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金属元素对乌桕类可可脂氧化稳定性影响研究(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是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评价金属元素对乌桕类可可脂(CTCB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CTCBE中微量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用烘箱贮藏法评介金属螯合剂EDTA二钠、柠檬酸及不同抗氧化剂对CTCBE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CTCBE中的这些微量元素,大部分含量较低,但Cu、Fe活泼金属元素偏高;CTCBE易氧化酸败,金属螯合剂EDTA二钠及柠檬酸均具有延缓氧化的功效,且与抗氧化剂复配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油脂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是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评价金属元素对乌桕类可可脂(CTCB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CTCBE中微量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用烘箱贮藏法评介金属螯合剂EDTA二钠、柠檬酸及不同抗氧化剂对CTCBE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CTCBE中的这些微量元素,大部分含量较低,但Cu、Fe活泼金属元素偏高;CTCBE易氧化酸败,金属螯合剂EDTA二附及柠檬酸均具有延缓氧化的功效,且与抗氧化剂复配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微量金属元素对乌桕类可可脂氧化稳定性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油脂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是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评价金属元素对乌桕类可可脂(CTCB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天然可可脂(CB)作对照,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CTCBE及CB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锰、铬、钴、镍、铝、钡进行测定,并用烘箱贮藏法测定它们的氧化稳定性能。结果表明,CTCBE及CB中的这些元素,含量大部分都较低,但Cu、Fe含量比CTCBE还要高,可是CB的氧化稳定性好,而CTCBE极易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4.
油脂类的食品有花生、核桃、杏仁、腰果、花生油、豆油等,为何它们产生“腐败味”,而且有快有慢呢?原因来自内在和环境两个因素。一、内在因素:系指食品本身内在质量所造成“腐败味”的因素。内在质量好坏的评价,一般多从脂肪酸的含量、微量金属(铜与铁)含量、维生素E的含量、生仁榨出油的氧化稳定性等四方面评述,以下分别简介:  相似文献   

5.
微量金属在食用油脂精炼过程中的增加,与油脂精炼所需设备的金属加工与制作工艺有关,主要是精炼加工设备受到高温、腐蚀、结垢沉积及氢化过程中所需的催化剂的存在等。微量金属的存在对成品油的品质具有很大的影响。 精确测定分析油脂中微量金属的含量是评价食用油脂的一大重要步骤。微量金属主  相似文献   

6.
植物原油中含有来自油料种子的各种微量金属,FAO/WHO(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对其中促进油脂氧化的铁、铜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铅、砷等已制定食用油脂制品的国际标准(铁:1.5ppm以下,铜、铅、砷各  相似文献   

7.
食用油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影响油脂的风味和色泽,降低油脂品质。分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加工处理方法,能量输入,氧气的浓度和类型,油脂中含有的微量成分如游离脂肪酸、甘油单酯、甘油二酯、金属、磷脂、色素、过氧化物和抗氧化剂等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微量金属元素对乌桕类可可脂氧化稳定性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是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评价金属元素对乌桕类可可脂(CTCB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天然可可脂(CB)作对照,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CTCBE及CB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锰、铬、钴、镍、铝、钡进行测定,并用烘箱贮藏法测定它们的氧化稳定性能。结果表明,CTCBE及CB中的这些元素,含量大部分都较低,但Cu、Fe含量比CTCBE还要高,可是CB的氧化稳定性好,而TCBE极易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9.
探讨热风干燥过程中青鱼片油脂的变化情况。在青鱼片的不同干燥阶段提取油脂,检测油脂氧化程度,油脂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含量变化。在干燥过程中鱼片油脂的过氧化值、羰基价和酸价显著性升高(P<0.05)。随着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的下降,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表明在干制过程中油脂在酯酶和磷酸化酶的催化下发生了水解反应。在总油脂和总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下降。在游离脂肪酸中,除DHA以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青鱼片热风干燥过程中其油脂被氧化,同时发生脂质降解,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被释放为游离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不同热损程度大豆油脂品质与组成的差异性。方法 以同一批次含有热损现象的美湾大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热损程度大豆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全氧化值、氧化诱导期、甘油酯及脂肪酸的组成以及微量成分(磷脂、生育酚、色素)含量的差异,分析大豆热损对油脂品质和组成的影响。结果 热损会导致油脂的品质显著下降,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全氧化值均随热损程度的增加显著上升,氧化稳定诱导时间显著降低;重度热损过程中油脂发生氧化和Sn-1,3位为主的水解反应,氧化反应主要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水解反应导致甘三酯含量由95.71%下降至91.79%,甘二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大豆热损导致油脂中的总磷脂含量下降,磷脂酸的相对含量显著上升,生育酚在热损过程中易发生氧化损失,总生育酚损失率高达11%。结合大豆外观、磷脂组成和色素含量分析,未成熟大豆易发生热损,导致油脂中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结论 大豆热损会导致油脂的品质和组成差异显著,热损程度越深,油脂品质越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寻大豆分离蛋白(SPI)在长期贮藏过程中溶解性不断下降的原因,文中研究了SPI中微量油脂存在的影响。制备了SPI、含2%未氧化大豆油SPI和含2%氧化大豆油的SPI 3组样品,采用真空包装,在贮藏12周过程中定期测定样品的溶解度、蛋白羰基、表面巯基、总巯基以及自由氨基等性质。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所有SPI的溶解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含油脂氧化的样品SPI溶解度的下降最快且溶解度最低。3组样品在贮藏期间的羰基、总巯基、自由氨基含量变化几乎无差别,但空白SPI的表面自由巯基含量始终高于含有未氧化大豆油的SPI和含氧化大豆油的SPI(P<0.05)。说明大豆蛋白贮藏期间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油脂可以促进溶解度下降的加速,但是氧化油脂本身不是导致蛋白质氧化的唯一影响因素,导致大豆蛋白贮藏过程溶解度下降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废弃油脂经过滤、脱水和吸附除杂后得到精炼油,考察了精炼过程对废弃油脂中微量组分、脂肪酸组成及金属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精炼后废弃油脂中的氮、硫、氯、磷等杂质明显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下降;金属含量降低,其中钠、钙、钾、铁的降幅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微波处理油料对油脂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分析了微波处理油料对出油率、原料本身结构、油脂主要理化指标、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微量成分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指出微波处理油料可提高出油率和油脂氧化稳定性,增加营养成分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精炼对大豆油和菜籽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豆油和菜籽油在精炼过程中酸值、过氧化值、生育酚含量和甾醇含量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精炼的进行,油脂中酸值、过氧化值、生育酚含量及甾醇含量均不断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分别在脱酸和脱色阶段急剧下降;生育酚尤其是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主要在脱臭阶段损失,而甾醇在脱酸阶段急剧降低;生育酚和甾醇的不断损失导致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指数降低,而脱臭后由于游离脂肪酸的进一步除去又有所增强;精炼中微量物质的损失对油脂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并无显著影响,但油脂的总还原能力在脱酸之后显著降低,这一变化与其中生育酚含量和甾醇含量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旨在为炸制鱼饼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以冷冻鲢鱼糜为原料制作鱼饼,通过分析连续炸制过程中(每3 h炸制1次)鱼饼中AGEs的生成与其理化指标和油脂氧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炸制过程中油脂氧化对鱼饼中AGEs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饼外层AGEs含量显著高于内层,炸制9~18 h,鱼饼AGE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鱼饼中AGEs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水分散失、油脂吸收以及油脂氧化促进了AGEs的生成。综上,在连续炸制过程的中期,鱼饼中水分含量较低,油脂氧化较为严重,AGEs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鱼油样品在储藏过程中氧化指标(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挥发性二级氧化产物含量)和感官属性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监控鱼油的质量。方法:通过加速储藏实验,将2种鱼油样品(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于40℃避光储藏30d,每天监控检测其感官属性(香气)、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及挥发性二级氧化产物(己醛及丙醛)的含量。以感官评价结果为判定依据,研究各理化指标与鱼油氧化程度的关系。结果:2种油脂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在储藏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不是一个可以评价油脂货架期内氧化程度的有效指标。过氧化值的测定结果显示,此指标可以反映油脂初期氧化的趋势,但不能很好地反映油脂感官属性的变化。挥发性二级氧化产物的测定结果与油脂感官属性的变化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油脂氧化状态。结论:在不具备感官评价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同时监测鱼油中挥发性二级氧化产物(ω-6脂肪酸监测己醛;ω-3脂肪酸监测丙醛)及过氧化值的含量,以更全面有效地评价鱼油的氧化状态,更好地控制鱼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典型木本油料油脂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榄油、杏仁油、文冠果油、长柄扁桃油6种木本油料种仁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含量以及荧光特性。研究表明,油茶籽油、橄榄油、杏仁油、长柄扁桃油的脂肪酸以油酸为主(杏仁油65.61%~油茶籽油80.58%),核桃油的脂肪酸以亚油酸(64.19%)为主,文冠果油的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6种油脂中,橄榄油微量营养组分中总酚含量最高,为725.64 mg没食子酸/kg,长柄扁桃油中生育酚和植物甾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61.06 mg/100 g和314.53 mg/100 g;6种毛油中,长柄扁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最佳(OSI值13.87 h);荧光扫描显示6种木本油料油脂具有不同的荧光光谱特性,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木本油料鉴伪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丙二醛(MDA)、4-羟基-2-壬烯醛(HNE)和4-羟基-2-己烯醛(HHE)是3种典型的非挥发性醛类物质,具有基因毒性,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氧化密切相关,在植物油和油基食品中普遍存在。目前关于其生成及与油脂品质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我国常见的5种市售植物油为研究对象,借助Schaal加速氧化法探究植物油在模拟储藏过程中MDA、HHE和HNE的生成规律,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究三者作为评价油脂氧化指标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60 ℃贮藏30 d,3种醛的含量逐渐增加,不同植物油中其生成规律和分布规律差异显著(P < 0.05)。在受试植物油中均检测到MDA、HNE,亚麻油(LO)中MDA含量最高【(3.34±0.06)μg/g】,玉米油(CO)、菜籽油(RO)和LO中生成较多的HNE,含量分别为(3.70±0.08),(1.60±0.04)μg/g和(1.91±0.06)μg/g。HHE仅在RO和LO中检出,LO中HHE的含量最高【(4.46±0.07) μg/g】。利用主成分分析研究3种醛与传统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PUFA含量较低的油脂中,MDA含量与氧化指标的相关性较差,而HNE和HHE与各氧化指标相关性高,可作为油脂氧化新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脱色过程对油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油脂脱色过程包含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白土对色素物质、磷脂和皂类物质的吸附是物理吸附,而白土对油品氧化性能的影响是化学吸附。脱色过程的作用包括:降低色素、氧化产物、磷脂、皂类和微量金属等,其中对油品的氧化性能的影响最为主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贮藏期间薏仁米的油脂氧化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原因,分别采用真空和自封袋包装薏仁米,并在37 ℃生化培养箱中贮藏8周,贮藏期间定时监测脂肪酸值(AV)、过氧化值(POV)和己醛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另外,通过检测烷基自由基(R.)信号强度、脂肪相关酶活性等指标来探究油脂氧化的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真空还是自封袋包装下,薏仁米均会发生油脂的氧化反应,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氧化程度逐渐增强,但真空包装下薏仁米的劣变程度较自封袋包装的低。两种包装下薏仁米易发生油脂氧化劣变的主要原因是R.信号强度 、内源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活性,除此之外,还与其脂肪酸组成、高活性二价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