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CPB)冠脉搭桥术(OPCAB)中,进行大血管操作时常发生血液动力学的波动。动物实验表明增加心脏的前负荷可以减轻心脏移位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而对于临床上如何在OPCAB中维持适当前负荷尚需进一步研究。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仪可以根据降主动脉血流波形,实时监测心排血量的变化,并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水平。本研究拟探讨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指导OPCAB病人容量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且行术后PCEA患者60例,ASAⅠ~Ⅱ级,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胸阻抗法心排量监测仪对患者术前、术毕、术后1、24、48h的血液动力学进行监测,并比较心排量(CO)、每搏心排血量(SV)、HR、心加速指数(ACI)、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并根据术后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将患者分为两组Ⅰ组,VAS≤5分;Ⅱ组,VAS>5分。结果Ⅰ组术毕、术后1h的CO、SV、SVR和术前比明显降低(P<0·05);术毕、术后1h的HR和术前比较有所增高(P<0·05);在各个时点ACI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术毕、术后1h的CO、SV、SVR和术前比明显降低(P<0·05);术毕、术后1、24、48h的HR和术前比较有所增高(P<0·05)。Ⅰ组术后24h的SV、SVR低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24、48hHR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ACI在各个时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PCEA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很小,安全性高。良好的镇痛有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比较,评价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血液动力学指标监测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男性患者40例,年龄40-50岁,ASAⅡ级,麻醉诱导后至术前经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HES 130/0.4)0.67 ml·kg-1·min-1,分别在输注前、输注胶体液剂量达2、4、6、8、10 ml/kg时采用经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仪监测校正左室射血时间(LVETc)、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心指数(CI)、每搏指数(SI),并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同时点CVP。结果各血液动力学指标与胶体液输注剂量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rLVETc=0.981±0.012,rCO= 0.800±0.042,rSV=0.813±0.025,rCI=0.790±0.022,rSI=0.787±0.023,rCVP=0.903±0.025;rLVETc最高,而与rCVP相比,rCO、rSV、rCI及rSI较低(P<0.05)。结论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血液动力学指标LVETc、CO、SV、CI及SI均可用于血容量监测,其中LVETc的准确性最高,且高于CVP监测。  相似文献   

4.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是反映心脏功能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准确监测CO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是目前较新的一种CO临测仪,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等特点,近年来刚刚投入临床试用,对此技术的优越性还有待于在临床来进一步检验和改进.现就此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便了解和评定USCOM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临床应用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已成为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的必需措施。目前临床SpO2监测仪品牌多样,不同SpO2监测仪的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不同,其具体的临床应用性能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比较4种SpO2监测仪的临床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钙通道阻滞剂在气管导管拔除期间对稳定机体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作用是有益的。但同时它也可以引起脑血管扩张并增加颅内压(ICP)。即使在拔管期间钙通道阻滞剂使机体血压下降,仍可因呛咳或对抗引起脑血流(CBF)增加,进而增加ICP。传统的床边CBF监测及经颅多普勒(TCD)方法监测脑氧合状态,因有创或探头不易固定等,临床应用有其局限性。近红外线光谱仪通过测量一些波长在近红外线范围  相似文献   

7.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在部分肝切除术液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血液动力学监测对部分肝切除术中液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将40例拟行部分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经食管超声多普勒组(D组)和中心静脉压(CVP)组(C组)。D组采用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术中输液,C组采用CVP监测指导术中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液量、血液动力学变化和液体治疗的效果。结果D组较C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经食管超声多普勒可以动态瞬时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状况,是一种指导大手术中液体治疗的有效的无创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休克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对我科1985~1996年烧伤总面积在(69.9±20.1)%,Ⅲ度面积(60.4±13.6)%,且人院后均置入 Swan-Ganz 飘浮导管的52例烧伤病人的右房压(RA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嵌压(PAWP)、心率(HR)、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每搏指数(SI),于入院时及伤后8,16,24,48,72,96h 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休克期实施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安全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休克病人在烧伤后24h 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基本恢复了正常。结论烧伤休克期实施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指导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颅多普勒监测及预后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自2002年8月起,对3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颅内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并结合CT扫描,探讨TCD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临床演变、预后及指导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夕  侯丽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12):1307-1311
脑电图能够监测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应用广泛,对原始脑电图的解读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基于处理后脑电图开发的麻醉深度监测仪的使用,有利于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加速患者苏醒,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本文主要对麻醉深度监测仪的基本原理、监测方法,及其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和不足进行综述,为麻醉深度监测仪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相关参数的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测定的连续心输出量(CCO)与Swan-Ganz导管测定的连续心输出量(PAC-CCO)进行比较。方法40例40~65岁 ASA Ⅱ~Ⅲ级择期冠脉搭桥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麻醉诱导插管后将超声探头经口放入食管,探头位置位于第三四肋骨间隙(或第五六胸椎间隙),用HemosonicTM100血液动力学监测仪监测CCO;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放置Swan-Ganz导管,使用Baxter vililanceTM连续心输出量仪监测PAC-CCO。观察麻醉后1h内每隔5min的CCO与PAC-CCO的变化。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CCO与 PAC-CCO之间作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测定的CCO与Swan-Ganz导管测定的PAC-CCO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810,P<0.01,n=48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CCO=0.753 PAC-CCO+1.005。当搬动心脏时经食管超声多普勒CCO变化反应及时,而PAC-CCO滞后。结论HemosonicTM100血液动力学监测仪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测定的CCO与Swan-Ganz导管测定的PAC-CCO之间相关性良好,前者对血液动力学参数的突发性改变比后者反应及时。  相似文献   

12.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 ,但对扩张器囊内压监测还没有很好的手段 ,大多数情况还是依赖术者的临床经验 ,因为有些监测装置造价昂贵仅适用于科研 ,难以在医院临床推广应用。有鉴于此 ,我们设计制作了价格低、精度高、操作方便的压力监测仪 (PYJ)。现报告如下。一、组成及特点1.组成压力传感器 ,压力监测仪 ,T型三通 ,4号静脉输液针头 ,注射器 ,2 2 0V电源 (图 1)。图 1 PTJ-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压力监测仪组成2 .特点⑴本监测仪采用数字显示压力的大小 ,以kPa为计量单位 ,精确度高 ,误差在± 0 .0 1kPa ,显示范围 0…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与复合全身麻醉结合,取长补短,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但是对于其确切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本研究通过监测脑电功率谱的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呼气末异氟醚MAC及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与单纯全麻相比,研究硬膜外阻滞应用是否对全麻时异氟醚用量有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应用中,人们一般通过麻醉深度监测仪,如脑电双频指数(bispetral index,BIS)值或大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等量化指标判断麻醉深度,常常忽视另一个重要参数爆发抑制(burst suppression,BS)。此外国内外对BS的研究,尤其是BS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是目前指导液体复苏的金标准,但这些指标的监测往往通过有创方法且操作较复杂。近年来,随着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和超声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无创手段在临床的出现,这些指标在容量治疗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文章描述了CNAP和超声测量的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两种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争议。CNAP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是临床液体治疗的新趋势,但其应用条件有限,故目前不提倡完全采用无创的方法来指导液体治疗。但是,其可以作为有创监测的补充,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正确的液体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雪峰  夏振龙 《普外临床》1993,8(2):113-115
超声多普勒(Ultrasonic Doppler)作为一种无损伤性检测方法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它可以提供诸多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对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近年来彩色超声多普勒的出现,使其影像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7.
Narcotrend脑电监测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rcotrend监测仪[1](Narcotrend(,MonitorTechnik,Bad Bramstedt,Germany)是一种新的以脑电分析为基础的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已在欧洲用于临床麻醉和催眠深度监测。它是应用Kugler多参数统计分析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计算机处理,基于大量处理过的脑电参数进行脑电自动分级,将脑电  相似文献   

18.
2002年4月至2003年5,我们在23例体外循环(CPB)手术过程中使用CDI500血液参数监测仪,将其显示参数与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并结合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们观察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SLED治疗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虽然麻醉期间和术后恢复期广泛应用脉搏血氧监测仪,但它也有某些局限性。本文叙述3例术后使用脉搏血氧监测仪监测通气的病例。在给氧的情况下,医生和护士未能识别在严重通气不足情况下周围氧饱和度(SpO_2)也可能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可引起严重高碳酸血症及临床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