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8例原发性腹膜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腹胀、腹水、食欲差、消瘦为首发症状16例(88.89%)。18例均行肿瘤减灭术,病理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术后给予铂类为主方案化疗6~8个疗程。结果随访<2年2例,均无瘤生存;>2年16例。总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5%(12/16)、43.75%(7/16)、25%(4/16)。14例Ⅲ期患者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11/14)、50%(7/14)、28.57%(4/14),Ⅳ期2例,1例生存13个月,1例生存25个月;残存肿瘤<2.0em和>2.0em,2年生存率各为100%(9/9)和42.86%(3/7),3年生存率各为87.5%(7/9))和0,5年生存率各为44.45%(4/9)和0;腹腔化疗+全身化疗与单纯全身化疗2年生存率各为90%(9/10)和50%(3/6),3年生存率各为70%(7/10)和0,5年生存率各为40%(4/10)和0。结论临床警惕腹胀、腹水患者原发腹膜癌的可能。积极减瘤术和以DDP为主腹腔化疗目前是原发性腹膜癌的最好方法。术前化疗有利于减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ET/CT在临床肺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初诊肺癌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PET/CT检查。结果218例患者中恶性患者183例,其中肺转移瘤10例,原发性肺癌173例,良性患者33例。 PET/CT针对恶性肿瘤定性诊断(SUVmax>2.5)的特异性为53.6%,准确性为80.2%,敏感性为86.0%,阳性预测值为89.6%,阴性预测值为43.8%。178例肺癌患者治疗前进行 PET/CT145例,发现远处转移25例(25/145,17.2%),相比传统检查(18/145,12.4%)多发现7例。对怀疑术后复发者(48例)进行PET/CT,发现复发25例(25/48,52.1%),相比传统检查(20/48,41.7%)多发现5例。所有患者中5例患者化疗前后均作了PET/CT检查,发现SUVmax随肿瘤降期而下降,下降平均百分比为50.0%(P<0.05)。结论 PET/CT在临床肺癌诊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肺癌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准确分期、预后判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能手术切除的直肠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进行研究。方法;对5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直肠癌分别采用单纯放疗,放疗+化疗、手术+放疗+化疗三种方法治疗,并进行1、2、3年生存率的分析。结果:单纯放疗组18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15/18)、22.24%(4/18)、5.56%(1.18);放疗+化疗组18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6%(16/18);33.36%(6/18);22.24%(4/18);手术+放疗+化疗组16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5%(15/16);50%(8/16);37.53%(6/16)。三组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2、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直肠癌,采用综合治疗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倡先行姑息性乙状结肠造瘘术,再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 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20例在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总剂量为46~50.4 Gy 三维适形放疗,分为23~28次,同时接受卡培他滨或XELOX 方案或FOLFOX 方案化疗2个周期,再行手术。评估术前放化疗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保肛率、病理降级率和缓解率、局部复发率、放化疗毒副作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总病理降级率为80%(16/20),其中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前临床T 分期(cT)、术前临床 N 分期(cN)的病理降级率分别为73.3%(11/15)、80%(16/20)、82.3%(14/17),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0%(4/20)。手术距术前放疗结束时间隔32~112天,中位间隔49天(7周)。所有患者均达到 R0切除,其中 Mile's 术12例, Dixon 术7例,直肠前切除术1 例;保肛率为40%(8/20) ,其中肿瘤下界距肛门>5 cm 的患者保肛率为100%(4/4);肿瘤下界距肛门≤5 cm 的患者行超低位保肛率为25%(4/16)。中位随访34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为30%(6/20),其中肺转移4例,肝转移2例;4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3例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术后均未接受辅助化疗,随访5年无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前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1~2级)达90%(18/20)。术后并发症中肠粘连35%(7/20)、伤口延迟愈合10%(2/20)、小肠梗阻5%(1/20)、肠瘘5%(1/20)。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能使病理降期,提高肿瘤根治率和保肛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并不增加近期毒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在临床上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希罗达治疗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直肠癌病人48例及术后复发的直肠癌43例共计91例,其中59例进行了全程3DCRT,并同时口服希罗达2周期化疗;另外32例仅行单纯3DCRT治疗。结果:近期疗效评价,3DCRT+希罗达同步治疗组与单纯3DCRT组的CR分别为17%(10/59)、15.6%(5/32);PR分别为72.9%(43/59)、53%(17/32),NC分别为5.1%(3/59)、12.5%(4/32);PD分别为5.1%(3/59)、18.9%(6/32),RR分别为89.8%、68.8%,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2.4%(48/59)、71.4%(23/3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对症处理后多能缓解。结论: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希罗达是治疗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再次手术15例(25.8%),其中根治性切除5例(8.6%),姑息性切除6例(10.3%),单纯结肠造瘘4例(6.9%),15例再手术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26.7%,非手术切除治疗者的3年、5年生态率分别为6.9%和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2-3年内应严密随诊,对局部复发者再次行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徐冶  高颖  娄阁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9,23(3):208-210,241
目的探讨晚期和复发的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中脾脏切除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首次(5例)或再次细胞减灭术(7例)中施行脾脏切除术的1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为37.75个月(15个月-65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8.33%(7/12);7例生存至今的患者中2例无瘤生存,分别生存3年和3.5年,三年无瘤生存率为16.67%(2/1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5%(3/12),与脾切除直接相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33%(1/12)。获得满意减瘤术的9例患者和不满意减瘤术的3例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43.33个月和21个月(t=3.215,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晚期或复发的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为达到满意的手术对脾脏转移者施行脾脏切除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3年12月共117例直肠癌患者术中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局部复发4例,发生率3.4%;吻合口瘘12例,发生率14.5%(12/83);排便功能障碍77例,发生率92.8%(77/83);排尿功能障碍42例,发生率35.9%;男性性功能障碍38例,发生率50.7%(38/75)。结论直肠癌术中全直肠系膜切除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但同时给患者带来的不利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5-FU和亚叶酸辅助化疗能否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自1988年以来共有22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用5-FU利亚叶酸辅助化疗,术后每月一次,连续5天给予亚叶酸150mg和5-FU1.0g/日,6~9个疗程。其中随访满5年可作评估者66例,包括结肠癌38例和直肠癌28例。结果:66例的5年生存率为66.67%,结肠癌为73.68%.直肠癌为57.14%。Dukes—中国改良分期A期的5年生存率结肠癌为100%,直肠癌为80%;B期结肠癌为90.91%.直肠癌为50%;C期结肠癌为60.87%,直肠癌为42.85%,但统计学上结肠癌与直肠癌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复发率B期结肠癌为18.18%.直肠癌为50%(P>0.05);C期结肠癌34.78%.直肠癌71.43%(P=0.032)。复发病例B期和C期各有1例生存5年以上。结论。提示5-FU和亚叶酸辅助化疗对降低Dukes’C期结肠癌术后复发有肯定疗效。至于对Dukes’B期术后复发车以及对5年生存率的作用,由于病例数偏少,尚不能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血清CEA升高患者探测复发及转移灶中的应用。[方法]64例结直肠癌术后血清CEA升高患者均进行了18F-FDGPET/CT显像,并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T/CT诊断阳性56例,1例假阳性;阴性8例,2例假阴性。PET/CT诊断灵敏度为96.5%,特异性为85.7%,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75.0%,准确率为93.8%。[结论]应用18F-FDGPET/CT检查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血清CEA升高患者复发及转移灶的探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血清CEA升高可以作为18F-FDGPET/CT检查前初筛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于爱军  杨悦 《肿瘤学杂志》2007,13(3):208-211
[目的]探讨晚期和复发的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中脾脏切除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首次(6例)或再次细胞减灭术(8例)中施行脾脏切除术的1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平均总生存期39.36个月(15~84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61.54%(8/13);脾脏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期31个月(6~49个月),脾脏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为38.46%(5/13);3年无瘤生存率为15.38%(2/1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8.57%(4/14),与脾切除直接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14%(1/14)。这些患者中同时施行肠切除术35.71%(5/14).施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42.86%(6/14)。获得满意减瘤术的9例患者和不满意减瘤术的5例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49.11个月和21.80个月(t=3.845,P〈0.05),而脾脏切除后平均生存期则分别为37.22个月和15.00个月(t=-5.041,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脾脏切除和多脏器切除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晚期或复发的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为达到满意的手术对脾脏转移者施行脾脏切除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吕强  冯国光  恽蓓  杨志强 《实用癌症杂志》2006,21(3):269-270,276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指征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局部切除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早期低位直肠癌均为局部肿瘤完整切除。无手术死亡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获随访39例(92.86%)。39例早期癌中36例(92.31%)术后生存〉5年,3例术后1.5~4年仍健在。总局部复发率为9.52%(4/42),复发距手术间隔期为1.5-2年;其中再次行Dixon术2例,改良Bacon术1例,局部扩大全层切除术1例。结论对经仔细选择的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是1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在外科临床较为常见,传统观念认为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一般不宜再手术。我院自1985年至1996年共收治直肠癌术后肝转移66例,其中对肝孤立性转移病灶17例再手术,行肝部分切除。为总结经验,现报告如下。方法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49岁~66岁,平均年龄53.5岁。原术式为直肠拖出切除术11例(64.7%),直肠内翻拔脱切除3例(17.6%),Miles’术3例(176%)。病理报告为高、中分化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1例。17例均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直肠癌术后经B超检查发现肝脏孤立性转移病灶最短时间为1年2个月;最长时间为2年3…  相似文献   

14.
大肠息肉1884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恶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春华  邱立华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4):1888-1890
目的:了解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探讨息肉的恶变特征。方法:对6144例有下消化道症状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记录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年龄、性别等资料,对大肠息肉的发生率、内镜下表现、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结肠息肉患者1884例,检出率30.66%。男性占61.68%,女性占38.32%。年龄〉60岁者占64.12%。临床症状中便血占56.26%。息肉直径0.2~3.8 cm不等,恶变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息肉直径〉2cm者占79.73%。息肉发生于左半结肠者占67.41%。癌变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息肉发生于左半结肠占85.42%(375/439)。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42.00%,炎性息肉38.30%,错构瘤性息肉5.92%,增生性息肉6.45%,幼年性息肉7.40%。炎性息肉2例(2枚)癌变。腺瘤伴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460枚占15.98%,重度不典型增生106枚占5.56%,癌变279枚占9.69%。腺瘤性息肉中管状腺瘤占37.46%(1078/2878),绒毛状腺瘤31.51%(907/2878),混合性腺瘤31.03%(893/2878)。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率在上述三种腺瘤中分别为6.68%(72/1078)、24.15%(219/907)和16.57%(148/893)。结论:肠息肉临床症状以便血最多。多见于〉60岁的男性。息肉分布于左半结肠者多见,癌变息肉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息肉也易发生于左半结肠,癌变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多发生于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率最低,绒毛状腺瘤最高。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复发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纲  李彩  刘磊  李声伟  谭颖徽  周立伟 《肿瘤》2002,22(6):514-515
目的:对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复发颈部转移灶采用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发症等进行探讨。方法:对31例鼻咽癌放疗后残留颈部转移灶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检了以解颈部转移灶的病理学基础,并进行随访,以确认手术治疗的效果和优缺点,结果:手术治疗的3、5年生存率为65.52%和30.43%、3、5年无瘤生存率为58.63%和30.43%;死亡病例中死于远处转移者10例(52.63%),颈部术后复发者5例(26.32%),鼻咽部复发者4例(21.05%),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标本病行病理检查见淋巴结外有大量的孤立肿瘤细胞闭,仅4例患者未见淋巴结外肿瘤细胞,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复发的颈部转移灶可首选采用手术治疗,术式应采用根治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行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组),其中5例为保留单侧盆腔植物神经术。以22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未明确保留盆腔植物神经)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保留组术后有勃起、射精功能者分别占87.5%(28/32)、75.0%(24/32),其中保留双侧盆腔植物神经的27例术后有勃起、射精功能者分别为88.9%(24/27)、77.7%(21/27),5例保留单侧盆腔植物神经者,分别为80.0%(4/5)、60.0%(3/5);对照组有勃起、射精功能者分别为31.8%(7/22)、22.7%(5/22)。盆腔植物神经保留组术后排尿功能正常者占84.4%(27/32),对照组排尿功能正常者占31.8%(7/22)。结论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能够有效地保存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4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4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吻合口处复发17例,会阴部复发14例,盆腔内复发6例,腹腔内复发3例,肝脏转移5例,肺脏转移1例,手术后2年内复发32例(80.0 %);本组病例均再次行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率为37.5 %(15/40),姑息性切除率为28.0 %(11/40)。结论 首次手术应根据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制定合理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切除足够的直肠及其系膜,严格无瘤操作是预防直肠癌复发的主要措施。对复发的病例应根据复发部位、病期早晚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复发性卵巢癌治疗效果差,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合理的综合治疗有可能提高疗效。本文旨在探讨全腹放疗在复发性卵巢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1例复发性卵巢癌采用铂类或紫杉醇为主的二线化疗,复发病灶较为局限于腹盆腔内者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并在化疗达肿瘤缓解后给与全腹放疗。结果:全组二线化疗平均7个(5-11个)疗程,二线化疗后均获临床完全缓解。8例患者接受了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7例术后残留病灶≤1cm。化疗临床缓解后进行全腹分段超分割放疗,7例完成全部放疗计划,腹腔平均总量30.2Gy(29.96~31.2Gy),4例盆腔加量至45.1Gy(44.98~45.12Gy)。平均随访40.9月,中位生存时间超过60月,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91%和81.82%。复发后3年生存率达72.73%。经二线治疗后再获临床缓解后,肿瘤再复发10例,中位无瘤生存时间22.0月,复发治疗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73%,45.45%和18.18%。1~3年腹盆腔内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72.7%(8/11),63.6%(7/11)和54.5%(6/11)。放疗期间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Ⅲ级粒细胞毒性和Ⅲ级血小板毒性均为3例(27.3%)。胃肠道反应多数Ⅰ/Ⅱ级。随访远期毒性,1例出现持续性血小板下降(Ⅲ级),1例放疗后肠粘连引起肠梗阻。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复发性卵巢癌在二线化疗达临床缓解后加用全腹放疗可提高腹盆腔局部肿瘤控制率,延缓肿瘤的再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全腹分段超分割放疗的急性反应较轻,多数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其外科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治疗问题。方法对41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时间,局部复发部位,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中24例首次手术为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术),其中18例为吻合口复发,6例为盆腔复发。17例首次手术为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均为会阴部复发。32例(78.0%)于术后2年内复发。本组32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无瘤生存1年内11例,2年内6例,5例无瘤生存3年以上。结论外科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测定胃癌术后患者血清CEA,CA50及Cu/Zn比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测定了30例胃癌术后无瘤患者及34例胃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血清中的CEA、CA_(50)及Cu/Zn比值,并对20例术后无癌残留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复发转移组的CEACA_(50)及Cu/Zn比值均显著高于术后无瘤组(P<0.01);术后复发转移组中CA_(50)、CEA及CU/Zn比值阳性率分别为58.8%、47.0%、47.0%;术后随访组中,三种指标对胃癌术后转移总的阳性预测率为75.0%(6/8)。揭示CA_(50)、CEA及Cu/Zn比值可用于胃癌术后患者复发及转移的监测。三者比较,CA_(50)敏感性最高,而CEA特异性最好。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