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建飞 《法学家》2004,(1):91-93
一、研究概况 <劳动法>实施近十年,与时俱进地完善<劳动法>成为2003年自两会以后的话题.对<劳动法>的修改与建议、<劳动法>修改的必要性、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劳动法>的修改等论述频繁地出现在报刊中.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理论探讨中,学者们关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中的法制规范建设,讨论灵活就业在劳动保障中的积极意义,对工作场所的性骚扰进行劳动法层面的思考,分析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力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工资的定义: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我国<劳动法>中的上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自1994年以来,我国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未定和谐的劳动法律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实践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的频繁发生,暴露了我国劳动法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指出要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就亟需针对劳动法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林嘉  黎建飞 《法学家》2005,(1):75-77
一、研究概况 对于<劳动法>颁布实施十年的成就,普遍认为这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促进了劳动保障立法的进程,确立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十年也是我国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导致就业格局和就业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的时期,因而对完善<劳动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遏制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如何建立适应农民工、失地农民、乡镇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使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不与国际劳动标准相冲突的问题;以及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旧体制遗留事项,顺利实现制度过渡的问题都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张照东 《河北法学》2006,24(11):88-95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表现.我国<劳动法>从颁布实行至今,已经走过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但现在看来,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已经显露出很多弊端与不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批判,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重构一个更加合理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才能真正体现<劳动法>的价值取向,确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对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款进行了若干修改,用人单位对此存在着一些误解.本文在对比<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用人单位的几点认识误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捷 《法学论坛》2008,23(2):15-21
<劳动合同法>在适用范围方面较之于<劳动法>:一是扩大了适用主体的范围,二是将非典型劳动关系及事实劳动关系等纳入调整的范畴.劳动合同法对适用范围的界定,直接牵涉到我国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局,关系到不同主体的利益及其保护,必然在立法过程中经历反复的论证和博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以全面理解、具体诠释和对立法精神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论WTO劳工标准之争与中国“劳动三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是否将贸易制裁与核心劳工标准的实施挂钩在WTO内存在激烈的争论,但将这两者挂钩可能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重视核心劳工标准、尤其是"劳动三权"(自由结社权、罢工权和集体谈判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劳工标准相比,我国在"劳动三权"的立法上还存在不足,将来必然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利于我国人权的保障.因此,我们应修改<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制定<罢工法>,对工会成立和解散的程序、组织体制、领导体制、会员资格、经费来源等进行相应改革,对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进行完善,对工会和工人的罢工权给以明确肯定并对其权利的行使加以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的突破和疑点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全兴  黄昆 《法学论坛》2008,23(2):22-29
基于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的特殊性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生效及其要件、劳动合同无效事由和后果的规定,对<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突破及其引发的疑点主要在于:书面劳动合同生效与口头(推定)劳动合同生效的相对分离;劳动合同有效要件与无效事由的不尽相同;劳动合同无效后果的分阶段处理.这也是解读和完善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法的立法突破与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中国经济法立法取得突破的一年,也是经济法理论获得重要发展的一年.在近年已经修订<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个人所得税法>等重要经济法律的基础上,本年度,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又取得重大突破:万众期待的<反垄断法>如期出台,备受关注的<企业所得税法>也顺利通过.立法的突破反映了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推动着经济法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