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为探究碱胁迫下油菜幼苗叶片离子平衡与光合特性对外源Ca2+的响应,深入理解添加外源Ca2+缓解油菜幼苗碱胁迫的作用机制,以5叶期油菜华油杂62(耐盐品种)与湘油15(盐敏感品种)为材料,在NaHCO3(100 mmol/L)胁迫下,设置6个CaCl2水平:CK、0%、0.25%、0.5%、1%、2%(记为CK、T1、T2、T3、T4、T5),研究CaCl2对油菜幼苗叶片离子平衡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aHCO3胁迫下,油菜幼苗将更多的Na+储存于叶片,将较多Ca2+积累于根系,其中,湘油15体内离子的失衡较华油杂62更为显著;NaHCO3胁迫下,叶面喷施0.5% CaCl2对幼苗质膜损伤的修复最为显著,降低了幼苗叶片Na+含量,提高了叶片K+与Ca2+含量,其中对华油杂62叶片K+/Na +的提高及Ca2+的增加更为显著。除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与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外,NaHCO3胁迫对湘油15光合特性的抑制均大于华油杂62,外源喷施0.5% CaCl2提高了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Fv/FoFv/Fm、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其中华油杂62对应各指标的增加量较湘油15更为显著。结果表明,叶面喷施CaCl2能调控碱胁迫下油菜幼苗叶片离子平衡与光合特性并且对耐盐品种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定莜6号’燕麦幼苗为试材,分析了旱盐交叉胁迫下叶片O2·和H2O2产生、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和盐胁迫程度的提高,叶片活性氧代谢失调,细胞膜受到严重伤害,表现为SOD、POD和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sA含量下降,CAT活性及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O2·和H2O2产生增加。0.3%的土壤含盐量可显著提高轻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65%)和中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0%)干旱胁迫下燕麦幼苗叶片SOD、POD和APX的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0.6%的土壤含盐量对轻度干旱胁迫燕麦幼苗叶片的O2·产生速率及H 2O2和MDA含量无明显影响,却使中度干旱胁迫下的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显著升高;在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35%)胁迫下,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燕麦叶片SOD、CAT、POD、APX活性和AsA、GSH含量显著下降,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明显增加。表明适量的土壤含盐量可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的活性缓解 轻、中度干旱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而过量的盐分则加重干旱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苹果类泛素蛋白RAD23基因(MdRAD23C2)的功能,为抗旱苹果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以秦冠苹果(Malus domestica cv.‘Qinguan’)为材料,克隆MdRAD23C2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定位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其在不同逆境胁迫下(干旱、盐、碱和ABA)的表达模式。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选取相应的转基因烟草株系,分析干旱胁迫下转基因烟草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叶绿素、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含量以及二氨基联苯胺(DAB)、氮蓝四唑(NBT)染色情况,探讨MdRAD23C2过表达对转基因烟草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苹果MdRAD23C2基因编码序列长1 146 bp,编码381个氨基酸,其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中,可响应干旱、盐和碱等逆境胁迫。干旱处理2周,野生型烟草株系萎蔫程度明显,且DAB和NBT染色加深,相对电导率、丙二醛、H2O2和O-·2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转基因型烟草,而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转基因型烟草,说明过量表达MdRAD23C2的烟草株系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明显增强。【结论】分离克隆了苹果MdRAD23C2基因,该基因可提高转基因植物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是生姜夏季安全生产遭遇的主要逆境因子。为此,以“莱芜大姜”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胁迫下不同用量Ca(NO3)2处理(0、2.5、5.0、7.5、10.0和12.5 g·株-1)对生姜植株生长的变化影响,并对外源钙对生姜叶片活性氧代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生姜苗期生长参数(株高、茎粗、根茎鲜重)有所降低,而不同Ca处理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温胁迫提高了叶片中O2·-的产生速率、H2O2及 MDA 含量,而Ca处理则使生姜叶片的ROS含量降低,SOD、POD及CAT的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增强;且随着Ca(NO3)2用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10.0 g·株-1的处理缓解作用最为明显。说明Ca(NO3)2有效地降低活性氧积累所引起的伤害,缓解高温胁迫对苗期生姜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孟娜  黄嘉宏  贾瑞  魏明  魏胜华 《西北农业学报》2020,30(12):1814-1821
以大豆栽培品种‘中黄13’为试验材料,在幼苗三出复叶期外加3种氯离子通道抑制剂Zn2+、蒽-9-羧酸(9-AC)和尼氟灭酸(NAF)经盐逆境处理10 d,基于根长、株高和植株表型的比较分析,选择Zn2+作为氯离子通道抑制剂。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大豆幼苗叶主脉和根部解剖结构以及叶部离子含量(Na+、K+ 、Cl-和NO-3含量)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盐逆境下Zn2+对大豆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逆境下外加不同氯离子抑制剂对盐逆境作用效果依次表现为:Zn2+>NaCl ≈ 9-AC > NAF,Zn2+能缓解大豆盐伤害作用;(2)盐逆境外加Zn2+后,大豆幼苗根和叶部导管孔径大小及中柱直径与根直径比值均有所回升,而叶部Cl-含量和Cl-/NO-3值均有所回落,介于对照和盐逆境处理之间。离子含量数据表明,盐逆境下外加Zn2+能够降低大豆幼苗叶片Cl-含量,有效缓解盐逆境对大豆幼苗的伤害,且这种缓解作用与大豆幼苗叶主脉和根部解剖结构(如导管数量、孔径大小和皮层比例等)的变化有关。以上结果支持Zn2+是一种合适的栽培大豆Cl-通道抑制剂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减轻酸雨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探究Ca2+对植物耐酸性的调控机制,本文以五优308(抗性种)和南粳9108(敏感种)两个品种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外源Ca2+对低强度酸雨(pH 4.5,SAR1)和高强度酸雨(pH 3.0,SAR2)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生长、氮(NO3-和NH4+)含量及吸收速率、ATP含量、质膜H+-ATPase活性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SAR1处理下两个品种水稻的H+-ATPase磷酸化水平和活性增加(P<0.05),促进ATP分解,增加供能,使NH4+吸收增加(P<0.05),但NH4+仅在南粳9108根中过量积累(P<0.05),引起铵毒,造成根系生长抑制,五优308中NO3-和NH4+含量及其生长均未受影响(P>0.05)。SAR2处理下,两个品种水稻质膜H+-ATPase活性和NO3-、NH4+吸收速率及含量均降低,根系生长受到抑制(P<0.05),其中南粳9108降幅大于五优308。Ca2++SAR1处理组两个品种水稻根系质膜H+-ATPase磷酸化水平和活性、NO3-和NH4+吸收和积累以及根系生长均与对照(叶喷去离子水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Ca2++SAR2处理下H+-ATPase活性、NO3-和NH4+吸收和积累以及根系生长低于对照(P<0.05),但显著高于单一SAR2处理(P<0.05)。研究表明,外源Ca2+可有效保障模拟酸雨(pH 4.5、3.0)下质膜H+-ATPase磷酸化水平,促进H+-ATPase活性升高,缓解酸雨对NO3-和NH4+吸收的抑制,维持根系生长。其中,外源Ca2+对相同强度模拟酸雨胁迫下五优308的调控效果优于南粳9108,说明外源Ca2+对酸雨胁迫下植物氮吸收的影响不仅受酸雨强度限制,而且也会受品种影响。本实验中,外源Ca2+对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不同抗性水稻氮吸收均有调控效果,合理利用外源Ca2+将有助于调节酸雨区农作物的营养吸收,缓解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pH模拟酸雨对葱兰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及Ca2+的调控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10 mmol/L Ca(NO3)2处理后不同pH(2.0、2.5、3.0、4.0和5.6)模拟酸雨胁迫对葱兰的有机物代谢、膜系统稳定性、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Chl)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降低,葱兰叶片相对电导率(γ)、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逐渐下降;Chl和净光合速率(Pn)随pH的降低而降低,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先随pH的降低而升高,当pH 2.0时显著降低;在pH≤4.0时,可溶性糖与pH呈显著正相关,SOD和Pn均与pH呈显著负相关。同一强度酸雨胁迫下,经10 mmol/L Ca(NO3)2处理后,葱兰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OD、SOD、Chl和P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γ和MDA显著降低,且各指标的变化随pH的降低变化不明显。模拟酸雨胁迫下,Ca2+能增强葱兰各项生理功能的稳定性,从而减轻酸雨对葱兰的伤害,试验还发现,Ca2+对葱兰的调控作用在强酸度(pH≤3.0)胁迫下,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大气CO2浓度逐渐升高背景下的毛竹林适应性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开顶式气室(OTCs)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500、700 μmol/mol)情景,以目前环境背景大气为对照,研究了Na+、Fe2+-Fe3+、Ca2+、Mg2+等矿质离子在毛竹器官中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除CO2浓度700 μmol/mol对Ca2+浓度在毛竹器官中大小排序会产生影响外,CO2浓度500、700 μmol/mol并未改变毛竹器官中Na+、Fe2+, Fe3+、Mg2+、Ca2+浓度的大小排序。CO2浓度升高对竹叶Fe2+-Fe3+和竹枝Fe2+-Fe3+、Mg2+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对器官的其它矿质离子浓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竹叶Ca2+和Mg2+、竹枝Na+和Ca2+、竹秆Na+和Ca2+及Mg2+、竹根Na+和Mg2+浓度明显提高,竹叶Na+、竹秆Fe2+-Fe3+、竹根Fe2+-Fe3+和Ca2+浓度明显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竹叶Fe2+-Fe3+/Na+、Mg2+/Na+和Ca2+/Na+,竹枝Ca2+/Mg2+及各器官Mg2+/Fe2+-Fe3+、Ca2+/Fe2+-Fe3+均逐渐增大,而竹枝、竹秆、竹根Fe2+-Fe3+/Na+、Mg2+/Na+、Ca2+/Na+和竹叶、竹秆、竹根Ca2+/Mg2+均逐渐减小;CO2浓度升高后除竹根-竹秆SCa,Na、竹秆-竹枝SMg,Fe和竹枝-竹叶SCa,Mg明显下降外,其余的毛竹器官矿质离子向上运输系数变化平缓或明显提高。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增强了毛竹立竹根部积累Na+能力和Fe2+-Fe3+、Ca2+和Mg2+的向上选择性运输能力,提高了光合器官竹叶中矿质养分元素浓度,可维持体内矿质养分元素平衡,有利于提高毛竹对高浓度CO2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干旱胁迫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对谷子抗旱性的影响机理,设置2个CO2浓度(400 μmol/mol左右正常CO2浓度和高CO2浓度,600 μmol/mol)和2个水分(正常供水和干旱处理)处理,测定孕穗期谷子光合能力、光合色素积累、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激素、信号转导相关蛋白激酶和逆境相关基因表达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高CO2浓度(600 μmol/mol)处理显著提高谷子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净光合速率(Pn)、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the ratio of carotenoids to chlorophyll);显著增加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降低蒸腾速率(Tr);显著增加谷子叶片热休克蛋白(HSP-70)含量、脯氨酸(Pro)和脱落酸(ABA)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干旱胁迫下高CO2浓度(600 μmol/mol)处理可显著增加谷子叶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也显著增加。综上,高CO2浓度(600 μmol/mol)处理可通过缓解干旱胁迫下谷子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提高谷子渗透调节及信号转导能力,从而促进抗旱相关基因表达来提高谷子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土壤中盐分离子对小白菜Pb含量的影响,采取正交试验L16 45和盆栽试验方法,分析了5种阳离子(Ca2+、Mg2+、K+、Na+、Pb2+)和3种阴离子(SO42-、Cl-、NO3-)对小白菜地上部和根系中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小白菜地上部Pb含量为0.215~0.930 mg·kg-1,根系中Pb含量为1.648~24.33 mg·kg-1,可食用部分超标率达81.3%。土壤盐分离子对小白菜地上部Pb含量影响顺序为: Ca2+ > Mg2+ > Na+ > Pb2+ > K+。根据相关性分析,土壤中Ca2+与小白菜地上部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0 3,P<0.05),Na+和Pb2+呈正相关但不显著。Mg2+和K+呈负相关,也不显著。Cl-和NO3-与小白菜地上部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0,P<0.05),SO42-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对小白菜根系Pb含量影响顺序为: Pb2+ > K+ > Na+ > Ca2+ > Mg2+,土壤中Pb2+对小白菜根系Pb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83,P<0.05),Ca2+、Mg2+、K+、Na+、SO42-、Cl-和NO3-相关性不显著。乌鲁木齐土壤中固有的盐分离子对小白菜可食用部分Pb的吸收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胺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为多胺作为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在玉米抗旱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用外源Spd处理抗旱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农大108和掖单13,检测渗透胁迫下2个品种幼苗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结果]渗透胁迫7d,抗旱性弱的掖单13玉米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农大108;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掖单13在胁迫条件下其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并且提高了其在胁迫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可能是因为外源Spd处理,促进其合成了一些特异蛋白,在胁迫条件下发挥其特异功能,以确保水分胁迫下各类物质代谢的适应性变化,增强自身的抗旱性。[结论]外源Spd处理,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内蛋白质的含量,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2.
2种过路黄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过路黄与金叶过路黄为材料,通过盆栽干旱胁迫,同时以正常浇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过路黄与金叶过路黄叶片的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过路黄与金叶过路黄叶片的质膜透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经几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得出过路黄比金叶过路黄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坪山柚和福橘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 l胁迫8 d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坪山柚和福橘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并随NaC l浓度的增高而增至较高水平.相同浓度NaC l胁迫下,坪山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比福橘大,因此,可能是蛋白质的增加幅度而不是其绝对含量对坪山柚的耐盐性起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分析显示,盐胁迫后,分子质量为80、67、54、32、28、18、17和16 ku蛋白质不受影响而稳定表达.福橘叶片中80、67、32、28、21、18、17、16和15 ku蛋白质为稳定表达的蛋白质.当NaC l浓度≥40 mmol.L-1时,诱导坪山柚叶片新产生35和24 ku 2种蛋白质;当NaC l浓度≥80 mmol.L-1时,诱导福橘叶片新产生72、43和24 ku 3种蛋白质,且它们的活性均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CaCl2(0、5、10、15、20 mmol·L-1)处理低温胁迫下的玉米幼苗,研究了钙对玉米幼苗抗冷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明显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减缓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脯氨酸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适宜浓度的钙(5~10 mmol·L-1)能减缓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促进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10 mmol·L-1 Ca2+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沉香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不同地区的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etunicatu,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FM1、FM2)于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幼苗,采用模拟土壤干旱胁迫,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土沉香的耐旱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未接菌组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接菌组叶绿素含量高于未接菌组;在干旱胁迫下,接菌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中度干旱胁迫以上,接菌FM1和FM2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接菌组幼苗SOD酶和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接菌组SOD酶和POD酶活性高于CK组。土壤干旱使植物体内MDA含量上升;在中度干旱时接菌组MDA含量高于CK组;当土壤水分达到重度干旱胁迫时,接种FM2、CE1和CE2处理组MDA含量显著高于CK组。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土沉香菌根化苗能提高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植物耐旱性。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干旱还是重度干旱,接种菌根真菌幼苗的耐旱能力强于未接菌组,接种摩西斗管囊霉菌种强于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菌种,其耐旱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菌株FM1FM2CE2CE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喷施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对干旱胁迫杏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杏抗旱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金太阳杏1年生嫁接苗为试材,设处理1(对照,CK)、处理2[干旱(Drought, D.)胁迫]、处理3[(CK+亚精胺(Spermidine,Spd)]、处理4(D.+Spd)、处理5(D.+MGBG)和处理6(D.+MGBG+ Spd)共6个处理,每2 d处理1次,处理30 d后分别测定并分析各处理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光合参数。【结果】干旱胁迫下,杏苗叶片MDA、可溶性糖和Pro含量增加,叶绿素总含量和光合参数均降低;喷施1.0 mmol/L Spd的杏苗叶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ro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大部分光合参数提高;在干旱胁迫下喷施1.0 mmol/L Spd可使杏苗的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ro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大部分光合参数显著提高(P<0.05);在干旱胁迫下喷施1.0 mmol/L MGBG可促进杏苗叶片MDA含量、Pro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大部分光合参数降低。【结论】喷施1.0 mmol/L Spd可增强金太阳杏苗对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可在杏规模化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然条件模拟试验,研究了盐酸左氧氟沙星(OFLX)对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系统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0 mg.L-1 OFLX处理浓度范围内,OFLX明显降低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OFLX浓度的逐渐升高,叶片中SOD、POD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但均高于对照;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持续上升;小麦根系活力明显降低,小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同时用不同浓度(0、0.5、1.0、1.5、2.0 mmol·L-1)的水杨酸(SA)喷施幼苗,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干旱胁迫下野生龙葵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龙葵幼苗植株变矮、鲜重降低、根长缩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经SA处理干旱胁迫下龙葵幼苗株高、根长和鲜重都有明显增加,特别是1.5 mmol·L-1 SA处理组分别增加20.8%、28.0%和29.7%,1.5 mmol·L-1 SA处理组龙葵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31.9%、脯氨酸含量提高65.4%,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42.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0.2%、87.8%和50.3%;SA处理使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37.8%。综合来看,适当浓度的SA可以缓解干旱对龙葵幼苗造成的伤害,并以1.5 mmol·L-1外源SA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长柱十大功劳植物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生态恢复种植的可行性,以长柱十大功劳2年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2.5)%~(80±2.5)%]和胁迫时间(0~21d)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长柱十大功劳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轻度胁迫和中度胁迫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呈升高趋势,而重度胁迫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MDA含量呈升高趋势。长柱十大功劳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适应性,表现出一定耐旱潜力,可作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植物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干旱胁迫对桔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试验盆栽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桔梗生物量的积累,但其在中度干旱胁迫下水分利用率和根冠比最大。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质量分数、MDA质量分数、SOD活性、POD活性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维生素C质量分数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减小。试验结果说明,适度的干旱胁迫可以提高桔梗的水分利用率,在干旱胁迫时,桔梗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系统能够快速适应干旱胁迫,维持植株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