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透析(HD)中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回顾我科19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HD)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特点。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好转,顺利完成血透析治疗。结论:终末期DN患者HD中发生低血糖反应临床观察与护理,最重要的在于掌握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时间、诱因,充分认识到低血糖反应的严重性及危害性,在护理过程中,勤于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帮助患者提高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龚萍 《家庭护士》2009,7(13):1138-1139
[目的]总结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病人在长期维持血液透析过程中预防低血糖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终末期DN病人行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DN病人,30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糖反应9例次(3.0%).[结论]根据其血糖变化正确合理使用胰岛素,加强DN病人血液透析过程中对血糖的监测,注重饮食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1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护理和血管通路的保护。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加强病情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精心的护理是保证透析正常进行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症状特点,加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监测及控制质量。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行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21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和40例老年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GN组),测量并记录患者透析前基础收缩压及连续3个透析日透析开始和透析1、2、3h的前臂收缩压,计算患者透析中各时段的收缩压变化值,并进一步观察其血压变化时的临床表现。结果DN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为33.3%,CGN组为1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透析开始及透析1、2、3h的血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透析中血压下降幅度大、下降速度快(P〈0.01);DN组发生透析低血压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打哈欠、发出鼾声以及无特殊症状等显著高于CGN组,而出汗、头晕等典型低血压表现显著低于CGN组(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于出现透析中低血压,且血压下降幅度大、下降速度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时更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通过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30例稳定性、依从性好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均为标准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3次,每次透析4h。前3个月为对照组,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与护理;后3个月为实验组,提高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调整早餐和透析中饮食结构。所有患者均在透析0、1、2、3、4h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在透析第1h、2h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第3h、4h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透析276例次,发生低血糖8例次,比例 2.8% ;对照组透析281例次,发生低血糖27例次,比例9.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提高非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依从性,在透析过程中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何晓兰 《临床荟萃》2011,26(16):1424-1425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比例呈明显增长趋势,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为明显,这主要与血糖控制及糖尿病本身的代谢紊乱有关,而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对预防低血糖反应发生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有意义,值得探讨。本研究就平均空腹血糖(FPG)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做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DN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经验。结果500例次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3.6±1.6)%,超滤量(3.2±0.8)L,超滤率为(0.6±0.3)L/h。透析中发生低血糖29例次(5.8%),低血压40例次(8.0%),心力衰竭6例次(1.2%),高血压425例次(85.0%)。结论饮食护理、保护血管通道、止确合理使用胰岛素、加强透析中并发症的监护是提高DN患者血液透析的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连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 (CAPD)治疗糖尿病肾病 (DN)并发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经CAPD治疗的 80例DN患者与非透析治疗的 6 0例DN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它们低血糖发生率、发生诱因及症状。结果 :CAPD治疗组发生低血糖 31例 ,发生率 38.7%,发生诱因主要为饮食减少和胰岛素使用不当。非透析治疗组发生低血糖 11例 ,发生率 18.3%。结论 :针对CAPD治疗组中低血糖发生率较高的特点 ,护理中应重点加强病情观察、血糖监测和饮食管理。  相似文献   

9.
赵金发  王祥峰 《临床医学》2011,31(10):63-64
目的观察影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39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糖、白蛋白、血压等情况;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年内死亡患者和存活2年以上患者的基础情况以及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初次透析时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2年以上组该值较小,初始肾功能状态较好;透析中常发生的并发症为透析低血压和低血糖,采取透析前补充蛋白、控制血糖以及透析时静脉推注高糖等措施可以预防和纠正并发症。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常见并发症为透析低血压和低血糖,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0.
毕素凤  周玟  龙刚 《天津护理》2013,(6):555-556
糖尿病肾病(Diabei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隐匿、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DN导致的慢性肾衰竭占慢性肾衰竭发病率的27.7%,血液透析治疗是DN的重要替代治疗。透析过程中反复低血糖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就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含糖透析液对糖尿病透析患者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含糖透析液对糖尿病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的影响,及其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对17例维持透析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前2月使用无糖透析液,后2月换成含糖5.5mmol/L的透析液,比较前后患者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以及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使用无糖透析液时,患者发生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分别为7.6%和18.3%;使用含糖透析液后,患者发生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明显下降,分别为1%和10.7%,P0.01和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等代谢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透析患者使用含糖透析液,有利于防止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而对患者代谢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血液透析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25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饮食治疗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29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进行饮食知识调查,然后给予饮食治疗3个月,以人体测量学、血生化作为评价指标,并对饮食治疗前后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多数患者对饮食知识缺乏了解,饮食治疗3个月后,饮食知识缺乏和各项营养指标均有改善.结论 饮食知识缺乏是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坚持饮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透析治疗。方法:3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他们所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接受血液透析(HD)治疗的为HD组(n=19),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为CAPD组(n=17),将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透析方式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生存率相近。结论:选择恰当的,并及时更换肾脏替代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点,加深医护人员对糖尿病低血糖的认识,并及时准确地诊断、护理,为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高龄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针对低血糖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7例患者,在低血糖时均得到及时处理,低血糖症状消失,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护理纠正率100%,且在护理过程中未产生其他并发症。结论高龄患者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上首先要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及护理指导,培养患者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次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低血糖的早期诊断率;另外,对于高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放宽,这样才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14例糖尿病及26例非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于餐后立即开始HD治疗,HD期间不进食,分别于透析0h、1.0h、2.0h、3.0h、4.0h、4.5h检测血糖;于第2次透析2.5h静脉推注30g葡萄糖,HD结束前检测血糖。结果有11/14例糖尿病患者和10/26非糖尿病患者HD期间血糖低于3.5mmol/L(P<0.05),在21例出现低血糖的患者中10例无任何自觉症状;出现低血糖者具有年龄偏大的特点(P<0.05)但是性别、体重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于透析2.5h给予30g葡萄糖后,HD结束时未出现低血糖,也无血糖明显增高。结论HD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糖,糖尿病及高龄患者在HD过程中更易发生低血糖,于透析2.5h给予30g葡萄糖可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张杰  张金萍 《现代护理》2006,12(23):2177-2179
目的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死亡率。方法总结近年来我科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病例,了解影响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而血透患者限制饮水等矛盾,导致患者进水过多,引起体内水潴留,加重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建立内瘘和开始透析时间推迟;建立永久性血管通道难度增大、内瘘易闭塞;透析中并发症较多,影响透析的充分性等因素,使得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低,死亡率高。结论饮食护理、保护血管通道、正确合理使用胰岛素、加强透析中并发症的监护是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1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加服依那普利10 mg/d,口服,1次/晚,共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2组平均动脉压(MAP)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出现轻微干咳3例,头晕1例。结论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流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及对微炎症的影响.[方法]125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59例)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微炎症反应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60.61%(40/66),明显高于对照组45.76% (27/59)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IL-1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流治疗较之单纯的血液透析治疗对于DN患者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也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