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新疆阿克苏农一师医院接受治疗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56例,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肿瘤全部切除患者(76.78%)明显高于次全部切除患者(23.22%),神经功能全部改善患者所占的比例(73.21%)明显高于神经功能无变化患者所占的比例(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将肿瘤全部切除,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对近4年来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28例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切除程度及疗效。结果28例颈髓髓内室管膜瘤中全切除26例,2例肿瘤近全切除,其中1例肿瘤的下级有囊性变,术中部分囊性变残留,术后MRI显示部分囊肿壁上有肿瘤残留。无手术死亡病例及手术致残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多数得到恢复和改善。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是切除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有效方法之一,选择适时进行手术达到既能全切除肿瘤又能保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切除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2 8例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中全切除 2 6例 ,1例肿瘤的延髓侧切除中呼吸有改变行近全切除 ,1例肿瘤的下级有囊性变和空洞 ,术中部分囊性变残留 ,术后MRI显示部分囊肿壁上有肿瘤残留。无手术死亡病例及手术致残者 ,术后神经系统功能多数得到恢复和改善。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可靠方法 ,绝大多数肿瘤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达到全切除 ,未全切除者或间变者应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9例脊髓室管膜瘤的手术体会。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超声吸引切除9例巨大髓内室管膜瘤。结果:9例肿瘤全切,7例完全恢复,1例无变化,1例术后轻残。结论:巨大脊髓室管膜瘤应用显微外科及超声吸引可以完全切除肿瘤,避免脊髓损伤。且精确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加超声吸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内室管膜瘤10例,分析肿瘤部位、信号特点及肿瘤强化特点。结果肿瘤位于颈髓5例,胸髓3例.终丝及马尾2例.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1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脊髓内室管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发病部位、信号特点、强化特点及临床资料常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治疗髓外肿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治疗髓外肿瘤11例,其中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完成。结果1例哑铃型神经鞘瘤椎管外肿瘤残留,其余10例均全部切除。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同侧大腿内侧感觉麻木外,其余患者术后当时和随访期内(3—28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髓外肿瘤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可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内室管膜瘤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脊髓内室管膜瘤主要以慢性疼痛为首发症状,可伴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MRI常表现为T1WI序列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常伴有特征性"帽征"。镜下肿瘤细胞呈特征性菊形团,GFAP染色常呈阳性。结论:脊髓内室管膜瘤与其他脊髓肿瘤相比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临床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至2009年10年间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脊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脊髓内室管膜瘤患者,有32例获得手术全切,全切率为88.9%,3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24例(66.7%),无明显改善者7例(19.4%),加重5例(13.9%);随访0.5年至9.5年,术前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在Ⅰ~Ⅲ级的24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例患者未见明显好转,2例肌力障碍程度加重;术前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Ⅳ级的12例患者中,有5例好转,3例症状有加重。肿瘤复发有3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达到脊髓内室管膜瘤的镜下全切,患者术后症状大多数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孤立性转移腺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及椎板减压术,在显微镜下将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的部分予以切断,术后给予激素治疗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灶MRI T1、T2像的信号特点,均匀程度,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及强化后的影像学特征均与脊膜瘤或神经鞘瘤类似.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脊髓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诊断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并做全面的相关检查.确诊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近3年来我科手术治疗的11例资料完整的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方法 和MRI影像检查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5例星形细胞瘤,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4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5例,较术前神经功能加重2例.随访3个月-3年,6例室管膜瘤无1例复发,其中1例次全切除患者进行了放疗;5例星形细胞瘤术后均进行了放化疗,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2年后临床症状又进行性加重,MRI提示肿瘤复发.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适时进行手术达到既能全切除肿瘤又能保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