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肾结石合患者中段尿培养资料,统计并分析菌谱和耐药性的变化。结果从14 063份肾结石患者中段尿标本中分离致病菌3 280株,阳性率为23.3%。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47.13%),肺炎克雷伯菌(8.35%)、粪肠球菌(8.14%)、奇异变形杆菌(7.10%)和铜绿假单胞菌(4.9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1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20.00%。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100%。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肾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华大学医院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老年患者尿路感染提供更合理的方案。方法对635份尿路感染的老年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筛选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并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培养出细菌共18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58.2%(109/187);大肠埃希菌仅对4种药物较敏感,即呋喃妥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在109株大肠埃希菌中,57.3%(62/109)菌株产ESBLs,ESBLs阳性株耐药率较阴性株高,由此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耐药性严重且机制复杂,应定期监测病原菌的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减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特点, 分析其耐药性变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病区住院的634例尿路感染患者, 取患者的中段尿进行培养, 比较分析不同年份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共检出病原菌706株,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81株(82.30%)、革兰阳性球菌94株(13.31%)和念珠菌31株(4.39%)。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6.29%)、肺炎克雷伯菌(8.22%)和粪肠球菌(6.23%)。奇异变形杆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尿路感染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118.28, P<0.001)。年龄≥61岁的妇产科患者具有最高的感染率[127/386(32.9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 大肠埃希菌在5年之间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均P>0.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61.11%(286/468) vs. 46.55%(27/58)], 大肠埃希菌产ESBL...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泌尿外科患者中段尿培养的临床资料,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泌尿外科共送检1624份尿标本,其中532份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32.76%.532份阳性标本共分离病原菌56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449株,占79.33%,革兰氏阳性球菌93株,占16.43%,真菌24株,占4.24%.分离率居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53.53%)、屎肠球菌(5.65%)、铜绿假单胞菌(4.77%)、粪肠球菌(4.24%)、肺炎克雷伯菌(3.89%).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均表现为较高的耐药率;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培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加强尿培养监测及定期对细菌耐药性进行总结分析对指导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对尿路感染患者的1978份尿液标本中分离的966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分离的96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675株(占69.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83株(占18.9%),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108株(占11.2%),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分离数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49.0%)、粪肠球菌(占9.6%)、肺炎克雷伯菌(占7.ooA)、白色念珠菌(占6.8%)、奇异变形杆菌(占3.9%)。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争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47.3%,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33.8%。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44.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0%。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较高。应尽量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年来尿路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从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临床确认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住院患者103例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致病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为76株占73.7%,包括大肠埃希菌46.6%,克雷伯菌属7.28%,铜绿假单胞菌2.91%,变形杆菌1.46%,阴沟肠杆菌7.77%.革兰氏阳性杆菌22株,占20.87%,包括肠球菌属10.68%,金黄色葡萄球菌0.98%,链球菌属3.4%.此外,链球菌5株.丁胺卡那霉素,头胞菌素类对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有较高敏感率达50%以上,部分三代头胞菌素对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敏感、喹诺酮类对大肠埃希菌敏感仅30%-50%,氨苄青霉素对本组病原菌敏感率在29%以下.结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为革兰阴性杆菌,但肠球菌的比例升高,革兰阴性杆菌对部公抗生素耐药,以喹诺酮类耐药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连续三年尿路感染菌谱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3年来尿路感染的菌谱及细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从我院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828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Kirby-Bauer法),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超广谱8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近3年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4%,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6.64%),粪肠球菌(10.1)2%)、真菌(8.56%)。2004年至2006年超广谱8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占7.59%、23.2%、22.04%)。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1.4%,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23.21%,对头孢类耐药率59.38%~97.26%,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95.31%。非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0.3%,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18.14%,对头孢类耐药率从8.87%~31.1)6%不等,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72.62%。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呈上升趋势,定期监测尿路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以提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对305例终末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22.3%),分离出18种病原菌共71株,其中65例为单一细菌感染,3例为混合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49株(占6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21株(占29.6%),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1株(占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产生率为37.9%,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的产生率为2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SBP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细菌耐药率及ESBLs的产生率呈增高趋势,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提高SBP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开放性手及前臂创伤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骨科病房内开放性手及前臂创伤感染患者200例,采集病灶伤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检出的病原菌按K-B法做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196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82株(41.84%),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阴性细菌114株(58.16%),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药物敏感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革兰阴性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均耐药率高.有4例患者伤口分泌物中未分离出病原菌.结论 骨科开放性手及前臂创伤感染患者多见,患者细菌耐药情况仍是临床的严峻问题.因此应加强骨科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有效降低骨科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不同遗传种系分型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分离的122株入院后48 h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与108株入院后48 h后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样本均选自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其中患者入院后48 h内分离到的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归为社区感染菌,患者入院后48 h后分离到的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归为医院感染菌,采用API20E肠杆菌科细菌鉴定试剂盒与梅里埃公司ATB微生物半自动分析仪鉴定菌株,用制片扩散法测定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对比不同遗传种系分型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率以及在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可知,社区感染菌中与医院感染菌中均为D型比例最高,社区感染菌与医院感染菌的各遗传种系分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30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酶菌株138株,单产ESBLs76株,单产AmpC酶34株,同时检出ESBLs和AmpC酶28株。230株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复方新诺明81.7%、哌拉西林76.7%、氨苄西林74.2%、氨苄西林舒巴坦61.7%、丁胺卡那霉素61.7%、头孢呋辛60.8%、头孢泊肟59.2%、氨曲南59.2%、哌拉新林他巴唑32.5%、头孢唑林68.3%、庆大霉素57.5%、头孢噻肟43.3%、头孢吡肟38.3%、头孢西丁33.3%、亚胺培南0.8%。单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ESBLs及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对除亚胺培南外的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结论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D型与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B1型的产ESBLs率最高,大肠杆菌D型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抗生素敏感情况。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96例胆道感染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情况分析。结果从164例患者的胆汁中共分离171株需氧菌,总阳性率为83.67%(164/196)。171株中革兰阴性菌112株,占65.50%;革兰阳性菌59株,占34.50%。革兰阴性菌的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35.00%)、肠球菌(27.49%)、肺炎克雷白菌(10.00%)和铜绿假单胞菌(4.00%)。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比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低于1.8%、3.5%、11.1%;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分别为低于6.1%、0。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检出率依然较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6%、0。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可作为治疗胆道感染的首选用药。当革兰阳性菌如肠球菌或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致病菌时,应根据胆汁培养结果选用窄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患者术后均发生医院感染。培养所有患者的病原菌,分析病原菌的耐药率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80例患者共培养出116株病原菌,包含79株革兰阴性菌(68.1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8.97%(22/116)],37株革兰阳性菌(31.90%),主要为粪肠球菌[13.79%(16/116)]。大肠埃希菌所对应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亚胺培南;粪肠球菌所对应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青霉素,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万古霉素以及呋喃妥因。院内感染诱因包括伤口护理不当、泌尿生殖道上行感染、医源性感染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肾损伤、结石残余、术后疼痛、术后出血等均为引发术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接受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后,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由术后肾损伤、结石残余、术后疼痛、术后出血等危险因素引发,需针对以上危险因素给予相应干预措施,达到降低术后院内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2年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60例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特点,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尿液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阳性率为43.4%;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阳性率为36.5%,真菌阳性率14.3%。药敏结果显示,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低,分别为7.6%、68.9%、45.2%、55.9%和31.3%;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及哌拉西林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4%~100%和100%;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哌拉西林敏感性较高(均为100%),耐药率均为0,其次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及链霉素,分别为70%~100%、50%和67%;对庆大霉素和红霉素敏感性较低,分别为20%和14%。结论大肠埃希菌(E. coli)仍是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但比例下降,而G+球菌呈现增加的趋势。此外,糖尿病患者真菌感染不容忽视。检出G-杆菌对头孢菌素及哌拉西林耐药性较低;检出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哌拉西林耐药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浙江萧山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尿培养阳性样本中分离的1033株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尿液采用经典型浸片Urieult培养,药敏试验用K—B法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33株阳性菌株中,革兰阴性菌681株(65.9%),革兰阳性菌197株(19.1%),真菌155株(15.0%)。分离株位居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402株(38.9%),肺炎克雷伯菌74株(7.2%)和白假丝酵母菌64株(6.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0.7%(244/402)和45.9%(34/74)。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显示较高的抗菌活性;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哺妥因耐药率低;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本组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居多,监测和分析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与耐药性。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400例,其中13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采用MicroScan WalkAway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对分离出的感染样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探究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 结果400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3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4.00%。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泌尿道(68.42%)和下呼吸道(23.03%)。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4.74%)和铜绿假单胞菌(18.42%)。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整体较强,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弱,分别为4.41%和8.82%,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异帕米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弱,分别为17.65%和0.00%。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泌尿道和呼吸道,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耐药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细菌分离及药敏试验,分析影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85例肺结核住院患者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125例(25.77%),共分离病原菌42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5株(38.82%),革兰阴性杆菌228株(53.65%),真菌32株(7.53%)。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派拉西林及环丙沙星敏感性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耐药。年龄、病程、病灶、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及住院时间是影响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者细菌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高龄、病程长、病灶多、住院时间长等高危患者的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对患者耐药性观察,可有效降低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血液培养采用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和K-B法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 5.4和Excel 2003软件。结果452例外周血标本中检出74株(16.3%)病原菌,从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27株(36.4%),革兰阳性菌39株(52.7%),真菌8株(10.8%)。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葡萄球菌(25株,33.8%)、屎肠球菌(9株,12.2%)、大肠埃希菌(7株,9.5%);对革兰阳性菌药敏耐药性相对较低的药物为氯霉素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阴性菌药敏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结论革兰阳性菌是高原地区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肠球菌属和大肠埃希菌次之。病原菌对临床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分别为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最为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38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1年内尿常规、尿培养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8例患者肾移植术后1年内共查尿常规次数787例次,其中尿常规阴性结果为633例次,标本污染53例次,细菌尿次数101例次,其中71例次发生肾移植术后半年内。101例次泌尿系感染中,无症状性菌尿为68例次,上尿路感染19例次,下尿路感染14例次,并发脓毒血症者3例次。38例患者中,共有25例(男14例、女11例)患者出现细菌尿,有19例患者出现不少于2次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6例次),其次是粪肠球菌(26例次)。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患者术后感染率为70%。36例术后7d内拔出尿管和双J管的患者肾移植术后感染率64%,而2例肾移植术后7d后拔出尿管和双J管患者均发生感染。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3例患者均出现泌尿系感染。结论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具有高发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女性、尿管和双J管的长时间留置、术后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前长时间血液透析等都会诱发肾移植术后的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