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收集了2006年7月~2007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06~2007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研究者在尿素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及相平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提供了尿素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数据和相图,提出了一些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泥》2008,(4):51
3月11日,"意科走进中国"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与来自冶金、石化、电力、建材、水处理、纺织、市政等行业的专家、用户及十几家业内知名的媒体共同分享了意科公司的发展历程,意科变频器的创新标准以及意科在奥运年全面推向中国市场的决心和计划.  相似文献   

4.
柴国梁 《上海化工》2008,33(6):31-34
4.3 聚碳酸酯海关进出口分析 1999~2006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27.91%,比1998~2005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率31.27%下降3.36个百分点.国内产量偏低、市场需求巨大的现状进一步暴露.中国PC消费主要依靠进口,2006年中国产量仅占总消费量的10%上下.1999~2006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27.91%,比1998~2005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率36.68%下降3.36个百分点.2006年初级形状的聚碳酸酯进口地有45个,主要进口地为泰国(占16.49%),其次为中国(12.86%)、新加坡(11.50%)、美国(10.95%)、日本(10.65%)、韩国(9.81%)、中国台湾省(9.50%)、西班牙(7.46%),八进口地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9.2%.  相似文献   

5.
王小军  孙荣生 《粘接》2007,28(2):49-50
1 "夹层粘接"新工艺 "夹层粘接"是作者经多年研究、开发的一种新技术,在设备大修理工作中,对于严重摩擦磨损的机床导轨,采用独特的"夹层粘接"工艺,以夹布塑料为加厚层,填充F4为表面耐磨层,使机床导轨恢复了原有的精度和尺寸要求,缩短了修理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修理费用,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年产80 kt加压稀硝装置是国内首例完全国产化装置,其"三合一"主机的汽轮机、减速机由杭汽制造,空压机、膨胀机由陕鼓生产.自1986年装置建成投运以来,每年检修都发现机组气封严重磨损,机壳与转子不同心.为此,公司利用2006年11月大修和2007年7月停车机会对机组进行了全面整修,以期从根本上消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收集了2001年7月到2002年6月有关国外塑料工业的相关期刊资料,介绍了2001年到2002年国外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各地域塑料原材料的产量及构成比,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墨西哥、芬兰、西班牙等国家的树脂产量、消费量及增长率,以及日本、西欧、北美等地区的不同品种塑料原料消费量和增长率统计.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有关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1 对蒸骨制胶过程的认识 蒸骨制胶的过程也就是用蒸汽使骨料块在密封的锅内受热、受压,使骨质疏松,由生胶质热解转变为可溶解于热水的动物胶质(习惯上称之为"骨胶")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工业品甲基叔丁基醚(MTBE)和对苯二酚(HQ)为原料,在磷酸催化下,合成TBHQ的工艺参数.对催化剂的活性、原料的配比和反应时间等进行了优化考察.当对苯二酚∶甲基叔丁基醚∶磷酸=1∶1∶0.5(mol),反应温度为125℃,反应时间3.5h,TBHQ的收率达85.7%.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价廉、操作简单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用MTBE作原料合成TBHQ未见有关文献具体报道.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把<井岗山八角楼>粉彩山水壶,每当我空闲时,总喜欢拿在手中把玩,这件小小的山水壶虽不能展现气势豪雄的大写意山水画面,也不可能真正达到烟云满纸的效果,但细腻的工笔,雅静的画意给人一种清心的感觉和享受.  相似文献   

11.
热源位置对轴向槽道热管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涛  程林  曹洪振  曲燕 《化工学报》2007,58(4):848-853
探讨了轴向槽道热管垂直安装时热源位置的不同对热管工作特性的影响。当热源位于热管管内工质静止液面以下时,重力的作用提高了垂直安装热管的传热极限。热源相对于热管管内工质静止液面的位置不同时,热管的工作温度、启动过程以及传热极限都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当热源位于热管管内工质静止液面附近时,热管存在一个非正常启动过程,在该过程中热管的工作温度会发生瞬态的升高,然后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该瞬态最高温度受热源位置、热管充液量、热管加热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当热源的位置高于热管管内工质静止液面一定距离后,热管将无法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2.
浅析热管换热器性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热管换热器的发展现状。目前,由于热管换热器投资少、传热效果好和设备体积小,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着重地介绍了几种热管换热器的性能特点,其中包括标准热管、重力热管、重力辅助热管和旋转热管,并且对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热管换热器,不但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而且还可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空气热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祖义  王守良 《化工机械》1994,21(5):292-295
本文研制的葛洲坝水力发电厂热泵中央空调集具有热回收特性的空气,水复合热源热泵与蓄热系统为一体。经过两年的连续运转实验表明,复合热源热泵供热特性稳定,可调性好,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4.
提出并建立了能够评价换热网络换热效能的热流均匀性因子,在两个条件下对该因子进行验证和分析。首先,在相同结构上保持换热器单元总面积之和不变的条件下模拟计算,考察热流均匀性因子与总换热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温差均匀性因子进行比较;其次,在改变换热网络结构的条件下优化计算,考察各优化结构的热流均匀性因子与总换热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两个具体的换热网络实例验证该因子,结果表明:热流均匀性因子越小则对应的换热网络总体换热效能越好。由此说明本研究建立的换热网络的热流均匀性因子能够从总体上反应换热网络的换热效能,能够作为其换热效能的一种新的评价指标,并能为换热网络的综合及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管壳式换热器作为工程中应用广泛的换热器,具有结构坚固、适应性强、能够利用和回收热能等优点。在追求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背景下,换热器的强化传热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阐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换热器本身几何结构的优化、换热流体的热物性改善以及多种强化传热技术结合的复合强化传热方法。其中几何结构优化主要包括改变换热管管型、增加管内插入物以及壳程中的隔板优化研究等。换热流体热物性改善包括纳米流体提高热导率、潜热型热流体提高比热容等。复合强化传热是将多种强化方法结合,可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以获得更高强化传热效果。最后指出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未来的研究方向在于持续开发强化传热管、制备稳定的纳米流体及潜热型流体以及多种强化方式复合提高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脉动热管相变蓄热器蓄热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孝学  章学来  华维三  毛发 《化工学报》2017,68(7):2722-2729
为了研究脉动热管对相变蓄热装置传热能力的优化,设计并搭建了脉动热管相变蓄热装置试验台,实验验证相变潜热蓄热量远大于显热蓄热量;在相同工况下改变加热流体流量,流量增大对传热优化有一定作用,但流量不宜过大;调整热源温度,温度越高,相变蓄热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与常规铜管进行蓄热实验对比,脉动热管相变蓄热装置在蓄热过程中节省了47%的蓄热时间,同时优化了相变蓄热装置的传热均匀性。实验证明利用脉动热管技术对相变蓄热系统进行传热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脉动热管间协同耦合强化传热特性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建红  商福民  刘登瀛 《化工学报》2011,62(6):1549-1553
引言 脉动热管是一种新型热管,其结构简单、可以实现高热流密度传热,在电子元器件的冷却及航天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由Akachi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现有的脉动热管技术只是将单个热管应用到传热领域,从自激振荡流热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要进一步强化其热量传递过程有2个基本途径:一是强化管内汽-液介质与管壁之间的传热;二是提高其振荡频率和运行的循环动力.  相似文献   

18.
相变储热的传热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变储热技术具有储热密度大、相变温度稳定以及过程容易控制等优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相变储热技术在应用中需完成热能的储存与释放过程,其传热特性直接决定应用效果。储热技术的传热强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相变材料本身的导热强化;二是潜热型功能热流体的对流传热强化;三是储热器的传热强化。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相变储热技术的传热强化研究方面的进展,主要介绍了膨胀石墨、泡沫金属等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强化,相变微胶囊及相变微、纳米乳液潜热型功能热流体传热强化以及管壳式储热器、板式储热器、螺旋盘管储热器等储热器的传热强化。文章指出,膨胀石墨基复合相变材料具有高热导率、大储热密度以及良好的定型特性,且价格低廉,极具应用前景。纳米乳液功能热流体具有表观比热容大、流阻较小等优势,但存在稳定性较差、过冷度大等问题。板式储热器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较高的传热功率,适宜应用于相变材料传热系统。但应用背景不同,针对不同场景提供不同储热器的选型及指导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换热器传热强化在换热网络中的应用可以解决现有换热网络改造中的瓶颈问题,在热回收系统配置没有过多结构改造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明显的节能及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在换热网络设计中,换热器传热强化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设备投资,实现更好的经济效果。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检索数据说明了在换热网络改造和设计中考虑传热强化技术的研究在近5年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然后概述了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式,分析了传热强化技术的应用对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系统总结了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技术的分类和强化效果。进一步从设计和改造两个方面,对换热网络优化中考虑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展示了传热强化对换热网络设计和改造的效果和优势。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可进一步探究换热器传热强化设备几何尺寸和换热网络同步优化、传热强化和换热器详细设计同步优化等。  相似文献   

20.
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强化传热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阻力过大和折流杆换热器低Re下传热系数较小等管壳式换热器的不足,提出了壳程流体"斜向流"的新概念,研制了新型高效节能管壳式换热器?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其壳程传热系数高于折流杆换热器20%~30%,而壳程压力损失大幅低于折流板换热器。以场协同原理分析了斜向流的强化传热机理,指出在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壳程中流体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间的夹角小于折流杆换热器,是其强化传热的重要原因。对帘式折流片换热器中折流栅间距、折流片倾角、折流片宽度等重要几何参数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据此推导了壳程传热系数和流体阻力降准数关联式,为其工程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