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既有线插铺道岔纳入联锁的几种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防止既有线联锁车站改造施工中,新插入的道岔不纳入联锁正常开放信号而造成行车重大事故,铁道部下发了《关于既有线车站信号改造过渡过程中严禁在进路接人非联锁道岔的情况下开放信号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严禁进路有关道岔未纳入联锁时开放信号、接发列车。  相似文献   

2.
联锁软件的逻辑严密性和安全性对于行车有很大的影响。利用自动化Petri网,根据轨道电路、信号机和道岔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状态的转换,分别建立了信号机、道岔和进路模型,并根据列车的运行状态细化模型从列车压入进路到出清进路的过程,建立进路解锁的模型。基于上述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联锁软件设计方案,实现对联锁的逻辑控制。  相似文献   

3.
列车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保证列车安全可靠和高效率地运行。传统的列车控制系统以车站联锁设备为核心,控制命令从行车调度中心发出,经车站联锁设备检查其正确性,然后排列所需进路,进行安全防护。为实现这种防护,要对道岔进行锁闭,防止侧面行车冲突,排除进路的故  相似文献   

4.
2000年5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在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进站信号机可以显示“一个黄色闪光和一个黄色灯光-准许列车经过18号及其以上道侧向位置,进入站内越过下一架已经开放的信号机,且该信号机所防护的进路,经道岔的直向位置或18号及其以上道岔的侧向位置”。这一规定为具备上述条件的车站提高列车速度和通过能力提供了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当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范围内进站方向为下坡道时,如果其平均换算坡度大于或等于6‰,应设计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止列车进站后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停车而越过对方咽喉出站信号机.延续进路的技术条件要求其应与接车进路同时实现进路锁闭和接近锁闭,正常情况下列车进入股道3 min后,延续进路才能解锁.若延续进路为发车口,可以按压延续进路始端按钮,检查区间条件后,可开放出站信号机,此时的延续进路就是发车进路.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联锁系统是负责处理进路内的道岔、信号机、轨道电路之间安全联锁关系的系统。本文通过对比计算机联锁中总进路表和站场形数据结构两种实现方法各自的特点,选择了站场形数据结构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进路的搜索,并在高铁车站信号实训系统实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6‰下坡道接车延续进路电路适用于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下坡道,平均换算坡度大于或等于6‰的电气集中车站。浙赣线、金干线有许多站的进站外方存在6‰下坡道,在电路设计、联锁试验及平时运用中,发现6504图册中有关6‰下坡道延续进路的电路存在3处缺陷,会造成信号故障。之前尚未见有人提及,现对其进行探讨和改进。以下为常见站场,见图1,上行进站信号机外方为大于6‰的长大下坡道。  相似文献   

8.
信号进路表示器设置原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方向发车口车站,当出站信号机的信号显示本身不能表明运行方向时,为了使有关行车人员在信号机开放后能够明确列车的运行方向,应在该信号机上装设进路表示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铁路技术规范规定遇到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超过6‰下坡道时应设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列车冒进出站信号机后发生侧面冲撞事故.但是设置延续进路会带来车站列车通过能力的下降或增加工程投资等问题.客运专线铁路是否还需要采用该规定,对此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不宜设置的可能性,供工程设计者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分析既有线6‰下坡道延续进路设置的由来,结合客运专线铁路车辆制动性能及列车运行控制装备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客运专线车站站外有超过6‰下坡道时无需设置延续进路的论点,突破了铁路技术规范的规定,对降低铁路轨道和信号工程投资、减少铁路用地、提高车站列车通过能力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车站信号工程的施工中,开通前都要进行车站联锁导通试验,以验证信号设备联锁的正确性。施工单位通常用钮子开关板制作人工模拟盘来模拟室外的轨道占用、信号机开放条件及道岔状态,由于模拟方式本身的局限性,存在很多弊端,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车站联锁导通试验智能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我国铁路车站调车作业流程,提出调车作业分散自律控制系统模型,指出其实质就是将车站值班员的经验、知识和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计算机形式化描述.通过空间冲突法和时间冲突法对列调车作业相互干扰问题进行智能疏解,得到列车进路指令序列和调车进路指令序列.根据实际列车运行位置、调车作业申请和当前时刻,自动匹配进路指令序列,生成列车进路命令序列和调车进路命令序列,自动下达车站联锁系统执行.采用多智能体技术和面向服务技术构建车站分散自律控制逻辑单元,实现调车作业以车站为自治域的分散自律控制.  相似文献   

12.
国内铁路既有线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如有超过6‰的下坡道,接车进路普遍都设置了延续进路,以防止列车冒进出站信号机后发生侧面冲突事故。但这种规定被普遍沿用到了高速铁路的设计和运营当中,延续进路的设置会降低高铁车站的通过能力。针对高速铁路继续沿用既有铁路技术规范的规定,车站设置延续进路后对车辆到达能力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提速区段具有多个车场的车站信号显示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沈阳哈尔滨区段提速改造工程中,开原站集中控制3个车场及1个线路所,是一个上、下行均有3个进站口的车站。如图1所示。该站进站信号机、出站信号机以及各场之间进路信号机的显示关系比较复杂,按照TBl0071-2000《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第2.2.3条“在列车速度大于120km/h的区段,当采用速差显示自动闭塞时,应重新定义地面信号显示的速度含义。进站与接车进路信号机的显示应符合速度含义的要求……”,提速区段的信号机显示设计标准需要设计者根据规范自行掌握。下面就实际设计中遇到的几种特殊情况,分别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车站站场室外场景3D联锁仿真软件实现了车站联锁控制过程的三维实时动态复示。该软件的设计采用3D MAX软件对各信号设备建模,采用C#编程语言在Unity3D平台下制作转辙机带动道岔转换、轨道电路光带显示及信号机点灯等动画;通过实时接收计算机联锁仿真软件数据驱动车站站场室外3D设备动作,直观地展示排列进路、模拟走车等车站室外作业和几类故障情况的仿真效果,为车站联锁控制系统的教学或培训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无联锁或联锁失效的情况下,正确准备接发列车进路至关重要.文章根据铁路现场在防护道岔准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防护道岔的概念和认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存在问题的原因,阐述了防护道岔准备的重要性,并建议车站在安全管理方面加以重视,在<站细>中制定出有关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考虑高速铁路车站咽喉区和到发线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车站接发各种类型列车的作业过程与列车进路的关系,结合道岔分组的方法,建立咽喉区和到发线一体化运用的列车进路分配方案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列车晚点的情况,以车站作业过程占用车站设备的不均衡性最小和列车进站延误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后续列车进路分配方案的动态调整模型。2个模型均采用运筹学软件LINGO中内置的分支定界算法求解。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求解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列车按照图定时刻正点运行时,采用优化模型得到的列车进路分配方案可以保证列车按照图定时刻进出站;当某列车晚点时,该列车的进路可能与后续列车的进路有交叉干扰,此时则应采用动态调整模型对后续列车的进路分配方案进行调整,在后续列车允许有延误时间的约束下,生成新的后续列车进路分配方案,有效保证列车进路的畅通,并使车站设备运用的均衡性更优。  相似文献   

17.
简单介绍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的信号机布置及信号机显子原则,详细描述了信号机的控制情况。分析了CBTC移动闭塞系统的轨旁信号机常态点灯的方案设计,以及受控列车和非受控列车不同的点灯方式。CBTC模式下,联锁系统参与道岔防护信号机和ATC边界信号机的逻辑判断,但是否开放由区域控制器负责,而区间信号机均由区域控制器负责。着重分析了信号机防护点的设置情况,并对信号机开放的其他条件和信号机故障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6502电气集中电路》中规定:“当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范围内,进站方向为下坡道时,如果其平均换算坡道等于或大于0.6%(即6‰),则原则上应设计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止列车进站后停不住车,引起重大行车事故……延续进路可通向安全线、牵出线、专用线和车站的进出口。”  相似文献   

19.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车站子系统作为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具有从运行计划当中解析出列车进路、调车进路,接收人工列车进路、调车进路操作,并经过自律检查后发送给联锁设备去执行,以及采集行车信息等功能。因此,车站子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关系着行车的安全和效率。以自律机不能向联锁设备发送进路命令为顶事件,建立系统故障树,并对该故障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TB/T 3027—2002)规定: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换算坡超过6‰下坡道的车站,须在接车进路末端设置延续进路。当接车进路末端设有安全线或隔开设备时,延续进路开向安全线或隔开设备;当接车进路末端无安全线或隔开设备时,延续进路开向正线。我国高速铁路目前有部分车站在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换算坡超过6‰下坡,按照规定,须在接车进路末端设置延续进路。设置延续进路,对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有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各种情况下车站的通过能力。本文系统分析计算了各种情况下延续进路对车站到到间隔、到通间隔、到发间隔、发到间隔的影响。研究结论:(1)延续进路对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影响较大,车站到达间隔将增加2.3 min以上,车站到通间隔也增加2.3 min以上;(2)设置安全线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高速铁路设置安全线不必要;(3)该研究成果对于高速铁路车站设计、能力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