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药内服配合穴注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舒天汤内服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自拟舒天汤内服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鲁南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评分、颅周肌肉压痛程度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评分、颅周肌肉压痛程度评分以及总有效率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紧张型头痛,能更进一步地促进慢性紧张型头痛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红花黄色素组(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酌情采用阿司匹林、硝酸酯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使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100mg静滴,每日1次,连用30d.于用药第2周和第4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及心电图疗效,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用药2周和4周后,实验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及心电图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其持续时间,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对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2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BTX-A颅周肌肉注射治疗,并选选择年龄、性别和头痛严重程度相匹配的接受常规治疗偏头痛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评价头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以及副作用。结果 BTX-A治疗偏头痛在1个月和3个月完全缓解率均为28.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两组有效率(头痛改善率)相近(P>0.05)。副作用轻微而且是一过性的。结论 BTX-A颅周肌肉注射对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3间我院收治的64例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口服治疗,给予对照组相同剂量的安慰剂治疗,均治疗两个疗程,观察并记录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止痛药物使用情况,使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患者的生存状态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头痛情况和SF-36各维度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头痛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急性止痛药用量更少( P<0.05);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情感职能、心理综合得分和躯体综合得分方面,组间比较差异较大( P<0.05)。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头痛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不同类型慢性每日头痛患者功能障碍、疼痛程度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160例慢性每日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之间、组内不同类型患者之间治疗前后功能障碍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头痛发作频率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3、4周,研究组功能障碍分级、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均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内不同类型患者功能障碍分级、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3.75%;两组内不同类型患者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每日头痛患者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应用经颅磁刺激可减轻功能障碍、疼痛程度,改善自我效能感,增强疗效,且不同类型慢性每日头痛患者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A型肉毒毒素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择偏头痛病人40例,应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内注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疼痛点注射组,药物肌内注射点包括疼痛部位和疼痛敏感区域。Ⅱ组针灸穴位点注射组,注射点选择太阳穴、率谷穴、天柱穴、风池穴、百会穴、印堂穴。两组注射总剂量均为25U。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3、4月头痛频率、强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不良反应等。测定治疗前后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Ⅰ组病人BTX-A治疗后1、2、3月头痛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发作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4月无显著差异。Ⅱ组病人治疗后1、2、3、4月头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发作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Ⅱ组与Ⅰ组相比,治疗后1、2、3、4月头痛发作频率降低、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伴随症状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经BTX-A治疗,Ⅱ组有效率高于Ⅰ组,有显著差异(P(0.01)。Ⅰ组和Ⅱ在治疗后1月血CGRP含量较发作时均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1月。Ⅱ组血CGRP含量明显低于Ⅰ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疗效好,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操作简单,同时可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颅痛颗粒联合针刺治疗偏头痛风湿夹瘀型的临床疗效,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观察治疗前后1周头痛强度、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分级积分、头痛指数、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①各组治疗后头痛强度、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分级积分及头痛指数均明显改善,试验组较对照A组、对照B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3.3%,与对照A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试验组中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痛颗粒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较为满意,能显著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强度,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发作次数,降低头痛指数和改善中医症状;较单独使用颅痛颗粒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祁克东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624-2625
目的分析头痛宁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乙哌立松片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7例紧张性头痛患者,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给予对照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乙哌立松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头痛宁胶囊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持续时长、每月发作次数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5%(79/84),高于对照组的84.34%(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长均较治疗前缩短,每月发作次数、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长较对照组短,每月发作次数、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紧张性头痛患者头痛宁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乙哌立松片治疗,能明显缩短头痛发作持续时长,降低发作频率,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养血清脑丸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用氟桂利嗪与养血清脑丸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8d。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优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低于对照组的2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丸和氟桂利嗪治疗紧张性头痛效果均较好,但两药联合治疗紧张性头痛所取得的疗效更为满意,能有效缓解头痛,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国产盐酸洛美利嗪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口服国产盐酸洛美利嗪片,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为16周,观察两组发作频率、发病持续时间、程度、伴随症状并进行对比,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4、8、12、16、20周末时,头痛发作频率,发病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方面都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4.29%。结论 国产盐酸洛美利嗪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大学生颈肩部肌肉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整体施术和局部施术进行治疗,整体施术手法包括推、滚、按揉、点、弹拨、拿、拔伸、叩击等,局部施术手法是在患者局部肌肉群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拔罐法对颈肩部肌肉劳损患者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的53%,2组比较,P〈0.05。结论推拿治疗颈肩部肌肉劳损能够缓解颈肩部肌肉痉挛状态,恢复颈部活动度,减轻颈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即揉推“颈部五线”联合抻颈肌、轻点穴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非肿块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治疗经验增减,即以揉推“颈部五线”为君,以增加抻颈肌时间为臣,以轻点体穴为佐使。在治疗前,治疗3、6周后评定患儿颈部歪斜角度和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6周患侧旋转角度和健侧侧屈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颈部歪斜角度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侧旋转角度和健侧侧屈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颈部歪斜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对改善患儿颈部歪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效果确切,整体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以物理疗法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症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显著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颈肩肢痛VAS评分、颈肩肢痛频度、颈肩肢痛持续时间、上肢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述主症评分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72.10±35.9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6.12±23.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力学的影响。方法:37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共10次;另选取37例无颈椎病人群作对照(正常组)。应用等速运动测试仪测定两组颈部后伸和前屈肌群总功及主动/拮抗比值的变化。结果:颈椎病患者颈部后伸和前屈肌群总功及主动/拮抗比值较正常人群低(P<0.01);经推拿治疗后,治疗组的总功及主动/拮抗比值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推拿治疗可通过改善颈部肌群的协调性以治疗颈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5.
张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5):676-677,680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低频脉冲电治疗和穴位按摩,观察干预后2组患者的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颤压"颈三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头痛伴颈枕部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颤压"颈三线"推拿治疗(A组)和小针刀治疗(B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指数评分。结果:A组VAS评分为(1.35±0.94)分,头痛指数评分为(87.50±12.48)分,有效率为83.33%;B组VAS评分为(1.28±0.87)分,头痛指数评分为(90.45±15.24)分,有效率为82.14%。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颤压"颈三线"与小针刀均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可依患者的接受情况分别施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颈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推拿组和颈胸同治组,传统推拿组采用法、拿法、一指禅法、弹拨法、牵引法选择性的分别作用于颈后部两侧肌肉、肩胛部肌肉及颈部不适部位。除传统推拿手法,颈胸同治组另行胸椎小关节整复手法。两组治疗均每周两次,共3周。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后及1个月后随访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结果]颈胸同治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推拿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有改善,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颈胸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的24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47例)和对照组(9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针灸取穴以活血化瘀、舒经通络为法则。取风池、肩井、天宗穴及夹脊穴进行针刺,留针20~30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时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7.1%和98.6%,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4%和92.8%,两组治愈率与有效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能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腰肌劳损进一步细分诊断、对因治疗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初步诊断为腰肌劳损的患者进行两种不同的治疗。A组:87例,重新细分诊断为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盘源性腰痛、髂嵴综合征、峡部裂。并分别予以小针刀、臭氧、射频热凝、后路融合手术治疗。B组:82例,予以传统推拿按摩、理疗、针灸。两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3年进行视觉疼痛分数(VAS)和罗兰-莫里斯功能障碍分数(RDS)评估。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4个时间点A组疗效均优与B组(p<0.01)。结论 慢性腰肌劳损多数可以进一步作出更加特异的诊断,对因治疗效果好于传统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作用、疗效及其机理。方法 将 2 3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推拿手法治疗组 189例和西医保守对照组 4 5例 ,对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观察 ,同时对推拿手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及其与本病的病理分型、病程之间的关系做了比较研究。结果 ①推拿手法在改善颈痛、颈痛伴上肢痛、头痛以及头晕等方面有着显著性作用 (P <0 0 0 5 ) ;对因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肌肉萎缩的作用极为有限 ,与治疗前相比 ,没有显著性差异。②推拿手法治疗本病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显著性差异 ,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③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主要与分型、病程有关。结论 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可靠 ,应根据临床分型配合不同手法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