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许多流行的科幻大片(比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中,机器人在太空中展开激烈的打斗,为保护人类而竭尽所能。最近,日本一家专业机器人格斗组织正准备将科幻片中的情节变为现实,他们计划于2010年在宇宙空间里举办一次真实的机器人格斗大赛。现在,体现一个国家机器人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是在一些机器人对抗赛中获胜。在各种机器人比赛中,最受欢迎的是机器人格斗比赛。格斗机器人比赛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欧洲和南非模式,另一种是美国和澳大利亚模式。欧洲的格斗机器人在比赛时除了攻击对手外,还要不断运动;而美国的格斗机器人则强调破坏力,…  相似文献   

2.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科幻故事由此产生。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进行简单地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科幻的情节可能变成现实。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3.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5,(13):23-24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离奇的科幻故事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4.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离奇的科幻故事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杀人     
人们一直幻想着发明一种机器人来代替自己劳动,这样人就可以从一些机械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智商更高的劳动。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的梦想实现了,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使人类看见了光明的前景。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机器人杀人事件的出现对此给出了一个血淋淋的注解。尽管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机器人不可伤害人”,但是机器人杀人事件还是越来越多。 血淋淋的历史 机器人的愚昧导致了机器人杀人事件的发生。1981年7月4日,日本川…  相似文献   

6.
青云 《世界科学》2005,(8):32-32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在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想法: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进行简单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科幻的情节南此可能变成现实。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假如你想要看一场精彩刺激的科幻大片,那么《怪兽》(Monsters)绝对不是一个正确选择。这是一部小成本影片,成本小到只花费了十几万美元。虽然名为"怪兽",但除了开头部分那模糊不清的红外画面,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出现什么真正的怪兽。直到故事超过一半之后,观众才隐约听到几声怪兽的嗥叫。  相似文献   

8.
《科学24小时》2009,(5):51-51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很多影迷一定对科幻大片《星球大战》中反重力机车(speeder bike)的优良性能记忆深刻,帝国军队用它进行地形侦察巡逻。土耳其人卡齐姆·多库(Kazim Doku)设计的奥迪“鲨鱼”概念车则给予我们驾驶反重力机车般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英文Robot)是捷克作家查培克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剧本《罗莎姆万能机器人公司》中的主角。它的出现,给人类大家庭增加了一个新的家族。机器人是科幻作家笔下最感兴趣的题材,对于未来的世界,机器人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美国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吗?其中那些在潘多拉星球上横冲直撞的机器人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美国设计师杰米·马丁设计出一种机器人战警很像影片中的机器人战士。它们是一种行如螃蟹的巨型机器人,可以协助警察执行警务,行动灵活如武装警察。而身体坚固程度如装甲车。  相似文献   

11.
从科幻到现实 人可以与机器人恋爱、结婚、生育,这一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过去只能在科幻作品中见到.如今,随着微电脑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紧密结合,这种神话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第2期上,我们曾介绍过美国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的<200岁人>.其实那个凄美的故事,已是经过好莱坞编剧大力阔斧改编后的电影情节,并非小说的原味.同样的,刚刚公映不久的<我,机器人>(另译<机械公敌>),再次重复了这一举动--电影与原作大相径庭."我,机器人"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不妨易名为"他,机器人"更贴切.  相似文献   

13.
科幻作品许多青年朋友喜欢看,它的确使人浮想联翩,发人深思。而在这个园地中,最诱人的也许是时间旅行机,它将把我们带往过去,这完全违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实在使人困惑和惊讶!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卡普里达》中,女主角佐伊·格雷斯顿拥有一个电脑备份的“数字大脑”.当她去世后,她的“数字大脑”被移植到一个和她外貌酷似的机器人身上,从而让她能以机器人“化身”的形式重新复活在世上.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科幻影视中的虚构情节已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上演.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冲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并端到你的身边来,这在科幻影视中是最平常不过的场景,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机器人要做到这一点十分不容易。德国研究人员花费了数年时间,才让机器人学会冲咖啡。有关专家表示,这是家用机器人领域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正艾萨克·阿西莫夫创造出的"机器人三法则"在科幻界内几乎人人皆知。英国数学家兼科幻作家伊恩·斯图尔特由阿西莫夫的作品想象到机器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翻转后,写出了以下这篇将人类设定为机器人的奴隶、极具冲击力的作品。第一法则:人类不得伤害机器人,或因不作为使机器人受到伤害装在墙上的摄像机器人扫描了杰伊的视网膜,激活了显示屏机器人,展示出他目前的日程计划。还是老样子:在他12小时的班次时间里,每三  相似文献   

17.
<正>可用手指随意拖曳的触摸屏,可进行全球搜索的定位导航系统,3D全息投影系统,头戴式3D显示器等科幻大片中的高科技产品,总能让人看得目瞪口呆,然而这些当初电影编剧们心目中的未来科技,已经慢慢成为现实,走入我们的生活……一秒变幽灵——隐形斗篷【电影原型】影片《哈利·波特》中,年轻的魔法师哈利·波特有一件能吸收和反射光线的隐形斗篷,帮助他轻易地避开人们的耳目,瞒天过海进入各种密室  相似文献   

18.
有时候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会发现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的确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比如我们都知道,新近上演的科幻大片《世界大战》是由英国科幻先驱H.G.威尔斯的原著《世界大战》改编而成,但这种改编基本上属于让你看不出原作痕迹的“改编”。说老实话,这让观众十分恼火,尤其是对经典科幻厚爱有加的读者。而仔细想想,假如原封不动地照搬威尔斯当年构造的情节,实在也太过陈旧了一些———别的不说,单是视觉效果就不会有那么好看。说到视觉效果的好看,想必也会有人表示反对。在这部耗资2.5亿美元的影片里充满了血腥和暴力,那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19.
28年磨一剑,迪斯尼又推出了一部科幻大片——《创:战纪》。正如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所说,《创·战纪》和它的前作《电子世界争霸赛》都当之无愧是电影特效制作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正科幻目前在国内属热捧题材,名家是怎样看特科幻的呢?2015年度获得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雨果奖的刘慈欣认为:科学幻想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