与第二次(1991年)土壤普查数据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有效磷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贵州省稻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 H的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差异较小;东南大部分地区的稻田土壤偏酸性,全氮、有机质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较低;黔东北的思南、石阡一带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偏低。在不同稻田土壤类型中,潴育型稻田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均较高,潜育型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低。【结论】贵州省稻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p H与1991年普查数据相比呈下降趋势,不同区域稻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以潴育型稻田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治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石漠化治理下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异特征和亏缺规律,为贵州石漠化山区土壤资源有效利用、水肥保持、植被重建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和2015年石漠化治理前后两期影像进行石漠化等级解译,结合花江示范区定点采样监测数据进行Kriging插值,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探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异特征并对不同石漠化等级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石漠化面积:石漠化治理以来,花江示范区无石漠化面积增加,中度和强度石漠化面积减少。②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有机质平均含量由2010年的31.28 g/kg升至2015年的41.83 g/kg;全氮平均含量由2010年的2.22 g/kg降至2015年的1.52 g/kg;石漠化治理前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强度石漠化,石漠化治理后潜在、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强度石漠化,全氮含量不同等级石漠化间无显著差异性;从潜在石漠化至强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潜在和强度石漠化;2010年全氮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变化趋势不太明显,2015年先降后升再降呈波浪式变化。③变异系数:2010年潜在石漠化至强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均呈先降后升趋势,2015年则相反,均属中等变异,且变异性逐年增大,有机质变异系数和全氮变异系数2015年的变幅均大于2010年。【结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修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全氮含量有所降低,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先升后降,也有波浪起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国云南地区抚仙湖流域典型流域尖山河小流域为试验区袁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小区作为试验对象袁对径流小区内土壤不同土层有机质尧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进行测定遥结果表明院在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红壤坡面上袁土壤有机质尧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均表现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曰土壤剖面有机质尧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袁即0耀20 cm>20耀40 cm>40耀60 cm袁且随深度增加含量差距减小曰在坡耕地尧次生林尧人工林和灌草丛4 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袁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表现为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坡耕地袁土壤全氮的含量表现为灌草丛>坡耕地>人工林>次生林袁土壤速效氮的含量表现为坡耕地>次生林>灌草丛>人工林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袁土壤有机质尧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袁土壤有机质是表征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指标曰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土层深度与土壤有机质尧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的换算系数不同袁表现为坡耕地>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遥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肥作用下黑土碳氮功能耦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不同培肥作用下黑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含量的变化,初步对黑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功能耦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农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化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不明显;土壤耕作层的有机质和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可溶性碳氮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农肥处理...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是进行合理科学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利用山西全省采集的75个典型农田剖面数据,测定其0~20,2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山西省主要农田耕层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7,0.85 g/kg,均属中等偏上水平,变异系数为中等程度变异;2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5,0.45 g/kg。其剖面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山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主要受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高黎贡山东坡不同海拔高度020、2020、2040、4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全氮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海拔、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气温、降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有着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海拔高度25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略有降低再增加;在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全氮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海拔、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气温、降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有着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海拔高度25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略有降低再增加;在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20 cm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层,020 cm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40、4040、4060 cm土层土壤呈显著性差异,而2060 cm土层土壤呈显著性差异,而2040 cm和4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差异不显著;海拔、土层深度、全氮含量、气温、降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植被类型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寒温性灌丛草甸最高。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由于植被生长良好,群落结构复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土壤有机质随气温的增加而减少;随降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省黄棕壤性水稻土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比试验前均有所下降:NPK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豫北平原粮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豫北平原粮食主产县代表性地块,对耕层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调查玉米产量、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旨在查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54 g/kg、1.04 g/kg、63.80 mg/kg、20.72 mg/kg和101.93 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提高了38.75%,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了55.79%,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了40.63%。应重视施用有机肥和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磷补钾平衡施用化肥,重视宣传推广作物专用复合肥和新型缓/控释肥的施用,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制定洛阳不同区域烟草施肥方案,提高烟草生产效益,于2011年对洛阳烟区3个主要植烟县共525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与2002年烟田土壤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2g/kg,有78.1%的土壤有机质在适宜范围;速效氮含量偏高(>65mg/kg)的土壤占16.6%;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9.52mg/kg,有68.8%的土壤速效磷处于缺乏或极缺的状态;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83.1mg/kg;全市土壤有效铜、有效铁基本不缺乏,缺锰的烟田主要集中在洛宁烟区,全市有68%烟田施锌有效,有效硼普遍缺乏,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整体适宜。同2002年相比,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土壤速效磷有较大幅度下降,土壤速效钾含量略有下降,微量元素中有效锌略有降低,有效硼下降幅度较大,土壤氯离子有较明显的下降。对烟区不同茬口土壤养分特征分析表明,不同茬口烟田养分存在明显差异,土壤速效氮含量以玉米和花生茬烟田较高,红薯和大豆茬烟田土壤速效磷明显低于其他作物茬口,土壤速效钾以花生茬最低,不同茬口烟田微量元素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经过20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对草甸暗棕壤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长期单施NP化肥能有效缓解有机质含量下降的趋势;长期单施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尤其是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且在产量上较无肥及单施肥料的处理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杭波  韩青海  李庆军  原永兵  刘成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32-12734,12738
[目的]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添加土壤有机改良肥,以减轻重茬障碍对新定植苗的危害。[方法]以22年生老果园重茬改造园内的土壤和再植苗为试材,连续2年研究果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再植苹果树生长量、产量。[结果]果园重置前的有机质含量在2g/kg左右,2009年达到10g/kg以上,2010年又降到5~9g/kg。这说明土壤的有机质正在转化吸收。定植前老果园的碱解氮含量大多在120~150mg/kg,速效磷含量150mg/kg,速效钾含量80~90mg/kg,80%的土壤样本pH低于5.5;2009年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变化并不大,速效钾含量在470mg/kg左右,全部土壤样本的pH都高于5.5;2010年土壤样本的碱解氮含量100~120mg/kg,速效磷含量30mg/kg,速效钾含量降到200~300mg/kg,80%土壤样本的pH在6.0以上。2010年苹果幼树平均开花率达649.2个/株,2009年却达74.5个/株;2010、2009年苹果单果重不存在差异,多在195.5g左右;2010年苹果单果重达200g,果树产量最高达40669.5kg/hm2。[结论]改良后的土壤有机质及N、P、K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在随后的2年内有机质及N、P、K含量降低;定植后的幼树生长良好,2010年已进入平稳的丰产期。  相似文献   

15.
对信阳毛尖茶主产区的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董家河和谭家河3个乡坡地茶园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4.04~5.32,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8.99~23.33 g/kg,100%处于中低等水平;土壤速效氮含量108.5~350 mg/kg,100%处于中高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0.6~32.225 mg/kg,100%处于中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51~177 mg/kg,93.75%处于中等水平以上。根据分析结果,3个乡的坡地茶园,今后施肥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肥,少施或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小麦-玉米两季秸秆全还田条件下,探索不同有机-无机运筹模式对作物产量、氮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小麦-玉米一年两季种植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科学培肥地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设计化肥与不同用量有机肥配合并结合施用秸秆腐熟剂措施,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运筹模式对产量构成、氮养分吸收、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等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F处理(单施化肥),FA处理(化肥配秸秆腐熟剂),FM1处理(化肥配1 500 kg·hm-2有机肥),FM2处理(化肥配3 000 kg·hm-2有机肥),FM3处理(化肥配4 500 kg·hm-2有机肥),FAM2处理(化肥配3 000 kg·hm-2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 【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不同用量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均可显著增加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其中FM3处理产量最高,小麦增产20.6%,玉米增产10.6%,FAM2处理小麦增产19.5%,玉米增产8.2%。产量增加源于产量各构成要素的协同提高,小麦以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较为显著,玉米以行粒数增加最为显著。(2)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可以促进氮素向籽粒运移,提高氮素收获指数,随有机肥用量增加,小麦和玉米氮素积累量均增加,其中FM3处理和FAM2处理籽粒氮素累积量和收获指数均较高,与F处理达显著差异。配合施用秸秆腐熟剂的FA和FAM2处理较不施菌剂处理周年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3—1.6 kg·kg-1。(3)增施有机肥和施用秸秆腐熟剂显著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其中FM3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施用2年后相比F处理全氮增加0.17 g·kg-1,有机质增加1.97 g·kg-1。各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比例。 【结论】连续2年试验表明,增施有机肥、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增加小麦-玉米产量,促进籽粒氮素吸收和转运,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推荐FAM2处理作为本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有效的增产及土壤培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合理科学利用提供参考,在湖北省孝昌县单季稻区利用田间试验研究6种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对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在6种施肥措施中,以化肥+畜禽粪肥配施黄泥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23.06 g/kg、1.34 g/kg、111.66mg/kg、30.77mg/kg和148.33mg/kg,且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稻谷和稻草产量也最高,分别为9 638.38kg/hm~2和11 118.39kg/hm~2,也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水稻的综合农艺性状好。因此,在黄泥田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化肥和畜禽粪肥配施可有效培肥其土壤,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以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浓度的KMnO4(33、167、333mmol/L)氧化法测定土壤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3部分含量。【结果】研究表明:红壤性水稻土中的活性有机质以中活性有机质为主。连续种植25a水稻后,CK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CMI(碳库管理指数)下降。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组分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均有所增加,CMI以NPK RS处理上升最大,NK处理最小。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CMI的增幅大于土壤总有机质的增幅,水稻产量与CMI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长期化肥与有机肥、稻草配合施用能明显增加红壤水稻土活性有机质组分和水稻产量。CMI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宜宾市兴文县植烟土壤肥力状况,实现烤烟科学种植、施肥,提高烟叶产量、品质,本研究在兴文县具有代表性的烟田中采集了土壤样品30份,对其pH值、有机质及其他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植烟土壤pH值平均值为6.23,整体偏酸性;有机质平均值为3.18%,含量较为丰富;全氮、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84 g/kg、164.20 mg/kg,均处于丰富水平;全磷、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89 g/kg、17.71 mg/kg,均处于缺乏水平;全钾、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9.04 g/kg、200.33 mg/kg,速效钾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贵州省烟区植烟土壤肥力状况,在贵州省9个市(州)13个产烟县65个主要种烟乡镇采集土壤进行理化性状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植烟土壤以酸性至中性土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20~40 g/kg含量范围内的土壤占72.3%;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丰富,其中全氮含量主要在1.0 g/kg以上,碱解氮含量主要在90 mg/kg以上;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较丰富,其中全磷含量主要在0.8 g/kg以上,有效磷含量主要在10 mg/kg以上;土壤全钾含量中等,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丰富,其含量主要在150 mg/kg以上;土壤氯离子含量适中,主要在30 mg/kg以下。因此,贵州省烟区需加强植烟土壤保育,增施有机肥,实行轮作,施用石灰中和改良酸性较严重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