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会仙岩溶湿地是亚热带低海拔地区最大的岩溶湿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研究意义。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会仙湿地——"桂林之肾"呈现出退化趋势,保护与恢复会仙湿地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本文从形成原因、演化趋势、退化成因等角度对会仙湿地进行了系统介绍,并从地质、水文地质等角度对湿地修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会仙岩溶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议,研究结果可以为会仙岩溶湿地的修复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湿地,集“山、水、田、园、沼、运”等景观要素于一体,以睦洞湖为中心构成了会仙岩溶湿地的核心景观,且具有生物景观丰富、人文景观深厚的特点。田园与岩溶湖泊、沼泽湿地、岩溶峰林、溶洞与地下河、古桂柳运河及其附属桥渠建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会仙岩溶湿地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相似文献   

3.
会仙岩溶湿地是我国目前已知中低纬低海拔岩溶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湿地。湿地内地下水资源丰富,生物群落众多,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会仙岩溶湿地正面临着水资源干枯、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挑战,本文从提高湿地地下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方式上进行探讨,研究结果为湿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乌江彭水水电站地处中低山碳酸盐岩地区,坝址区地形呈"V"字型河谷,主要出露奥陶系、寒武系灰岩、白云岩夹少量页岩等.坝址区地层为岩溶层与隔水层、相对隔水层相间分布,风化溶蚀填泥层带是一个特殊的岩溶形态,岩溶系统的主通道常沿风化溶蚀填泥层带发育,大致沿岩层走向、倾向发育,在中-强岩溶层中遇到断裂一般会溶蚀扩大,形成溶蚀大厅.研究坝址区岩溶系统的总体发育特征对枢纽总体布置、处理方案设计、保证施工安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陕北侏罗系煤田持续开发,中深部煤层开采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的重点,但目前对中深部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生态环境损害尚不明确,且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修复提升途径研究。以榆神矿区为研究区,以中深部煤层开采典型矿井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深部煤层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深部煤层开采诱发的地表裂缝发育程度整体较弱,对地表的损害较小,面内裂缝会随着回采以"C"字型向前扩展,且具有"先开后合"的单峰活动特征,边界裂缝具有"只开不合"的单趋向活动特征;第四系沙土层中地表裂缝发育深度小于2.5 m,单位长度的深度差异在5~142 cm/m;(2)地表裂缝是影响地表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裂缝不但会增加近地表水资源的下渗量,也会改变土壤水分的分布,减小20 cm以浅表土层的水分含量,增加40~60 cm深度区间的土壤水分,同时增加浅部表土层的有机质,使浅部土层由中性变为弱碱性,局部宽大裂缝会造成植被根系断裂、枯萎死亡,而短小裂缝则会增加禾本科植物(羊草)的丰富度;(3)提出了采前"一评两预"、采中"一追一减"、采后"三定一提"的生态环境修复提升体系架构,阐述了其内涵、内容和技术途径;在生态环境修复提升体系的指导下,给出了以自然修复为主的榆神矿区中深部煤层开采地表生态环境修复途径;结合榆神矿区中部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湿地建造"、"生态农业建设"以及"观赏园林建设"的生态环境提升途径。研究成果对中深部煤层采动影响区生态修复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减小岩溶陷落柱突水的危险性,有必要开展岩溶陷落柱研究工作.分析了平朔井工一矿太西采区岩溶陷落柱发育的地质背景、岩溶发育情况、岩溶发育特征及其陷落柱内部地质特征及赋存形态,对太西采区内的7个岩溶陷落柱导水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岩溶陷落柱在华北煤田中广泛分布,严重影响矿井的设计和生产.为了探明岩溶塌陷发育的控制因素,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华北岩溶陷落柱发育的岩性条件和构造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华北地区岩溶塌陷构造多发育于岩溶水与地下水水位差较大的地区这一规律,可作为今后岩溶陷落识别方面的有效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南京长江四桥南接线路段岩溶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南京长江四桥南接线路段的岩溶勘察工作,介绍了该场区岩溶发育规律,分析了岩溶发育的制约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对岩溶发育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能对公路选线、桥梁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利用克里格插值法分析研究区内的岩溶发育特征,可以为隐伏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基本方法,有助于岩溶发育规律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研究。整理和提取研究区原始数据资料包含的信息,并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直观地表现区内的岩溶发育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岩溶发育较强,水平上岩溶发育规律显示与构造、水系、岩溶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强弱交替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霄云井田奥陶系灰岩的三维展布规律,借助统计分析、物理化学试验等方法揭示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规律;依据分形理论、X衍射实验及玻片鉴定试验分析研究区断裂构造复杂程度、岩石矿物成分及裂隙发育程度;借助水质分析手段,通过计算研究区水样的水饱和指数(L.S.I.)、水稳定指数(R.S.I.)及沉淀指数(P.S.I.)分析岩溶水体稳定性;结合构造复杂程度分区图,矿物成分及水质分析试验结果总结岩溶发育规律。研究表明:横向上,受断层影响,研究区中西部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程度较高,纵向上,研究区岩溶发育的最有利位置位于距奥灰顶界面40~80 m段,但因研究区奥灰水饱和度较高,岩溶裂隙继续发生溶蚀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平顶山矿区深部岩溶水害,从岩石的可溶性、可溶岩的透水性、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循环交替状况等4个方面分析了矿区岩溶发育机理;并结合钻孔揭露溶洞数量和矿井突水点与标高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构造和岩溶作用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揭示了矿区岩溶发育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矿区岩溶发育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随着深度的增加,岩溶发育程度逐渐减弱;由于受到李口集向斜的控制和锅底山断层的影响,岩溶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在差异性岩溶作用和断裂构造局部发育的影响下,区内分布有数个条带形岩溶水富集区。这为井田深部开采所面临的岩溶水害分区域多层次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河甘泽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南端,工程区为石灰岩区,广泛发育有岩溶,岩溶的发育对大坝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认识岩溶的发育特征显得十分重要。通过长期的野外地质勘察及大量的野外资料分析,论述了工程区岩溶的发育特征,并总结了工程区岩溶多顺构造发育,岩体透水性具有方向性,东西强、南北弱,呈"东西成带,南北脉联"的特点,为大坝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古蔺县碳酸盐岩地层分布面积1561.8km^(2),占全区面积的49%,岩溶发育中等,岩溶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共计50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133处)的38%。通过对岩溶区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在阐述了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与岩溶的关系及其成因机理。分析表明:区内岩溶发育较为强烈的区域,地质灾害发育也较强烈;滑坡类型以岩溶风化形成的残积土层滑坡为主;危岩破坏模式多为由溶蚀裂隙控制的倾倒式崩塌;岩溶塌陷为土洞塌陷和冒顶塌陷,是在地下水侵蚀、自重、气团压缩、水流潜蚀等作用下形成。提出了地面防渗和加固支挡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洛龙铝土矿区岩溶较发育,为顶板直接充水的岩溶充水矿床,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各地段岩溶发育具有不均匀性,其顶板富水性、透水性、稳定性差别也较大。通过对黔北洛龙铝土矿区岩溶特征进行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区内岩溶发育规律及成因机理,为评价矿床水文地质、矿坑涌水量参数(含水层厚度)的选择、工程地质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岩溶陷落柱形成条件及发育分布规律,是岩溶陷落柱宏观预测的主要根据和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葛泉矿岩溶陷落柱的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提出了对葛泉矿隐伏陷落柱的宏观预测.  相似文献   

16.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接线某段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溶发育,已成为制约该段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根据现场勘查和地质资料,阐述了研究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分析了岩溶的发育条件以及该区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岩溶发育的规律及特征,对后期设计、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岩溶分布面积广,不可避免的会在岩溶发育区开展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为使场地满足建设要求,必须对浅层岩溶进行探测与处治。该文依托郴州某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库区浅层岩溶处理工程,采用地质调查、工程物探、工程钻探等方法综合探明填埋库区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工程特点,提出采用注浆的方法对填埋库区基底浅层岩溶进行处理,并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坚持"探注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探明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并控制注浆施工质量。该探测及处治技术可为类似岩溶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武汉都市发展区内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在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及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岩溶区钻孔统计方法,得出武汉都市发展区岩溶发育的规律,表明区内各组岩溶发育程度黄龙组栖霞组大冶组,岩溶整体中等发育,溶洞规模以小型为主,岩面下1~4 m为岩溶强发区;同时提出武汉岩溶区典型地质结构(Ⅰ-Ⅳ类),并对地面塌陷易发程度(高、中、低)进行划分,为都市发展区岩溶场地内的勘察、设计及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影响岩溶发育因素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类岩形成的岩溶给许多工程建设带来难度,由于岩溶发育的复杂性,增加了工程地质勘察成本.通过调查了解建设场地内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性矿物化学成份等有关影响岩溶发育因素,分析岩溶形成规律、发育地段及发育规模,从而指导勘察施工,对提高勘察效果,节约建设成本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岩溶和古岩溶的概念,按照岩溶作用发生的成岩环境和成岩阶段,将古岩溶划分为同生期、表生期、埋藏期岩溶三种类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岩溶发育的内因和外因出发,论述了影响碳酸盐岩古岩溶发育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古地貌、大地构造、古气候、地层结构、先存孔隙、后期改造等7种地质因素,这些因素控制着古岩溶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