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基于TOD模式的蓬莱市旅游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D模式与城市旅游交通规划结合,能够实现交通对旅游的支撑作用以及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和谐互动.蓬莱市旅游交通规划从公共交通为主导、创造人性化交通环境的理念出发,探索了城市旅游交通规划中TOD模式的技术途径,即功能明确的旅游公交专线规划,无缝整合旅游换乘枢纽与核心景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组织,新区组团公交枢纽建设,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构建,节约型旅游停车供给.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步行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步行是一种短距离且灵活的交通出行方式,对于改善城市交通,优化城市环境具有独到的作用,在机动化时代依然是城市交通出行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城市机动化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步行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了国外相关理论演变以及步行化模式的发展情况,辨析了现代步行化与传统步行的差异,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城市空间步行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负荷密度特性的研究, 结合新规划理念与方法, 设计了一套城区电网规划辅助系统.系统以负荷密度特性为主线, 形成预测、布局、组网和分析4个部分, 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城市配电网规划尤其是城市新区配电网规划的效率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近年来快速化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大区域发展态势上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城市结构形态演化受自然因素影响的特征十分明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的保育矛盾突出等。将优化桂林主城区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临桂城区的自然山水特性、内外交通及新区产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探析,提出发展临桂新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并从经济技术、空间结构及政策3方面对桂林市空间拓展与发展临桂新区进行了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州轨道交通一~三号线交通衔接规划为例,从轨道交通客流吸引范围特性、站点交通功能等级划分以及站点交通衔接规划等方面,系统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小汽车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湖北省襄樊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综合交通规划实践,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作了一些新的探索,提出了将区域与城市融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规划;要求交通规划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全过程,并起主导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对大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分析,认为解决大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静态交通的政策与管理、实施城市交通综合发展战略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通过分析城市静态交通地下化的特点与综合效益,提出了城市静态交通地下化的规划原则与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北京静态交通的具体问题和北京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优势,结合北京总体结构布局特点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提出了北京静态交通系统的规划布局和发展建议,并认为北京应采取限制城市中心区内部停车的城市停车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资源消耗与能源浪费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如何节约能源并合理利用能源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成为一个城市实现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交通规划的角度,在分析交通节能意义的前提下总结出城市空间节能的总规划策略,即建立"减少交通量的城市空间节能结构".提出四个分策略:分散的集中、功能的混合、可步行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本文提出城市交通节能规划策略,以此推进中国城市的生态节能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尝试运用空间句法及GIS相结合的方式,基于空间句法整合度和GIS空间插值原理,分析赣州章江新区规划交通空间实施情况.研究首先分析章江新区现状设施空间集聚分布,发现目前整个章江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和南部各方面发展明显处于弱势.其次,通过建立赣州市章江新区现状与规划的空间轴线模型,对比现状与规划各空间的整合度,发现章江新区空间整合度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核心区的空间聚集度和空间活力明显更高,但部分功能布局并未发挥规划结构的潜力.同时运用GIS分析工具建立城市交通可达性模型,并与现状空间整合度进行比较,发现空间结构与交通可达性出现一定的失调,即高活跃度空间交通可达性却不高,且部分地区交通可达性过低,规划空间潜力并未发挥出来.通过从交通空间视角分析现状与规划交通可达性与空间活力性的协调程度,发现未来需改善和发展的潜力区,目的是探索规划分析和实施评估的新思路,弥补传统规划评价手段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各交通专业系统规划开展了编制工作,提出了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目标,从提升国际枢纽功能、完善大都市交通体系以及突出绿色交通发展策略三个主体行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方案。上海作为次高级的Alpha+级城市,要努力解决道路交通所面临的饱和困境,并采取如下改善策略:一是市域高等级道路仍需要持续建设;二是支撑新城和重点地区建设,构建新城独立交通体系;三是中心城道路交通需要以全面管制为背景的优化调整;四是地面公交必须稳固其相应的服务地位;五是慢行交通要研究针对电动车的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1.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乡分治"二元化管理,市域在交通管理体制、城镇空间与职能、交通建设与服务标准,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中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采用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的特点和难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交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和城市空间拓展的规划技术思路,并结合杭州的具体状况研究了杭州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策略.在市域交通枢纽整合与共享、规划策略及整体交通组织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山地城市步行系统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山地城市步行系统建构的意义和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步行系统建构的影响因子,利用系统方法,结合一些规划建设实践的例证研究分析,总结出山地城市步行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建构方式,并指出其在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演变关系,从而得到有序的步行系统布局和丰富的城市步行空间。  相似文献   

13.
交通枢纽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在滨海新区交通建设的重要时期。以滨海新区综合交通枢纽为研究点,围绕枢纽的客流换乘组织这一关键问题,对枢纽内部换乘客流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以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等指标作为枢纽内部换乘客流组织的评价与优化指标,以乘客步行距离作为评价枢纽客流交通组织的主要量化指标,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并选取最优评价方法,对客流组织进行评价,测算行人最大步行距离、平均步行距离、绕行系数评价枢纽布置的方便性,进而评价枢纽内部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的发展为沿线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013年六安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高铁旅游发展充满了机遇.研究表明,高铁对旅游地带来的效应表现为集聚效应、同城效应、协同效应和虹吸效应.六安市需要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形成综合产业链;强化交通换乘系统,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加快区域旅游合作,共建高铁联盟;不断加快旅游产业优化与升级,实现旅游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城市旧区更新改造规划中开辟一条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TOD模式展开深入研究.在对区域用地及交通现状详细解读的基础上,在土门旧区更新改造规划中尝试引进了TOD理论并进行详细规划.最后对该区更新改造规划中实施TOD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逐渐被应用到乡村旅游中,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实现路径,指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网络系统构建的作用,并提出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系统构建的对策,主要包括构建标准化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规范权威的信息数据库系统、合理设置系统功能模块、确保网络系统安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动脉.以交通中区的客流OD分布为对象,运用动态聚类法和系统聚类法,系统研究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的大小和位置,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最大的石油、石油化工基地-大庆市的城市公共管运交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大庆市组团式的城市布局特点,在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大庆市市区交通体系规划原则的宏观指导下,经过对现状公交线网及其运营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对这一新兴工矿城市的公共客运交通进行了客运交通需求预测,客运枢纽规划,公交线网优化、场站设施布局及建设排序等规划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山地建筑和步行空间的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地城市建筑和步行交通路径通过合理的方式结合成为共同的机体。着重论述了这一山地城市特有的空间文化,并总结了其共生的六种方式,为山地城市步行空间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古城区承担着历史保护、文化传承、商业、旅游等众多功能,是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发生与吸引区域。文章从济南市古城区历史街区保护和交通硬件建设的局限性出发,结合城市空间格局,对济南市古城区交通组织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济南市古城区交通基本特征及古城区拥堵路段交通流形成机理;总结了影响古城区交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交通模式、交通设施、交通管理三个层面给提出了济南市古城区交通改善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