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针对人们对智能家居的要求,对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一种低成本、易扩展、方便实用的家居控制系统。采用Android智能手机作为家居控制终端,并利用FPGA构建NIOS II软核,建立智能家居硬件控制平台。该系统可用于普通的住宅家庭用户,实现了家用电器的WIFI无线控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智能家居网关中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案,该系统以ARM-Linux嵌入式系统为开发平台;首先讨论了USB蓝牙驱动在ARM9(S3C2410)上的实现和蓝牙协议栈BlueZ的移植;针对家庭环境数据流量较小的特点,采用蓝牙串口操作模式(SPP)建立无线虚拟串口,实现了家庭网关与家居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应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家居网关对多个节点设备的实时监控;最后,详细介绍了一种数据包优先级处理算法,实现了对数据包的有效处理,提高了对家居设备监控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嵌入式系统和GPRS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家庭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将安防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管理.通过短信和彩信方式,实现家居远程安防监控.  相似文献   

4.
刘静  杨正校  沈健 《软件》2014,(6):19-22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得到迅猛发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平台,以智能手机作为客户端,通过WIFI网络实现对家居电器设备的智能控制及安全防护,实现家居安全、智能化控制。通过将该系统在楼宇内推广试用,达到预期的控制与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型机与应用》2017,(19):66-69
为了方便用户远程控制家居设备以及提高设备可靠性,设计了一套基于Web的远程家居设备控制系统,可以让用户只需要登录手机或者PC浏览器就可以监控相隔千里的家居设备。此系统包含节点设备控制平台和物联网平台,其中,节点设备控制平台采用控制芯片STM32F407、PHY芯片Lan8720、LwIP协议栈,实现了节点设备入网、控制及状态检测;物联网平台采用Web技术,响应来自用户浏览器的控制命令及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可以满足家居设备控制需要,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徐佳 《传感器世界》2019,25(9):25-29
为解决智能家居安装设备较为昂贵、客户需求多样化等现实问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Unity3D开发平台,实现了基于Unity3D的智能家居虚拟仿真系统。以某住宅小区为例,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其次使用Sketchup软件建造模型,结合Unity3D技术构建室内家居,最后利用C#语言编写代码实现家居系统功能。该系统主要运用了层次细节技术、全屏抗锯齿技术,使得模型表面更加平滑,渲染画质更加柔和。与之前的家居控制实物设备相比,本仿真系统耗资较少,同时为不同的客户定制私人家居控制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笔者主要基于微信平台,进行了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本系统主要根据现代人对家居智能化的需求,结合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机智云提供的云服务,形成了一套基于微信平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家居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家电等方面的控制,基本满足了现代家居的智能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营造一个更为安全、便利的居家空间,带来时尚、智能的生活体验,设计出了一套智能家居系统.系统采用基于Android平台的App作为控制终端,以STM32为主控制器的主机作为家居智能网关,与分布在家居各个房间的分机协作控制家居设备;系统以TCP/IP通信协议作为控制终端与主机的通信方式,射频无线通信技术作为家居内主机、分机之间的通信手段,将家电、照明、娱乐设备通过网络集成于一体,通过运行在移动控制终端上的App实现实时监视控制、灯光控制、智能插座控制、红外射频家居设备控制等强大功能.整套系统成本低廉、简易可靠、操作灵活、界面友好,经实际使用获得了很好的用户体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在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时,采用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然后讨论了该系统的数据流程、结构及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开源设计平台Arduino UNO单片机系统作为核心控制单元,以光敏开关模块、人体感应模块、噪声传感器、红外控制收发设备、W5100网络拓展版、WS2812b灯带、LED灯及Yeelink开放物联网平台等作为外围软硬件系统,设计了一套室外声光电融合控制,室内可自定义不同灯控模式,并具有人体感触以及远程控制的智能家居灯控系统。该系统为现有的智能家居系统提供了一种安装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扩展实现的家居灯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智能家居为平台,通过对智能家居在国内发展趋势分析,说明理想的家通过多传感器的联动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以LED灯、窗帘、空调等为例,通过QT编程先实现单一传感器控制,最后又以空调、LED、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实现了多传感联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ARM-Linux平台及GPRS技术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采用ZigBee技术组建家庭无线网络,实现ARM控制器与各家庭智能模块的无线连接;户主通过手机利用GPRS网络对ARM控制器发送控制命令,ARM控制器通过ZigBee模块对各家庭智能模块进行无线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家庭智能系统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传统的矿井监测网络大都采用有线传输方式造成了布线繁琐、覆盖范围有限、线路依赖性强等问题,一些无线传输网络使用射频感应技术造成节点的功耗过大出现了节点耗能严重而死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ZigBee的矿井监测节能控制系统,设计基于ZigBee网络的矿井传感器节点软件与硬件方案,根据矿井网络中节点终端的网络结构设计灵活的路由选择协议使节点的能量消耗达到均衡。实验表明,基于ZigBee的矿井节能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组网,控制节省节点能量损耗减少节点死亡率,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设计开发了基于AI+IOT的智慧家居系统。基于百度提供的免费的语音识别云平台,该系统使用ZigBee网络,对家居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远程语音控制各种家电的功能。基于深度学习,系统通过百度语音识别技术对自然语言进行语音识别,通过搭建系统编译环境成功融合了AI技术和IOT技术实现了具有语音控制功能的智能家居系统,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智能家居模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甚至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本文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手持式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它采用深圳华禹工控二次开发的MTK6225/6235手机模块作为终端应用平台,成熟的硬件方案颠覆了传统硬件设计从零开始搭建设计的模式,直接进入了在手机平台的系统架构上的软件编写方式,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大为提高,满足了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对家庭安全的实时监控,设计了智能家居和楼宇监控系统.其中,智能家居系统采用ZigBee技术,实现了对家电的远程控制.楼宇监控系统采用WiFi和路由技术,实现了对家庭情况的实时监测.本文重点介绍了系统的结构以及硬件、软件的设计,所设计的系统模型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智能家居系统安装复杂、功能单一、携带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卓和云服务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Arduino Mega2560控器作为硬件平台,实现对室内各电器设备的控制和数据采集。手机App采用低功耗蓝牙与硬件平台进行数据和指令交互,通过使用手机App可实现对室内电器设备的智能控制。PC端云服务器将手机App上传的室内环境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以供查询和管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携带性好,能较好地实现对室内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GPRS的嵌入式智能家居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GPRS技术,结合嵌入式系统的ARM-Linux平台,设计实现了一种智能家居控制器。通过使用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等方式解决了用户在异地对家庭智能系统的远程查询,控制等问题。同时采用RS485拓扑总线结构解决了家庭设备布线及控制问题。硬件上介绍了系统构成及接口的转换和扩展;软件上则详细阐述了GPRS的无线通讯在ARM-Linux下的实现和RS485总线协议设计的具体流程。为家庭智能系统实施无线远程控制提供了一种实际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智能家居的应用需求和特点,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以Cortex—A8为核心处理器,Linux嵌入式系统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利用Android提供的各种资源建立智能家居远程控制软件,实现了家用电器的远程监控和本地监控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每日息息相关的家居功能有了更高的期望。为了改进现有大多数现场总线式系统布线和维护难的局面,提出了一种基于 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方案。该系统包括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家居网关和移动手机终端三个部分,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网关直观地掌握所有节点上各种传感器的工作状态,集中对各种电器进行控制,并可通过移动手机终端实现远程控制。经测试该系统运行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