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条件等方面研究分析钱家营矿地质条件,结合钱家营矿业分公司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实际情况,为了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切实履行规定要求,提出了钱家营矿业公司矿井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的结论,为搞好该矿矿井地质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袁店一井煤矿的构造、煤层、瓦斯地质、水文地质、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条件,并进行详细分析,做出相应的评价,进而确定袁店一井煤矿的矿井地质条件类型,即综合评价本矿煤矿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划分矿井地质条件类型这对指导煤矿的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郝耀军  李浩  武艺 《陕西煤炭》2020,39(1):85-88,111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探讨西曲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对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该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均为中等。具体为,2+3#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4#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8#、9#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分析认为,该矿应加强对陷落柱的物探和钻探、本矿采空积水探放水、矿界防隔水煤柱的留设等工作,研究结果可为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淮北海孜井田矿井地质和井下现场资料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了矿井地质条件对采掘生产的影响程度,认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是影响采掘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漳河井田以往的地质成果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填图及钻孔揭露的地质现象,对漳河井田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煤层特征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归纳出地质及煤层特征,并对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水文地质类型、工程地质勘查类型进行了分类,以期对今后煤矿的生产开采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瓦斯地质单元的合理划分是矿井瓦斯分区分级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正确认识井田瓦斯赋存特征的依据。以瓦斯指标为主的传统瓦斯地质区划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区域瓦斯的波动,尤其是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瓦斯预判结果失真,从而导致瓦斯事故频发。在分析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等理论与方法,以地质构造定量评价为基础,提出以构造等性块段法来划分井田构造分区的方法,采用块段构造指标分别描述不同地质块段构造复杂程度,建立地质构造自然边界和人工边界来区划不同瓦斯地质单元方法。以城郊井田为例,选择断层、褶皱、岩浆侵入3个地质指标对井田构造复杂程度进行评价,并进行了瓦斯区划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运用该方法可以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不同瓦斯地质单元进行较准确划分,城郊井田共划分出5个相对独立的瓦斯地质单元,分别研究了5个单元的瓦斯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质构造对王行庄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王行庄井田的瓦斯赋存特征,初步总结了王行庄井田的瓦斯地质规律。针对二1煤层瓦斯赋存特征,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指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埋藏深度变化大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是影响王行庄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要因素,为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质构造对寺河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寺河井田的瓦斯赋存特征,初步总结了寺河井田的瓦斯地质规律.针对3号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的特点,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指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埋藏深度大、围岩条件变化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是影响寺河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要因素,为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常达 《江西煤炭科技》2023,(1):127-130+134
通过划分分析永定庄煤业矿井地质构造、煤层稳定程度、水文地质、瓦斯种类及其他地质状况,其结果是瓦斯种类属于简单类别,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性、水文及其他地质条件均属于中等类别。因此,综合判定永定庄煤业属于中等类型的煤矿地质类别;并进一步采用地质块段法对山4#、2#、3-5#、8#煤层共有资源量进行估算计算,结果表明探明资源量占保有资源量的48%,控制资源量占保有资源量的66%。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详细分析石台煤矿的构造、煤层、瓦斯地质、水文地质等地质条件,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进而确定石台煤矿的矿井地质条件类型,即综合评价该矿煤矿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划分矿井地质条件类型对指导煤矿的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阳煤集团新景矿在3#煤层采掘时频繁发生煤与瓦斯突、喷出现象,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和3#煤层的正常开采。论文基于地质构造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原理,分析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煤体结构及瓦斯突、喷出的控制作用,为防治矿井瓦斯灾害,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五阳井田瓦斯基础参数测试资料、采矿资料、矿井地质资料等,并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研究了煤变质程度、地质构造、围岩、煤层埋深、水文地质等主要地质因素对井田3号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绿水洞矿井的区域地质演化情况和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井下采掘过程中揭露的地质构造及其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涌出数据,研究了井田瓦斯赋存的规律,揭示了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状况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绿水洞矿井K1煤层瓦斯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褶皱、断裂构造控制着井田瓦斯赋存,是造成瓦斯赋存复杂性的主要原因。并对井田深部煤层瓦斯的赋存状况进行了预测,对矿井后期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九龙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的2号煤层为突出煤层的现实,该矿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根据井田瓦斯地质情况,在开采范围内按采区布置、地质构造因素等划分为5个地质单元,并对2号煤层各地质单元做出了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按照"一面一策"的原则对各工作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解决了瓦斯治理技术难题,实现了抽采达标。同时结合矿井生产计划,提出了下一步的瓦斯治理思路,将采用底板抽采巷预抽2号煤层消突技术与开采保护层消突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矿井进行综合消突。  相似文献   

15.
辛新平  马耕  杨程涛 《煤矿安全》2015,46(2):146-150
煤系地层形成后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瓦斯赋存、运移地质条件复杂,表现为煤体结构组合多样化、矿井构造复杂化、顶底板岩层非均质化、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化,仅仅依靠地质勘查时期以探煤为目的的地质资料,难以为瓦斯抽采和强化工艺实施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基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马村矿的应用实践,开展了瓦斯抽采地质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研究。通过系统分析矿井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和顶底板组合特征及物性特征,确定瓦斯抽采地质单元划分原则,通过对矿井抽采单元进行科学划分和评价为矿井瓦斯抽采科学部署,强化增透技术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瓦斯是气态地质体,是地质成因的产物,地质构造和含煤地层的历史演化控制了煤层瓦斯的生成条件和保存条件。文章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郭二庄矿瓦斯地质特征,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和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分析了区域构造特征及对矿区、矿井地质构造的控制,初步总结了煤层瓦斯地质规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目前的低瓦斯矿井极可能升级为高瓦斯矿井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对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增大,瓦斯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文章利用实测瓦斯数据和地勘瓦斯地质资料,对赵固二矿一盘区的瓦斯赋存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矿一盘区二1煤层瓦斯含量增加梯度为2.21mL/g.r/100m;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控制赵固二矿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埋藏深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露头等因素,并对矿井的瓦斯治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煤炭技术》2015,(11):141-144
根据鑫基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将井田划分为4个瓦斯地质单元。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煤层瓦斯含量多源分析方法,研究了鑫基井田内不同地质单元的2#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并指出煤层埋深、井田大型断裂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是影响2#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庇山矿井田构造属复杂类型,主采煤层为二1煤层,开采标高为0m~-650m。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和水害防治难度加大,地质构造日益成为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KDZ1114_6B30矿井巷道地质探测仪方便可在井下探测出150m范围内落差≥1.5m的断层和地质异常体,甚至可以探查35m范围内,落差大于0.5m的断层。掌握其使用方法、研究其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探测结果显示规律,有助于判别地质构造和其它地质异常体,指导矿井防突、防治水和高效开采工作。  相似文献   

20.
高朋杰 《煤矿机电》2014,(2):127-128
<正>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煤层瓦斯压力加大、瓦斯含量高,煤质松软、煤层透气性低,煤层瓦斯不易在采前抽采。但在采掘过程中由于瓦斯放散量大、放散速度快,尤其是在开采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生产的重要因素。结合苗圃煤矿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采掘活动找出了发生事故的原因,提出防治类似事故发生的对策建议。1开采地质条件苗圃煤矿矿井采用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井下各用风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