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经颅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TMS)等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IBS)发展迅速,通过电/磁刺激调节皮质兴奋性来改善神经功能,但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仍难以达到理想水平。成对关联刺激(PAS)结合了TMS和周围神经电刺激的双重刺激模式,...  相似文献   

2.
孕期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心理疾病,孕期抑郁治疗不当会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严重后果。无创、安全、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案对改善育龄妇女及胎儿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有研究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或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调节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的方式来改善孕期抑郁,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适宜的刺激参数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就TMS和tDCS两种主要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神经调控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孕期抑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孕期抑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全球致残的最常见疾病,对患者功能障碍进行准确评定可更好的指导康复治疗并改善预后。大脑皮质兴奋性是脑卒中康复及预后的重要标志。然而目前临床评估多采用量表,精确性差,无法定量评定患者大脑兴奋性情况。由经颅磁刺激诱发的运动阈值及运动诱发电位是大脑皮质兴奋性的代表性评价指标,可定量评估大脑皮质兴奋性。近年来,经颅磁刺激成对脉冲刺激模式诱发的短间隔皮质内抑制及皮质内易化已成为皮质兴奋性相关研究的新方向。经颅磁刺激诱发的相关皮质兴奋性评价指标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评估及预后参考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有关指标的特性及其在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NIBS)作为一种安全、新型的治疗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均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较多,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效果相对明确,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与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的应用研究也展现出较大的潜力。三者无论是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均显示出可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其治疗模式选择、参数设置、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效果的关键要素,需要个体化治疗设计。本文结合三者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刺激参数、新型刺激模式、安全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展望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王祥龙  吴文 《华西医学》2023,(6):815-821
近年来,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技术在康复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脑功能障碍的康复中,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在多个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治疗潜力。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NIBS治疗方案的疗效有限。NIBS的起效机制、如何提升NIBS疗效以及NIBS的安全性问题仍需要更多关注。该文将述评近年来NIBS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NIBS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以及适宜的康复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颅磁刺激可作为一项无创的、非侵入性的测量大脑皮质兴奋性的神经生理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研究癫痫的病因及耐药机制等。本文对单/双脉冲经颅磁刺激在癫痫患者皮质兴奋性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此项检测获得的参数在癫痫病因探索、癫痫分类及用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技术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与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采用meta分析探讨NIBS对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NIBS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按一定标准、质量评价后纳入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RCT,共21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言语训练,94例;NIBS组进行rTMS或tDCS治疗,1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IBS治疗后,试验组言语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SMD=0.68,95%CI(0.39,0.96),Z=4.66,P0.01];rTMS治疗后有评分明显提高[SMD=0.82,95%CI(0.50,1.14),Z=4.97,P0.01],而tDCS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MD=0.18,95%CI(-0.42,0.79),Z=0.59,P=0.56]。结论:NIBS技术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可能有积极作用;r TMS可改善言语功能,而tDCS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癫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非侵入、无痛性神经系统检测和治疗技术,具有调节病变区皮质兴奋性等作用.近年来,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TMS具有潜在抗痫作用.文中就TMS在癫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理和心理打击,而且后期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近年来,干细胞技术被证明可能通过细胞替代、促进血管再生以及抗炎调控等机制改变脑可塑性。此外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最常见的经颅磁刺激以及经颅直流电刺激可能通过调控皮质兴奋/抑制平衡,增加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强化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调控卒中模型的脑可塑性。另外通过神经移植手术建立新的神经通路也为脑可塑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神经调控技术基于皮质修复机制,通过电或化学方法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影响神经元兴奋性,辅助神经网络重建,促进功能恢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技术近年来在吞咽障碍康复中被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吞咽障碍患者可根据大脑皮质受损情况,选择适宜的恢复模型,通过电极部位、频率的选择,实施不同的神经调控干预策略,兴奋、抑制或调控大脑目标皮质,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作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降低其致残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急需探索康复治疗新技术破解脑卒中带来的沉重负担。经颅电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直流、交流、脉冲、随机电刺激等调节皮质兴奋性和节律特性,是调控人脑可塑性的前沿研究热点。经颅电刺激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tRNS),且刺激参数及个体间差异是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经颅电刺激技术的作用特点、神经生理机制、临床研究证据及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了该技术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本次文献回顾发现,绝大部分证据(7个系统性评价和1个临床指南)均支持tDCS对脑卒中后运动、认知及言语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益,但tACS、tPCS和tRNS尚处于无法确认其康复疗效的探索性研究阶段。展望未来,该领域急需基于精准的“患者个体画像”以及最优刺激参数和靶点开展国际多中心循证研究,以明确这项技术的康复获益及适宜的应用对象。  相似文献   

12.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许多研究发现tDCS在治疗精神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由于tDCS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其治疗参数设定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缺乏统一标准,导致tDCS的临床应用与普及仍受到诸多制约。本文主要综述涉及tDCS治疗参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不同参数tDCS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差异,旨在为tDCS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13.
经颅磁刺激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非侵入性无痛性的神经系统检测和治疗技术。通过TMS可以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皮质静息期、运动皮质兴奋性等,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评价和监测有重要意义,可提供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方面的重要信息。重复TMS具有的调节病变区皮质兴奋性等复杂机制,使其在抑郁症、帕金森病、癫痫、脊髓损伤、卒中等疾病的实验性和应用性治疗研究方面具有的巨大潜在价值,并逐渐被应用于临床神经学、神经康复学和精神心理学领域。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除传统的脑卒中康复方法外,无创性脑刺激技术(NIB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对近年来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的研究做一综述,总结归纳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tDCS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小脑是全脑神经元最密集的部位。近年来有多项研究显示小脑在吞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大脑吞咽中枢具有紧密联系, 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旨在介绍小脑调控吞咽的相关神经通路及功能基础, 并探讨小脑rTMS干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领域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刘盼  刘世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1,(39):7379-7383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袭性的刺激脑方法,利用弱的电流经颅刺激目标区域引起脑兴奋性的改变。目的:回顾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基本原理、刺激程序、优越性及不良作用及其在脑功能各个区域与脑卒中和脊髓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11PubMed数据库及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词为"tDCS,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stroke;经颅直流电刺激,非侵袭性脑刺激"。结果与结论:国外近十年的研究已经确立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人类大脑皮质的有益效果,并基本确立了其刺激模式。阳极刺激具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阴极刺激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阳极刺激和阴极刺激均有有益的作用,阳极刺激对脊髓损伤的患者也有有益的效果。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研究中,为这样患者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袭性的刺激脑方法,利用弱的电流经颅刺激目标区域引起脑兴奋性的改变.目的:回顾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基本原理、刺激程序、优越性及不良作用及其在脑功能各个区域与脑卒中和脊髓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11 PubMed 数据库及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词为"tDCS,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stroke;经颅直流电刺激,非侵袭性脑刺激".结果与结论:国外近十年的研究已经确立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人类大脑皮质的有益效果,并基本确立了其刺激模式.阳极刺激具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阴极刺激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阳极刺激和阴极刺激均有有益的作用,阳极刺激对脊髓损伤的患者也有有益的效果.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研究中,为这样患者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经颅磁刺激对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颅磁刺激测定运动诱发电位和枕皮质功能,观察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的偏头痛患者给予西比灵5mg QN治疗,治疗前后作脑运动诱发电位和磁刺激枕皮质诱发视幻觉的阈值检测.结果:共有59例病人参加了试验,典型偏头痛17例、普通型偏头痛42例.发现治疗前每月头痛指数平均为45.70,治疗一月后为27.4,两月后为10.3,与治疗前比较P均小于0.01.西比灵治疗后显著降低典型偏头痛枕皮质的兴奋性和改善运动区皮质的功能.结论: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并有改善偏头痛皮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颅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基本原理、安全性、脑功能检测、临床应用治疗方面进行比较,以便于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利用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无创性大脑皮层刺激方法。本文简要回顾其起源和发展,着重综述其机制。目前观点认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能通过改变皮层兴奋性、增加突触可塑性、影响皮质兴奋/抑制平衡、改变局部脑血流、调节局部皮层和脑网联系等途径发挥调节脑功能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结果,提出要取得理想的刺激效果,仍有待深入探讨的两个问题,即刺激参数的选择及经颅直流电刺激与任务执行的时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