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不小于1m/d的条件下,CRI系统对服务区生活污水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其对SS、COD_(Cr)和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74%、91.12%和84.34%;处理出水中SS、COD_(Cr)和NH_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25mg/L、25.7mg/L、4.32mg/L。  相似文献   

2.
刘丹  石烜  薛甜  赵楠  任博  金鹏康 《给水排水》2020,46(4):144-149,153
针对城市污水管网交汇导致污染物沉积加重的问题,通过中试和Fluent三维数值模拟VOF耦合DP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污水管网交汇流态变化及其对碳、氮、磷3类污染物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污水管网交汇段形成了不同的流态分区,依据水流特征可将其分为水流停滞区、大流速区、流速偏折区、回流分离区、最大流速区和流动复原区。纵深方向上,水流停滞区和回流分离区范围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沿程方向上,交汇前速度分布比交汇后受支流入汇影响较小,交汇下游整体流速比交汇上游大。受不同交汇流态分区的影响,污水中悬浮颗粒物运动轨迹不同,颗粒物在回流分离区沉降显著,该区域TCOD、TN、TP的浓度最高,水流停滞区次之,在交汇下游流动复原区内,颗粒物逐渐趋于稳定不再继续沉降,污染物浓度随之降低。TCOD、TN、TP沿程浓度最大变化率分别为61.2%、32.7%和24.2%,在低流速下碳类污染物较氮、磷类污染物更易发生沉降。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对植草沟在去除地表径流污染物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植草沟对不同污染物的控制效果,总结了影响植草沟水质净化效果的因素,分析了植草沟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植草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NBS与可持续、和谐-绿色发展、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优先等理念密切相关。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为实现就地取材、成本低、易管理、无二次污染,基于NBS的本地水生植物的合理选取和自然基质的优化组合尤为重要。论文选择5种水生植物(千屈菜、黄菖蒲、芦苇、香蒲、荷花)和6种基质(砂子、石子、炉灰渣、砂子+土、石子+土、炉灰渣+土)进行生活污水的生态处理试验,采用整合分析法研究基质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CODMn、TP、TN去除效果,为生活污水的生态处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香蒲(85%)芦苇(77%)黄菖蒲(66%)荷花(63%)千屈菜(59%);对TP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香蒲(85%)芦苇(76%)黄菖蒲(71%)荷花(69%)千屈菜(61%);对TN平均去除率表现为香蒲芦苇黄菖蒲千屈菜荷花,去除率分别为83%、77%、69%、58%和53%。炉灰渣对生活污水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对CODM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1%、69%和74%。论文通过评估实验期内同一进水条件下各种组合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确定影响因素,为进行基于NBS的污染物最佳去除效率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DASB+W-SFCW联合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DASB+W-SFCW”联合工艺,并运用该工艺对分散式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DASB单元采用短时厌氧技术,去除颗粒有机物和部分溶解有机物,防止W-SFCW堵塞,保证W-SFCW单元脱氮所需的碳源。W-SFCW床优化了传统潜流人工湿地的水流流态,使污水在W-SFCW床内呈波式流动,充分地发挥了湿地系统降解污染物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DASB+W-SFCW”联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当进水中COD,NH3-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8 mg/L,31.5 mg/L,5.5 mg/L时,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7%,52.1%,89.7%,出水水质优于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排水管道的起始管段经常堵塞,因此人们对小流量污水管道淤积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谢果林以列宁格勒排水管网的不计算管段为例,证明了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只有增加自流管道的充满度,才能保证提高污水水流的输送能力。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研究,不但验证了谢果林的结论,而且还定出了排水管道起始管段的设计规定: V_(cp) h/d~(1/2)≥0.6 (1)式中V_(cp)——水流的平均流速,米/秒;h/d——管道充满度(应不小于0.3)。条件式(1)是“建筑物内部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H-30-76”对排水管道起  相似文献   

7.
多介质土壤渗滤(multi-soil-layering,MSL)系统作为低成本、易维护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成为新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了MSL系统的常见类型与运行原理,阐述了MSL系统去除农村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角度对MSL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其处理农村污水的优劣势与限制因子。指出应进一步优化MSL系统工艺,深入探究该系统对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加大其对抗生素耐药基因等新兴污染物的去除研究,为农村污水的高效处理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环形水槽实验,该文研究了水流条件和含沙量对悬浮泥沙污染物在水体中动态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泥沙污染物的分布和流速及泥沙浓度有着"亦步亦趋"的紧密关系,流速变化和泥沙浓度变化能明显地改变水体中污染物的释放特征。水流流速是改变水体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动力因素,水槽中清水和挟沙水流在流速的垂向分布上有着显著的不同,挟沙水流靠近水表面的流速比平均流速更大,近底流速更接近于平均流速。在一定的水力条件和含沙量条件下,悬浮黏性泥沙在水体中存在明显的分层结构,浓度突变点在水深的三分之一处,并随深度向水面及水底变小。污染物的垂向分布形成略滞后于泥沙浓度分层和水流流速分层,且污染物的垂向浓度分布更加均匀。水流的流速越大,泥沙污染物的分布随着深度的变化差异也越大;水体的含沙量越大,泥沙污染物的垂向分布越趋向于均匀。  相似文献   

9.
以洹北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对入河污染物量进行分析得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方法计算、预测该项目排水对水体水质的影响,采用水质模型对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水质影响范围(长度)进行预测,根据该河段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实际入河污染物量进行比较,以判断该入河排污口设置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0.
污水调节池中水流紊动强度对污染物的降解有很大影响。为分析水流紊动与污染物降解的关系,利用三维紊流模型分析调节池水流紊动结构,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流量情况下,水泵吸水口附近的流速分布和紊动强度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均吻合较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调节池中水流紊动对污染物的降解满足“一级反应”理论,水流紊动越大,污染物COD、总磷、氨氮的降解率越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分析了该工艺处理过程中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时空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去除季节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土壤过滤系统对CODCr、BOD5、NH3-N、TN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7.3%、88.2%、75.9%、59.3%和74.1%;在土壤过滤系统内,沿着水流的水平方向,各物质去除率逐渐增大。采用该技术处理后,排水中TN、TP的浓度较高,用于灌溉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和节省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南方早稻期间降雨多,农田排水多、面源污染严重.为了研究生态修复技术对南方早稻期间农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本试验在广西桂林青狮潭灌区农田灌溉区域中,地势低洼处建立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农田排水进行处理.2009~2010年,早稻期间定时检测农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及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009~2010早稻期间,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总氮去除率分别为43.11%、48.95%;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4.23%、43.28%,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李菊明 《给水排水》2013,(Z1):481-483
由于建筑排水立管内的水流流速大,而污水排出管水流流速相对较小,常导致靠近立管底部的卫生器具内的水封遭受破坏,卫生器具内发生冒泡、满溢现象,严重影响使用。通过分析不同排水情况下的建筑排水横支管管道水流状态,建议设计人员要重视用户的实际情况,尽量提高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管底的最小垂直距离。  相似文献   

14.
以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为对照,分析了曝气生物滤池工艺(BAF)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监测并分析了污水处理前后的BOD_5、COD、SS、TN、TP五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BAF工艺处理后的排水中污染物含量要低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排放值,说明BAF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水质模型是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水质评价及预测的重要手段。根据实地调查与监测数据,利用QUAL2K模型模拟了农田排水沟塘对于排水中氨氮、总磷2种污染物的去除情况。QUAL2K模型可用于农田排水沟水质变化过程的模拟预测,为优化排水沟塘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规律的统计分析与定量识别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采用描述统计、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55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2006年的能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定量规律识别.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电耗为0.290 kW·h/m3,82%以上的污水处理厂电耗不超过0.440 kW·h/m3,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初或更早期的水平,仍存在一定节能潜力.对能耗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污水处理厂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总体能耗水平、污水处理工艺类型、污水处理量、污染物去除量、所接纳的工业废水比例等.研究结果得出我国9种主要污水处理工艺的能耗排序,污水处理量、6类污染物去除量与电耗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进水中工业废水比例对能耗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对航道通航、库岸稳定和生态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特拉锚垫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新兴的护坡方式,特拉锚垫技术缺乏植被生长前的抗水流冲刷性能方面实验数据支撑,所以在室内进行了特拉锚垫护坡的冲刷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流流速小于1.7 m/s时,特拉锚垫的侵蚀强度较裸坡平均减少了91.5%,特拉锚垫的防护作用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退水渠建筑物是排泄灌溉渠道内剩余水量或入渠洪水的渠道,在灌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得到退水渠道的水力特性,更好地指导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通过三维建模,利用光滑质点水动力学方法(SPH)对退水渠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退水流量工况的沿程水深、水流流速以及消能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典型退水流量下,水面线会随退水流量的增大而升高,在设计流量Q=5.99m3/s时,分水池段的最大水深为1.69m,经验算满足边墙设计高度;渠道水流流速最大处在陡坡段末x=35m位置,最大流速6.53m/s;退水渠的消能率随着入流流量的减小而增大,4种典型流量的消能率最终达到了59.3%、57.04%、54.69%、50.0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明海绵措施对降雨径流的削减效果和污染物削减能力,以固原市23 km2海绵试点区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重现期下海绵措施实施前后降雨径流及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精度地形、GPU加速技术,构建适用于固原市洪涝模拟的水文水动力模型。【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降雨情景下,实施海绵措施后,年径流控制率提高16%~20%,污染物削减率均在98%左右。(2)降雨雨型对径流总量控制率影响明显,小雨量时,大部分降雨被留在当地。(3)模型模拟结果为海绵措施布置提供了指导依据,2号积水点建议布设路旁植草沟和渗井,以减少主干道往该处汇流的水量;3号积水点建议完善排水管网;6号积水点建议布设植草沟及滞留溏;10号积水点建议在西侧主干道布设生态植草沟、透水性路面。【结论】构建了适用于固原市的洪涝模型,可实现海绵措施布置对降雨径流和污染物削减率的模拟,为该城市雨洪管理和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杰  刘涛  苏红玉  王俊能  陈敏敏 《给水排水》2021,47(6):92-96,103
以我国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实际运行和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污水处理量、水力负荷率及使用的主要处理工艺等,研究了COD、BOD5、NH3-N、TN、TP的进出水水质特征以及与去除效率的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我国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以1万~5万m3/d的规模为主,平均水力负荷率较低,为43.9%,AAO工艺、AO工艺、普通活性污泥法、SBR类、氧化沟类和MBR类为主流工艺,合计占比达76.2%;进、出水浓度值相对偏高,浓度值波动幅度较大,除总氮去除效率较低外,4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均高于80%;66.1%的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进水基本能满足生物除磷的要求,但有56.4%的污水处理厂进水可生化性较差,53.6%的污水处理厂反硝化过程需要外加碳源;5项污染物的进出水浓度和去除效率与本指标的变量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中进水污染物浓度对出水水质、去除效率均为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