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框架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得到较大发展后正在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阶段,深化课程改革是核心任务,建设课程标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切入点。通过构建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可以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而从分析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现状出发,可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框架体系,其中包括三个层面的课程标准,即国家层面课程标准、专业大类课程标准和学校层面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于规范教师教育课程、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必须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认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强化课程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标准不同于教学大纲,是学生接受教育后应达到的具体教育质量指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需要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也是高职院校从理论课程合格率偏低困境中走出来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高职课程标准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的前提。课程标准的建立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和高职院校的管理导向,更需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的艰辛劳动。  相似文献   

4.
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从最初的教师教育课程认证到20世纪90年代的全国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最后到21世纪初的合格教师资格标准,英国形成了由合格教师专业标准、入职教师专业标准、资深教师专业标准、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和高级技能教师专业标准五个部分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教育评价范式的变革过程,正沿着"非此即彼"的变革路向推进,其中呈现出诸多的矛盾与冲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评价范式作为平衡点,可以看出,教育评价范式对变革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从量化测评到质性描述、从情境无涉到情境关联,从独自控制到对话协商、从预设判断到动态生成。这一变革始终遵循着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的逻辑,对基于课程标准评价范式的反思应注意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课程标准与评价标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日本新订理科课程中能源教育设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初中理科课程标准的视角回顾了日本能源教育的历史,归纳与总结了新订初中理科课程标准以及理科教科书中能源教育设计的现状,并从能源教育项目的设置、能源教育内容的选定与编排、能源教育的基本立场四个视角,解析了初中理科教科书中能源教育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内涵的变化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胥永华 《教育科学》2001,17(3):13-14,64
“课程标准”成为日前教育和非教育人士探讨的主要话题之一。对于“课程标准”的内涵,许多人还存有一定的误解。本文对“课程标准”的内涵进行探讨性地界定,并从课程结构、教材、目标陈述、评价和教师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标准”内涵的变化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洪基伟 《考试周刊》2012,(50):118-119
本文从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从合理规划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和构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两大方面论述了如何更好地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9.
核心素养被视为是21世纪信息社会公民"必备的"质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与发展趋势,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应该具有科学性、普适性、系统性、明确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其建设需要从六个方面着手:科学确定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素,统筹规划课程标准的逻辑体系,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文本结构,确切运用课程标准的条款语言,科学划定课程标准的教育时段,妥善处理"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赋予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待,更大的职责。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从课程标准、学生发展、教学技巧、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六个维度进行评价。一、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维度《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反映了现代地理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它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并从各  相似文献   

11.
从课程标准谈幼教课程 一、现行课程标准之利弊 台湾现行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乃于1987年修订,范围包含健康、游戏、音乐、工作、语文、常识(自然、社会、数的概念)六大领域,法规中强调幼稚园应以健康教育、生活教育、伦理教育来实施幼儿教育,并以活动课程型态做统整性的实施,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但鉴于现行课程标准已不合时宜,台湾教育当局于2002年开始着手进行新课程纲要的修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理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两种模式,其一是分科的课程标准,其二是科学课程标准。通过对菲律宾的科学教育进行考察,从教育体系、师资素养及管理、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等四个方面,对比中菲两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差异,提出我们应改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中澳两国分别颁布了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并且在课程标准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澳大利亚在2011年颁布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其中,《澳大利亚课程--英语》类似于我国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澳母语课程标准均对本国中小学的母语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比较两国母语课程标准,分析其异同点,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各国母语教育的发展状况,促进我国母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着眼于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与内容标准,从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方面对中澳两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功能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地理新教材功能的定位 1.确定地理新教材功能的主要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目标,从整体上确定本学科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它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代表国家对学科教育的统一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地理课程标准应该是地理教材编写及中学一切教学活动最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对百年来中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和主题进行研究。从目标维度来看,课程标准中的提及次数在百年中的演变总体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在20世纪,目标提及次数发展相对缓慢,呈现低速增长;进入21世纪,目标提及次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主题维度来看,课程标准中的提及次数呈现多元文化为主,其他各项发展不均衡的特点。面向未来,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可加强行为和行动维度的关注、融入经济和环境可持续理念以及增进全球化主题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分析了美国加州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框架,包括目标和原则、参考指标、结构和内容,并介绍了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中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作了比较,并在参考指标、结构、评价标准、实施环境等方面提出美国加州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家认同教育分析框架,对我国1902至2020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我国百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国家认同教育的演变主要体现在认知层面,由早期对国情教育中特产与资源、国家建设的重视,转向新课改后重视国情教育中现状与问题、历史与文化以及政治认同三个方面,其历史发展大体归结为"初显期""波动期""恢复发展期""呈现新态势"以及"重视发展"五个历史阶段。基于此,提出从理念上高度重视国家认同教育;从历史维度认识化学课程标准中国家认同教育;继承国家认同教育经验,不断建构新时代化学课程标准中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进行转变。以提高结构力学学生能力为宗旨,从课程标准建设目的、课程标准建设实施过程和课程标准建设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结构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探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课程标准进行了评述。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教育观念的变化与更新、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三个方面考察了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原因和背景 ;从课程标准涉及的学科范围、作用、全国标准与地方标准、标准的类型和层次 ,以及注重评价等方面总结了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就课程标准本身以及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蒲石平 《考试周刊》2013,(80):145-145
在历史教学的新形势下.作者从如何加强对历史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和实施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体会,提出一些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