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村一品”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以云南省获得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数据为基础,阐述分析云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环境、认定数量、区域分布、年度获批、主导产业等情况,归纳总结云南省“一村一品”主要的几种发展模式,并针对“一村一品”存在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差异化不明显、品牌化建设滞后、产品营销有待加强、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大力推进规模化发展、规划引导促进产业融合、重视品牌建设与营销、强化技术人才培育等对策,为云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蛟河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培树立村促产业、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形成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的新格局,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动下,我省“一村一品”迅速发展,至今已有各类特色农产品专业村3000多个,创建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一村一品”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我省“一村一品”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规划引导不够有力,主导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不够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够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推动我省“一村一品”上新水平,在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对对策措施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4.
在"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下,以木里县簸箕箩村为例,指出了区域特色产业应结合区域地理、生态、市场等因地制宜规划产业类别,并分析了木里县蔬莱产业的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要求,充分发挥“一村一品”在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就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利用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相关数据,以中国热区为研究视野,从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数量、区域分布、主导产业和产品类型、年度获批情况等方面系统梳理热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现状;研究探讨热区全国“一村一品”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产品、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产品之间的品牌关系;在此基础上,剖析热区“一村一品”发展中存在的缺乏统筹规划、主导产业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够明显、产业化水平低、缺乏能人带动等主要问题,并从坚持规划引领、构筑质量安全体系、强化品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深度贫困村的发展、巩固模式对村域长期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扶贫工作者不能存在“事紧眼前,一脱可矣,万事大吉”的思想。贫穷是长期相对存在的,我们在解决眼前短期问题的同时,要着眼长远,要有“一劳可近亦可远”的思路,作者从贫困户思想、自主创业、一村一品打造、村域产业发展、就业扶贫、贫困户家庭经营、项目扶贫模式等方面存在共性问题为切入点,总结了一些问题、现象并阐述了其成因,结合自身经历,实事求是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较为全面的给广大扶贫工作者提出了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村一品”战略因其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化生产与技术聚集等促进区域经济效益增长的内在机理,在促进农村经济与产业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迈进提供了新型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一村一品”战略存在着影响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多元性以及和谐社会发展等负面作用,应扬长避短,保障战略持续平稳地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9.
舞钢市位于河南省中部, 平顶山市东南隅,地处伏牛山余脉东部与黄淮平原交接处, 总面积645.67 km^2,下辖7 个街道办事处、7 个乡镇,涉农行政村183 个,耕地面积2.13 万hm^2,农户6.9 万户,农村人口25.9 万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的意见》中关于“支持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建设”的精神,为增强舞钢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示范村镇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舞钢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全市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的新格局快速形成,夯实了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持续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劳动力缺乏,粮油作物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耕地将逐渐走向管理成本更低的果园化模式,这是山地农业发展的趋势。当前,规划发展好“一村一品”,将有效促进农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一村一品"产业的品牌建设、产业扶贫等方面,写出了"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渭南市“一村一品”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南市“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经过近10a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一村一品”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该文总结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中所形成6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实践案例,对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大力推进渭南市“一村一品”生态农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月3日,农业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发展"一村一品"有利于贫困村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有利于贫困村培育主导产业、实现规模经营;培养新型农民、激发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进各地发展“一村一品”,促进产业强村富民,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农业部日前召开发展“一村一品”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分工、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为发展“一村一品”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粮、菜、果、药、畜”五大主导产业,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初见成效,催生了闻喜煮饼、卫嫂北垣馍、峨嵋远志等知名品牌,成为我县特色农业的名片.但从总体情况看,我县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生产条件依然较差、产业优势不强、农村高素质劳动力紧缺、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必须从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和农民收入翻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规划,明确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进全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按照省定标准,陵城区仍有贫困村62个,贫困户4263户,如何使这部分村庄和农户尽快脱贫致富,已被陵城区委、区政府纳入重点工作日程,而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使贫困村恢复自我造血功能将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下,以木里县簸箕箩村为例,指出了区域特色产业应结合区域地理、生态、市场等特征因地制宜规划产业类别,并分析了木里县蔬莱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优势,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济南市一村一品发展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济南市一村一品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强化人才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龙里县茶香村“一村一品”刺梨产业发展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丽娟 《农技服务》2013,(10):1086-1086
从茶香村的现状、优势和劣势三个方面阐述了"一村一品"刺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村一品"是伴随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为总结"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我们赴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围绕"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