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选育马铃薯渣高效降解菌为目的,对康宁木霉进行紫外诱变,以致死率在80%~90%之间的菌株进行初筛,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筛选平板复筛,选育出两株具有较高酶活的菌株,并命名为P12、P13。通过诱变,完全培养基中P12的纤维素酶活(CMCA)及滤纸酶活(FPA)分别提高了1.45倍、1.738倍,P13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及滤纸酶活(FPA)分别提高了1.4倍和1.667倍。并通过发酵试验,发酵培养基中CMC酶活分别是初始菌株的1.72倍和1.84倍。P12和P13具有良好的降解马铃薯渣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实验室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菌株BS-05为出发菌株,对其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S-05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是:以2%的CMC-Na为碳源,2%的蛋白胨和2%的酵母粉为氮源,产酶培养基初始pH为7,装液量为60mL/250mL,接种量5%,在37℃,150r/min下培养48h。在此条件下,该菌株产酶能力最强,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A达195.46U/mL,滤纸酶活力FPA达174.52U/mL。  相似文献   

3.
以一株产纤维素酶的黑曲霉菌株D2为出发菌,进行了微波-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到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纤维素酶突变菌株N14,其最适生长pH值为5.0~6.0、最适生长温度28℃~30℃,酶解反应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50℃.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突变株N14的最佳液态产酶条件是:麸皮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碳氮比4:1、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6%,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 d.在上述条件下,菌株滤纸(FPA)酶活最高,达363.5 U/mL,是出发菌株的3.5倍.  相似文献   

4.
以细菌M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处理,经刚果红培养基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获得突变株。经紫外诱变获得6株正突变株以第2株产酶活力最高,CMCase、FPA相对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了6.06倍、6.88倍。紫外诱变可使细菌M7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酿造大曲中分离到一株产较高纤维素酶的霉菌,该菌株经紫外线-亚硝酸盐复合诱变选育出突变菌株HY3-2,其CMC和FPA酶活力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89.69%和88.86%,且传代稳定性较好。对该突变株进行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以硫酸铵或蛋白胨为氮源,发酵酒糟与麸皮比为2∶3,培养120 h,产酶活力最高,CMC酶活力为89.892 U/mL,FPA酶活力为30.912 U/mL。  相似文献   

6.
以红薯淀粉作唯一碳源的察氏培养基,从腐烂甘薯分离筛选出1株产甘薯生淀粉糖化酶能力较强的黑曲霉菌株,出发菌株发酵液粗酶的生淀粉降解酶活力为55.10 U/mL.通过紫外线诱变,突变株的粗酶活提高36.70%.再经亚硝基胍诱变,生淀粉酶活达116.84 U/mL,进一步提高34.30%.  相似文献   

7.
以菊粉为唯一碳源,对样土进行产菊粉酶黑曲霉菌株的初筛,得到17株菌株.用跟踪测酶活的方法进行复筛,获得3株高产菊粉酶菌株,最高酶活达到25.41U·mL-1.然后探讨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黑曲霉产菊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菊粉,氮源为酵母膏.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优化的产菊粉酶黑曲霉液体发酵条件:菊粉用量为2%.pH5.0,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量为50mL,发酵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8.
从江苏淮安清江浦区柳树湾树林获取土样为菌种来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获得3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Strain-1、Strain-2、Strain-3,S-1、S-2、S-3),其中S-2产纤维素酶能力最强,其滤纸酶(filter paper enzyme,FPA)酶活力可达0.21 U/mL。对 S-2菌株进行紫外(ultraviolet,UV)诱变,筛选获得菌株SUV2-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培养基配方:秸秆粉11.63 g/L,蛋白胨2.33 g/L、吐温-80 2.71 mL/L。利用上述培养基在摇瓶发酵条件下得到的FPA酶活力为0.45 U/mL,与优化前菌株的FPA酶活力相比,提高了51.15%;与诱变前的出发菌株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13.00%。  相似文献   

9.
以豆渣为培养基,通过时里氏木霉Rut C-30进行紫外诱变,经水解圈法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选育出适合在豆渣中生长,并且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X0121.菌株产纤维素酶(FPA)和半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28℃摇床培养4d达到酶活高峰期,酶活分别为5.87U/mL和125.6U/mL.  相似文献   

10.
从沂蒙地区灌木枯枝中筛选到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T.viride Persex Fx NS90).该研究考察了不同浓度阻遏剂甘油、葡萄糖、纤维二糖对菌株生长和产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生长的生物量随发酵培养基中甘油、葡萄糖、纤维二糖的浓度增加而提高,当培养基中分别含0.6%的甘油或0.4%葡萄糖时,菌株的相应发酵产酶活力较高,葡萄糖的浓度达2%时,菌株发酵产酶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纤维二糖浓度对菌株发酵产酶没有明显的影响.实验采用紫外和微波对筛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在含一定浓度阻遏剂的分离培养基上进行修复筛选,对选育出突变菌株的显微形态、抗阻遏性能和发酵产酶能力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经紫外照射90s,微波辐射60s,结合2%葡萄糖平板修复选育,筛选到的突变株在生长过程中,菌落由黄色逐渐变为绿色,呈现黄色孢子,相对于出发菌株其抗阻遏性能明显提高,摇瓶发酵产CMCA和FPA酶活分别提高了41.0%和44.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