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急、慢性上颌窦炎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常见病。上颌窦瓦氏位X线片对此病的确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在实际投照工作中,我们考虑到上颌窦炎有水肿、渗出性病变为主、并伴有上颌窦腔内的积液病理特点,把常规的瓦氏位俯卧位改为站立位进行投照。结果在X线照片上能清晰显示上颌窦内的积液平面,给X线诊断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心血管造影中应用常规的互成直角的双向投照有时还不能全面地显示重要的病理解剖。Kattan(1),Stein(2),Elliott,Bargeron(3)和太田(4)等分别提出头足向角度投照,瓣孔轴位,肝锁位等成角投照的方法,对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分叉部,左冠动脉主干,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孔,四个心腔相互分开投影显示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等,较常规的投照位置有明显的优点,上海市胸科医院在近半年中,参考了上述作者提出的各种方法,根据我们实际条件作了适当的修改后,进行了41例各种位置的角度投照,其中包括头足向正位角度投照用于法乐氏四联症30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左前斜位头足向角度投照用于选择性左侧冠状动脉造影5例,主动脉窦瘤伴室间隔缺损1例,多数取得了较常规正侧位更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鼻骨外伤常需X线摄片,以证实是否骨折或移位。在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对鼻骨进行X线轴位投照、鼻骨单侧位投照,或进行CT检查。我院对185。例患者行鼻骨同片双侧位对比投照法,诊断鼻骨骨折和移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肩胛骨投照方法有正位、侧位,外展位等。这几种方法投照的肩胛骨显示均不够理想。部分肩胛骨与肋骨及肺组织,软组织重叠,从而影响各种疾病及外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副鼻窦投照常用华氏位、柯氏位、颌顶位、顶颌位及侧位。但对于颌面部、胸部、腹部外伤,颌面部肿瘤及个别老年病人,既不能俯卧又不能坐位投照时,给临床诊断带来较大困难。为此,我们设计了仰卧位投照法,满足了临床要求。1.胶片尺寸:8in×10in,竖放。2.投照体位。①仰卧位:听眦线垂直于暗盒下1/3处,球管向头侧倾斜20°~25°。,头部正中矢状面置于台面中线上并与台面垂直,中心线通过上颌部射入胶片中心(图1)。②反华氏位:两肩垫高,头后仰,听眦线与台面成37°角,中心线垂直通过鼻尖部射入胶片中心(图2)。3.投照条件:72…  相似文献   

6.
副鼻窦柯瓦氏位投照是l临床用来检查额窦、上额窦、筛窦及眼眶等部位病变的常规摄影位置,此位置的投照一般采取卧位进行投照,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应用GEPRESTIGEVHDR机采取立位中心线垂直胶片的方法进行投照观察200例,卧位方法进行对照200例,立位方法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副鼻窦后前位投照方法一般采用瓦氏位,即听眦线与胶片成37°角或鼻尖离开暗盒0.5~1.5厘米的距离。若掌握角度准确,标准位置岩骨嵴应对称地投影于两侧上颌窦底下缘。但在多民族地区,头型不一,以鼻尖距离较难掌握,听眦线37°角不易目测,用角度板测量较为繁锁。我们试图在听眦线为37°角的基础上找出一条垂直线,这条直线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形态不规则。常规正侧位投照,由于下颌骨颏部相互重叠,在照片上很难准确显示其结构。如果碰到外伤不配合患者,更不能明确诊断。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下颌骨斜位投照法,此种照法对于下颌骨颏部的骨折、骨髓炎、肿瘤性病变很有诊断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是一个解剖形态不规整、彼邻关系复杂 ,很难用平片投照法观察其形态及腔内情况的区域。多年来临床口腔外科唯一采用的投照法是瓦氏位 ,但瓦氏位与颅底重叠 ,影响观察效果。CT检查费用高、时间长 ,对窦内微小结构或密度差较小的病变因选层误差易造成漏诊。为此我们对其解剖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 ,利用X线近距离投照的原理 ,摸索出上颌窦后前位这一新的廉价、便捷的平片投照方法。使上颌窦腔体、形态、内外壁及其彼邻关系显示得一目了然。1 投照方法上颌窦后前位投照方法见示意图 (图 1) ,详细步骤如下。1 1 患者位置 取 5× 7寸片盒…  相似文献   

10.
上颌前部多生牙、埋伏牙阻生在临床检查中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上颌前牙区域,由于上颌横断(牙合)片清晰显示被照阻生多生牙、埋伏牙的颊舌侧关系,因此该定位技术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者根据临床需此片位的患者.采用上颌前部横断(牙合)片定位投照法,对上颌前部多生牙、埋伏牙进行投照和诊断,结果表明所拍X线照片影像清晰.效果良好,对设计手术方案,明确诊断,确定手术切口的进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放射科日常投照工作中,腰椎斜位的投照所占比例较大,腰椎斜位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椎弓根、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等影像,即便是CT的应用也不能完全代替腰椎斜位照片的诊断价值。因此,如何能够照好腰椎斜位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自1941年Hart-Gaynor氏首先报导腕管位投照的X线研究后,1954年Wilson强调此种照片法在诊断某些腕骨的骨折和先天性发育异常中有重要诊断意义,1977年Stark报告钩骨钗突骨折20例,并认为此法是诊断此骨折最好投照法,我院于1978年4月采用以来,对常规正,侧位“正常”病例中,共诊断铯骨钩突骨折5例,4例经手术证实,术后病人痛疼消失,迅速恢复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肩关节疾病X线检查一般采用正、侧位投照,但此方法投照的组织相互重叠,图像显示范围局限,对局限性骨关节损伤、肩关节不稳定等病症难以明确诊断。2002年1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5种特殊体位投照肩关节30例,对提高肩关节显示率及诊断标准和手术成功率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颧弓骨质检查在临床工作中较常见,而常规投照检查常因患者不能合作而不能起到满意的投照效果,故影响影像诊断质量。改良的体位投照克服了常规投照中的一些不足,既简单又方便,且体位舒适,患者较易合作,便于投照,能取到良好的投照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颧弓轴位的投照方法,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照教科书上写的"颌下顶位"进行投照,由于颧弓的投照大多见于外伤类病人,对于颌面部损伤较重的患者,体位摆法往往难以达到要求,而且还需配备患者垫背的沙袋或棉被,过程也较复杂.  相似文献   

16.
付永春  吕锐  周海 《武警医学》2010,21(10):872-873,877
 目的 探讨头颅汤氏位不同投照角度对不同头型患者照片显示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头颅指数选取长、中、短3例头型头颅骨骼标本, 分别使用不同角度进行投照,对比成像效果选取最佳的头颅汤氏位显示角度.对132例头颅外伤需要拍摄头颅汤氏位患者,根据头颅指数,分为长头型组、中头型组及短头型组,分别使用传统投照角度以及先期头颅标本投照时得到的头颅汤氏位最佳显示角度分别进行投照.结果 头颅骨骼标本汤氏位显示最佳角度:长头型以35°,中头型以30°,短头型以20°进行投照比较适宜.应用于132例头颅外伤患者的汤氏位同时验证了这一结果.结论 头颅汤氏位的成像应根据头型不同选取不同的投照角度.  相似文献   

17.
1 坐立位投照乳突许梅氏位的方法正常传统投照乳突均在台面上进行 ,对于脊柱后突畸形及不能在台面上俯仰卧位的患者无法按正常方法投照 ,为了解决此种难题 ,我们对 5 8例患者采用坐立位投照法。达到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1 1 设备 用普通X线摄像机 ,通常用的胸片架 ,木方橙一个置于胸片架前方 ,用 8× 10寸胶片横放在胸片架上 ,用铅板两分隔遮挡 ,滤线器 (± ) ,焦片距 30~ 40cm ,增感屏 :中速。1 2 体位及方法  (许氏位 )患者侧身坐在胸片架前的方橙上 ,使头矢状面与胶片平行 ,瞳间线与胶片垂直 ,外耳孔置于照射…  相似文献   

18.
在放射线投照工作中,经常遇见上段胸椎侧位片投照位置,因为第1至3胸椎侧位,与两侧肩关节相重叠,所以用普通的胸椎侧位投照方法是无法显示清晰,用上部胸椎侧位投照法也不太理想。因为有对侧的肱骨头与第1和第2胸椎相重叠条件略不好就显示不清,难以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因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特殊方法即“上部胸椎倾斜法”,克服了这一不足,从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目的近年来严重的骨盆损伤病人增多,髓关节损伤影象学检查不能从常规正侧位X线片显示或显示不佳时,需要我们技术人员更多研究和掌握特殊体位的投照方法。下面介绍二种特殊的X线投照方法,主要针对髋臼各种类型髋脱位骨折,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侧位片站立位、侧卧位两种不同投照体位对腰骶角的影响。方法:对正常成人腰椎侧位片同时用站立位、侧卧位两种体位投照,共100例,分别测量其腰骶角,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侧位片站立位投照腰骶角21—58度,平均37.5度,74%在30—45度之间。侧卧位投照腰骶角14—55度,平均33.60度.75%在25—42度之间。结论:腰骶角测量,站立位比侧卧位平均大3.87度,(t=3.46,p〈0.001)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投照体位不同正常值不一样。该测量可为临床上诊断腰骶部不稳提供放射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