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40 kg小焦炉模拟唐钢炼焦制气厂的生产过程,研究高温焖炉时间、堆密度和配合煤的细度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焖炉时间控制在180 min,配合煤堆密度控制在0.8 t/m3左右,配合煤的细度控制在77%左右时,焦炭的冷态强度和高温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2.
结焦时间对冶金焦热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婳  李德谨  王凯 《中国冶金》2006,16(2):26-29
焦炭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配合煤质量和炼焦操作。配合煤质量和炼焦加热温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已有详尽论述,但结焦时间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塔塔钢厂的实验表明.焖炉可提高焦炭的平均尺寸和焦炭结构的致密性。焦炭经重大的结构变化.使其各向同性结构减少.粗粒和细粒镶嵌结构的数量增加。孔径减小。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焦炭的热态性能。即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40kg小焦炉模拟唐钢炼焦制气厂的生产过程,研究高温焖炉时间、堆密度和配合煤的细度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焖炉时间控制在180min,配合煤堆密度控制在0.8t/m。左右,配合煤的细度控制在77%左右时,焦炭的冷态强度和高温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4.
炼焦工艺条件对铁焦性能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加拿大铁矿粉配比为10%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炼焦工艺条件(堆积密度、升温速度和焖炉时间)对铁焦性能(气孔率、机械强度、热性质和铁矿石还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炼焦工艺条件对铁焦性能的影响显著:堆积密度为1.1 t/m3时,铁焦的性能最佳;升温速度为2.5 ℃/min时,焦炭的机械强度和热性质最佳,而铁矿石还原程度随升温速度的提高而增大;焖炉时间为120~150 min时,铁焦的各种性能均最佳;改变炼焦工艺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铁焦。  相似文献   

5.
梁彩凤 《天津冶金》2011,(6):38-40,62
为了提高焦炭质量,改善焦炭的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在不同的喷洒时间将不同浓度的钝化剂溶液分别作用在两种强度的焦炭表面上,进行焦炭热性质的试验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钝化剂浓度和焦炭本身的质量对焦炭的热性能影响很大,而钝化剂的喷洒时间对焦炭热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钢冷态焦炭、凉焦台焦炭、热态焦炭喷洒焦炭添加剂溶液,测试其热态性能变化规律;在20 kg小焦炉上进行4种配煤方案的炼焦试验,研究焦炭添加剂对改善焦炭质量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喷洒焦炭添加剂溶液的最佳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在焦化厂进行焦炭喷洒焦炭添加剂溶液试验,在炼铁厂3号高炉同步进行应用试验.试验表明:焦炭添加剂能改善焦炭的热态性能指标,高炉使用喷洒焦炭添加剂溶液后的焦炭,炉况顺行,增铁、节焦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赵军  周爱林 《炼铁》2003,22(Z1):33-36
对马钢2500m3高炉焦炭冷、热态性能的关系,影响热态性能的因素以及焦炭热态性能对高炉冶炼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2 500 m3高炉对焦炭性能的认识经历了由重视冷态性能到重视热态性能的转变,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焦炭热态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焦炭热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炭热反应性影响高炉的透气性和高炉顺行。炼铁系统随着高炉生产的不断强化,对焦炭的热态性能要求也逐步提高。为了掌握焦炭热反应性的内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结合生产实际。探讨改善焦炭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措施,建立有效的焦炭热态性能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对比,探讨了炼焦煤捣固操作、配合煤细度、结焦时间、熄焦方式以及配煤结构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捣固炼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焦炭的热性能;配合煤细度对焦炭的热性能有一定影响;适当延长结焦时间可以改善焦炭的热性能;干法熄焦可以显著改善焦炭的热性能;配煤结构及煤质特点对焦炭热性能有根本影响,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应尽量多配焦煤或肥煤以提高焦炭的热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郝晋 《新疆钢铁》2007,(2):13-16
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原因从煤的成因、煤的反射率分布和显微组成以及焦炭的光学组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煤种所形成焦炭热性能的差异,提出了解决焦炭热态性能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德军 《钢铁》2016,51(10):78-83
 在对鞍钢焦炭质量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焦炭强度、热态性能、化学组成、粒度及质量波动等对高炉冶炼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对高炉风口焦炭的实际取样与研究加以验证,指导高炉操作实践;同时,系统地掌握焦炭质量、焦炭质量对高炉冶炼的影响、焦炭质量的评价方法等;尤其是利用“风口取样”,掌握焦炭在炉内的变化规律和炉缸工作状况,为高炉操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焦化厂低成本生产出符合高炉运行要求的焦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乔骊竹  张威力  彭汉忠  吴胜利 《钢铁》2022,57(6):159-166
 活性焦的热解析参数对再生活性焦的脱硫脱硝性能和机械强度至关重要。为了明确解析参数对活性焦再生过程和再生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热解析试验探究活性焦硫残余比例、CO2和CO生成量及再生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随解析温度和解析时间的变化规律,继而明确适宜的活性焦热解析参数。结果表明,活性焦升温解析过程中,脱硫产物在317 ℃左右迅速分解,随后分解速率下降;在进入恒温解析阶段后脱硫产物分解速率先快速下降,而后进入缓慢解析状态。硫残余比例随恒温解析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530 ℃下解析3 h可使脱硫产物完全解析;解析温度高于430 ℃后,活性焦表面的酚基、醌基、内酯基等含氧官能团分解量明显增加,并随恒温解析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加,分解所生成的CO和CO2也随之大幅增加,这将使活性焦的孔隙结构进一步发展,继而不利于活性焦机械强度的保持;解析温度低于530 ℃时,硫残余比例随解析温度的升高而持续降低,使再生活性焦的脱硫脱硝性能持续提高;解析温度高于530 ℃后,含氧官能团分解量随解析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加,这将有利于提高活性焦表面SO2氧化反应速率,继而使再生活性焦的脱硫性能持续升高,但酚基、内酯基等酸性含氧官能团的分解使再生活性焦对NH3的吸附性能降低,进而使其脱硝性能降低。在兼顾再生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机械强度和生产效率等多方面因素时,430 ℃恒温解析3 h是相对较优的解析参数。在此解析条件下,再生活性焦的硫残余比例仅为1.8%,含氧官能团尚未发生大量分解,脱硫脱硝性能相对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室和工业试验,研究了以硼酸基为主的钝化刺的钝化性能,以及钝化后焦炭的热反应性和热反应后强度的变化。在工业试验中充分证明了以硼酸基为主的钝化剂能够大幅度提高焦炭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炉缸内焦炭存在性状与炉况运行状态之间关系,采用炉内径向取样技术,通过对不同大型高炉炉缸区域所取焦炭的堆积程度、粒级存在状态、自身成分与结构以及热态性能等进行检测与分析,并统计出此阶段高炉运行指标,回归出炉缸焦炭存在状态与炉况运行指标间关联性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炉缸内焦炭粒度每增加1 mm,约可提升喷煤量4.66 kg/t,降低燃料消耗4.77 kg/t,同时大型高炉要想获得较好的运行效果,死料柱内的渣、铁滞留量还应严格控制在45%以内。这也验证了良好高炉运行状态下,除应选用优质原燃料入炉,用以减轻炉内焦炭熔损程度,强化料柱功能外,还应在操作中贯彻以风量及风压为优先调剂举措,用于改善炉缸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15.
张立国  张洪宇  朱建伟  张伟  任伟  胡德顺 《钢铁》2019,54(12):125-131
 为了解炉内渣铁分布以及径向焦炭性能劣化状况,对朝阳钢铁公司1号高炉取样设备组成、现场安装以及风口内部径向取样过程进行了说明。对所取风口焦的成分、粒度组成、热态性能等进行检测,并对所取不同部位风口焦微观结构及石墨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号高炉风口回旋区长度为1.7 m,风口焦平均粒度为16.12 mm,热态反应后强度为12.30%。对比鞍钢本部其他在产高炉,明显存在着回旋区长度偏短、风口焦粒度较小及热态性能较差等问题,焦炭性能较差是影响高炉稳定顺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某铁合金公司使用新购焦炭后炉况恶化的原因,采用焦炭工业分析、常规粒度分析、XRD分析以及焦炭的热反应性能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新购焦炭与正常焦炭的成分、粒度分布、微晶结构、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差异,进而研究了新购焦炭导致矿热炉冶炼行为异常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新购焦炭灰分较高、电阻率偏低导致冶炼时混合料电阻降低,炉内热量不足。同时,新购焦炭初始粒度小、反应后强度低导致冶炼过程中对埋入电极的升降产生阻碍。此外,新购焦炭在冶炼时还会带入更多的杂质元素,导致出炉的铁合金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用合成的焦炉煤气对焦炭进行炭沉积反应,验证了该方法对焦炭热态强度的改善效果;同时,在真实的焦炉煤气气氛中,初步探索了温度、时间对炭沉积效果的影响,并测试了炭沉积前后焦炭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变化。结果证明,通过炭沉积可以明显提高焦炭的热态强度;采用真实的焦炉煤气对冶金焦炭进行炭沉积,时间越长,炭沉积的效果越好,但是在不同温度下其规律有所不同,在950和1 000 ℃时,炭沉积效果最佳时间约为3 h。基于对炭沉积反应前后焦炭的BET(布鲁尼尔-埃米特-泰勒)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测试,证明沉积的炭主要填充了焦炭的孔容,加厚了孔壁,减小了焦炭的比表面积,减缓了焦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从而改善了焦炭的反应后强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研国内外焦炭热性能对高炉操作影响的研究进展,发现日本炼铁界对焦炭反应性关注度较高,且观点较一致:在确保焦炭冷、热态强度的前提下,较高反应性的焦炭有利于抑制风口部位焦炭的粉化和改善高炉炉内矿石还原速度,利于低成本冶炼;国内对焦炭反应性对高炉操作影响机理方面的探讨较日本少,观点与日本不同,认为焦炭具有较低的反应性和高强度利于高炉操作。建议更为全面深入研究热性能对高炉操作的影响,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探索,以求在领域内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鞍钢化工总厂常用的4种炼焦煤和神木长焰煤为实验煤种,采用2kg室式实验焦炉分别对单种煤和配合煤在三种堆密度下炼焦,所得焦炭按GB1997-89测定其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旨在寻求不同堆密度炼焦对焦炭热性能和长焰煤对捣固炼焦焦炭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种煤、配合煤炼焦的焦炭CRI都随着炼焦煤堆密度的增加而降低,CSR则提高;添加长焰煤炼焦对焦炭的CRI、CSR的总趋势是长焰煤配比越高则焦炭CRI越高,而CSR越低;但通过提高堆密度的方式炼焦,可以减小低阶煤对焦炭CRI和CSR的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